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培訓>職業經理人>

經理人思維和老闆思維的區別

職業經理人 閱讀(2.56W)

現在有些老闆提了很多明顯有效的建議,卻不被採納,究竟經理人的思維和老闆的思維有什麼不同?我們一起來看看!

經理人思維和老闆思維的區別

  01  基層員工關注行動 經理人關注成果,老闆關注投資回報率

舉個典型的例子,一份計劃:

對基層員工來說,計劃中主要包含的是準備進行的工作;

對管理者來說, 計劃中需要包含階段工作會產生的成果;

對老闆來說,如果這項計劃中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產出的結果卻寥寥無幾還不如不做。

回顧一下你近期所作的計劃,裡面包含了任務、里程碑和需要投入資源這三項中的幾項。

很多管理培訓都會講到,讓老闆做選擇題而非問答題,其實老闆真正想做的是判斷題。

什麼是問答題?

員工:老闆這批訂單生產過程中發現質量問題,會影響交期怎麼辦?

老闆:我TM知道怎麼辦。

什麼是選擇題?

經理人:老闆這批訂單生產過程中發現質量問題,會影響交期,我們有兩個選擇,A重新生產延誤交期;B按時交付質量有瑕疵的產品,我們選哪個方案?

老闆:這不就是換個死法麼。

什麼是判斷題?

經理人:老闆這批訂單生產過程中發現質量問題,會影響交期,我們有兩個選擇,A重新生產延誤交期;B按時交付質量有瑕疵的產品,這兩個方案前者違反合同,後者影響信譽,完全得不償失。如果老闆願意額外支付一筆獎金,我來和產線工人溝通,讓兄弟們可以多幹幾個通宵趕在交期前,重新生產一批。

老闆:雖然很不願意,但這已經是最不壞的方案了,就這麼辦吧。

少和老闆談理念,講標杆,多算賬。

  02  員工關注自身 經理人整合部門,老闆通盤全域性

員工關注自身,無非是能力(勝任不勝任),態度(努力不努力),回報(值得不值得)。

經理人整合部門,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不會的培訓,不幹的激勵,又會又肯幹的授權。

老闆通盤全域性,員工非常努力,部門斗志很高,但是這個方向確實沒有前途,還是要裁撤。員工水平不高,部門氛圍懶散,但是這個專案潛力很大,仍然要繼續投入資源,逐漸優化團隊和管理。

第一點講的是投資回報率,第二點講的就是機會成本。

舉例來說:如果要給其他城市客戶送一份緊急檔案。

員工:會考慮工具和計劃

汽車、火車還是飛機更快,如何計劃好市內交通和市外交通之間的銜接,做到最高效。

經理人:會考慮人員和成本

派誰去,誰的經驗豐富,誰的頭腦靈活,誰更有責任感,使命必達。

雖然緊急也要考慮成本,總不能為了一份檔案買輛特斯拉。

老闆:會考慮流程和外包

為什麼重要檔案這麼晚才發出,這是異常失誤還是正常需求。如果是異常失誤,獎懲是否跟上,制度是否需要修正。如果是正常需求,可否和某家物流公司簽訂長期合作,直接外包給專業人士。

很多經理人會抱怨好的專案無法獲得老闆的支援,缺少資源的投入無法推進。

其實不是個人的工作或者部門績效是否做的足夠好,只是這個崗位,這塊職能,這個部門不重要罷了。

  03  經理人迴避風險,老闆挑戰收益

員工:為什麼定好計劃,天天變?

經理人:為什麼不踏踏實實打磨管理基礎,只想著靠營銷投機取巧?

這兩句可能是公司茶餘飯後被吐槽最多的了。今天就講講為什麼。

從本質上說,經理人和老闆的激勵機制不同。經理人通過工作獲得收入。經營者通過創新獲得利潤。

工作可以通過時間沉澱經驗,逐漸熟練。

經理人的'收入隨著時間逐漸增長,一般來說三年經驗勝過一年經驗,五年經驗勝過三年經驗。

創新優勢伴隨時間逐漸抹平,利潤消失。

埃裡克·施密特說的:如果你反過來看摩爾定律,一個IT公司如果今天和18個月前賣掉同樣多的、同樣的產品,它的營業額就要降一半。

由於激勵機制不同,所以:

經理人追求穩定;經營者尋找突破。

經理人談資料,講概率;經營者看機會,敢下注。

經理人停下來計劃;經營者走出去試錯。

經理人規避風險,如果不怎麼樣就會造成多少損失;經營者追求收益,即使有這些風險,仍然要試一試。

當老闆即使規避掉所有的風險,又怎麼樣?產品不需要賣還是工資不需要發?

很多時候一家企業的沒落就開始於它再也不犯錯。

它並沒有錯,只是站錯了陣營。

前面談了三點管理者和經營者思維的不同,第一點是投資回報;第二點是進一步的機會成本;第三點是超越期望的創新。

從經理人的角度,要理解老闆的思維方式,才能爭取更多的資源,做出老闆期望的成果。

理解之後,不要輕易自詡可以用老闆的思維方式思考。管理學講權責統一,當不需要負責的時候,誰又能真的換位思考;當沒有權力的時候,誰又會像聽從老闆一樣聽經理人安排調遣。

如果真的下定決心,逐漸轉變為經營者思維,這種轉變很可能無法讓你的經理人的道路上走的更遠,但可以在人生的道路上為你開啟另一扇門,說不定,能看到更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