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關於會計資訊可靠性與相關性的思考

職場 閱讀(1.31W)

可靠性與相關性是會計資訊的基本要求,對於會計資訊的可靠性與相關性有哪些相關的論文?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關於會計資訊可靠性與相關性的思考論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於會計資訊可靠性與相關性的思考

  關於會計資訊可靠性與相關性的思考論文篇1

摘 要:隨著資訊化時代的到來,資訊的重要性更加的突出,會計資訊作為企業重要的資訊資源,在經濟活動中佔據著非常突出的地位。理論上,會計資訊具有兩個方面的重要特徵:第一是相關性,第二是可靠性。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可靠性和相關性兩者是對立統一的關係,既相互聯絡,又相互對立,對兩者關係進行科學的權衡,往往能夠起到很好的社會效果,能夠幫助資訊的使用者獲得自己需要的有價值的資訊,為經濟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此外,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市場進行預測的難度也進一步提升,處理好會計資訊相關性和可靠性的關係能夠幫助生產者、消費者把握動態的市場資訊,制定出科學的會計政策。本文以此為出發點,在文中闡述了對會計資訊相關性和可靠性的思考,最後提出了提高會計資訊相關性和可靠性的措施,希望對實踐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關鍵詞:會計資訊;相關性;可靠性

一、會計資訊的相關性與可靠性的含義

1.會計資訊相關性的含義

會計資訊相關性指會計資訊要具有真正的使用價值,能夠滿足需求者投資、制定決策的要求,能夠幫助需求者對企業發展全程情況進行了解、預測和評價。當前在企業會計制度中對會計資訊的使用價值標準進行了界定,指出會計資訊要能夠反映出企業的發展經營情況,例如,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等,能夠真正對企業經營者制定決策提供理論上的依據。實踐中即使有的會計資訊具有可靠性,但是如果對決策者而言沒有實際使用價值的話,該會計資訊也是沒有實際意義的,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從中可以看出,會計資訊可靠性固然是重要的,但只有和決策者相關時才能真正發揮其作用,其對於決策者的價值才能真正得到體現。

會計資訊相關性存在著三個方面的標誌,第一是預測價值,第二是反饋價值,第三是及時性。預測價值指的是通過對企業過去經營資訊的分析和研究,能夠預測企業未來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為企業今後的經營活動起具體的指導作用。反饋價值是指通過對財務報告進行分析能夠對使用者起到指引的作用,或者起到對期望值進行修正。及時性指的是對會計資訊進行高效率的收集、加工和傳遞,會計資訊如果不具有及時性的特點,其本身就不具有使用價值。根據我國財務部頒發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中可以發現,我國在會計資訊相關性的解釋上與國際通用的解釋方法和標準是一致的。

2.會計資訊可靠性的含義

資訊可靠性指資訊使用者對該資訊的信任程度。實踐中,如果會計資訊能夠準確的反應企業的經營狀況、市場的動態情形,能夠經得起嚴格的驗證,不受利益集團利益的影響,此時才能認為該會計資訊具有可靠性。理論上,可靠的會計資訊通常具有三個方面的特徵:第一是真實性, 第二是可證實性,第三是中立性。真實性強調會計資訊本身應當和現實相一致,具有客觀性的特徵。此外,真實性和可靠性是不能劃等號的,可靠性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首先,強調會計資訊是客觀真實的,其次,還強調該會計資訊是具有可信度的。假如某一會計資訊具有可靠性,那麼該資訊必然也是真實的,但是如果資訊是真實的,那麼該資訊不一定可靠。可證實性指背景相同的人採用相同的會計方法對同一事項進行處理,得出的結果往往也是相同的。從另外的層面來看,會計資訊具有可證實性的話,那麼該會計資訊的生成過程也是採用正確計算方法得出來的。中立性指會計資訊生成的過程應當是客觀的,不受到任何個人的影響和操縱,不應當受到個人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去對會計資訊進行扭曲。

