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國學智慧>

二十四節氣

國學智慧 閱讀(2.24W)

節氣,是干支歷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節令。廿四節氣與干支以及八卦等是聯絡在一起的,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在歷史發展中廿四節氣被列入農曆,成為農曆的一個重要部分。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十四節氣,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分別是: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詳細介紹

“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個季節的開始,春夏秋冬四個“立”,就表示了四個節氣的開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稱為“四立”。公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後。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節的開始,從氣候上說,一般還在上一季節,如立春黃河流域仍在隆冬。

“至”是意極、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稱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極致。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太陽直射北緯23.5度,黃經90度,北半球白晝最長。冬至,太陽直射南緯23.5度,黃經270度,北半球白晝最短。

“分”在這裡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稱為“二分”,表示晝夜長短相等。這兩個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春分、秋分,黃道和赤道平面相交,此時黃經分別為0度、180度,太陽直射赤道上,晝夜相等。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二十四節氣諺語

正月:歲朝蒙黑四邊天,大雪紛紛是旱年,但得立春晴一日,農夫不用力耕田。

二月:驚蟄聞雷米似泥,春風有雨病人稀,月中但得逢三卯,到處棉花豆麥佳。

三月:風雨相逢七年級頭,沿村瘟疫萬民憂,清明風若從南起,預報豐年大有收。

四月:立夏東風少病遭,時逢初八果生多,雷鳴甲子庚辰日,定主蝗蟲損稻禾。

五月:端陽有雨是豐年,芒種聞雷美亦然,夏至風從西北起,瓜蔬園內受煎熬。

六月:三伏之中逢酷熱,五穀田禾多不結,此時若不見災危,定主三冬多雨雪。

七月:立秋無雨甚堪憂,萬物從來一半收,處暑若逢天下雨,縱然結實也難留。

八月:秋風天氣白雲多,到處歡歌好晚禾,最怕此時雷電閃,冬來米價貴如何。

九月:七年級飛霜侵損民,重陽無雨一天晴,月中火色人多病,若遇雷聲菜價高。

十月:立冬之日怕逢壬,來歲高田枉費心,此日更逢壬子日,災殃預報損人民。

十一月:七年級有風多疾病,更兼大雪有災難,冬至天暗無雨色,明年定唱太平歌 。

十二月:七年級東風六畜災,倘逢大雪旱年來,若然此日天睛好,下歲農夫大發財。

節氣文化

民俗

二十四節氣科學地揭示了天文氣象變化的規律,它將天文、自然節律和民俗實現了巧妙的結合,衍生了大量與之相關的歲時節令文化,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更準確地表述時序特點,古人根據氣候和物候,將節氣分為“分、至、啟、閉”四組。“分”即春分和秋分,古稱“二分”;“至”即夏至和冬至,古稱“二至”;“啟”是立春和立夏,“閉”則是立秋和立冬。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稱“四立”,這些加起來共為“八節”。民間稱為“四時八節”或“時年八節”。在漫長的農耕社會中,二十四節氣為指導農事活動發揮了重要作用,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