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培訓>評估審計>

生態補償資金的審計方法

評估審計 閱讀(3.15W)

生態補償資金審計是近年來審計機關在公共資金審計上的又一全新嘗試,也是環境審計領域的又一重大突破,那麼生態補償資金的審計方法有哪些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生態補償資金的審計方法

  (一)走訪座談,多層次瞭解生態補償政策。

生態補償政策涉及面較廣,為此,我們實施了多部門、多物件、多層次的走訪座談。一是走訪政策制定部門。該市生態補償政策涉及財政、農委、水利、規劃、國土、環保等六個部門,其中財政、農委、水利為政策的主要制定部門。審計人員除了瞭解具體補償物件、範圍、標準等內容外,還對政策出臺背景,職能部門的觀點看法,執行過程中的難點與困惑進行深入瞭解,及時掌握了政策基本情況,為正式實施補償資金審計做好準備。二是走訪資金管理部門。審計人員通過走訪市、區兩級財政部門,瞭解生態補償資金的來源渠道、預算安排情況以及隨財力的增長相應的變動情況。三是走訪保護區幹部群眾。審計先後走訪了生態補償涉及到的四個區所屬的9個鄉鎮18個行政村,分別召開了由鎮、村幹部和農戶參加的9次、共計120人次的座談會,廣泛聽取幹部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真正做到問效於民,問計於民。

  (二)現場踏勘,多方位審查補償資金用途。

按照政策規定,生態補償資金主要用於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鎮村社會公益事業和村級經濟以及補貼農民。要了解資金使用情況,除檢視財務賬冊外,實地踏勘現場最為直接、有效。為了解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的管理使用情況,審計人員到佔市區生態公益林總量90%以上的吳中區,實地檢視七子山林場、東山、西山鎮的公益林管護情況,包括森林防火通道建設、消防水池及防火專業隊,林相改造和中幼林的`扶育和古樹名木保護等工作。為了解水源地村、生態溼地村獲取補償資金後開展的生態保護工作情況,審計實地查看了9個鎮18個行政村實施的生態保護基礎設施工程、村莊環境綜合整治、村莊與河道保潔等工作。

  (三)問卷調查,多指標徵詢補償資金管理意見。

根據保護區群眾特點,分別設計了針對鎮、村幹部和針對農戶的兩張調查問卷,並儘量將調查事項切合補償資金實際,做到簡明扼要、易於回答,能夠客觀清晰的反映保護區民眾對補償資金使用效果的評價和完善資金管理的意見及建議。在每張調查問卷中,設計了民眾對補償資金的瞭解程度、支援度、政策執行的公開透明度、政策執行滿意度、存在的問題和建議等20多項指標,發放回收374份問卷調查表。結果顯示,80%的幹部群眾對生態補償資金瞭解,93%對所在地生態環境滿意,99%認為生態補償資金使用實行鎮務、村務公開。此外,還提出了30多條改進意見和建議,為審計人員客觀評價補償資金使用績效提供了較有價值的證據。

  (四)分析對比,多角度評價補償資金實效。

在審計過程中,採取多種分析對比方法,評價補償資金實效。運用因素分析法,設計2009至2011年村級收支情況表,包括村級收入的主要來源情況,村級支出的主要構成情況,分析生態補償收入佔村級收入的比重,檢視生態補償資金對當地村級經濟和村級收入的影響,特別是補償資金對經濟薄弱村窘境改善的情況。運用趨勢分析法,檢視生態補償資金投入後,抽查的7個鎮53個行政村村級收入的增長情況,分析生態補償資金對於村級經濟的帶動和扶持作用;運用縱向分析法,採集環保和水利部門專業資料,檢視生態補償資金投入前後水源地水質的變化情況。

通過運用上述方法,在審計過程中,發現了補償標準忽視了保護物件差異,與實際需求存在較大差距;補償資金來源較為單一,對保護區生態產業支援不足;補償物件與範圍未兼顧統籌性,區級生態補償範圍存有盲點;補償資金管理透明度不高,考核評價機制執行不到位等影響生態補償資金使用效益的問題,全方位為生態補償資金把脈問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