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諸葛亮

作文 閱讀(2.78W)

周瑜在軍營帳篷裡來回踱著步,一隻飛蛾在案臺上的火燭旁飛來飛去。帳篷裡忽暗忽明,帳篷門口站崗的士兵嘆了口氣,他明白帳篷裡的人一定正被什麼事所煩惱著,但同時他也明白像他這樣的小人物又怎能替得了一個東吳大將著想?此時,簾幡被掀開了,周瑜從裡面走了出來,一身的銀甲在月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他的臉上沒有表情,看上去像是在猶豫什麼,又好像是下定了決心。周瑜就這樣站了很久,旁邊的士兵也只好就這樣陪他站著。一時間,天地顯得無限寬廣,星星滿布在黑色的夜空中,就好像一顆顆珍珠散落在了黑色的綢緞上。周瑜開始回想起幾天前的事來……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諸葛亮

三天前,在軍營裡的軍事會議上。“公瑾兄,我看曹賊此次來勢凶猛,並築起了城牆。目前敵多我少,敵強我弱。你看我們是否要……”孔明搖著鵝毛扇緩緩地說,可是他還沒說完就被周瑜打斷了。“等等!孔明兄,小弟我有一建議,不如我們二人將各自的計策寫在手上,一起拿出來看看,不知意下如何呀!”“好。”孔明笑著答應。一會兒兩人都已準備好,周瑜心想打曹賊定要火攻,不知這孔明會不會……兩人一起伸出了手掌。兩隻手上都寫了一個火字。“哈哈……”兩人頓時暢快地大笑起來。此時周瑜心中很是高興,他對諸葛亮的智慧與謀略早有耳聞。但是能如此合他心意的卻出乎意料。火攻需要弓箭,而東吳的弓箭卻遠遠不及所需。諸葛亮卻放聲道:“公瑾兄,弓箭的事你就別操心啦!”所以他們約定三日之後諸葛亮交十萬支弓箭給周瑜。

第二天,孔明出發。運用計謀與對天文知識的瞭解,他向曹操“借”了滿滿十條小船的箭。回到東吳時一個士兵的報告令他大吃一驚,草船上的箭並沒有十萬支,只有八萬有餘。諸葛亮搖著鵝毛扇陷入了深思。明日就要交箭了,周瑜視我如眼中釘,肉中刺。這可如何是好。

東吳的大將聽說孔明借箭不足,皆大喜,都到周瑜的帳中找他賀喜。可週瑜聽後卻為之一震,“怎麼?他失敗了?”周瑜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現實卻擺在了他的面前,孔明失敗了,明日就可將這個麻煩除去,但是孔明的確是一個知己。倘若我倆共事一主該多好啊!唉……周瑜苦惱著……

月光依舊照著,周瑜望向遠處的天空,似乎已有些魚肚白。他深吸一口氣回到帳內。

第二天的軍機會上吳、蜀雙方氣勢十分緊張,張飛瞪著銅鈴眼,趙雲握著長槍,緊緊站在孔明身旁,看來他們已經做好拼死保護孔明的準備。“孔明兄,時限已到交箭吧!”周瑜說。“拿箭!”一聲令下士兵們扛上了箭,孔明覺得不對,細細一點十萬支,不多也不少。“這……”孔明納悶了。周瑜走上前來遞給他一支箭說道:“好!不愧是臥龍先生啊!”孔明盯著周瑜遞過來的那支箭,愣住了……

&怎一個“情”字了得

寓言材料中,富人所以認為獨生子聰明而懷疑鄰人,完全是感情先入為主的緣故。然而,寓言畢竟是寓言,它雖然蘊含一定的生活道理,給人以思想的啟迪,但並不等於生活的全部。誠然,人們對事物的認知,往往受感情的左右,可“感情”代替不了“認知”的“理”,相反,“理”大於“情”,“情”趨從於“理”,怎一個“情”字了得呢?

怎一個“情”字了得?據《呂覽·去私》篇載:晉平公讓大夫祁黃羊推薦南陽縣縣令,祁黃羊毫不遲疑地說:“叫解狐去當,他一定能夠勝任。”晉平公驚訝地反問道:“你說的是解狐嗎?他不是你的.仇敵嗎?”祁黃羊笑了笑說:“您讓我推薦的是縣令,並沒問誰是我的仇敵呀!當縣令,我認為解狐最合適,他能幹得很好。因此才推薦他。”果然,解狐很有才幹,成為百姓擁戴的好縣令。又一次,晉平公讓祁黃羊推薦一位法官;祁黃羊想了想,說:“讓祁午做吧,他是再合適不過了。”晉平公聽後又很震驚,說:“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你推薦他不怕別人說閒話嗎?千祁黃羊認真地回答說:“您問誰能當法官,我就把最能勝任的人推薦給您,您並沒問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呀!”事實上,祁午正如父親所料,他辦案精細果斷,政績斐然。孔子聞此曾讚歎道:“善哉,祁黃羊之論也!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是啊,祁黃羊兩次推薦人,雖然都直涉感情,但他的認知、判斷卻完全不受感情的左右。可見認知之“理”是“情”外之物,它因人而異,並非總受“情”的束縛。

怎一個“情”字了得?戰國時齊國的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麗”,其貌美,就是用今天的“酷斃了”“帥呆了”來形容也不為過。儘管妻、妾、客人都一致認為他“美於徐公”,他也自我感覺良好,然而,當他見到徐公,“孰視之”,“又窺鏡而自視”後,就不得不“自以為不如”甚至“遠甚”了。無疑,鄒忌是希望自己比徐公美的,他也一定有著那種感情上的自愛,但難能可貴的是,他竟能突破感情的樊籬,冷靜清醒地分析自己的“美”,並做出實事求是的認知判斷。德國大哲學家康德曾說:“每個人必須承認,—個關於美的判斷,只要夾雜著極少的利害在裡面,就會有偏愛而不是純粹的欣賞判斷了。人必須完全不對這事物的存在存有偏愛,他在這方面純然淡漠,以便在欣賞中,能夠做個判斷者。”這一點鄒忌做到了,他在“純然淡漠”的心態下所表現的自知之明,不僅贏得後世的讚譽,也是“認知”高於“感情”的有力佐證。

