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心得

心得體會 閱讀(1.45W)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裡有了一些心得後,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心得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心得1

為期一週的語文錄影課以及學科大教研落下了帷幕,經過這一週的學習,老師們收穫頗多,最多的感觸就是要讓孩子學好語文,一定要讓孩子愛上語文,對語文產生濃厚的興趣,這種興趣的培養最好的途徑就是閱讀。

都說,國小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的黃金塑造期,如果此時父母過於強調成績,極有可能會扼殺孩子的興趣、天賦和創造力,但不少家長也犯難,自己當然知道閱讀的好處,但奈何不知道如何操作啊!

6—12歲國小階段的孩子,不可以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課本和作業裡,是因為國小課本的單一性和膚淺性,遠遠不能滿足一個孩子的大腦成長的需求。只有博覽群書、海量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經典,廣泛涉獵百科常識書籍(如天文、地理歷史、物理、化學、生物、哲學、藝術等等百科知識),才可以讓孩子的智慧不斷成長,最終形成一種強大的發展能力。事實上,國小階段的成績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和虛假性,因為孩子把全部時間都投入到課本和作業裡去了,自然就沒有時間大量讀書,而這如同丟了西瓜撿芝麻。這樣的投入即便考了高分哪怕是滿分,對孩子的未來而言都是一種巨大的損失。

這種損失到了國中就開始顯現出來,很多中學老師都知道一種奇怪現象:那些國小階段單單靠投入全部時間和精力獲得高分的孩子,升入國中後成績下降神速,這些孩子越學越累、越學越不會學了;恰恰是那些國小階段成績平平、但博覽群書、見多識廣的孩子們成績上升力量強大、後發制人、潛力無窮。

因此,國小階段一定要讓孩子們從容一些,不要過於追求分數的高低。做父母的為了孩子的長久發展和未來更大的成長力量,請不要過分在意孩子國小階段的成績,而應該把目標放在孩子的基礎發展和能力培養上,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真正事半功倍,讓孩子受益終生。

在同學們學好語文的道路上,我們希望和家長一起共同努力,塑造孩子們良好的閱讀品性,相信他們在我們共同的引導下會走的更穩。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心得2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我們的文學素養只有在作品中才能汲取營養,全國國小語文主題學習觀摩研討會心得。通過這次全國國小語文主題學習的觀摩會,我深深的感覺閱讀在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

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字之間情感交流、心靈溝通的過程。因此教學不能停留在理解內容的層面上,而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閱讀、探究的實踐活動。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具有自主性、獨立性和選擇性,教師則是學生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和合作者,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閱讀實踐中,堅持以“讀”為主線,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通過這次學習,在以後的主題閱讀學習中要像更多的優秀教師學習,改進自己的主題閱讀方法,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要遵循以下環節:

一、圍繞主題、自主預習

預習內容:

1.自學生字新詞,查字典、結合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它們在文中的意思。

2.結合預習提示讀課文,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記號,可在空白處簡要寫出自己的體會,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提出自己的疑問。

3.蒐集跟課文內容相關的背景資料(文字、圖片、音像)以及跟課文主題、體裁相同,思想內容相近的文章。

課前準備是新課程背景下語文課堂教學必備的一個環節,在準備的過程中,師生可以互相交流溝通。通過溝通,教師可以及時瞭解學生情況,使教學設計更貼近學生實際,更趨向科學合理。學生通過課前準備,加深體驗和感悟,為學習做好知識和情感的準備。同時,預習可以使學生帶著問題走向老師和同學,學習目標的指向性更明確,會使課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深刻,使課堂教學變得充實、豐滿,心得體會《全國國小語文主題學習觀摩研討會心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文字

1.交流預習,提煉疑難問題。

(1)交流讀文情況,主要是正音正讀。(可指名讀、接讀、競賽讀等)

(2)交流自讀自悟情況,提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

通過巡視,參與學生討論,瞭解學情,以學定教,及時調整教學預設方案。

2.帶題自學,小組合作研讀。

(1)首先引導學生帶著前面提煉出的問題,直奔課文重點,研讀課文。

(2)然後,小組交流,各抒己見。

(3)展開研讀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環節,應注意以下問題:

①自學研討保證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自讀課文,思考分析,邊讀邊劃邊注。教師巡迴指導,參與學生的自學研討活動,並注意吸收反饋資訊。

這一小環節從表面上看往往是靜的,看似一段空白,實則是充滿了學生整個思維過程的一段寶貴時空。學生只有有了自讀自悟後的獨特感受,才能更好的參與合作小組的討論,傾聽和評價他人的發言,接納別人的合理見解。

②小組交流,相互合作,豐富閱讀認識,教師有針對性地參與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師生共同研討。

組織全班交流,讓學生按自己的選擇,交流感受最深的部分。在交流過程中,穿插落實訓練點,如:“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等。教師適時組織討論補充、評議深化、相機誘導。

語文最有靈性的部分只能意會不可言傳,最具情韻的部分是不斷品味中獲得漸悟。這樣的教學設計,給學生提供切實可操作的探究方法和過程提示,讓他們圍繞自己的最深感受進行深入研讀,使學生能夠自由且充分地與文字對話,而後再展開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對話,師生在互動的閱讀實踐中,日積月累,豐厚語文素養。

4.適度拓展,想像創新

這是深化閱讀並引導運用創新的環節。可進行續編故事、仿寫片段、編演課本劇等活動。

讀寫結合,實實在在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拓展閱讀,精博結合。

按照我們進行的主題教學課題實驗的思想,以原教材中的精讀課文為依託,確定教學主題,然後圍繞主題對教材進行重組、刪減或補充,選編與單元教材同一題材的範文佳作,以及主題閱讀叢書作為閱讀教學延伸的輔助讀物,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裡,儘量多地接觸大量的語文材料。這部分內容可作為略讀材料處理,引導學生遷移運用前面研讀課文時運用的學習方法,快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感悟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這一過程可以使學生可以得到較系統的語言積累,豐富情感體驗,從而達到自主內化的目的。

這樣圍繞一個主題進行教學設計的優勢就在於學一課帶一串,教學內容密度高,容量大,綜合性強,學生所學是多方面的、立體的,既有資訊資源的獲得,又有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還有價值取向的形成,更有語文素養的逐步形成和發展。

四、課外延伸,加強實踐。

小小課堂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個問題討論的全面而深刻,重要的是把學生引發開去,適量為學生推薦與課堂所學的語文知識相應、由課堂教學的諸多層面而生髮延伸開去的相關讀物,讓學生到更多鮮活的語文材料中去自主探究,深化感悟體驗,進而將情感內化為行動的力量,學會關注現實生活。

形式多樣、難易適中、富有趣味的閱讀材料,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自覺地對材料進行多角度、多層面的研讀、體味和欣賞,得到知識的滋養、藝術的薰陶和情操的陶冶,讓學生在課外閱讀的天地裡自由馳騁。相關專題:[語文]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心得3

閱讀是人們獲得各種資訊最便捷的途徑之一,也是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獲得資訊從而進行交流的最有效的方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對話"成為了21世紀人類社會的一個關鍵詞,成為了現代人的生存方式、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對話"所倡導的平等信任、參與分享、融合創生,已經成為人們追求的一種狀態,成為一種時代精神。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說明了閱讀的重要性。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形成閱讀能力並不是一蹴而就的。由於國小生的閱讀經歷有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直接將抽象的學習方法硬性塞給學生,要他們去背;更不能以讓學生學會讀書為藉口而放任自流,讓其"暗中摸索"。我認為教師應根據教材特點,抓住訓練時機,巧設思維情境,滲透學法指導,讓學生主動而又生動活潑地學習,積極發揮其主體作用,使"教材"變成學生的"學材",在師生共同實踐探索中使學生領悟學習方法。課改改變學生傳統的偏重於記憶、理解、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為突破口,重視研究性學習,倡導自主探究、實踐體驗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敢於質疑、敢於實踐、敢於創新。我更關注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正是語文教學的重點。