二、會計資訊的相關性與可靠性的現實思考

1.關於相關性的現實思考

隨著經濟形勢的變化,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的轉型,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會計所處的客觀經濟環境也發生了重大轉變,會計資訊也就相應的發生了改變。實踐中,會計資訊需求者對會計資訊的需求主要有五種情形:第一,財務和非財務資料;第二,管理部門對財務資料和非財務資料的分析;第三,未來的資訊;第四,有關管理部門和股東的資訊;第五,有關公司的背景的資訊。就資訊結構而言,軟資產所佔的比例會出現上升的趨勢,硬資產則會逐步呈現出下降的特徵,就報告自身的結構狀況也將會進行相關的劃分,按照業務的重要程度分為核心業務與非核心業務。我們國家應當對此高度的重視,及時進行深度的研究並採用合理的措施。就目前而言,會計資訊相關性的影響程度逐步減弱,主要的原因是對資訊處理的手段有了明顯的提高。隨著計算機的廣泛運用,促使對會計資訊處理能力得到很大提升,效率也大大增加,成本也就得到下降,再加上網路技術的不斷深入發展,資訊使用者獲取資訊更加簡便、快捷。此外,由於國家採用的“科教興國”戰略,國民整體素質得到很大的提高,資訊使用者的文化素質也進一步提升,他們越來越願意對會計資訊進行研究,真正發揮會計資訊的價值和作用。我們國家就會計資訊而言有著自己的側重點,主要重視資訊反饋價值證實以及糾正過去期望的能力,但是由於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市場競爭程度更加激烈,新的產品不斷被創新出來,金融市場更加難以掌握,企業所面臨的經營風險進一步增加,此外,由於產品的週期壽命下降,導致會計資訊的預測價值越來越受到重視,反饋價值居於其次。

2.關於可靠性的現實思考

關於會計資訊的可靠性方面,應該做到進行動態化的理解。會計資訊的價值體集中體現在其反映功能,實踐中會計資訊反映的物件具有複雜多變的特徵,存在著很大的不穩定性,縱然在主觀上能做到客觀、沒有偏向,但是此時會計資訊也不是十分精確可信賴的。所以,對會計資訊可靠性應當做到動態化的理解,具體而言應當做到兩點:第一,對會計資訊要形成正確認識,要認識到每一項會計資訊都不是絕對十分精確的,應當對其進行科學的對待和把握;第二,針對不同經濟事項本身的不確定程度,做到對每一項會計資訊可靠程度的正確理解和把握,例如,前瞻性的會計資訊在可靠程度上小於歷史資訊,但就使用價值而言其更優於歷史資訊。此外,針對不同的經濟事項特點採用不相同的披露方式,以此來增加可靠性的適應程度。當前,我國會計資訊準確性不高,失真現象嚴重,存在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會計人員素質狀況以及主觀上的偏向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會計系統外部的原因,例如,治理結構不科學、相關法律規範的缺失等。所以,針對當前的現狀,應當從兩個方面進行綜合治理,即從會計系統內外兩個方面努力治理和改善。   會計資訊相關性和可靠性哪個更為重要?這個問題直接關係到會計政策的制定以及對財務報告的分析,因為這個問題是會計中一個基本的問題。理論上,相關性與可靠性兩者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它們共同服務於為使用者提供有價值的會計資訊,因此應當兼顧兩者,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係和協調問題。

三、提高會計資訊相關性和可靠性的措施

1.提高會計人員素質

當前,我國大多數企業內部的會計人員往往素質不高,其所披露出來的會計資訊相關性和可靠性無法得到保證,無法真正發揮出應有的價值,也無法真實反映出企業的財務經營狀況,所以,應當不斷採取措施來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在具體做法上可以遵循下面幾點要求:首先,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不僅要具有良好的會計文化知識,自身更要有較高的會計職業道德水平,促使其依法履行自身職責,防止違法亂紀現象的發生。當前,我國關於會計從業人員的道德教育還處在發展階段,還有很多的教育工作需要來完成,要在教育體制上不斷進行創新,在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同時,還應當提高會計從業人員對國家政策的理解能力,提高他們的政治素質、法制能力、心理素質,使其搞清楚自身的職責,養成科學的工作態度和職責習慣。其次,要進一步完善獎懲機制,充分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如果發現有違反法律規範的行為,應當追究其責任,做到違法必究。

2.加強對會計法律制度和會計準則體系的健全和完善

首先,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法律體系,細化懲處規則,明確處罰細則。在相關的會計法律體系中有很多“情節嚴重”、“數額較大”等的規定,這種規定過於模糊,給操作上帶來不利,應當進一步明確化規定。其次,應當在相關的法律規範中規定:“由企業的負責人承擔會計責任”,以避免企業負責人指示或者強迫會計人員利用會計資訊徇私舞弊。

其次,對法律規範體系進一步完善,增加實際操作性。當前我國會計資訊質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在於會計規範不健全,法律規範出現滯後,無法解決經濟活動中出現的新問題,給企業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提供了暗箱操作會計資訊的機會。所以,今後我們應當加強對會計規範的建設工作,完善我國會計規範體系,實現與國際接軌。此外,在制定具體的規範制度之前要充分聽取各方的意見,進行實際的論證和考察,使制定出來的規範切實可行,能夠真正發揮其作用。

