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語錄名言>

大智若愚的意思解析及成語典故

語錄名言 閱讀(1.65W)

大智若愚這個詞是用來誇獎人的,那麼大智若愚的意思是什麼呢?如何使用這個詞語呢?小編整理了大智若愚的意思解釋,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大智若愚的意思解析及成語典故

  大智若愚的意思解釋

dà zhì ruò yú

若:好像。才智出眾的人在處理很多日常事情上顯得很傻,很吃虧,但是在事關他的根本大事上卻做的很出色,很成功。

大智若愚在生活當中的表現是不處處顯示自己的聰明,做人低調,從來不向人誇耀自己抬高自己,做人原則是厚積薄發寧靜致遠,注重自身修為、層次和素質的提高,對於很多事情持大度開放的態度,有著海納百川的境界和強者求己的心態,從來沒有太多的抱怨,能夠真心實在的踏實做事,對於很多事情要求不高,只求自己能夠不斷得到積累。

很多時候大智若愚伴隨的還有大器晚成,畢竟大智若愚要求的是不斷積累自己,就像玉坯不斷積累一樣,多年的積累所鑄就的往往是絕代珍品,出世的時候由於體積太大而需要精雕細琢,而不像外智那般的小玉一樣幾下子就可以雕琢出來馬上能夠拿到市場賣個好價錢,因而大器晚成之後往往都是無價之寶。

  大智若愚的成語典故

《詞源》裡的解釋:才智很高而不露鋒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同樣意思的還有大巧若拙。老子曰: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至都是一個意思,只是更能表現被形容者偉大可以掌控一切的一面。

‘大智若愚’若愚,已人理悟之境;但要大徹大悟,當需‘守愚,守者即修行,亦即功夫。理上之悟,是一悟,已近‘愚’之境界;事上之悟,事事悟,時時醒,持守如一,乃一大智者。大智者,愚之極至也。大愚者,智之其反也。外智而內愚,實愚也;外愚而內智,大智也。外智者,工於計巧,慣於矯飾,常好張揚,事事計較,精明幹練,吃不得半點虧。內智者,外為糊塗之狀,上善斤斤計較,事事算大不算小,達觀,大度,不拘小節。智愚之別,實為內外之別,虛實之分。

宋·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分句;指有智慧的人不露鋒芒。

大智若愚,我國古代成語,出自宋蘇軾經進東坡文集事略二七《賀歐陽少帥致仕啟》:“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指才智出眾但並不處處表現在外。也有以此為名的電影作品。

  大智若愚的人生境界

在我們的三觀認知裡,大智若愚的人和難得糊塗一樣,都被披上了一層智慧上仙的外衣。誇一個人大智若愚,總感覺比聰明、優秀高出了不知道多少個檔次,被誇的靈魂都昇華了。而真正的大智若愚,到底是怎樣的境界呢?

「大智若愚」一詞最早出自蘇軾的《賀歐陽少師致仕啟》,前面還有一句,為「大勇若怯」。不才試著翻譯一下,就是:有真正大勇氣的人總沉著冷靜,故看起來貌似膽怯;有大智慧的人因有超出常人的見識,所以看起來貌似愚笨。總的來說,平日裡那些不拘小節卻又臨危不亂的智慧君們,就是蘇軾筆下的這層境界。

也許你會覺得,有非常多的'「大智」是源自腦子的靈光一現,驚鴻一夢。有很多的「大勇」是出於危難之時的條件反射,勇氣之舉。這之間留存著運氣的成分對半,而並不能完全歸根於智慧所驅。況且在行事之前,他們是無法預知更不知自己的大智大勇。但在我看來,這些大智大勇必然有著深刻的成長經歷、長久的知識儲備和觀念積累做基礎,這些終究成就他們的積累,不表達,卻最清楚。

有一位智者曾經說過:“只有愚蠢的人才會顯擺他們的小聰明。”智為真,愚為假,或可稱為假愚真智;智為內,愚為表,或可稱為秀內外愚。有人一貫如此,表面上不露機鋒,胸中自有大智慧,有人是一種策略,故意藏而不露,讓人不知究裡,誘人上當。其實真正的大智並沒有愚昧,只是大智者的世界觀和一般人是不一樣的。他們可以看得到許多常人所無法理解的東西,他們看待事物的方式更加的成熟穩重。大智者會經歷著“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思維方式轉型。大智者不愚,只是懶得向愚人證明自己的聰明。

那些讓你望眼欲穿,卻又息息相關的“愚人”們,其實就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