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國中閱讀教學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 閱讀(3.04W)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中閱讀教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中閱讀教學心得體會

國中閱讀教學心得體會1

眾所周知,語文教學中離不開文章的閱讀。蘇霍姆林斯基也曾這樣說:“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藉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進的風,沒有閱讀就沒有帆,也就是沒有風。”可見,閱讀對於語文教學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作為我們語文教學工作者來說又不能迴避這樣一個現實:國中三年時間,學生學到的課文不下150篇,然而學生的閱讀能力卻不見提高。這就不能不讓我們感到困惑,深思。筆者覺得其根源在於語文教學的急功近利,過分強調了應試訓練,忽視了一些只做閱讀題目以外的重要因素。筆者以為語文閱讀教學中要關注以下幾點:

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好習慣使人終身受用”,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認真寫字的習慣。郭沫若先生曾說:“培養國中生寫好字有好處,能使人細心,容易集中意志。”這對閱讀很有幫助。語文教師平時要強調書寫的審美功能,讓學生明白字跡清楚,書寫工整、漂亮的好處。佈置練字作業,堅持每天進行,讓學生形成一種習慣。老師要把好關,練的字不在多少,貴在追求練字的質量、效果。定期舉行硬筆書法比賽,鼓勵每位同學都參加,從中選出優勝者公佈張貼,鼓勵大家。同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語文老師擁有一手好字,將潛移默化地給學生以巨大影響。

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認真讀書看報的習慣。要充分利用早讀時間讓學生讀語文課本和自讀課本。因為語文課本是傳授語文知識,訓練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載體,而自讀課本是課內的補充,是語文閱讀從課內向課外延伸的橋樑。所以,這兩本書我們應讓學生天天讀,認真讀。要組織學生充分利用閱讀課進行閱讀,閱讀面要寬,上之天文,下之地理,都可成為學生閱讀的內容,以此幫助學生豐富社會閱歷,成熟思想,提高洞察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要組織學生充分利用課餘時間讀成語、名句、名言等。堅持每天讀,持之以恆,既養成了一個好習慣,又提高了自身修養。

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閱讀積累的習慣。“厚積才能薄發”,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積累語文知識的習慣。沒有語文知識的積累,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了無米之炊、無本之木。語文教師應當在精心選擇的基礎上,增加課文中要求學生必須會讀、會寫、會用的詞語的數量,指導學生長期不斷收集課內外詞彙。要注重培養學生勤摘抄、勤做讀書筆記的習慣。摘抄是閱讀積累的一種有效方法,持之以恆地做好這個工作,會使學生拓寬知識面,提高閱讀的效果。而做讀書筆記有一點難度,但是我們可以幫助學生先從簡單的做起,如寫批註,寫心得,作評價等。一定要讓學生明確做讀書筆記的重要性,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來閱讀理解文章。

二、要轉變閱讀教學中的一些觀念。

語文老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新課程改革不是簡單的換個面孔,如果老師的觀念還是停留在傳統教育的基礎上,那麼無論教材怎樣改革也是不會有好效果的。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老師。新課程也要求老師擴大自己的閱讀量,需要了解許多非本專業及眾多邊緣學科的知識。這樣的老師在課堂上才能做到旁徵博引,左右逢源,才能激發學生求知興趣,使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豐富多彩的語文世界,切實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

學生必須要正確認識“什麼是閱讀”。提到閱讀,學生往往會有錯誤的認識,以為只要自由讀書就叫閱讀。其實,閱讀是學生、老師、文字之間對話和交流的動態過程,其間相關的知識、情感、態度、價值取向是不可缺少的條件。而構成閱讀的材料,可以是課內的,也可是課外的,可以是教材上的作品,也可以是非教材上的作品。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非常必要的延伸和補充,它可以彌補我們在課內閱讀教學中的不足。所以我們要讓學生觀念上明確,既要注重對教材的閱讀欣賞,又要放開視野,去了解一些中外名著及時文,讓學生對各種文學樣式均有所涉獵,對世界各地的自然風景及風土人情有所瞭解。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明白“什麼是閱讀”,從而有效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要為學生創設一個適宜的閱讀環境

生活處處有語文,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語文教學只有在社會這個大課堂的廣闊背景下,才能煥發生機。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要讓學生在圖書世界裡生活。現在的學生課外閱讀量少得可憐,很多同學都沒有課外閱讀的習慣。所以提到名著,不知道中國四大古典名著的學生大有人在;讀到散文,巴金、郁達夫、周作人等名家學生一無所知;學習詩歌,徐志摩、聞一多、臧克家等的詩篇一點都不瞭解。真是可悲!正因為如此,為學生創設一個適宜的閱讀環境更顯重要。

語文老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育家誇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快樂和光明的教育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閱讀教學更是如此,因為現實生活中,一提及閱讀,學生的感受大多是“老師要我讀”“父母要我讀”,所以,激發學生興趣非常重要,而且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老師和學生來共同努力。

