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管理溝通>

如何創新企業的社會溝通模式

管理溝通 閱讀(9.9K)

社會責任管理特別強調利益相關方溝通,一切問題都需要在溝通中瞭解、解決。面對日新月異的外部環境,尤其是在意見格局多元、訴求表達自由、資訊傳遞迅速的輿論環境下,如何與利益相關方以及更廣泛的社會公眾進行溝通,就是企業不得不考慮的問題。最新發布的《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能力成熟度報告》認為,企業以往開展外部溝通活動的方式已經很難適應新的媒體環境,企業要創新與社會之間的溝通模式,可以從目標、形式、載體等多方面著手。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如何創新企業的社會溝通模式的知識,歡迎閱讀。

如何創新企業的社會溝通模式

以前的溝通存在什麼問題

社會溝通創新是企業或組織收集利益相關方的訴求,將利益相關方關注的重點議題作為溝通內容,以利益相關方參與的方式,通過網際網路形勢下的新渠道、新載體,進行社會溝通,以實現利益相關方關係的改善,社會溝通能力和運營透明度的提升,企業品牌美譽度和影響力的提升,以及綜合價值的創造。

溝通主體多為單向溝通。傳統的社會溝通多為企業向公眾的單向資訊輸出,缺乏互動性,公眾的聲音並未反饋到企業內部,使得企業對公眾的偏好和期望缺乏準確的把握,對溝通的內容和方式也無從改進。

溝通內容與利益相關方關注點存在差異。由於企業經營和決策對每類利益相關方產生不同的影響,所以每類利益相關方關注著不同的議題。然而傳統的社會溝通內容更多是從企業自身的角度,表達企業認為需要表達的內容,而不一定是利益相關方希望獲知的資訊。因此多數情況下,資訊並未實現有效傳播。

溝通形式較單一。傳統思維下的溝通主要指網站的資訊披露、媒體報道、新聞釋出會、編制紙質版的社會責任報告等,形式單一,使得資訊傳遞的受眾有侷限性。且溝通內容枯燥,較難引起社會公眾的興趣與共鳴。

溝通策略缺乏針對性。企業的社會溝通不只是為了完成政府和監管機構的要求,企業還需要面對媒體、客戶、社群居民、公眾、合作伙伴等眾多利益相關方,每一類利益相關方都有著不同的訴求與期望。因此,針對每一類利益相關方,需要有不同的溝通策略,才能更加有針對性地傳達資訊、收集反饋、解決問題。

缺乏溝通效果評估。多數企業在溝通工作完成後,並未對溝通效果進行評估,缺乏對利益相關方反饋的收集,未建立閉環管理的機制,不利於溝通工作的持續改進。

現在可以從哪些方面創新

1.溝通目標創新

企業對其社會溝通的目標和物件的定位決定了溝通的重點內容、形式和載體。當前,企業在溝通目標創新方面的探索主要體現在由廣泛溝通向精準溝通轉變,以及由利益溝通向價值溝通轉變。

精準溝通。精準的含義是精確、準確。精準溝通就是在精準定位溝通物件的基礎上,實施精準的溝通體系保證和手段。傳統的社會溝通物件更多是面向廣泛的社會公眾,而越來越多的企業在社會溝通中開始注重精準溝通,在溝通物件上更加精準化地針對公司的利益相關方。通過識別企業的利益相關方,分析不同的利益相關方,總結每類利益相關方的特點和需求,並針對性地制定溝通策略、確定溝通內容,以提高資訊傳遞效率,改善溝通效果。

價值溝通。社會溝通能夠為企業帶來價值。傳統的社會溝通主要目的是拓寬市場、提高銷量、擴大影響力、創造經濟效益。然而企業的決策和活動會對社會、環境和利益相關方產生影響,企業需要對這些影響負責。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將社會責任理念融入企業戰略和經營管理,許多企業的社會溝通已經開始由以經濟績效為目標的利益溝通轉向以對社會創造價值、對利益相關方創造價值為目標的價值溝通,促進利益相關方與企業的價值認同與互利共贏。

