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財務管理>

施工企業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 閱讀(2.34W)

施工企業必須面對市場,增強風險意識,在籌資、投資、分配等財務活動中,根據財務管理環境的發展變化趨勢,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下面是yjbys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施工企業財務管理內容,有需要的朋友們可以參考一下。

施工企業財務管理

國務院總理溫總理2012年7月2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擴大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範圍,自2012年8月1日起至2012年底,將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範圍,由上海市分批擴大至北京、天津、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廣東和廈門、深圳10個省(直轄市、計劃單列市)。2013年將繼續擴大試點地區。

財政部和國家稅務局於2011年11月16日,正式下發了財稅[2011]110號檔案“關於印發《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方案》的通知”,由上海於2012年1月1日首先開始試點。建築業“營改增”雖然暫時不在試點範圍之內,但預計其將來也會被納入,在110號檔案中明確規定,建築業和交通運輸業一起,適用稅率11%。而在現行大多數施工企業管理方法傳統和管理水平粗放的情況下,有許多不能取得發票從而抵扣困難的情況存在,從而導致稅負的增加。在目前建築業普遍微利的情況下,稅負的實際增加直接影響了施工企業的盈虧情況,有些管理薄弱的企業甚至可能面臨生存危機。然而,換個角度來看,“營改增”何嘗不是促使施工企業加強自身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的良好機遇,期望施工企業能夠利用這個機遇從完善內部體制、運營機制、內控水平等方面來改變粗放式的管理方法。

總之,施工企業必須提前做好準備應對建築業“營改增”的到來。要降低增值稅,只能從兩方面入手,減少銷項稅,增加進項稅。下面從工程專案的各項業務流程來探討施工企業可以採取的措施。

1. 增值稅納稅主體的確定

由於增值稅將以各獨立核算且工商註冊的分公司為納稅主體,而有些施工企業實行大區域管理,各區域公司只是虛擬概念的分公司,並沒有在當地進行工商註冊,因此,各區域公司應在管理機關所在地進行工商註冊,成為增值稅納稅主體,並對各區域公司和下屬分公司進行重新規劃調整,確定各自的增值稅管轄範圍。

2. 調整修訂公司相關制度流程

施工企業的相關專案管理方面的制度及流程,都以營業稅為基礎,在明確要改成徵增值稅後,相關制度和流程都需要修訂,同時增值稅的管理相對比較複雜,還要考慮是否有必要制訂單獨的管理辦法。這些制度的調整和制訂工作要提前做好準備,在建築業正式納入營改增範圍之前頒佈實施。①調整《工程專案財務管理辦法》,增加增值稅發票管理的內容,增加增值稅稅金承擔的內容,調整資金預扣方面的管理規定,調整材料款項支付方面的內容,調整成本支付有賬務處理方面的內容等等。②修訂工程專案《目標責任書》格式。③調整財務資訊化的處理辦法。④調整《專案成本預算管理辦法》。⑤調整《會計核算制度》。⑥制定《專案增值稅管理辦法》。明確每個專案增值稅的承擔主體,建立每個專案進項稅和銷項稅的登記制度,並與專案部核對等。

3. 建立各專案增值稅臺賬

對實施承包管理的施工企業來說,“營改增”後應明確增值稅由相應專案來承擔。但由於各個工程專案增值稅的繳納並非在工程所在地,而是所屬分公司註冊所在地,每個月分公司的增值稅包含了多個地方多個工程的增值稅申報,各個工程的銷項稅、進項稅互相抵扣,最終的稅負並不一定等於各個專案稅負的簡單相加。因此,增值稅須核算到專案部,施工企業應建立各專案增值稅銷項稅、進項稅臺賬,以確定各專案增值稅稅負,明確經濟責任。

4. 招標、投標、詢標過程

營改增對不同的企業造成的稅負影響是不同的,一些沒有發票管理或者管理混亂的企業將會大幅提高稅負,大大降低競爭力。在營改增對全行業都會提高稅負的情況下,施工企業可以在招投標過程中,將“營改增”作為談判的籌碼,適當上浮造價。另外,“營改增”後,招投標的造價計算規則也將發生變化,施工企業應提前研究對策。

5. 工程合同管理

施工企業關於“營改增”的各項應對措施中,會有不少措施涉及業主、分包、材料供應等,其中許多措施需要業主的配合。而這一切,都需要在施工企業與業主的工程合同中體現。所以,施工企業在業務的承接過程中就需要關注這些措施。①合同中明確稅收內容:“營改增”後的增值稅由施工單位計算繳納,甲方不得代扣代繳。②甲供材料:對稅收影響很大,施工企業應從簽訂施工合同時就加以規範,明確甲供材料發票應由材料商開發票給施工方,而不是直接開給甲方,避免甲供材料部分無法抵扣。③明確發票條款:發票開具時間和型別、發票丟失的配合責任、開假的發票的法律責任。

6. 專案管理人員工資

專案管理人員是勞務支出,施工企業直接依工資表發放工資,無法形成增值稅的進項抵扣。“營改增”後,各勞務公司如果同樣改成繳納增值稅,則專案部應減少工資發放額度,將管理人員的聘用關係轉移至勞務公司,由勞務公司支付工資,以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進項稅。

