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心得 15篇

心得體會 閱讀(2.15W)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心得 ,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心得 15篇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心得 1

在國小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的閱讀教學,多侷限於分析文章的結構層次、中心思想、寫作特色方面,其實要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在閱讀教學中還必須要注重“讀”的訓練。因為,在新課程實踐中,語文教師一定要著眼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朗讀是把躺著的書面文字,用聲音立起來,出口的聲音載著思想感情,增強了語言文字的可感性。學生通過反覆多遍的朗讀,與課文的語言文字反覆接觸,能深刻領會作者在字裡行間的語音節律,受到直接、強烈的感染。學習語言,單憑講解思想內容,寫作技巧,是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而抓住讀這一主線,反覆實踐,精於指導,學生才能從讀中由感而悟,由悟入境,最終與作者的心靈相通。這種藉助讀而達成的悟性理解,是富有創造力的。也正是閱讀教學中由學生讀中理解語言的有效方法。

一、嘗試性朗讀嘗試性朗讀一般在剛接觸課文時進行,很多學生閱讀文章,往往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去了解和把握文章內容。這樣,就要注意教給學生攝取篩選資訊的能力。

1、學會尋找關鍵詞語。學會尋找關鍵語句,是一種攝取、篩選資訊的能力。例如,在學習《永遠的歌聲》一文時,教師提問:課文從哪幾件事體現了學生對老師的愛?開始,學生不知道該如何概括。教師提示說:你們能否從課文中找出能揭示問題的關鍵詞語嗎?在教師的提示下,學生們很快把答案找出來。課文主要從學生為老師“採藥”和“捉魚”兩個方面體現了學生愛老師的特點。

2、學會尋找中心語句。中心語句往往是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有的起點題作用,有的起總結作用。學會尋找中心語句,也是一種攝取、篩選重要資訊的能力。例如,學習《“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時,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文章有哪些中心句能揭示作者的感悟?學生們帶著問題,很快從文章中篩選出有關的語句資訊。在閱讀中學會尋找關鍵詞語和中心句,有利於增強學生攝取、篩選資訊能力,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是大有益處的。

二、理解性朗讀。朗讀是理解課文的主要方式。要把朗讀和理解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理解地讀。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中我們不要輕易剝奪學生讀書的時間,不要動輒就要“朗讀”讓位,不要在完成了教學任務後,象徵性地讓學生讀一讀,使“讀書”通常成為一堂課的補白。我們要引導學生“熟讀精思”,“讀”出情,“讀”出韻,“思”出義,“思”出神,使語文教學充滿活力,煥發蓬勃生機。通過引導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邊思邊議,才能真正理解課文內容,從而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只有這樣才能讀出課文感情。如學《明天更輝煌》一課,為了讓學生理解到位,我把這一課,進行三次導讀:第一遍指名讀,讓學生注意速度和重音,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內容;第二遍教師範讀,讓學生知道注意適當的停頓,能使人感受到文章的意境,同時能加深理解具體語句的意思;第三遍學生輕聲讀,品味文章的意蘊,深層理解文章的主題意義。教師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指導朗讀,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讀,並通過朗讀加深語言文字的理解。學生只有把握文章主體意義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才能讀出感情。

三、感受性朗讀。真情實感是朗讀的靈魂。指導學生進行感受性朗讀時,要把理解思想感情和朗讀技巧有機地結合起來,指導時,可以作示範朗讀,要誘導學生去感受,讓他們進入“角色”,獲得自己的情感體驗,發揮自己的創見性,去表現課文的思想感情。如教《桂林山水》一文,著重引導學生抓住桂林的水靜、清、綠和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結合文中插圖去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引導學生想象桂林山水的圖畫美,讓學生在邊看邊讀邊想中,有如身臨其境的感受。在這基礎上,再有感情地引導學生朗讀,這樣會產生強烈的感染效果。

四、品味性朗讀。傳統語文教學特別重視誦讀。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講的就是“讀得熟則不解說自曉其義”。學生學習課文,不是靠教師去分析教材,主要靠自己反覆誦讀、品味,加上教師講解、點拔來理解課文。因此,在新課程實踐中,我們仍要繼承這傳統語文教學的精華,讓學生進行品味性朗讀,可以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通過品讀,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鑑賞、領悟能力在朗讀的過程中,品味領悟課文所表露出的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當然,如果只是“不求甚解”地讀,漫無目的地讀,這又陷於簡單、機械的操作。我們強調要“熟讀”的同時還要“精思”。古人注重“多讀”,更重“自悟”、“精思”,重視在熟讀中感悟。一篇文章,是作者辛勤勞動的結晶,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或是思想內容,或是寫作技巧,或是語言運用,或是藝術價值。在教學中,我們應當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正確地加以理解、感悟,讓學生在品味感悟中對文章的藝術價值和思想價值有更高的認識,從而也提高了學生的鑑賞、領悟能力。

國小語文教材中的作品大多數是閱讀的精品和典範,語言風格各異,思想內容豐富,表現技巧不同。因而,在新課程實踐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加強“讀”的訓練,恰當地指導學生在“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認識,從而使學生從書中積累豐富的文化知識,提高閱讀能力。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心得 2

讀了《有效教學――國小語文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一書,感慨良深。該書依據一線教師的關注程度和需要進行問題提煉,一改以往一些教學書籍只談理論、晦澀難懂的風格,以典型案例來闡釋新理念、新課程,以多姿多彩的內容來吸引讀者。讀這樣的書是幸福的,它宛如一桌盛宴,帶給讀書人無盡的享受和無窮的回味。

在這本書中,問題的來源涉及四大板塊,即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但我覺得,這只是一種外顯的分類,其內隱的線索――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完美統一,才是它的精髓所在。今天,我想重點說說人文性,說說文化。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它不是課標上簡單的一句話,而是通過十多年的語文論戰才得出最終結論,包含了無數名師、專家的心血。這個結論,終結了“工具性”長期一統天下的局面。可是,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對人文性、對文化的重視還不夠。

在本書中,有這樣一個案例:

一位老師上公開課,課文是《林沖棒打洪教頭》(蘇教版第九冊)。教學目標:

(1)自讀課文

(2)分別用一個詞概括林沖、洪教頭給你留下的印象

(3)從課文中找出具體的詞句來讀讀,加深體會,準備說給大家聽。教學的大體過程是,在學生自讀課文的基礎上,老師讓幾名同學到黑板上寫出自己概括的有關人物形象的詞語,並說說選它的原因,強調從課文中找出根據。學生概括的詞語中,形容林沖的有深藏不露、謙虛、文雅、心胸寬大、武藝高強等;形容洪教頭的有蠻不講理、性情急躁、目中無人等。然後讓大家在課文中找出表現林沖和洪教頭性格特點的語句,進行朗讀、體會。

聽完這節課,作者還私下詢問了幾名學生,瞭解他們聽完這堂課的最大感受是什麼。學生的回答多是“好玩”、“林沖真棒”、“過癮,要讓我早揍洪教頭了”。

說到這裡,我們發現:這樣的課有不少亮點,但它還沒有真正脫離單純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教者過於強調語文的工具作用,而忽略了對課文的文化內涵的體驗與把握。