2.溝通重點創新

企業傳統的社會溝通更偏向於宣傳,溝通重點主要是講述企業的重點、亮點工作與經營業績,而在社會溝通的創新上,更偏向於針對利益相關方關注的重點議題,以及對利益相關方產生影響的重大事件進行披露。目前,企業在社會溝通重點方面的創新方式主要通過簡版社會責任報告、專題版報告、區域國別報告、、重大決策和重大行動的社會溝通等形式體現。

社會責任報告。社會責任報告從經濟、安全、質量、環境、社會、員工等各社會責任領域展示企業的履責實踐和績效,突出企業的核心工作,展示企業的特色和亮點,是企業披露社會責任資訊、與利益相關方溝通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企業積極履行經濟、社會和環境責任,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真實反映。社會責任報告的形式越來越多,企業可以根據不同閱讀群體,製作形式多樣的報告,比如簡版社會責任報告、專題報告、區域國別報告等。

。《》是公司的政策或某一個社會責任領域實踐的集中展示,是就公司在該領域對利益相關方的期望做出的主動性迴應。全面反映公司在該領域的規劃安排與行動績效,以及公司服務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所作出的重要貢獻。《》的型別包括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環境、安全、公司價值等。

具有針對性、特色性、傳播性的特點。第一,針對性,《》內容集中、針對性強,在某一社會責任領域充分結合國際通行做法與政府提出的發展要求,與公司的具體實踐進行對接。第二,特色性,每一本《》都有其自身的企業文化特色,同時帶有行業特色和地方特色,覆蓋不同領域。第三,傳播性,《》的規劃和實踐過程將成為企業責任品牌塑造和傳播的重要載體。

重大決策和重大行動。企業的重大決策和重大行動會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也會對利益相關方產生影響,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引發社會風險或輿論危機。因此需要在重大決策和重大行動過程中進行系統的社會溝通方案設計與實施,在事前與利益相關方進行溝通和意見徵求,在過程中加強利益相關方參與,提高透明度,在事後進行更廣泛的傳播,以贏得社會各界對公司各項重大決策和行動的瞭解、理解和支援。

3.溝通形式創新

企業傳統的社會溝通形式多為日常資訊披露的單向溝通,以及發生危機後的事後溝通,溝通效果欠佳。隨著企業透明度越來越受到公眾的關注,企業的社會溝通方式正在向雙向/多項溝通和事前溝通、及時溝通轉變。

雙向/多向溝通。企業以前主要通過媒體報道、新聞釋出會、網站新聞、企業年報釋出等形式進行單向資訊披露,缺乏互動性。企業已經開始探索加強社會溝通過程中的利益相關方向參與和互動,進行近距離的溝通。目前,溝通形式的創新主要有召開專題溝通活動、開展利益相關方調查、加強利益相關方監督等。

事前溝通。事前溝通是社會溝通的一項積極的做法,它能夠提前瞭解利益相關方的意見,驗證企業的決策或方案是否可行,並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預判與管控;同時可以把企業的意見提前傳達給利益相關方,獲得理解與信任。目前,大部分企業都已經建立了風險管控體系,並建立了風險應急預案,在預案落實的過程中開展了事前溝通。也有許多企業在專案開展之前設計好溝通方案,按照方案中的內容進行有計劃性的溝通。

4.溝通載體創新

溝通載體是指承載溝通內容的事物,溝通載體的創新主要指從社會溝通的載體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的轉變。企業傳統的社會溝通是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等載體進行的傳播形態。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行業之間的界線被打破,傳媒業與通訊業、IT業等行業快速融合,企業進行社會溝通的方式也發生了極大變革,新媒體和官方自媒體成為企業新興的溝通載體。

