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論會計資訊的相關性和可靠性

職場 閱讀(8.74K)

相關性和可靠性都是會計資訊重要的質量特徵,關於會計資訊的相關性和可靠性,有什麼說法?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會計資訊的相關性和可靠性,希望對你有幫助。

論會計資訊的相關性和可靠性

  會計資訊的相關性

相關性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很難具體說明,但至少涉及到以下幾個問題。

1.會計資訊應該與誰的需求相關。誰是會計資訊的使用者,關係到會計目標的定位。相關性最初是指一般相關性,也就是將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資訊,作為與所有資訊使用者決策相關的資訊,向他們提供通用的財務報告。現行的財務報告已經達到了一般相關性的要求,基本能夠滿足“現有和潛在的投資者、僱員、貸款人、供應商和其他債權人、顧客、政府及其機構和公眾”的需求。但使用者還面臨一些特定的決策問題,相比之下,他們更需要能夠滿足自己特定需求的資訊。例如,投資者會更加關注投資報酬和投資風險,更需要能夠有利於做出“或購或持或售”決策的資訊;而政府機構則更關心有利於決定稅務政策和控制企業活動的資訊。會計資訊只有滿足所有使用者的全部特殊需求,才能真正具備決策相關性。所以,我們必須明確誰是會計資訊使用者。

我國基本會計準則規定了三類資訊使用者,即政府、企業外部的有關方面及企業內部管理部門。這與其他國家將投資者和債權人作為會計資訊使用者的概念框架有很大不同。資訊使用者的確定取決於經濟環境和準則制定者的判斷,外國的規定並不一定適合於我國的情況,但有一點是明確的,能滿足三類資訊使用者需求的會計體系,應不同於滿足投資者和債權人需求的會計體系。在修訂基本會計準則時,我們面臨著兩種選擇:其一是堅持三類資訊使用者,並深入瞭解他們的共同需求,建立新的會計理念和會計體系;其二是採用其他大多數國家提出的會計概念,但我們必須放棄三大類資訊使用者的想法。在確定會計報告體系時也有兩種選擇:其一是對所有使用者提供相同的資訊即通用財務報告,由使用者自己選擇所用的資訊,但這樣不能滿足所有資訊使用者的需求;其二是對不同的資訊使用者提供不同的資訊即專用財務報告,每種報告滿足一類資訊使用者的需求,不同報告可以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目前,各國都採用前一種選擇,但其有用性大受指責。

2.會計資訊應該與什麼相關。美國會計學家亨德里克森認為,相關性包括三種概念,即決策相關性、目標相關性和語義相關性。決策相關性是指會計資訊應該與使用者的特定經濟決策相關;目標相關性是指會計資訊要與使用者所要達到的目標相關,目標相關性是評價相關性的最好概念。由目標相關性帶來的問題主要是目標本身都具有主觀性,資訊使用者有各種各樣的具體目標,會計資訊很難滿足所有使用者的各種主觀願望所導致的全部需求。語義相關性是指會計資訊應該能夠使使用者理解財務報告的用意,理解會計資訊比了解使用者的決策和目標更為容易,所以,語義相關性易於達到。但是,具備語義相關性的會計資訊不一定是使用者所需要的。

目前,我們還不能確定會計資訊應該與什麼相關,但各國大多采用決策相關性,我們也應當傾向於決策相關性。從長遠來看,決策相關性更適合於我國的實際情況。

3.會計資訊與決策的相關程度。在承認決策相關性的前提下,對相關性的理解可以歸納為四種:①會計資訊包含了企業股票的內在價值,股票價格會隨著會計資訊的釋出而波動。②如果會計資訊有助於使用者進行預測,它就是相關的。例如,在運用股利貼現計價模型預測未來股利和企業價值過程中,盈利預測能力的高低,體現其相關性的高低。③會計資訊相關性是指其“俘獲”或“彙總”能影響股票價格的資訊的能力,而不要求會計資訊是市場上最先發布的影響股票價格的資訊,因此,不考慮及時性因素。④會計資訊相關性是指在一個嚴格的實證研究環境下,如果會計資訊的釋出與股票價格的反應之間沒有明顯的關聯,該會計資訊就不具備相關性。這需要同時考慮兩個不同的概念,其一是投資者是否關注會計資訊;其二是會計資訊的及時性和預測價值。

這四種理解的內涵和外延各不相同,對財務報告的要求也不同,並導致會計準則和規範的不同,這就存在著一個選擇的問題,這種選擇的主要依據是國家的經濟環境和準則制定者的判斷。