我們在學習課文時,關注到的不應僅僅是課文字身,更應是它的文化。這種文化深深紮根於自身的真實價值和固有特色之中。像這種名著課文,我們教師首先要充分領略編者的選文意圖,領略它的人文內涵,歸根結底在於挖掘人的本質力量,把握文化精神的現實性含義。具體到教學中,就是要讓學生感受到這種文化與自己的關係,使其繼承傳統文化精髓,從而達到塑造人、發展人的目的。為達到這一目標,僅僅侷限於知識教學,滿足人物形象、情節的解讀與把握是不夠的。因為知識可以教授,而文化是無法教授的。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讓孩子在對兩種衝突性格的把握過程中,瞭解人物形象,鍛鍊分析能力,進而領悟其中的文化精神,並最終將文化中的精髓滲透進學生的思想意識和行為中,使之傳承與發揚。

記得我小時候,學了《景陽岡》、《赤壁大戰》,就會迫不及待地去讀厚厚的原著,會為梁山好漢匡扶正義、替天行道而興奮,也會為他們的最終失敗而扼腕嘆息。我想,這也是編者的一種意圖吧。像教學《林沖棒打洪教頭》,我們只有從名著這個巨集觀的背景中和名著課文這個微觀的審視中,學生才能真正理性地審視林沖“推-讓-打”這一性格線索的細微之處。相信瞭解了這些,學生感受到的不再是武力征服後的痛快,而是對他悲慘境遇的同情和其“忍讓”性格的體味。而這種文化性格的體味,也最終會深入到學生個人性格和個人境遇的反思中,促進他的成長。

所以說,課文是例子,課文也應是喚醒人性的美味佳餚。

作為語文老師的我們,要著力扮演好“極其重要的文化詮釋者”這一角色,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受到優秀文化的薰陶和浸染。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心得 3

一、閱讀和閱讀教學

(一)關於閱讀

關於閱讀的定義,說法頗多。先列舉以下有代表性的幾種說法。

閱讀是以理解為核心的認知活動,即讀者以視覺感知書面語言的方式去領會和把握文章的內容實質和表達形式的思維過程。

閱讀是一種從印的或寫的符號中取得意義的心理過程;是從看到的言語向說出的言語的過渡,在這個過渡中,不是機械地把原文說出來,而是要通過內部語言來理解或改造原文的句子和段落,從而把原文中的思想變為讀者自己的思想。

閱讀是蒐集處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

(二)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1、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閱讀教學就是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以語文課本為憑藉,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在教師的指導下的學生語文閱讀實踐活動。

2、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核心內容。

人們把語文能力歸結為聽、說、讀、寫四項能力,語文教學需要著力培養的也就是這四項基本的能力。從能力角度來說,這四項能力都是重要的,本無輕重之分。但是從語文學科特點來看,從四項能力的形成過程來看,從四項能力的相互關係,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程度來看,即誰對誰影響、作用更大一些;從閱讀教學所佔用時間和師生所投入的精力來看,從次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關係來看,閱讀教學卻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是語文教學諸個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是其他教學的基礎,對其他訓練的影響、作用似乎更大一些,似乎在起著制約的作用,是語文教學主體中的主體。道理很簡單,一個不具有閱讀能力的人,他的寫作能力則無從談起,這是自不待言的事情。識字無非是手段,目的是為閱讀和習作作準備。至於過去不被重視的口語教學,雖然現在已經引起了人們高度的重視,然其“度”再高,也不能與閱讀教學比肩。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雖然都是表達思想感情、進行交際的工具,但從社會發展和個體發展來看,書面語言是比口頭語言出現的晚的一種更高階的語言形式,使用書面語言是比使用口頭語言更高階的語言能力,使用書面語言有著更加嚴格的要求;口頭語言可以在生活中自然習得,書面語言則必須經過專門的教學才能掌握。國小生入學後,就語文學科而言,擺在他們面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在口頭語言的基礎上儘快地學習和掌握書面語言。閱讀教學則是最直接、最重要地掌握書面語言的教學形式和實踐活動。曾經在全國推廣過的“注音識字、提前讀寫”的語文教學改革實驗和目前進行的識寫分開、多識少寫的識字教學,目的之一就是使學生儘快地進入閱讀學習所採取的措施。因此,在整個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抓住閱讀教學這個主要矛盾,其他矛盾才有可能迎刃而解。

二、閱讀教學是側重指導學生理解書面語言的訓練。

語言一經人使用,就會使處在語言情境中、聽或讀語言的人對說或寫的語言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反應,這樣的心理反應,就是對語言理解的過程。

(一)書面語言

語言存在形式有兩種,一是口頭語言,二是書面語言。無論是口頭語言還是書面語言,都是語音、詞彙、語法的結合體,都是有意義、有內容的。所不同的是口頭語言中的語音,是由人的發聲器官發出的,是有聲響的語言;書面語言則是將聲音轉化為文字,靠文字記錄書寫的一種語言符號系統,是隱含著語音而無聲響的語言。書面語言既無聲響,就不能靠聽覺去感知,它是靠視覺所能感知的語言形式。因此閱讀是理解書面語言最重要的形式。

(二)理解書面語言應該是理解語言所表達的內容和理解語言表現形式的統一體。

1、閱讀教學首先要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著它的內容和形式,語言也不例外。語言的內容和形式是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是無法割裂的。因此閱讀教學中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就有了兩層意義,一是理解語言文字的內容,二是理解語言文字的形式。

內容決定形式,內容是第一位的,形式是隨內容的變化而變化的。有了內容才可能有與之相適應的形式。文章也是如此。寫文章要先立意,先有內容,然後再行文,要由“意”去逮文,根據內容決定形式。沒有內容,形式也就成了空洞的、毫無意義的容器。讀者在閱讀語言文字時,首先感知的是語言文字的形式,即語音。通過對語音的感知,瞭解語音所傳遞的資訊,理解語言的內容。在此過程中,讀者雖然在同時接受語言內容和形式的刺激,但是內容刺激的強度會大大超過形式刺激的強度。此時人們往往會被生動內容所吸引,而忽視了形式的存在,國小生的閱讀尤其是這樣。這恐怕也是“內容是第一位的”在閱讀當中的體現。既然如此,閱讀教學就應該順應人們的這種閱讀心理,首先要引導學生深入細緻地理解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思想內容。

理解語言文字的內容,是閱讀教學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理解語言文字的內容,不能簡單地認為就是單純的對內容的理解,學生從中受到的教育其實是多方面的。在這樣的理解過程中,學生可以接觸到作者所描繪的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體會作者的深刻思想和美好豐富的感情,這對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增長他們的見識,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陶冶他們的情操,培養他們的道德品質和辨別是非的能力,都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在這樣的理解過程中,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都將得到發展,因為對內容的理解必須經過一個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即由對生動、具體、區域性的語言材料的感性認識,經過推理、判斷,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心得 4

12月,我參加了20xx年廣東韶關市義務教育教師全員培訓(第三期)。聽了山東省東營市勝利第二國小老師的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的專題講座全過程。

王愛東校長將國小語文從以下六方面進行介紹:

1、什麼是閱讀;

2、閱讀行為的描述;

3、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目標;

4、國小語文教材編寫體例;

5、實用;

6、文學文字(名家名篇)文字教學策略。

本課程突出特點在於,把國小語文教材選文分為實用文字和文學文字兩類,分別就實用文字和文學文字閱讀教學到底需要教什麼,怎樣教等問題進行具體的介紹。對於文學文字的教學策略,核心觀點是:文學文字的教學要摒棄瑣碎的分析和講解,要淡化語言文字訓練功能,重點做好兩方面的教學:一是給孩子一顆詩心。讓孩子品讀文字、感悟文字,走進詩情畫意的文字,陶醉於文字,潛移默化中提升孩子的語感。二是學生通過閱讀一篇篇經典文字,走進一個個名家、一本本名著,讓孩子開啟一扇窗戶,走進一個美麗的文學世界,提升孩子的語文素養。我重點談談其中點心得體會:

一、告訴什麼是閱讀

閱讀也就是吸收;篩選與思考;領會獲取認識;構建意義的全過程。

二、她對閱讀行為的描述

閱讀是能動和複雜的過程,包括多種不同的行為。好的讀者能夠利用從文字中學到的思想和資訊,擴充套件他們對主旨的思考,從事特殊的任務,或者從讀過的內容得出某種結論或進行總結。所以在整個學校教育階段,閱讀始終是他們學習所有課程的關鍵技能

《新課程標準》對國小低、中、高三個階段的閱讀教學目標要求如下:

1、低年級是國小生學習閱讀的起始階段,也是學習閱讀的基礎階段。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做到:

①激發閱讀興趣;

②培養朗讀能力;

③落實字詞句訓練;

④學習默讀,重視語言積累。

2、中年級的閱讀,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鞏固與發展,同時又是高年級閱讀教學的基礎。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重點要求:

①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②初步學會默讀,學習略讀;

③培養理解詞句的能力;

④培養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

⑤突出段落訓練。

3、高年級是國小生學習語文的綜合提高階段。具體的指標是:

①學會預習課文,養成預習的習慣;

②領悟文字的表達方式;

③初步掌握常見文體的閱讀方法;

④學會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

⑤學習瀏覽,拓展閱讀。

三、國小語文教材編寫體例

舉例分析不同版本教材(以人教版、北師大版重點分析)選文型別、主題建構、知識要求等不同特色,指出各版本國小語文教材編寫背後的教育教學思想,從而體現語文課程思想的不同側重。

文選類文字教材的獨特教育價值,(根據我國國情)不同選文體現的不同理念必須通過語文“教學內容”呈現;而語文教學內容不同於語文教材內容,它是在對語文教材內容“篩選”的基礎上形成的。要求老師做到“用教材教”和“教教材”的辯證統一,既要“尊重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既不能偏離文字,但又不能完全依照文字,要做到教材“原生價值”和“教學價值”的辯證統一。

解讀小語文字,可以分為文章體(實用文)文字和文學文字。文章體(實用文)文字教學思想內涵主要是促進學生認識社會、認識世界,豐富學生的客觀知識。而文學文字(名家名篇)教學重視思想內容分析,也不能忽視人物情感的體驗,語言風格的欣賞,經典片段的賞析,重在情感薰陶和積累。如《三打白骨精》、《將相和》、《草船借箭》等從經典名著中節選的故事,更要注意課內課外的結合,拓展到對原著的欣賞,可以通過讀書會等活動交流讀書心得、賞析精彩片段,關鍵是在讀書和討論中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感、啟迪心智、淨化靈魂,提高和深化學生的審美能力,汲取人類精神文化的營養。而不成為“迷信”者。

總之,教師要教育學生每開啟一扇窗,都是走進一個獨特的文學世界。所以教師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的同時。還要通過自己的研究和實踐,總結和提煉科學的實踐經驗,以豐富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理論,提高自身素養。以適應時代教育發展需要。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心得 5

兒童的身心發展是具有階段性的,各個年齡階段的學生都有各自的年齡特點,在教學中我們就要貫徹因材施教區別對待的原則,以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在國小低年級的體育教學中,如何實施因材施教的原則,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呢?從教學實踐來看,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來開展教學活動。

一、語言活潑、語氣親切

低年級小朋友們活潑可愛,語言也頗具童趣。當然,要想取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讓他們都樂於接受體育老師,從而樂於上體育課,教師就不能以成人化的語言來給他們上課。這需要教師俯下身來,與學生接觸、交談,來了解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狀態和興趣愛好,熟悉他們的語言特點,以便更好地和他們“打成一片”。在教一年級學生練習30米跑時,教師用“看看哪個同學跑得最快、跑-,管理類,工作總結類,工作計劃類文件,下載--

得線路最直好嗎?”這類語言,不但可以使學生了解快速跑的基本要求是“直”和“快”,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興奮度,還讓學生感覺到與自己十分接近,從而作出肯定的回答,使學生樂於進行有效的練習。

二、示範形象、講解生動

教師的教學示範動作要正確、規範,並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分析、講解動作要領。教一年級學生學習佇列練習時,教師可以用“看那組同學能最先做到‘快、靜、齊’好不好?”來引導學生。教學齊步走練習時,教師邊講解邊示範,並要求學生記住“一二三朝前走,左右邁步往前看,兩臂前後來擺動,身體正直不偏頭”。另外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還可以和學生進行口令互動,比如在教課堂紀律時,教師說:“一二三”,學生緊接著說:“站站好”;教師說:“小嘴巴”,學生就緊接著說“不說話”。這類語言比較生動、形象,簡練而有韻律,低年級國小生喜歡聽、容易懂、記得牢,-,管理類,工作總結類,工作計劃類文件,下載--

有利於學生學習並掌握動作要領,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三、內容有趣、教學靈活

在體育教學中結合體育課教學內容,採用低年級國小生喜聞樂見的趣味性強的練習形式,和靈活多變的器材來組織教學,可以不斷保持學生對體育練習的新鮮感和好奇心,從而調動國小生的練習興趣。例如教學投擲課時,應充分考慮到器材的多樣性。教師可以準備好專業沙包,也可以佈置學生自制小沙包,可以利用廢棄的羽毛球,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摺紙飛機,以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課上練習時可以讓學生投打小木柱、投打地靶,或投進圓桶裡,或者在地上畫好田字格,投進不同的格子代表得到不同的分數,要求學生比一比誰投得既遠有準。這樣,通過不斷變換練習方式,培養學生的積極性。

安排靈活多變的的教學方法很重要,採用豐富多彩、形式新穎的練習,可以提高國小生的興趣。在體育教學中,-,管理類,工作總結類,工作計劃類文件,下載--

如果準備活動時,每次都是一成不變的慢跑、徒手體操,低年級國小生就會提不起勁,產生牴觸情緒,效果也不好。必須交換運用多種練習,合理採用隊形練習、多人操、拍手操、小遊戲、集中注意力練習等練習形式,靈活組織教學,提高準備練習的效果。

四、積極鼓勵,樹立自信

低年級學生正是處於樹立個人自信的初始階段,針對低年級國小生的教學活動,宜多采用鼓勵教學,讓學生在鼓勵中學習,慢慢培養他們的個人自信心。低年級國小生的好勝心強,但是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加上室外上課受干擾的因素多,易發生偶然事件。如天氣炎熱、大風天、寒冷天氣時,低年級國小生在做遊戲時就難免出現碰撞、摔跟頭等現象。這時候,教師應著重鼓勵教育,啟發和激勵國小生好勝上進的慾望,發現好的典型要及時表揚。對完成動作練習有困難的國小生要多關心、幫助,在他們克服困難完成動作後更要及時表-,管理類,工作總結類,工作計劃類文件,下載--

揚。教師可以單獨表揚,也可以讓全班同學一起來拍手呼喊:“嘿嘿嘿,你真棒!”並作出豎大拇指的表揚動作,這樣可以激勵更多的同學克服困難,認真練習,完成學習任務。

總之,上好國小低年級體育課,要從國小生的實際出發,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從而不斷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心得 6

