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職場>

國外會計電算化發展現狀

職場 閱讀(2.36W)

國外會計電算化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之後,現在的狀況是怎樣的?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國外會計電算化的現狀,希望對你有幫助。

國外會計電算化發展現狀

  國外會計電算化的現狀

國外會計電算化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①單項會計核算業務電算化;②會計綜合資料處理的全部電算化;③建立了網路化的、以管理為重心的會計資訊系統或企業管理資訊系統;④建立了會計或企業管理決策支援系統和專家系統。

決策支援系統是以計算機儲存的資訊和決策模型為基礎,協助管理者解決具有多樣化和不確定性的,以進行管理控制、計劃和分析並制定高 層管理決策和策略。據統計,美國1983年,55%的新程式是用於管理控制、計劃和分析,用於核算的僅佔45%,這說明國外已進人了決策支援系統的開發和應用階段。

國外的會計軟體主要是面向市場的銷售分析和預測系統、供貨發票系統;面向生產的成本計算和分析系統、存貨控制系統、應收幾款管理系統;面向人事管理的僱員住處系統、工資系統、勞動力資源會計系統;面向現金管理的現金收支系統、支票核對系統;面向採購管理的採購與驗收系統、應付帳款系統、固定資產核算系統;面向財務管理的財務報表系統、年度財務計劃系統和預算控制系統等。

  國外會計電算化的發展

電子計算機於1946年在美國誕生,在20世紀50年代已被一些工業發達國家應用於會計領域。1954年10月,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第一次在計算機上計算職工工資,從而引起了會計處理技術的變革。最初的處理內容僅限於工資計算、庫存材料的收發核算等一些資料處理量大、計算簡單而重複次數多的經濟業務。它以模擬手工會計核算形式代替了部分手工勞動,提高了這些勞動強度較高的工作效率。

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隨著人們利用電子計算機對會計資料進行綜合處理,系統地提供經濟分析、決策所需要的會計資訊,手工簿記系統被電算化資訊系統取而代之。這個時期會計電算化的特點是電子計算機幾乎完成了手工簿記系統的全部業務,打破了手工方式下的一些常規結構,更重視資料的綜合加工處理,並加強了內部管理。這一時期,所開發的系統具有一定的反饋功能,能為基層和中層管理提供資訊,但各種功能之間還未實現共享。

20世紀70年代,計算機技術迅猛發展,計算機網路的出現和資料庫管理系統的應用,形成了應用電子計算機的管理資訊系統。企業管理中全面地應用了電子計算機,各個功能系統可以共享儲存在計算機上的整個企業生產經營成果的資料庫。電算化會計資訊系統成為管理資訊系統中的一個部分,企業、公司的最高決策也藉助計算機系統提供的資訊,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20世紀80年代,微電子技術蓬勃發展,微型計算機大批湧現,進入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包括家庭在內。資訊革命逐漸成為新技術革命的主要標誌和核心內容,人類進入了資訊社會,微型電子計算機不僅受到大、中型企業的歡迎,也得到了小型企業的青睞,它促使各部門把小型機、微型機的通訊線路相互聯結,形成計算機網路,提高了計算和資料處理的能力,取代了大型電子計算機。國際會計師聯合會於1987年10月在日本東京召開的以“計算機在會計中的應用”為中心議題的“第13屆世界會計師”大會,成為計算機會計資訊系統廣泛普及的重要標誌。

20世紀90年代,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會計資訊系統在國際上也呈現出廣泛普及之勢。美國在這一領域已步人較高的發展階段,始終處於國際最高水平。美國會計軟體的應用也非常普及。據有關資料顯示,美國有300—400種商品化會計軟體在市場上流通。會計軟體產業已成為美國計算機軟體產業的一個重要分支。

  會計電算化的'產生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採用專門的方法,對企事業單位的經濟資源與經濟恬動進行連續、系統、全面的核算和監督,並在此基礎上對經濟活動進行分析、預測、考核和評價的一種管理活動。會計的各項活動都體現為對資料和資訊的某種作用,彼此構成一個有秩序的資料處理和資訊生成的過程。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會計資料處理一直由“算盤為代表的手工工具來輔助,這種手工處理方式雖具有良好的適應性.但會計人員的勞動強度較高,業務處理速度較慢,工作效率較低。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與科技的不斷進步,會計的理論體系逐步完善,會計的方法也日益豐富。進入20世紀以來,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和生產經營的發展,社會各方對會計所提供的經濟資訊,不僅在需求數量上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且在時間上和質量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會計在經濟管理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會計資料處理的工作量也越來越大,從客觀上產生了改革會計手工處理形式的需要。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作為一種能夠部分替代人腦工作的現代資料處理裝置迅速發展起來。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問世,實現了20世紀一項劃時代的變化。此後,計算機在航空航天、工業、生物、醫學、教育、經擠等領域迅速得到廣泛應用。計算機所具有的能自動、高速進行大量計算和資料處理的特性,使其成為需要進行大規模資料處理的經濟管理工作的必然選擇。1954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首次利用計算機計算職工薪金的舉動,開創了利用計算機進行會計資料處理的新紀元,引起了會計資料處理技術的變革,電算化會計也應運而生了。

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後,計算機硬體、軟體的效能得到了進一步的改進,可操作性不斷增強,為計算機在會計領域的普及創造了條件。特別是微型計算機的問世,資料庫與計算機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使人們充分認識到電算化資料處理有優越性。在新技術新方法不斷呈現的同時,專業會計軟體不斷翻新,電算化會計的理論研究不斷完善和成熟,電算化會計系統逐漸成形。

在我國,將計算機應用於會計資料處理的工作起步較晚。1979年,第一汽車製造廠大規模資訊系統的設計與實施,成為我國電算化會計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19 81年8月,在財政部、原第一機械工業部、中國會計學會的支援下,中國人民大學和第一汽車製造廠聯合召開了“財務、會計、成本應用電子計算機問題討論會”,第一次正式提出了“電子計算機在會計工作中的應用”的問題,引入了“會計電算化”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