第三,加強對會計資訊監督機制的建設。《會計法》中儘管關於監督體系進行了相關規定,規定了比較完備的監督體系,即國家、社會、單位三者統一的監督體系。但是在具體實施上還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首先,實踐中,企業提供的資訊並非完全是相同的,對內、對外提供的資訊都是存在差異的,因此不能夠真實可靠的反應企業的財務和經營狀況。對會計監督體系進行完善需要各個部門之間相互配合和監督,明確好自身的職責,防止出現各自為政現象的發生,加強溝通和交流,使會計資訊結果是真實可靠的,保證會計資訊的可靠性和相關性。其次,就監督主體來說,大多數企業的監督機構都是企業自身設定而成的,隸屬於企業領導者來領導,這樣就會出現很大的侷限性,難以避免會計資訊受到領導者的干預,不能夠真正反映客觀經營狀況,監督也就毫無意義,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實踐中,從事監督的工作人員往往是註冊會計師,儘管近年來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已經擴大了註冊會計師的隊伍,但是數量仍然有限,且他們在執行範圍上比較狹窄,還有很多國家企業、集體企業等年度會計報表仍未列入其監審的範圍,因此應當加強對會計資訊監督機制的建設。

四、結語

相關性和可靠性是會計資訊的兩大特徵,兩者是相互聯絡、對立統一的關係,處理好兩者的關係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提高會計資訊相關性和可靠性的措施是擺在當前的現實問題,首先,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其次,加強對會計法律制度和會計準則體系的健全和完善;第三,加強對會計資訊監督機制的建設,保障會計資訊的參考價值,真正能夠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閆莉麗.論虛假會計資訊產和生的原因及其治理[J].洛陽師範學院學報,2013,(05).

[2]孫桂芹.虛假會計資訊的成因和治理[J].遼寧經濟,2012,(12).

[3]唐麗莉,張樹海.對提高會計資訊質量的幾點認識[J].財會研究,2014,(01).

[4]張惠彥.淺談虛假會計資訊的危害及治理對策[J].魅力中國,2012,(19).

[5]陳饒豔.淺議虛假會計資訊的法律責任[J].航天工業管理,2013,(03).

[6]楊秀良.提高會計資訊質量的思考[J].中國市場,2012,(32).

  關於會計資訊可靠性與相關性的思考論文篇2

一、會計相關性與可靠性的內涵及外延

(一)相關性

相關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與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於財務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做出評價或者預測。

(1)從內涵的角度來講。相關性由預測價值、反饋價值和及時性三個特徵構成。相關性中的預測價值是指會計資訊可以增強決策者對未來事項的預測能力;反饋價值是指通過反饋的歷史資訊和期望值的比較,以其差別證實或改變期望值;及時性是指會計資訊提供、披露及時,它在資訊失去對策有用之前,應被決策者所擁有,相關的資訊若提供不及時,便會對決策毫無用處。當然會計資訊的相關性還會受到其性質和重要性的影響。

(2)從外延的角度來講。相關性是指會計資訊系統提供的會計資訊應該與會計資訊使用者的決策相關。具體來說,會計資訊必須符合國家進行巨集觀調控經濟管理的要求,符合企業投資者和債權人進行決策、瞭解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量的情況的需要,滿足企業內部加強經濟管理的需要。

(二)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資訊,保證會計資訊真實可靠、內容完整。

(1)從內涵的角度來講。可靠性由如實反映、中立性和可核實性三項內容構成。可靠性中的如實反映即客觀性,是指會計資訊應該以實際發生經濟活動為依據,能夠客觀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中立性是指會計人員在處理會計資訊時,應該保持一種不偏不倚的中立態度,會計資訊不存在取得一定結果或誘發特定形式或行為的意圖或偏向;可核實性是指獨立的註冊會計師可用相同的計量方法,獲取同樣的會計資訊。

(2)從外延的角度來講。會計資訊的可靠性,也不僅僅是會計資料本身的真實、可靠,還包含了經由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分析綜合、加工彙總後在會計報表上呈現的資料的可靠性。同時,現行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給予會計人員做出一定的估計、判斷並對不同的會計政策進行會計使用的權力。所以會計資訊的可靠性只是相對的,並不是絕對的可靠。