3月25日到28日,有幸到賀州參加了廣西國小語文低年級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活動。三天聽了15節課,賽課內容限於低年級的語文課,執教老師都是來自廣西各地市選撥出來的優秀選手。這次賽課共有8節課獲一等獎,7節課二等獎。下面談談我們學習之後的收穫:

一、每位選手的教學設計精巧,課堂中能緊扣低年級的教學目標,創設不同情境滲透識字和寫字的教學任務,以自己的紮實基本功和教學風格營造一個富有感染力的識字寫字課堂,把原本枯燥的識字教學變得鮮活靈動,充滿童趣,讓觀摩的老師享受了一次精神盛宴。如第一節桂林龍隱國小麥茜老師的《歡樂潑水節》,將識字與學文融合,滲透了多種識字方法,巧妙設計拓展訓練,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柳州的《鳥島》一課,運用編口訣、形聲字相比較看圖理解等形式識記漢字,尤其是“密密麻麻”一詞的理解:藉助圖片理解到表示多的詞語有密密麻麻、到處、一群群,明白不同的詞語可以表達同一個意思。藉機運用密密麻麻造句,進行說話訓練,最後看視訊感受鳥島的熱鬧景象。這樣把識字、學詞和理解課文、積累語言有機結合起來,體現課堂的高效。還有貴港的選手是根據單元特點進行整合,整體識字,這是主題式閱讀教學的一種課型。老師讓學生利用原有生活經驗、形聲字的特點,注重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反覆和生字見面,以達到大量識字的效果。

二、專家評課中提到低年級閱讀教學就是識好字、寫好字、讀好文、理解少量重點詞句、積累運用語言。識字: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識字習慣;寫字:體現識寫分家。注意寫字姿勢的訓練;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亂加減字,讀出韻律;理解詞句:採用多種方式選擇適合年齡特點的方法理解詞句,如結合生活體驗、聯絡生活實際等;積累:巧妙滲透說話訓練,在口語表達中學會運用剛學的詞語或句式。

專家提出五點建議:

1、教師做到心中有學生,遵循學生的記憶特點、年齡特點,把我10-15分鐘的黃金記憶時間進行教學;

2、老師書寫示範時考慮全體學生是否看得見;

3、課件製作要適當,為課堂服務;

4、教學中面向全體,關注所有學生的學習狀態;

5、注意傾聽,抓住課堂生成的亮點,因“學”就導。

同時專家也提出:

1、低年級閱讀教學要把握年級學段目標、關注教學目標的落實;

2、關注學習過程——識字寫字要保證時間,閱讀體驗也要給足充分時間,交流合作不能流於形式,好好落實聽說讀寫的能力培養。

3、關注課堂的時效性。

總之,精雕細琢的課是一種美,樸實自然的教學風格同樣耐人尋味!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心得 7

閱讀是人們獲得各種資訊最便捷的途徑之一,也是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獲得資訊從而進行交流的最有效的方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對話"成為了21世紀人類社會的一個關鍵詞,成為了現代人的生存方式、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 "對話"所倡導的平等信任、參與分享、融合創生,已經成為人們追求的一種狀態,成為一種時代精神。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說明了閱讀的重要性。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形成閱讀能力並不是一蹴而就的。由於國小生的閱讀經歷有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直接將抽象的學習方法硬性塞給學生,要他們去背;更不能以讓學生學會讀書為藉口而放任自流,讓其"暗中摸索"。我認為教師應根據教材特點,抓住訓練時機,巧設思維情境,滲透學法指導,讓學生主動而又生動活潑地學習,積極發揮其主體作用,使"教材"變成學生的"學材",在師生共同實踐探索中使學生領悟學習方法。課改改變學生傳統的偏重於記憶、理解、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為突破口,重視研究性學習,倡導自主探究、實踐體驗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敢於質疑、敢於實踐、敢於創新。我更關注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正是語文教學的重點。

第一、加強字詞句訓練,打好閱讀的基礎

字、詞、句是文章之根,也是閱讀之本,要是一個學生連起碼的字詞句關都不能通過,怎麼可以開啟閱讀的大門呢?字、詞、句又好像小孩子手中的積木,不認識一個個的零件又怎麼能把積木組裝好呢?這一階段的教學是最枯燥的,但也是最必要的,是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都必須重視的。

第二、抓好詩詞與句的訓練。

古詩詞其實是句子的精華,學生掌握一定的詩詞和學會運用詩詞對閱讀有很大的幫助,可以大大增強學生對句子的理解能力,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也特別重視句子、詩詞的講解,如第 7冊《題西林壁》等古詩,文中還有很多優美的句子運用了各種各樣的修辭手法,於是我就細細加以引導學生體會詩句的含義,體會詩人當時的意境,讓學生明白這些詩句、修辭用得恰如其分。對於句子的教學我們充分分析修辭的作用,從句子中來分析人物的語言、行動、神態從而瞭解人物的品質。

第三、在閱讀指導過程中,幫助學生感受愛、和平和自由,讓學生受到教育。其實,一般的兒童作品都有愛、和平和自由的主題,關鍵在於教師如何幫助學生髮掘其中的內涵。

例如在《真正的施主》一文中,老太太的外貌描寫很仔細,一身襤褸,單薄的身體,在出示圖片後引發孩子對老人的同情可憐,進而理解作者施捨的心理,在這個層面上還不夠,老人為什麼這樣窮困?"無兒無女"是原因,對於你們,你的父母是怎樣辛勤操勞的呢?你該用什麼去回報父母的愛呢?從而提升的做個孝順的,懂得感恩的孩子的層面上。

第四、給學生延伸想象的機會。

"想象是思維的翅膀",在閱讀活動中,鼓勵學生想象在閱讀材料所提供的情節發生之前或發生之後可能發生的情節,並加以講述。例如在講授《小蝴蝶花》一課時,當小蝴蝶花處在不同情感狀態下的時候心裡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在心情平靜之後小蝴蝶花還會做出什麼事呢?讓孩子盡情的猜想,我們不能用大人的是為去禁錮孩子們的想象,讓孩子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繼續故事,這樣既可以發展兒童的想象及思維的連續性,滿足兒童喜歡追求完滿的心理需求,又可以提高兒童運用語言的能力,增強兒童的自信心。

第五、提供遷移機會,鞏固運用學法

對於學習方法的掌握,學生並不是一教就會,一點即悟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閱讀方法,形成學習能力,要有一個逐步領悟和吸收的過程。因此,在學生初步掌握學習方法的同時,還要給學生創造學習遷移的機會,指導他們將已學到的閱讀方法遷移運用於相類似的學習情境中,使其在詳細的學習活動中領悟閱讀方法的真諦。在閱讀教學中,這種遷移性學習可以多層次、多角度地進行。

例如學生學習了查字典解詞,聯絡上下文解詞及結合生活實際解詞等方法之後,就可以在以後的閱讀中指導學生運用這些方法去理解新詞。又如還可進行段與段之間的學習遷移。國小語文課本中的童話、寓言及散文中常有反覆出現的情節或相同結構的段落,學習此類課文,教師要在教好"例子"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運用學習"例子"的方法進行後幾段學習。以《小壁虎借尾巴》一課為例,課文中寫小壁虎向小魚姐姐,老牛伯伯,燕子姨媽尾巴的過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先形成對"小魚姐姐"一段作者寫作順序的概括:"在哪裡--向誰借--結果怎樣"。把握了這個順序,學生就能順利地自學"向牛伯伯借尾吧"、"向燕子姨媽借尾巴"這些寫法類似的段落。另外,當遇到具有共同的結構和思路的同類課文時還可進行篇與篇的學習遷移。

