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幼兒>

2017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驚弓之鳥教學設計

幼兒 閱讀(5.46K)

語文也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學科,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特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三年級下冊語文驚弓之鳥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參考!

2017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驚弓之鳥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驚弓之鳥》一課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中的第二篇精讀課文,是出自《戰國策.楚策論》的一則成語故事。這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手更贏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飛過的一隻大雁掉下來的故事。從中反映出更羸善於觀察,善於思考,並能根據所見所聞作出正確分析。

這則成語故事語言生動、形象鮮明。通過人物對話推進情節發展,以更羸為主線,以魏王為輔線,並用因果倒置的敘述方式突出更羸善於觀察和分析的品質。

  學情分析:

三年級下學期學生正處在第二學段起步一年,學生的生活經驗還不夠豐富,理解能力不是很強,但是學生對故事比較感興趣。這篇課文有利於激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便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課文內容主要是更羸的分析、推理,而三年級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因此從教材和學生這兩頭著眼,理解最後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對於更羸觀察、思維的過程及準確的判斷是學生不易理解的。

  教學目標:

1.理解更羸最後說的4句話之間的邏輯關係。試用因為……所以……說話。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3.瞭解“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和用法。

教學重點:瞭解“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和用法。

教學難點:理解更羸最後說的4句話之間的邏輯關係。

教學方法:朗讀法、分析法

  教學過程:

  一、聽大雁聲音,匯入新課

1.播放一段大雁的叫聲,提問:這是什麼動物發出的聲音?

2.上節課我們初學了第十課,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大雁聲音匯入,直接引出故事主要人物,進而引出第一自然段。

  二、走進《驚弓之鳥》,分析人物對話

1.誰來為我們介紹一下更羸?什麼叫能手?

2.我們班都有哪些能手?

3.更羸為什麼被成為射箭能手?你覺得更羸是用一種怎樣的語氣說出這句話的?

(1)學生各抒己見,嘗試朗讀

(2)集體朗讀

4.不用箭就能射下來大雁,同學們你們相信嗎?魏王相信嗎?哪個詞說明魏王不相信?

(1)學生嘗試朗讀魏王的話

(2)教師創設情境,指導學生朗讀魏王的話。

5.更羸說:“請讓我試一下。”從這句話中,你看出更羸是個怎樣的人物?

6.分角色朗讀魏王的話

設計意圖:本文以人物對話展開描寫,因此分析人物對話,感受人物心理顯得及其重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可以引導學生了解人物特徵,理清故事發展情節。

  三、抓住關鍵字詞,瞭解更羸射箭過程

1.更羸成功了沒有?你從哪裡看出他成功了?

(1)出示第五自然段,抓住“蹦”字,理解更羸射箭過程。

(2)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兩個“直”的含義。

(3)指導朗讀本段。

2.這個時候,魏王的'反應怎樣?更羸又是如何回答的?

(1)抓住“大吃一驚”,指導朗讀魏王的話。

(2)明確大雁掉下來的大概原因。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理解兩個“直”字的不同含義,是典型的一詞多義。通過聯絡上下文和道具表演引導學生把語言還原成形象的一種方式,有助於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

  四、學習第九自然段,分析“拉弓射雁”之具體原因,明晰推理過程。

1.自讀第九自然段,畫出更羸看到的,聽到的和他的分析。

2..學生自由回答問題。

3..瞭解學習因果倒裝句,學生嘗試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來說說更羸的分析。

4.出示幾組詞語,學生根據因果關係進行準確排列。

5.創設情境:如果你是魏王或者士兵,聽到更羸的分析,你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

設計意圖:《心理學》告訴我們,分析和綜合是思維的基本過程。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這段話,從而感受更羸分析推理的過程,不僅能使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分析、推理的思維能力。這樣,把能力的訓練落到了實處。

  五、回到課題,領悟人生哲理

1.驚弓之鳥什麼意思?

2.這個成語故事想要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3.你生活中有沒有“驚弓之鳥”這樣的經歷?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我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拓展理解驚弓之鳥的含義,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在交流的過程中,同學們思維的火花一下子點燃。通過與老師、與同學的交流,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讓互動走進課堂,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和“開放”的課堂,這樣,我們的語文課堂才會煥發生命活力!

  六、佈置作業

1.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親人聽。

2.收集一些成語故事。

板書設計:

10.驚弓之鳥

(善於)觀察:飛得慢 叫聲悲慘

(準確)分析:受過劍傷 孤單失群

(正確)判斷

教學反思:由於生活經歷、認識水平、體驗角度、欣賞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學生獲得的資訊、產生的疑問也不一樣。學生有所感悟和發現,就是自身學習的一種創新。三年級 的學生,有了一定基礎的朗讀水平,但並未很好的掌握朗讀技巧,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不斷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朗讀,從而感受人物對話,瞭解人物品質與心理。在學習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時,通過理清更羸為什麼能使大雁掉下來的真正原因,就在於他能從慢飛的遠方大雁的動態和鳴聲中判斷出它受過傷,並且傷口未愈,又能據此分析出它能聽到弦響會受驚高飛,因而使未愈的傷口重新裂開,最終因無力飛行而掉下。從這裡可以看出更羸的本事在於他善於觀察、分析和進行準確判斷。學習更羸善於觀察,善於分析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