新媒體。新媒體(New Media)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路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新媒體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通過網際網路、寬頻區域網、無線通訊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資訊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新媒體的特徵具有互動性與即時性,海量性與共享性,多媒體與超文字,個性化與社群化。

企業通過新媒體形式進行社會溝通,具有傳播與更新速度快、成本低、資訊量大、內容豐富、檢索便捷、互動性等優勢。越來越多的新媒體手段在企業社會溝通中的應用,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發展趨勢。如APP、微信、微電影等,這些溝通載體更加符合網際網路時代人們的閱讀習慣,也更具傳播推廣價值。

官方自媒體。自媒體(外文名:We Media)又稱“公民媒體”或“個人媒體”,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範性及非規範性資訊的新媒體的總稱。自媒體平臺包括部落格、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貼吧、論壇/BBS等網路社群。

官方自媒體,就是指有傳統媒體官方背書的自媒體。採編人員以個體或小組形成一個個自媒體單元,以傳統媒體為平臺密切協作,機構資源傾斜到這些自媒體單元上,並建立合理的經濟與社會效益考核機制。這樣,作為一個整體的媒體機構實現充分的扁平化,其為使用者提供的資訊服務既保持了傳統媒體的專業性與權威性,又有新媒體的靈活性、社交性。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運用官方自媒體的渠道進行主動的社會溝通,主要包括官方微博等。

5.溝通平臺創新

溝通平臺指進行溝通工作所需要的環境或條件。充分合理地利用平臺進行社會溝通,可以藉助優勢資源,擴大傳播效果,提高社會溝通的專業性和影響力。目前企業開展社會溝通藉助的平臺主要有國際平臺、行業協會、NGO、商業性公共公司等。

國際平臺。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以及中國“走出去”戰略的號召,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開展國際業務和跨國經營。在海外經營中面臨著更多的風險,包括環境風險、社會風險、政治風險等,在這樣的環境下開展經營,企業的社會溝通顯得尤為重要。

許多企業通過加入 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國際行業協會、參加國際論壇,與國際組織、跨國公司、同行企業、專業機構等進行近距離的溝通,交換思想,吸取經驗,聽取建議,作為經營決策的參考。同時,通過在國際論壇傳播企業的理念、文化,樹立企業在海外的品牌形象。

行業協會。行業協會是介於政府、企業之間,為社會管理提供服務,溝通、協調、公證和自律管理的社團組織。企業通過與行業協會的合作,充分利用行業協會的協調溝通職能,打造與政府的資訊交流平臺,及時向政府反映企業訴求,並協助政府制定和實施行業發展規劃、產業政策、行政法規和有關法律,建立良好的政企關係,營造良好的市場經營環境。

非政府組織。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們在各種場合越來越多地提及非政府組織(NGO)與非營利組織(NPO),把非政府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看作在公共管理領域作用日益重要的新興組織形式。NGO具有非政府性、組織性、公益性、自治性、非政治性和非宗教性的特徵。在世界範圍內,NGO從誕生到現在,其影響力在不斷地從邊緣到主流挺進。NGO在對於主流的融入、參與的興趣度來講越來越高。

一些跨國公司在開展海外投資的過程中,通過與當地的NGO組織合作,藉助NGO組織作為紐帶,開展與當地利益相關方的溝通。

商業性公關公司。對於企業來說,術業有專攻。在社會溝通與利益相關方關係管理方面,公關公司的能力與經驗要遠高於一般的企業。公關公司即公共關係公司,是專門為社會組織提供公共關係諮詢或受理委託為客戶開展公共關係活動的資訊性、智力型、傳播型的服務性機構。聘用商業性公關公司幫助企業進行溝通方案策劃與實施,是企業較為普遍的做法。

企業聘用商業性公關公司,可以得到職業公共關係專家和各類公關專業人員對社會溝通方案的專業指導,且能夠通過公關公司拓展和維護利益相關方關係,幫助企業打造責任品牌。同時,在輿情危機發生時,可以藉助商業性公關公司進行危機公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