第六、展開多樣式的閱讀比賽與總結。

組織閱讀興趣小組;建設班級圖書角;擴大閱讀的範圍;將閱讀與學業有機地結合;分角色扮演書裡的人物;師生進行閱讀比賽等等。通過激勵來鞏固閱讀效果。可以將優秀的讀後感和評論文章推薦發表,鼓勵兒童閱讀行為;鼓勵兒童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要適時的總結閱讀方法。

由於閱讀指導效果還受諸多要素的影響,因此在閱讀指導時僅教給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還不夠,還應注意以下兩點:第一,閱讀指導要和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同步進行,這是閱讀指導取得成效的必要條件。第二,要重視學習品格的培養,即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創造精神,克服困難、奮發向上的精神,這是閱讀指導取得成效的保證。

語文教學肩負著指導學生學習母語的任務,即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作為語文教學重要組成部分的閱讀教學,則側重指導學生理解語言的任務。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基礎。《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我們應該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增強學生的閱讀水平。確實,我們現在的孩子甚至於我們的老師閱讀量太少,閱讀的水平也不高。如果一個國小生對一個語段或短文都不能初步地分析,不能解答一些簡單的問題,那是十分可悲的,也是十分令人擔憂的。過去幾年的語文教學使我深深地體會到,特別是農村的孩子的閱讀水平急待提高。本身由於各種條件要素制約了農村孩子的閱讀量不可能比城裡孩子多,可要是在有限的閱讀條件下又不能好好地閱讀提高閱讀水平,那我們的語文教學將是失敗的,也將成為學生的悲哀。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心得 8

為期兩天的培訓落下帷幕,冒著酷暑來回奔波實屬不易。先梳理一下培訓活動過程:王繼聚校長和陳學壯主任分別就狀物類散文和抒情性散文閱讀教學設計與實施做了專題報告,李大森校長針對教師專業發展做了報告,硃紅甫主任做了講座《基於學業水平質量檢測的閱讀教學追尋》。活動內容豐富,形式活潑,專家們走下來和教師互動,話題來自教學實際,以生動的語言、大量的例項和多年的教研經驗向我們詮釋了各個時間階段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閱讀教學的方向,更讓我們感受到了一位教師的敬業、樂業、創新、奉獻的情懷。專家們的報告使我對語文閱讀教學所走過的路程有清晰的瞭解,更明白到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任務的艱鉅。場場精彩,讓我受益匪淺。

一、閱讀教學要以語言學習為中心。

“語文”就是指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語文教學就是語言運用的教學。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要求語文教學要著眼於培養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實用功能。語言學習得好,運用語言的能力就強。可是目前在國小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由於認識的偏差,出現了人文性過度,工具性不足的傾向。表現為:重感悟,輕訓練;重內容,輕語言;重閱讀,輕作文等。國小語言訓練要根據學生年齡的特點,有目的有順序地進行語言學習,幫助學生積累詞彙,正確、熟練地運用語言。

二、語文教師是閱讀教學的關鍵,語文課要表現語文老師的高度與深度。

各位專家都有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愛讀書,他們聯絡自己的實際,談了語文教師該如何提高的文化底蘊,提高素質修養。我們不僅僅深入課堂多聽課例,還要經常實踐研究,上課、研討、讀書、提高。我心中的語文教師應該是擁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進行專業的探索,不斷提升專業水平,具有大將風範,要有一股真正的人文氣質的形象。要達到這個高度,我們首先要做到:永葆激情,忠誠教育。語文教師要有“天高雲淡,笑看雲捲雲舒,潮起潮落,立於潮頭寫春秋”的胸懷與氣度。不要因為壞境的改變,經濟的衝擊,地位的升降而改變,永遠保持一顆敬崗愛業的熱情的心。然後還要做到:張揚個性,銳意改革,創意教學,形成風格;業精於勤,潛心靜慮,默默努力,靜靜成長。最後還要做到:博覽群書,好高致遠。教師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博覽群書,將我們的言行內化為學術的性格,在反思中成長。

三、閱讀教學中,應該從教學生學會知識轉向教會學習。

我對這個觀點的理解是:閱讀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學法。指導學生學法要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材為情感載體的原則。一方面教師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課本讓學生讀,思路讓學生講,規律讓學生找,學法讓學生悟,使閱讀方法真正成為學生可貴的精神財富,另一方面要因勢利導。但是,指導學生學法時僅教給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還不夠,還應注意以下三點:一是指導學生學法要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這是指導學生學法取得成效的必要條件。二十學法最好是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來的,而不是老師生硬傳授的。三是要重視學習品格的培養,即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創造精神,努力上進精神,這是指導學生學法取得成效的保證。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們作為語文教師要是都能在實踐中總結、反思、提高,那麼,我們的國小語文教學將會走上一個更高的臺階。努力,期待!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心得 9

為期一週的語文錄影課以及學科大教研落下了帷幕,經過這一週的學習,老師們收穫頗多,最多的感觸就是要讓孩子學好語文,一定要讓孩子愛上語文,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這種興趣的培養最好的途徑就是閱讀。

都說,國小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的黃金塑造期,如果此時父母過於強調成績,極有可能會扼殺孩子的興趣、天賦和創造力,但不少家長也犯難,自己當然知道閱讀的好處,但奈何不知道如何操作啊!

6—12歲國小階段的孩子,不可以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課本和作業裡,是因為國小課本的單一性和膚淺性,遠遠不能滿足一個孩子的大腦成長的需求。只有博覽群書、海量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經典,廣泛涉獵百科常識書籍(如天文、地理、歷史、物理、化學、生物、哲學、藝術等等百科知識),才可以讓孩子的智慧不斷成長,最終形成一種強大的發展能力。事實上,國小階段的成績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和虛假性,因為孩子把全部時間都投入到課本和作業裡去了,自然就沒有時間大量讀書,而這如同丟了西瓜撿芝麻。這樣的投入即便考了高分哪怕是滿分,對孩子的未來而言都是一種巨大的損失。

這種損失到了國中就開始顯現出來,很多中學老師都知道一種奇怪現象:那些國小階段單單靠投入全部時間和精力獲得高分的孩子,升入國中後成績下降神速,這些孩子越學越累、越學越不會學了;恰恰是那些國小階段成績平平、但博覽群書、見多識廣的孩子們成績上升力量強大、後發制人、潛力無窮。

因此,國小階段一定要讓孩子們從容一些,不要過於追求分數的高低。做父母的為了孩子的長久發展和未來更大的成長力量,請不要過分在意孩子國小階段的成績,而應該把目標放在孩子的基礎發展和能力培養上,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真正事半功倍,讓孩子受益終生。

在同學們學好語文的道路上,我們希望和家長一起共同努力,塑造孩子們良好的閱讀品性,相信他們在我們共同的引導下會走的更穩。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心得 10

這兩天有幸參加了全國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研討會,聽了王榮生教授的講座,好多東西是我們迫切需要的,有不少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使我們的認識提高。特別是名師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讓我們的頭腦擁有了豐富的教學智慧。

