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關於在情感的培養和流露中尋找作文訓練的突破口

作文 閱讀(2.54W)

摘 要:在現代教育技術廣泛應用的今天,從事國中語文教學的一線教師的感受並不輕鬆,尤其在各種媒體資訊的交流,其時效性都遠遠超過了書面表達形式的情況下,作文教學的意義已經讓許多人開始懷疑,要求也在隨社會的進步同步提高著,但是方式方法不論進行怎樣的革新,多少年來存在的假、大、空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有不少教師選擇了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力求通過活動,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習生活,積累寫作素材,提高作文興趣。然而遺憾的是,每次活動過後,學生訴諸筆端的仍然少有亮色,要麼是對活動過程的瑣碎記錄,要麼便是對某種現象、事理的膚淺認識,缺乏真情實感。因此,教師必須正視這樣一個事實,儘管說緣木不可求魚,然而,緣“水”為何仍不見“魚”呢?毫無疑問,關鍵在於水。從一篇題為《情動而辭發》的'文章中受到啟發,開始了作文教學中的情感培養嘗試,效果明顯。

關於在情感的培養和流露中尋找作文訓練的突破口

關鍵詞:作文;情感;突破

一、培養情感,讓學生有感而發

其實,我們現在所面對的中國小生,一半以上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特殊環境裡變成了所謂的乖孩子,家長的期望是學生的奮鬥目標,老師的要求是學生的行為準則,他們把自身交給了課堂和老師,沒有更多的精力去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沒有任何的必要去介入柴米油鹽等生活瑣事中的喜怒哀樂,他們成了地地道道的人體計算機。既然已經找到了問題的癥結,對症下藥,創設情境,帶學生進入一個人為設定的教育場景或者是親身經歷現實生活就顯得至關重要了。我們創設情境的目的就是要豐富學生的生活,激發他們感受生活,促使他們思考生活,從而激起他們的寫作激情。人為的和有意的,它就具有計劃性、目的性,所以更具有時效性。

二、吐露情感,讓學生筆下生花

為了讓學生吐露真情實感,教師也需要創設情境和特別的引導,否則,即使有了真情實感,學生也會忽視了它,不把它看做是作文真正的靈魂。在一個班的作文課上,我就這個班的幾個同學和另一個班同學打架的事作為素材,就事論事,自擬題目作文,效果不錯。

三、梳理情感,讓作文收放自如

學生最直觀的感受是膚淺的,如果教師順便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找找茬,學生的思路會馬上集中在一條主線上。在此基礎上,教師應趁熱打鐵,幫助學生處理好以下幾組關係,讓作文主題更鮮明。

1.情與境的關係

情是內在的,境是外在的。情的傳達依賴於境的創設,兩者一表一里,融為一體。好的作文應該話語蘊藉,情調含蓄朦朧。中國傳統詩學中,強調“比興”手法,就是避免直白式抒情。學生在寫作文之際,應該注意情與境、情與聲的結合與交融,做到情景交融,聲情並茂。

2.情與理的關係

一篇優秀的作文,應該情理兼備。理,包括事理與哲理。事理是藝術作品的構成層次,對於敘事性文章,不可或缺。哲理是潛藏於作文之中的人生意義,是最富有魅力、令人回味無窮的。但這些事理和哲理,都應該被情感化、心靈化、詩意化。

3.一般與個別的關係

作文寫作應該是對個別情感的具體描述,不能從一般概念出發去尋找例證,而應抓住生活中富有特徵性的獨特情感,在特殊中顯出一般,才能產生有限見無限、言猶盡而意無窮的境界。達到個別與一般的統一,才能避免模式化、套版化寫作。

四、昇華情感,讓作文主題鮮明

如果說文章是一棵大樹的話,情感體驗便有如樹根,“根深”才能“葉茂”。那麼,作文教學中怎樣引導學生去梳理情感、昇華情感呢?這就要求訓練他們的“內省力”。我國古代的儒學家曾把內省力的自我訓練作為道德修養的手段之一,強調應該“日三省乎己”。這種建立在嚴格的道德自律基礎上的主體對自身心理的內省正是培養體驗能力的有效途徑。因為只有“內省”才會“自知”,行文時才不會將感受僅僅停留在紛亂的現象上去做零碎的記錄,才能寫出聲情並茂的文字,流露出真情實感,抓住讀者的心。

綜上所述,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們不僅要通過各種手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梳理並表達情感,同時還要通過“內省”和反思,使這種情感得到進一步的提煉和昇華。這樣的基本功練好了,作文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濃,自然也就有話可說,有理可講,有感可發,寫出來的文章自然也就聲情並茂、感人至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