  會計資訊的可靠性

1.可靠性的涵義。會計資訊可靠性是指確保資訊能免於錯誤和偏差,並能忠實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現象或狀況的質量特徵。我們認為,應該把如實反映和可證實性同時作為可靠性的標誌。

(1)如實反映。 如實反映是指會計資訊應當與其所要表達的現象或狀況保持一致或吻合,會計資訊若不能真實反映所計量的經濟事項,就不具有可靠性。會計資訊反映經濟事項應遵循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即會計資訊應當恰當地反映所表達經濟事項的經濟實質,而不僅是其表面形式。各種會計方法都是經濟實質的近似反映,在某種情況下,某一方法可能會優於其他方法,更接近於反映經濟實質,但這種比較在現實中是很難進行的。如實反映要求會計人員選擇適當的會計方法,如果會計方法不當,無論會計人員如何審慎運用,所得出的結果都是不可靠的。如實反映旨在減少會計方法選擇的偏差,使會計資訊更能恰當地表達經濟活動的真實情況,從而使其更具有可靠性。我們強調如實反映比可證實性更重要,如實反映是第一位的,可證實性是第二位的。適當的方法是前提,恰當的運用是條件,只有兩者的結合才能得出可靠的會計資訊,缺少任何一方都會導致會計資訊缺乏可靠性。

(2)可證實性。 可證實性是指具有相近背景的不同個人分別採用同一會計方法,對同一事項加以處理,就能得出相同的結果。可證實效能確保會計人員無偏差地使用其所選擇的方法,不論該方法是否恰當,只要會計人員使用得當,未摻雜個人偏見,會計資訊就符合可證實性的要求。可證實性旨在減少會計人員的偏差,而不涉及會計方法是否恰當,可證實性的實現要求有確定的會計方法和無偏見的會計人員。

2.可靠性的相對性。會計是以特定的會計符號表示具體的經濟事項。符號與事項一致的會計資訊具備可靠性,但由於會計中的各項估計和限制,會計符號很難與經濟事項保持絕對一致,兩者的差異導致了會計資訊對可靠性的偏離。例如,存貨計價方法事先假定了實物流與資金流的關係,不同的計價方法會導致不同的`會計資訊,很難判斷哪一種方法的資訊更可靠。在不同國家,相同的經濟事項會產生不同的會計資訊,討論何者更可靠是沒有意義的,我們只能從會計資訊的產生過程來判斷其可靠性。正是會計本身的侷限性導致了會計資訊的模糊性,也導致了會計資訊可靠性的相對性。

3.可靠性與客觀性、中立性。一般認為,客觀性是指會計資訊的可驗證性,根據會計憑證能夠得到證實的資訊就一定是客觀的。但由於會計方法選擇、會計職業判斷等因素,會計數字從形式上雖然可以精確到元、角、分,但其客觀程度卻是相對的,我們也只能從會計方法的使用過程去判斷其客觀性,而無法從會計方法的結果來判斷,所以,必須審慎地看待這種客觀性。具備可靠性的會計資訊總是客觀的,而客觀的資訊卻未必是可靠的。

中立性是指在制定或實施會計準則時,應當關心所產生的相關性和可靠性,而不能使新規則對特定利益者產生影響。對於會計人員來說,不能為了達到想要的結果或為了特定行為的發生,而歪曲會計資訊或選用不恰當的會計原則和方法。對於準則制定機構來說,也不能為了某一結果的發生而制定準則,所制定的準則也不應用於追求特定的經濟或政治目的。

  會計資訊的相關性和可靠性的關係

對會計資訊相關性與可靠性誰更重要的判斷,直接影響會計政策的選擇、計量基礎的發展以及財務報告模式的演變等。因此,它是財務會計中的一個非常基本的、具有導向性的問題。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首先必須明確討論的基點。相關性與可靠性是一對既統一又對立的矛盾,它們共同為會計資訊的有用性服務,必須兼顧。但很多情況下,它們又存在著此消彼長的關係,因此,要判斷相關性與可靠性誰更重要,必須從它們統一時的先後問題和對立時的取捨問題著手。

相關性與可靠性的先後問題比較容易判別。首先,現代會計的產生顯然是源於相關性而不是可靠性。資訊使用者是由於需要相關資訊以支援其判斷、決策,才希望獲得會計資訊的。不是由於對可靠的資料情有獨鍾而產生了對會計資訊的需求。其次,從成本效益考慮,面對紛繁複雜的經濟活動,我們是先選擇相關的資訊,再去努力提高其可靠性呢,還是先將所有的經濟活動轉換為可靠的資料,然後再去判別其是否相關呢﹖兩種思路誰的成本更低、效益更高,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明白了相關性與可靠性的先後問題,再從相關性與可靠性存在對立時的取捨問題來探討二者的相對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