在講座中,王教授指出閱讀不要光找到相關的文字,還要通過文字弄明白作者想要說什麼,要找出文章的關鍵點,關鍵處,關鍵語句。王教授反覆強調:備課備兩頭,一頭備教材,確定教學點畫上黃顏色,一頭備學生,在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畫上綠顏色,黃色、綠色的地方一定要重疊,重疊的地方就是教學點,也就是教學目標。閱讀是基於學生理解的朗讀,學生自己能讀懂的地方不需要教,學生怎麼也教不會的不需要教,我們教的只是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

反思一下我自己的教學課堂,真存在著王榮生教授指出的種種問題。比如說:在教學中,始終把自己認為的重難點強加給學生,認為我們成人讀不懂的地方就是孩子理解的難點,殊不知一堂課聲嘶力竭地講解重點,到頭來學生還是不理解。實數無奈之下,我只好採取自己一個人在自說自畫、自導自演的方法。這樣就導致了學生在課堂上覺得學習就是跟著老師抄答案,不需要自己動腦筋,非常的機械、單板而單調。我想長此以往將會造成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嚴重減弱。

我覺得作為一名新時代的語文教師,要學會從關注“教學方法”轉向“教學內容”,要從關注“教的活動”轉向“學的活動”。課堂上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真正實現葉瀾老師所說的“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氣息”。我準備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一、關注需要,選取適宜的教學內容。

首先從備課開始轉變,從“我要教什麼”“我要這樣教”,轉變到“學生想學什麼”“學生怎麼學”。所以備課時除了要“備教材”外,還要把重點放在“備學生”這一頭中,充分考慮學情,學生不理解的地方都要準備,但不需要都出示,要“不告不處理”,學生沒有問到的地方就不處理。

二、努力改變自己的課堂,更多關注“學的活動”。

從關注教師的“教的活動”轉向注重學生的“學的活動”。在今後的課堂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學生的學的活動,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設計兩三個有效的個教學環節,組織學生較充分地學習活動,讓學生有較充分的學習時間,能讓學生充分地表達與交流,努力使班內的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共同的學習經驗。

所以,並不是說我們只要用幾個大問題來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就行了,而是要站在他們的立場,去思考,他們學習興趣點的激發,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他們會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們所希望得到的幫助……這樣一來,備課同樣需要周密的思考,只不過是換一個角度去想,我們要完成的教學任務不是把教案都上完,課堂教學應該是一個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和啟發下自主獲取知識的過程,前者肯定很完美,而後者就會顯得“其貌不揚”,放棄外表的熱烈,追求內在的成效往往需要教師極大的勇氣。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心得 11

在懷集丘紅慧名師工作室跟崗學習的這段時間裡,我非常榮幸有機會聽了廣東省國小特級教師、肇慶市端州區教研室教研員楊曉紅老師關於“閱讀教學”的精彩講座。我受益匪淺!楊老師不僅以生動的語言、大量的例項和多年的教研經驗向我們詮釋了各個時間階段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閱讀教學的方向,更讓我們感受到了一位名師的敬業、樂業、創新、奉獻的情懷。

楊老師在講座中明確了閱讀教學的三個層次以及課標中閱讀教學的要求,使我們每個教學段的教師都能夠清晰地瞭解到我們的語文課堂該教什麼,該達到怎樣的教學目的。楊老師列舉了大量的比賽課例,具體分析了課改背景下的閱讀教學趨勢,使我對語文閱讀教學所走過的路程有清晰的瞭解,更明白到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任務的艱鉅。

在聽了報告後,我深受啟發,就談談我的學習體會。

一、閱讀教學中應該從教學生學會知識轉向教會學習。

我對這個觀點的理解是:閱讀教學中要滲透學法指導。學法指導要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材為情感載體的原則。一方面教師要因勢利導,另一方面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課本讓學生讀,思路讓學生講,規律讓學生找,學法讓學生悟,使閱讀方法真正成為學生可貴的精神財富。但是,學法指導時僅教給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還不夠,還應注意以下三點:第一、學法最好是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來的,而不是老師生硬傳授的。第二、要重視學習品格的培養,即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創造精神,努力上進精神,這是學法指導取得成效的保證。第三、學法指導要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這是學法指導取得成效的必要條件。

二、閱讀教學要以語言學習為中心。

“語文”就是指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語文教學就是語言運用的教學。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要求語文教學要著眼於培養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實用功能。語言學習得好,運用語言的能力就強。可是目前在國小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由於認識的偏差,出現了人文性過度,工具性不足的傾向。表現為:重感悟,輕訓練;重內容,輕語言;重閱讀,輕作文等。國小語言訓練要根據學生年齡的特點,有目的有順序地進行語言學習,幫助學生積累詞彙,正確、熟練地運用語言。

三、語文教師是閱讀教學的關鍵,語文課要表現語文老師的高度與深度。

楊老師聯絡自己的實際,談了語文教師該如何提高的文化底蘊,提高素質修養。最令我難忘的是她自己不僅僅深入課堂聽了兩千多節課例,還經常實踐研究,上課、研討、讀書、提高。令我深感欽佩。我心中的語文教師應該是擁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進行專業的探索,不斷提升專業水平,具有大家風範,沒有匠氣,沒有俗氣,只有一股真正的人文氣質的形象。要達到這個高度,我們首先要做到:永葆激情,忠誠教育。語文教師要有“天高雲淡,笑看雲捲雲舒,潮起潮落,立於潮頭寫春秋”的胸懷與氣度。不會因為壞境的改變,經濟的衝擊,地位的升降而改變,永遠保持一顆敬崗愛業的熱情的心。然後還要做到:張揚個性,業精於勤。張揚個性,銳意改革,創意教學,形成風格。潛心靜慮,默默努力,靜靜成長。最後還要做到:博覽群書,內省致遠。教師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博覽群書,內省言行,將我們的言行內化為學術的性格,在反思中成長。

聽了這個講座,我想到的是:要是我們能夠多一些這樣的機會聆聽專家的指點,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會更有信心;我們的語文教師要是都能在實踐中總結,反思,提高,那麼,我們的國小語文教學將會走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心得 12

通過學習新課程標準,瞭解到新課標更加強調閱讀教學的目標要盯住學生終生閱讀習慣、閱讀興趣的培養;強調在大的語文觀下再去研究具體的閱讀方法、閱讀能力的培養。使我對以後的教學目標更明確了。作為一名普通的語文教師,接受課改新理念,使用課改新教材,至始至終將課改的精神貫穿於我的教學之中。對我來說,新課改是一場對話,一座平臺,更是一把邁向成功教育的鑰匙。

國小語文教學的目標要求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書面語言表達:瞭解文章的表達順序,初步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通過學習新課程標準,我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要搞好閱讀教學,達到葉聖陶先生說的“教是為了用不著教”的目的,使學生自身的能力、語文素養得到全面發展。

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重視教學反思、個研究和收集。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絡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絡,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著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的定教學的重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總而言之,通過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確了以後的教學思路,我相信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的不斷更新,會出現了更多讓人們感到高興的事情。我們的語文教學課堂才會真正地發出金子一般的光彩,我相信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定會在短時間內得到提高,語文教學會真正的姓“語”。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心得 13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一句話:“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是啊,給他們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就是給了什麼樣的生活。