怎一個“情”字了得?晉代歷史學家陳壽的父親因犯錯誤,受到諸葛亮的嚴懲而鬱悶致死。然而陳壽並未因為孔明是仇人,就徇“情”忘“理”,歪曲歷史,他按事情的本來面目”,寫諸葛亮“東聯北拒、高-瞻遠矚,勵精圖治、賞罰分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從而突出了人物的雄才偉略、高風亮節。陳壽也是人,以其歷史學家的心靈,當然有著豐富的感情,“殺父之仇”他能忘嗎?當然不會!可他竟能拋開個人的愛惡,如此“歌頌仇人”,大講實事求是,也決非“認知”

出現了毛病。這,只能說明“感情”左右不了“認知”,其影響是有其侷限性的。

哦,怎一個“情”字了得!

大學聯考滿分作文諸葛亮 [篇2]

作為一個出生在漢末亂世的普通百姓,我是不幸的;但是,我擁有諸葛玄這樣一位叔父,又是我的大幸。由於我這位叔父與荊州牧劉表的故舊關係,我們得以從故鄉琅邪遷來較為安定的荊州,在襄陽城西的隆中有了一塊土地定居下來。我叔父去世後,我和我弟弟諸葛均便以耕讀為業,還交上了崔州平、徐元直等幾個可稱為一時人傑的朋友,日子倒也過得逍遙。雖然我在當地也還有一點微名,甚至被人謬稱為“臥龍”,但我沒有想到去入仕做一番事業,以求聞達於諸侯。只想安安靜靜地隱居於壟畝之中,與一家人平平安安地苟全性命於亂世。

可是,事情就壞在我的朋友徐元直的身上。他自己去投奔了流落到荊州的左將軍、皇叔劉備,又不能善始善終,臨離開劉備之前又鄭重其事地向劉備推薦了我。我知道這個劉備一直是想打著“興復漢室”的旗號來爭奪天下的,只不過是當時力量太弱小,鋒芒還沒有暴露出來而已。而曹操已消滅袁紹、呂布等割據勢力,挾天子以令諸侯,再加上他本人的出眾韜略,統一天下只是略需時日了。我當然不願出來趟這河渾水,逆天命而行,再讓天下生民遭受戰亂之苦。因此劉備前兩次造訪我的茅廬的時候,我事先都故意迴避了。可惜,他第三次去的時候,我沒有得到資訊,正好在家裡被他撞個正著。劉備的謙恭有禮,誠心誠意也確實感動了我。況且,想到先賢們所說的“君子之仕,行其義也”,建功立業的慾望使我昏昏然了。於是,歷史上又多了一個風雲際會的美好傳說。我當時就在我的茅廬裡發表了那個有名的“隆中對”,給劉備今後的奮鬥指明瞭方向。隨後,在劉備的苦苦哀求下,我答應了隨他入仕,輔助他實現“興復漢室”的願望。

我平素最仰慕的人,其實並不是管仲和樂毅,而是“漢三傑”之一的張良。張良輔助高皇帝奪得了天下,不貪功,不戀位,既能入更能出,全身而退,得以盡享其天年。不像另一傑的韓信,入而不能出,最終身死未央宮一婦人之手,哀哉!我並不是貪戀祿位的人,因此,我當時還有一個如意算盤:以張良為榜樣,待功成名就之後即全身而退。

可是,我的算盤打錯了。直我入仕之後,屢屢處於危難之中。先是赤壁一戰,幸虧我憑三寸不爛之舌說服江東孫權,結成孫吳聯軍,又得上天助我,吹得好東風,這才一把火把曹操燒回北方,得以形成鼎足三分的局面。後來,龐統助劉備入川,貪功而操之過急,被張任射死在落鳳坡,劉備在川中進退兩難,我不得不把荊州交給我並不放心的關羽而親自入川相助。剛剛奪得川中地區不久,志大才疏的關羽又失去了荊州並身死人手,使吳蜀聯盟被破壞,更使我在“隆中對”中所制定的戰略方針再也無法實行。隨後,劉備不聽勸告,執意要伐吳為關羽報仇,以致在夷陵被東吳陸遜打得大敗,損失幾十萬大軍,嚴重動搖了國家的根本,蜀國從此一蹶不振。在這些時候,我欲退不甘,也根本不可能抽身而退。劉備死後,我受託孤之重任,為全名節,我更不可能全身而退了。只能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現在,我快要走到我的生命的盡頭了,回顧我的一輩子,我後悔我不該入仕,更不該入而不出,一切無非“是非成敗轉頭空”。我雖然能入乎其內,一輩子風雲激盪,虎虎有生氣,可我畢竟不能出乎其外,終究缺乏張良那樣真正的高人高致。更讓我痛心的是歷史沒有逃出“中原代有英雄出,各苦生民數十年”的惡性迴圈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我給天下百姓特別是川中百姓多帶來了幾十年的戰亂!希望我能入而不能出的教訓能給後代的“英雄們”以啟示,不要逆天命而行,徒使天下生靈塗炭!知我罪我,任由後人吧!乃作歌曰:

油盡燈枯兮吾將亡,驀然回首兮心彷徨。

汲汲營營兮興劉夢,勞苦百姓兮上戰場。

入不出兮三十載,使天下紛亂兮斷人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