語文老師要傳授學生閱讀的方法。古人說得好:“授人魚,供一餐之用;授人漁,則享用不盡。”只有掌握了閱讀方法,學生才能盡情欣賞語文世界中的珍品瑰寶。在閱讀教學中,重視對學生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學會自己來閱讀,其實質是變重教為重學,變獲得為獲取,變被動為主動。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就等於獲得了一把開啟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就能做到事半功倍,否則,就會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

語文老師要讓閱讀教學走向生活化。著名語言學家呂淑湘先生曾說過:“語文課跟別的課有點不同,學生隨時隨地都有學語文的機會,逛馬路,馬路旁有廣告牌;買東西,有隨帶的說明書,到處可以學語文。”課堂、校園、家庭、社會都有閱讀的空間。拓寬學生的閱讀範圍,報紙、雜誌、電視、廣告、標語,無所不包;中外名著、唐詩宋詞、節目串詞、廣告用語,無所不讀;通俗歌曲、流行歌曲中都有語文。讓各種活生生的資訊走入學生的生活,這才是學生閱讀上永不枯竭的源泉。

閱讀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精神天空。對於閱讀教學而言,老師應給每個學生多留一點想象和創造的空間。同樣,閱讀教學需要創新,讓我們一起努力挖掘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亮點”,使語文閱讀教學之花永遠開得鮮豔、燦爛。

國中閱讀教學心得體會2

假期參加了教師培訓,聽了張老師的講座——文字細讀,使我深深地受到震撼,感到“文字細讀”才是一名語文教師解讀教材的重要路徑和平臺。

文字細讀,對教師而言,不僅是對言語存在的一個發現過程,也是對言語細讀的體驗過程。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教材解讀倡導經驗共享,提倡集體備課,合作探究。例如在我校上學期舉行的“同課異構”活動中,我們語文組老師共同執教了《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每位老師都有獨到的見解和設計,文中有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我都會和你在一起”在文中共出現了三次,我們授課的時候都抓住了這一點,但這句話的深刻寓意我們並沒有挖掘出來。今天再次閱讀王崧舟老師對這一課的文字細讀,對這句話在文中出現三次的不同寓意,我們對這篇課文有了更深的理解。

文字細讀原來與普通的鑽研教材不太一樣。好的課來源於匠心獨具的教學設計,而好的教學設計又來源於正確深入的文字解讀。反思一下我的語文教學,經常匆匆看課文,匆匆看教案,沒有經過文字細讀,根本沒有自己的閱讀感受,又拿什麼和學生去交流和對話呢?曾幾何時自己能沉下心來,潛心研讀文字呢?

從王崧舟、竇桂梅老師身上我們受到了激勵。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首先要有高度的責任感。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悠久歷史文化的傳承,需要語文教師去細讀文字,去潛心備課,做好孩子們的引路人,讓孩子們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還要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應該拋棄一切藉口,所謂的“忙”的藉口。王崧舟老師的博學多才,豐厚的文化底蘊無不感染激勵著我們要去學習,只有自身的素養提高了,才會讓自己在有意無意之間都能影響孩子們,營造無處不在的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

文字細讀,語文教師應練就的基本功。只有有了對文字的細讀,我們的課才會上得輕鬆自如,也才會有深度。通過這次學習,我想我會試著去做,並盡最大努力堅持下去。

國中閱讀教學心得體會3

英語閱讀作為語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語言輸入的主要環節之一,在英語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主要教學目標之一。

新英語課程標準把閱讀技能目標描述為:朗讀課文並理解大意,找出或獲取中心意思、作者意圖、觀點和態度的相關資訊。根據情景、上下文、構詞法、句子結構來猜測生詞或片語的意思,分析句子結構、理解句子,理順事件發生順序,人物行為,預測事件情節發展和可能的結局。通過推理、提取篩選、重組加工資訊,解決各種問題。進而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策略,形成閱讀興趣,最終提高閱讀能力。通過今天聽了三節閱讀教學的診斷示範課,談談我的認知和想法。

1、教學觀念上的問題:在日常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幫助學生獲取更多資訊、知識,拓展視野,激發學習興趣,提高人文素養,提高分析、思考能力、判斷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意義。因而對它的研究不夠重視。

2、日常教學中的問題:在閱讀教學中,大多數時候把閱讀當精讀;教學過程就是講解生詞、補充片語、羅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結構、語法等。有時候把閱讀當作課外閱讀上,劃片語,對對答案。學生自讀後僅瞭解一下故事情節。由於教學方法單、陳舊,學生感到乏味,沒有閱讀興趣,很能鍛鍊他們的閱讀能力。

3、教學方法上的問題:沒有形成一套科學有效、易操作、體現新英語課程標準、體現學生主體作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促進學生體驗參與,形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方法。對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不夠、實踐不多,忽視了對教學方法的研究。

4、在課程設計上的問題:在中學英語教學中,閱讀雖是語言技能的一部分,但學生閱讀量和閱讀時間得不到保證,閱讀僅是體現於課堂教學中的一部分訓練。上課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計劃。問題的設定過於單一和簡單。