閱讀教學在國小語文教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長期以來傳統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統一的要求,劃一的指導,壓抑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潛能。重理解輕感悟,重分析輕運用,費時多而收效微,泯滅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束縛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得閱讀教學缺乏靈動與生氣。《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新課程下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學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 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老師們在指導學生咀嚼、推敲語言文字,探究語言文字的美妙神奇,並沒有將自己的理解強加給學生,而是根據學生的水平、需要在調整,教學非常真實。她們或通過句式的變換訓練來體會重點詞語,或運用對比法讓學生品詞品句,體會詞句的細微差別,學會準確地運用詞句,或在想像體驗中感悟品味語言……反思我們,為了追求把課文講透,圍繞情節內容進行提問分析和討論談話,佔用了大量的教學時間,這些瑣碎的提問和多餘的分析,取代了我們的語言文字訓練,影響了我們的教學成效。

那麼,如何在我們的課堂中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呢?我覺得,最關鍵的一點是要找準語言文字訓練的點。具體的講,就是在一篇篇課文中選定幾個語言文字訓練的點,我們沒必要教學生學習課文中所有的知識,只能根據既定的訓練目標,精選幾個訓練點,即選幾個供學生訓練用的“例子”,憑藉這個“例子”使學生能舉一反三,逐漸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

第二 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落到了實處。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實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完全看得出學生由表及裡的理解,看得出學生對語言品味的提高,在教學中重視了學法指導,在讀中領悟了方法。在這裡,省小語理事會理事長於老師提到:教課文,老師要少講少問,將活動時間多留給學生。確實,老師再高明的教也代替不了學生親自體驗的過程,老師的講也不能代替不了學生自己的練習,所以我們不妨放心的將時間留給學生多讀一些,多說一些,多議一些,哪怕是說得不夠好不夠完整,這有什麼呢?這畢竟是學生自己的學習成果啊。如何將老師的導和學生的學落到實處?於老師提到:首先要明確目標,緊扣單元訓練點,關注課文的導讀提示,發現問題及時指導,隨時注意聽,說,讀,寫,思的訓練,關注學生要用心。其次是步驟環節要到位。

第三 注重課堂細節。首先,老師的評價語言非常真實,不做作,充滿“語文味”,她們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理解,鼓勵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自我解讀,即便學生對文字的理解有偏差,老師也不直接給與否定,而是讓學生繼續探究文字,在文字中主動獲得答案。其次,老師沒以成人的理解表演教學,而是從兒童的`視角出發輔導,幫助孩子們學習,語氣、語調兒童化,讓孩子們覺得非常親切,真正體現了老師與學生的平等地位。

教學中,尊重兒童的思維方式,語言充滿童趣,貼近兒童的心理。再次,注重情感的渲染。語調錶情非常煽情。另外,注重個人形象,她們的一舉手,一投足,甚至是一個表情,都賞心悅目。我想,在我們的農村教育中,也應該追求這樣一種端莊的教態。對於我們的學生,尤其是那些被我們遺忘的弱勢群體,我們的一個撫摸,一個握手,一個鼓勵的眼神,對他們是一個多麼大的呵護!參賽老師們不僅僅領悟到了“以生為本”“面向每一個學生”的理念,並且她們已將這種理念化為了一種實際的行動。

語文課堂不僅僅是將課文教給學生,還得思索:如何讓課堂生成更多的東西?在這個問題上,崔巒老師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求發展”,這個簡單,是指教學內容要簡約,教學環節要簡化,教學方法要簡便,教學態度要親和,教學語言要質樸,教學鼓勵語言要靈活多變,百花齊放。同時,崔老師還提到:語文教學要依託語文教材,落實語言訓練,講究誦讀感悟,豐富語言積累,加強語言運用,關注語言形式。讓我們的語文教學落到實處,處處講究一個“實”字。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心得 14

國小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可見培養閱讀能力是極其重要的。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現象。這樣,不能從實質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的詞彙、說話、朗讀、概括、思維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麼,怎樣培養國小生的閱讀能力呢?下面談談我的幾點淺見。

一、培養閱讀能力,首先要加強詞句訓練。

讀課文要理解其中的詞語和句子,才能更好地瞭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思想;要會自覺地使用學過的詞語和組織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準確地表達出真情實感。掌握一定的詞語知識和句子知識,是發展閱讀和寫作的重要基礎。因此,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積累詞語和引導學生運用詞語十分重要,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重要內容。詞語訓練要注意兩點:一是既要重視理解又要重視運用,把學和用結合起來;二是要與閱讀課文與理解文章結合起來。一些常用的詞語,要引導學生在說話和作文中學習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導學生加深認識,並讓他們口頭或書面造句子,學會使用。在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時應讓學生了解這些詞語和句子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詞語一讀就懂,不需要講解。有的詞語稍作比較;學生就理解了。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哪裡?重點應引導學生說,也就口頭運用。為了是學生更好地理解運用祖國豐富的語言,有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課文中詞語、句式變換說法。

二、教給閱讀方法,培養閱讀能力。

1.指導預習,教方法。

預習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個重要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學生剛上三年級,不會預習,我就把預習拿入課堂,集中上好預習指導課,教給學生預習方法:

①讀熟課文,要求達到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②邊讀邊想,讀後能比較準確地回答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③要藉助字典認字,理解詞語。

如在教學《孔子拜師》一課時,讓學生按上述預習方法學習課文,當學生熟讀課文,說出課文主要內容,並藉助字典認字,理解詞語,把不理解的句子劃上記號以後,再讓學生回顧剛才的學習過程,讓學生自己歸納出預習的方法和步驟。這樣,在課堂上指導三、四篇課文,學生就基本掌握了預習方法和步驟。

隨著閱讀訓練專案的進行,預習要求也相應提高,在上述訓練的基礎上,再給學生布置方向性預習提綱,讓學生有所遵循,使預習由扶向放過渡。學生課前做了充分預習,不僅提高了教效果,為大量閱讀創造了條件,而且學生通過預習,掌握了預習方法和步驟,提高了自學能力,使閱讀起步訓練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

2.上好精讀課,教學法。

集中識字後的閱讀教材是按單元分組的形式編寫的。教學時,要抓住本單元本組的訓練重點,以精讀帶略讀,以課內帶課外,以一篇帶多篇,有重點地、有計劃地訓練學生,逐步提高獨立閱讀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讀課,教給學生讀書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培養閱讀能力要善於啟發學生質疑,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閱讀教學中,只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學生總是處於被動的局面。我們要通過篇一篇課文教學使學生學到閱讀知識的方法,形成閱讀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就要想辦法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這樣學生就學得比較主動了。教師可以讓學生預習課文,有不認識的字,讀讀拼音,詞義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決的,老師幫助解決。教學中,教師引導、啟發學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內容等)提出來。有的時候,學生確實提不出來,教師就問他們某句話,某個意思懂不懂。這樣讓學生逐步養成閱讀課文時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並且提出問題來的良好習慣。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儘可能啟發他們互相解答。他們確實解決不了的,才由教師講解。

四、培養閱讀能力要注意培養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

要提高閱讀能力,光靠課堂教學幾十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通過閱讀教學,激發學生在課外主動找讀物看的興趣。在教學中,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也一時難於解答。可是,發動學生又把疑難解決了。有位教師教了《蜘蛛的網》後,有個學生提出問題:“蜘蛛的網能粘住小飛蟲,甲蟲等等,它自己卻不會粘住,是什麼原因?”教師想不到學生會提出這個問題。教師隨機應變,發動學生,說:“你們想想吧!看誰能想出來?”有個學生回答說:“因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師接著問:“你是怎麼知道的呢?”學生答:“我在《動腦筋爺爺》那本書上看到的。”由於學生多看課外書,既提高了閱讀能力又增加了科學知識。在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有的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能恰當地用上許多是在教材沒學過的詞語,可見,學生是在課外閱讀獲得的知識。因此,激勵學生廣泛閱讀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途徑。