7. 專案班組

在施工企業的工程建設中,存在大量的“班組”形式,這些班組或純勞務承包,或專項的包工包料,其中“料”部分可用增值稅發票抵扣進項,勞務部分由專案直接發放工資,無法抵扣進項。所以“營改增”後,如果勞務公司也改成繳納增值稅,施工企業則應減少勞務班組的勞務工資發放,改為通過勞務公司發放工資。

8. 勞務分包

勞務的專業分包是政府倡導的方向,在許多施工企業已有實施。但真正意義上的勞務分包還是比較少,大部分是形式上的分包,實質上仍是專案班組的形式。“營改增”以後,勞務公司如果改成繳納增值稅,則沒有問題,由其提供增值稅發票進項抵扣。若勞務公司未“營改增”,施工企業則應努力減少勞務分包的額度,採用多種方法轉至可抵扣專案。

9. 鋼材、水泥採購

鋼材、水泥在建築成本中有較大佔比,在採購中本身應可取得增值稅發票。但在實際工作中,取得假的發票的可能性較大。在“營改增”後,用假的發票或虛開增值稅發票抵扣進項稅的後果會非常嚴重。所以,必須加強發票的檢查力度,將物流、票流、資金流統一起來,減少風險。

10. 商品砼採購

商品混凝土企業實行簡易徵收增值稅,稅率為6%,其採購的.水泥等不能抵扣進項稅。所以,各專案商品混凝土的採購可採用由施工企業自購水泥委託加工的方式,將稅率較高的水泥用於自身的進項抵扣,減少稅率較低的商品混凝土的進項抵扣。

11. 砂石等材料及輔助材料

工程建設的材料有的由小規模納稅人提供,無增值稅發票,還有的是農民和私人就地採砂、採石就地賣,甚至發票也提供不了,更無法抵扣。對這些材料的採購和處理,施工企業應儘量和可以提供正規增值稅發票的單位合作。確實無法取得對方發票時,可要求對方到稅務機關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據以抵扣。

12. 集中材料採購管理及材料運輸管理

“營改增”後,施工企業應儘量避免為降低成本而選擇不能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及小規模納稅人供應商的現象。施工企業還應努力推行材料集中採購,既能保證材料質量,又能統一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營改增”後,由於材料供應商的增值稅可抵扣率為17%,而運輸業的增值稅可抵扣率為11%,因此,工程建設的材料應儘量選擇由材料供應商運輸,並由其開具的發票包括運費來結算。

13. 週轉材料

大部分土建專案大量需要週轉材料。對於施工企業來說多數由市場租賃解決。由於“營改增”後周轉材料租賃屬於有形動產租賃,在繳納增值稅的範圍之內。故租賃費用應儘可能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以充分利用17%的進項稅抵扣增值稅。同時,施工企業可考慮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增加自行採購週轉材料的比例。

14. 裝置

“營改增”後,固定資產採購可全額抵扣進項稅。所以,施工企業可視自身資金情況,適當增加固定資產購買的比例,減少租賃比例。在“營改增”前,施工企業儘可能延後購置機械裝置,採用融資租賃或經營租賃方式,等到“營改增”正式實施後,才購置機械裝置,以充分利用進項稅進行抵扣。

15. 甲供材料

甲供材料由業主採購和付款,供應商的發票開給業主。業主要付工程款時扣回甲供材料價款。由於甲供材料絕大部分本身屬於增值稅範圍,本可按17%抵扣進項稅。根據這一點,施工企業可與業主單位進行商談,建議業主單位採用以下幾種方法來處理:①取消甲供材料,全部歸施工單位採購;②甲供材料改為甲指乙供,由施工單位採購並付款;③甲供材料繼續甲方採購,甲方付款,但甲、乙雙方和供應商簽訂三方協議,採用乙方委託甲方採購的形式,發票直接開乙方;④若業主單位不願採取以上幾種方法,對於稅務成本的大幅上升,可要求業主單位進行補償。

16. 水電費

工程專案水電費一般由業主先行支付,然後在工程款中扣回。甲方如果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施工企業可直接向甲方要求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但絕大部分業主不是一般納稅人,無法提供增值稅發票,施工企業可以要求其作為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向當地主管國稅部門申請按3%的增值稅徵收率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給公司。也可以考慮採用由甲方支付,在決算中直接扣減的方式處理,以減少銷項稅。

17. 專案部資金成本

施工企業專案部資金成本大體分兩類:一為專案經理向銀行借款支付的利息,二為專案經理向施工企業借款支付的利息。專案部各項利息支出,都無法取得增值稅發票。作為專案部,應努力減少資金利息的產生,同時也可考慮努力改變資金利息的支付方式,減少資金利息列入專案成本的額度,例如通過用銀行承兌匯票支付供應商,匯票金額包括材料款和資金利息,從而該利息可由材料供應商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

18. “營改增”過渡時期的特殊考慮

營改增過渡前夕,施工企業應將能開的營業稅發票儘量都開足,並將能開的材料等發票儘量滯後開具。

上海進行“營改增”試點時,出臺了具體的財政扶持政策,針對“營改增”後稅負增加的企業進行財政補助。調查顯示,上海僅有12.6%的企業符合條件並提出了申請,而53.1%的企業表示根本不瞭解這個政策,20.8%的企業表示不符合申請條件。而北京也出臺了類似的政策,估計其他試點也很有可能出臺類似政策。因此,施工企業要充分了解及利用財政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