針對以上出現的問題,作為教師,要重新理清思路,加大對閱讀理解教學的重視程度。教師應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合理運用已有的課本閱讀教學資源組織好閱讀教學,在教學中探索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國中閱讀教學心得體會4

10月17日,我有幸作為片區國中語文閱讀教學競賽的評委,聽取了三個教師的三堂語文閱讀教學課。應該說,三位教師,都盡心做了充分的準備,對所授課文,進行了用心解讀,精心設計。其中,《羚羊木雕》的執教者順應時代要求,精心設計了“導學案”:字詞教學、文章感知、角色朗讀與表演、人物性格的體會、文章主題探究、達成效果檢測等環節。但就課堂教學的實施看,需要強調一句:讓國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迴歸語文。

葉聖陶先生說:“平時說的話叫口頭語言, 寫在紙面上叫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語文課程標準》(XX年版)又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該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因此,語文閱讀課堂應該著眼於學生的語文能力(聽、說、讀、寫的能力),著手於文字的“示範”。

首先從採取“導學案”的執教方式上看,明顯限制了學生的思路,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整個課堂,學生根據“導學案”,完全明白了先做什麼後做什麼,並且各個環節內容的相互印證,讓學生用不著思考用不著想就知道說什麼,怎麼說。其次,就教學的內容看,學生的字詞學習,應該是該學段(七年級年級)的一個重點,要對字詞的讀音、字形和意義有比較全面的掌握。可惜我們的教師,只是讓學生讀正確(況且如“樹杈”之類的翹舌音、“逮”這樣的'上升字還沒有讀正確),忘卻了書寫與意義的教學。角色朗讀與人物性格把握,如果不結合文章去感悟,沒有教師的指導(語序、語調、語氣和節奏、重讀與輕讀),是達不到學生學習目的的。更不要說只是讓“分組”(美其名曰:合作探究)下的幾個學生去“七嘴八舌”一陣了。至於文章主旨,是作者書寫本文的真實意圖。即使是要體現編者的意圖,也要有個度。本文的原標題是《反悔》,編入教材時,編者將標題改為了《羚羊木雕》。其主旨很明顯:“行成於思毀於隨”。也就是“做事(處事)要動腦筋”。就編者意圖看,就是讓學生在“親情”與“友情”的矛盾衝突之中去感受親情、體驗友情,並懂得“行成於思毀於隨”的道理。避免矛盾、化解衝突的交流與溝通方法只能是指導學生的行為,而並不是文章的主旨。第三,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有很好的示範作用,特別是在“語言文字的運用”方面。因此,文章開篇揭示矛盾高潮的寫法、插敘友情的寫法、通過貼切的語言揭示人物內心活動的寫法等,應該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忽視不得!教學實踐中,忽視了這些方面的探究,課堂上的書寫訓練就失去了意義,也就讓“達不到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教學要求成為必然。

國中閱讀教學心得體會5

課程標準作為國家對學生接受一定階段教育之後的結果所作的具體描述,是國家教育質量在特定教育階段應達到的具體指標。它具有法定的性質,因此它是教育管理、教材編寫、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直接依據。國中物理課標就是國中物理教育管理、教材編寫、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物理的直接依據。

一、《課程標準》的內涵

(1)課標主要是對學生在經過某一階段學習之後的學習結果的行為描述。

(2)它是國家(或地區)制定的某一學段的共同的統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3)學生學習結果行為的描述應該儘可能是可理解的、可達到的、可估計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而不可及的。

(4)它隱含著教師不是教科書的執行者,而是教學方案(課程)的開發者,即教師是“用教科書教,而不是教教科書”。

(5)《課程標準》的範圍應該涉及作為一個完整個體的發展的三個領域:認知、情感與動作技能,而不僅僅是知識方面的要求。

二、《物理課標》的特點

(1)體現素質教育觀念

課程標準力圖在“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和“實施建議”等方面全面體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功能,從而促進學校教育重心的轉移,使素質教育的理念切實體現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

(2)突破學科中心

課標關注學生的興趣與經驗,精選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努力改變課程內容難、瀪、偏、舊的現狀,密切教科書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絡,打破單純強調學科自身的系統性、邏輯性的侷限,儘可能體現義務教育階段各學科課程應首先服務於學生髮展的功能。

(3)引導學生改善學習方式

各學科課程標準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加強過程性、體驗性目標,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改變單一的記憶、接受、模仿的被動學習方式,發展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4)加強評價體系指導

體現評價促進學生髮展的教育功能,“評價建議”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各學科課標力圖結合本學科的特點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體的評價手段,引導學校的日常評價活動更多地指向學生的學習過程,從而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課標建議採取多種方法進行評價。

(5)拓展課程實施空間

課標重視對某一學段學生所應該達到的基本標準的刻畫,同時對實施過程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而對實現目標的手段與過程,特別是知識的前後順序,不作硬性規定,從而我教材的多樣性和教師教學的創造性提供廣闊的空間,為體現並滿足學生髮展的差異性創造良好的環境。

物理課標的主要特點是:體現新課程的五點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