五、營造良好閱讀氣氛。

眾所周知,良好的環境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可以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條件,為學生的閱讀創造良好的硬環境和軟環境。其中,硬環境就是創設良好的外在閱讀條件,如提供圖書閱覽室,內藏足夠的圖書,配置較大容納量的書桌,教室四壁張貼有關讀書的標語,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軟環境則是指教師在與學生的閱讀交流中建立的一種美好的情感氛圍,如對學生閱讀成果的贊同和肯定等。這樣,就能使他們在閱讀中產生成就感,從而更加積極地擴充自己的閱讀量。

六、大膽想象,展開創新的翅膀。

想象是思維的體操,是創新的翅膀,是拓展思維空間的內驅力,是人們對頭腦記憶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過程。由此可見,表象越豐富,想象就越開闊、越深刻。愛因斯坦說過:一切創造性勞動都是從創造性的想象開始的。想象是一種立足現實而又跨越時空的思維,它能結合以住的知識與經驗,在頭腦中形成創造性的新形象,把觀念的東西形象化,把形象的東西豐富化,從而使創造活動順利展開。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學生可以開啟思維的閘門,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樹木想到飛禽走獸;從一個思路跳到另一個思路,從一種意境跳到另一種意境;使狹小單薄的擴大充盈,使互不相連的聚合粘結%%它滲透在國小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必須具備的心理品質,特別是在發展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中,想象更是具有重要作用。

拓展想象。創新思想認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識進步的源泉。學生的想象力越豐富,對文章的理解就越有創見。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一切可提供想象的空間,挖掘發展想象力的因素,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創性,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進行思維。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創造一個良好的想象空間,學生想象的翅膀才能展開,創新能力亦會在想象中不斷提高。

2.以課文為原形,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想象。

所謂創造性想象是根據一定的目的、任務,獨立地創造出新事物形象的心理過程。在教學中,結合課文,運用多媒體電腦的形象性,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想象的培養十分重要。

總之,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如果我們能堅持不懈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那麼,埋在孩子們心底的智慧種子,就一定能生根、開花、並結出豐碩的創新之果。

平時,教師要注意適當地介紹符合學生接受水平的讀物讓他們閱讀。教師還要啟發學生運用教學中學到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學生廣泛閱讀,必能豐富知識,開拓思路。無疑是朋友國小生閱讀能力的好方法。

總之,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循序漸進的訓練,去培養和發展,國小生的閱讀能力會得到逐步提高。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心得 15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我們的文學素養只有在作品中才能汲取營養,全國國小語文主題學習觀摩研討會心得。通過這次全國國小語文主題學習的觀摩會,我深深的感覺閱讀在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

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字之間情感交流、心靈溝通的過程。因此教學不能停留在理解內容的層面上,而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閱讀、探究的實踐活動。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具有自主性、獨立性和選擇性,教師則是學生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和合作者,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閱讀實踐中,堅持以“讀”為主線,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通過這次學習,在以後的主題閱讀學習中要像更多的優秀教師學習,改進自己的主題閱讀方法,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要遵循以下環節:

一、圍繞主題、自主預習

預習內容:

1.自學生字新詞,查字典、結合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它們在文中的意思。

2.結合預習提示讀課文,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記號,可在空白處簡要寫出自己的體會,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提出自己的疑問。

3.蒐集跟課文內容相關的背景資料(文字、圖片、音像)以及跟課文主題、體裁相同,思想內容相近的文章。

課前準備是新課程背景下語文課堂教學必備的一個環節,在準備的過程中,師生可以互相交流溝通。通過溝通,教師可以及時瞭解學生情況,使教學設計更貼近學生實際,更趨向科學合理。學生通過課前準備,加深體驗和感悟,為學習做好知識和情感的準備。同時,預習可以使學生帶著問題走向老師和同學,學習目標的指向性更明確,會使課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深刻,使課堂教學變得充實、豐滿,心得體會《全國國小語文主題學習觀摩研討會心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文字

1.交流預習,提煉疑難問題。

(1)交流讀文情況,主要是正音正讀。(可指名讀、接讀、競賽讀等)

(2)交流自讀自悟情況,提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

通過巡視,參與學生討論,瞭解學情,以學定教,及時調整教學預設方案。

2.帶題自學,小組合作研讀。

(1)首先引導學生帶著前面提煉出的問題,直奔課文重點,研讀課文。

(2)然後,小組交流,各抒己見。

(3)展開研讀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環節,應注意以下問題:

①自學研討保證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自讀課文,思考分析,邊讀邊劃邊注。教師巡迴指導,參與學生的自學研討活動,並注意吸收反饋資訊。

這一小環節從表面上看往往是靜的,看似一段空白,實則是充滿了學生整個思維過程的一段寶貴時空。學生只有有了自讀自悟後的獨特感受,才能更好的參與合作小組的討論,傾聽和評價他人的發言,接納別人的合理見解。

②小組交流,相互合作,豐富閱讀認識,教師有針對性地參與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師生共同研討。

組織全班交流,讓學生按自己的選擇,交流感受最深的部分。在交流過程中,穿插落實訓練點,如:“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等。教師適時組織討論補充、評議深化、相機誘導。

語文最有靈性的部分只能意會不可言傳,最具情韻的部分是不斷品味中獲得漸悟。這樣的教學設計,給學生提供切實可操作的探究方法和過程提示,讓他們圍繞自己的最深感受進行深入研讀,使學生能夠自由且充分地與文字對話,而後再展開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對話,師生在互動的閱讀實踐中,日積月累,豐厚語文素養。

4.適度拓展,想像創新

這是深化閱讀並引導運用創新的環節。可進行續編故事、仿寫片段、編演課本劇等活動。

讀寫結合,實實在在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拓展閱讀,精博結合。

按照我們進行的主題教學課題實驗的思想,以原教材中的精讀課文為依託,確定教學主題,然後圍繞主題對教材進行重組、刪減或補充,選編與單元教材同一題材的範文佳作,以及主題閱讀叢書作為閱讀教學延伸的輔助讀物,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裡,儘量多地接觸大量的語文材料。這部分內容可作為略讀材料處理,引導學生遷移運用前面研讀課文時運用的學習方法,快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感悟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這一過程可以使學生可以得到較系統的語言積累,豐富情感體驗,從而達到自主內化的目的。

這樣圍繞一個主題進行教學設計的優勢就在於學一課帶一串,教學內容密度高,容量大,綜合性強,學生所學是多方面的、立體的,既有資訊資源的獲得,又有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還有價值取向的形成,更有語文素養的逐步形成和發展。

四、課外延伸,加強實踐。

小小課堂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個問題討論的全面而深刻,重要的是把學生引發開去,適量為學生推薦與課堂所學的語文知識相應、由課堂教學的諸多層面而生髮延伸開去的相關讀物,讓學生到更多鮮活的語文材料中去自主探究,深化感悟體驗,進而將情感內化為行動的力量,學會關注現實生活。

形式多樣、難易適中、富有趣味的閱讀材料,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自覺地對材料進行多角度、多層面的研讀、體味和欣賞,得到知識的滋養、藝術的薰陶和情操的陶冶,讓學生在課外閱讀的天地裡自由馳騁。相關專題:[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