二、相關性與可靠性的相互關係及內在矛盾

(一)相互關係

相關性與可靠性是會計資訊的兩個主要特徵,兩者缺一不可。會計資訊要有用,必須以可靠為基礎,如果財務報告提供的會計資訊不可靠,就會給使用者的決策產生誤導。首先,它們共同構成會計資訊的主要質量特徵。作為有用會計資訊的基本質量特徵,它們共同作用於會計資訊的有用性。片面強調其中任何一方,都會損害資訊的有用性。資訊如果不與決策相關,即使特別可靠也毫無意義;而特別相關的資訊如果不可靠,失去了可靠性保證,亦會降低或喪失其相關性,誤導甚至有害於決策會計資訊。沒有可靠性,相關性就失去了實際意義。反之,會計資訊沒有相關性,可靠性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因此,要提高會計資訊的質量,不能片面強調其中一方而忽視另一方。其次,相關性與可靠性都是從資訊使用者角度提出的。相關性回答資訊使用者需要什麼資訊,而可靠性則是資訊使用者能對會計資訊充分信任而放心使用。再次,相關性與可靠性都要受成本效益原則、重要性原則的制約。

會計工作存在的意義在於為使用者提供儘可能具有高度可靠性與相關性的會計資訊,以便使用者據其做出合理的決策。正確地認識並妥善地協調其間的矛盾,對於準確地把握有用資訊的特徵,從而選用更加科學合理的會計政策,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雖然可靠性和相關性是會計資訊兩項重要的質量特徵,但是兩者之間並不是總保持一致的。在某些情況下,或者會計資訊的相關性很好,但可靠性較差;會計資訊的可靠性很好,但相關性又較差。財務報告的決策有用觀認為:在非理想環境下,編制一份既具有完全相關性又具有完全可靠性的財務報告是不可能的。因此,需要在可靠性和相關性之間進行權衡,而會計資訊的可靠性和相關性在很大程度上,與會計交易或事項的確認和計量密切相關。

(二)內在矛盾

會計資訊的相關性與可靠性,既有相聯絡的一面又有相矛盾的一面。可靠性與相關性是一對矛盾。由於歷史成本是過去的,而公允價值屬於現在。所以,可靠性從計量屬性上往往與歷史成本相關,而相關性往往與公允價值、可變現淨值、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等相關。

現實經濟生活中,由於反映經濟交易事項的原始單據所記載的內容具有資訊來源最直接、存在可驗證性,且其生成和傳遞過程往往置於財政、稅務等相關有權部門的監督之下,因而以其原始單據記載的資訊作為會計確認和計量的依據,一般情況下具有可靠性。從會計計量屬性的角度而言,資產或負債的形成中產生的會計原始單據所記載的金額,反映的是其歷史成本。歷史成本由於其交易的原始單據具有上述特徵,故可靠性較高。但是,問題在於資產或負債在初始確認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計核算主體內、外各種條件的變化,其價值也會發生變動,或小於其歷史成本,或大於其歷史成本。此時,歷史成本已不能真實地反映資產或負債的價值了,因而與投資者、債權人等會計資訊的使用者的決策需要的相關性會下降。此時,與財務報告使用者的決策相關的是公允價值。作為現在時態的計量屬性,不僅符合資產或負債會計要素的定義,也反映了現時市場對資產或負債的評判,因而其相關性明顯高於歷史成本。再如,在《企業會計準則――資產減值》中,在估計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淨額時,對公允價值的計價,有三個依次遞補的層次,即公平交易中資產的銷售協議價格、活躍市場中該資產的市場價格、以可獲取的最佳資訊為基礎估計(如在資產負債表日處置該資產時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進行公平交易願意提供的交易價格)。很明顯,從三個依次遞補的公允價值資訊來源層次上看,其可靠性質量是依次遞減的,只是為了滿足相關性的要求,同時又對可靠性不造成摧毀時才選用質量稍次的資訊作為替代品。   (三)相關性與可靠性的矛盾主要體現

(1)歷史與未來的矛盾。可靠性是面向歷史的,它要求在會計上要如實地反映過去發生經濟事項;相關性則是面向未來,帶有更多的預測估計和判斷,注重及時性。在某些情況下必須在可靠性與相關性之間做出選擇。

(2)及時與精確的矛盾。及時性在保證財務會計資訊有用性上有重要的作用,然而要提高及時性,會計人員必須減少一些主觀估計和核算工作,迅速的產生一些近似的財務指標來滿足需要,這一做法從本質上說不利於可靠性的計量。相關性和可靠性都是重要的會計資訊質量特徵,我們必須對這兩者都要高度的重視。然而“魚和熊掌”不能兼得,相關性和可靠性不能完全協調,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思考有所取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