第一、加強字詞句訓練,打好閱讀的基礎

字、詞、句是文章之根,也是閱讀之本,要是一個學生連起碼的字詞句關都不能通過,怎麼可以開啟閱讀的大門呢?字、詞、句又好像小孩子手中的積木,不認識一個個的零件又怎麼能把積木組裝好呢?這一階段的教學是最枯燥的,但也是最必要的,是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都必須重視的。

第二、抓好詩詞與句的訓練。

古詩詞其實是句子的精華,學生掌握一定的詩詞和學會運用詩詞對閱讀有很大的幫助,可以大大增強學生對句子的理解能力,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也特別重視句子、詩詞的講解,如第7冊《題西林壁》等古詩,文中還有很多優美的句子運用了各種各樣的修辭手法,於是我就細細加以引導學生體會詩句的含義,體會詩人當時的意境,讓學生明白這些詩句、修辭用得恰如其分。對於句子的教學我們充分分析修辭的作用,從句子中來分析人物的語言、行動、神態從而瞭解人物的品質。

第三、在閱讀指導過程中,幫助學生感受愛、和平和自由,讓學生受到教育。

其實,一般的兒童作品都有愛、和平和自由的主題,關鍵在於教師如何幫助學生髮掘其中的內涵。

例如在《真正的施主》一文中,老太太的外貌描寫很仔細,一身襤褸,單薄的身體,在出示圖片後引發孩子對老人的同情可憐,進而理解作者施捨的心理,在這個層面上還不夠,老人為什麼這樣窮困?"無兒無女"是原因,對於你們,你的父母是怎樣辛勤操勞的呢?你該用什麼去回報父母的愛呢?從而提升的做個孝順的,懂得感恩的孩子的層面上。

第四、給學生延伸想象的機會。

"想象是思維的翅膀",在閱讀活動中,鼓勵學生想象在閱讀材料所提供的情節發生之前或發生之後可能發生的情節,並加以講述。例如在講授《小蝴蝶花》一課時,當小蝴蝶花處在不同情感狀態下的時候心裡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在心情平靜之後小蝴蝶花還會做出什麼事呢?讓孩子盡情的猜想,我們不能用大人的是為去禁錮孩子們的想象,讓孩子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繼續故事,這樣既可以發展兒童的想象及思維的連續性,滿足兒童喜歡追求完滿的心理需求,又可以提高兒童運用語言的能力,增強兒童的自信心。

第五、提供遷移機會,鞏固運用學法

對於學習方法的掌握,學生並不是一教就會,一點即悟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閱讀方法,形成學習能力,要有一個逐步領悟和吸收的過程。因此,在學生初步掌握學習方法的同時,還要給學生創造學習遷移的機會,指導他們將已學到的閱讀方法遷移運用於相類似的學習情境中,使其在詳細的學習活動中領悟閱讀方法的真諦。在閱讀教學中,這種遷移性學習可以多層次、多角度地進行。

例如學生學習了查字典解詞,聯絡上下文解詞及結合生活實際解詞等方法之後,就可以在以後的閱讀中指導學生運用這些方法去理解新詞。又如還可進行段與段之間的學習遷移。國小語文課本中的童話、寓言及散文中常有反覆出現的情節或相同結構的段落,學習此類課文,教師要在教好"例子"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運用學習"例子"的方法進行後幾段學習。以《小壁虎借尾巴》一課為例,課文中寫小壁虎向小魚姐姐,老牛伯伯,燕子姨媽尾巴的過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先形成對"小魚姐姐"一段作者寫作順序的概括:"在哪裡——向誰借——結果怎樣"。把握了這個順序,學生就能順利地自學"向牛伯伯借尾吧"、"向燕子姨媽借尾巴"這些寫法類似的段落。另外,當遇到具有共同的結構和思路的同類課文時還可進行篇與篇的學習遷移。

第六、展開多樣式的閱讀比賽與總結。

組織閱讀興趣小組;建設班級圖書角;擴大閱讀的範圍;將閱讀與學業有機地結合;分角色扮演書裡的人物;師生進行閱讀比賽等等。通過激勵來鞏固閱讀效果。可以將優秀的讀後感和評論文章推薦發表,鼓勵兒童閱讀行為;鼓勵兒童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要適時的總結閱讀方法。

由於閱讀指導效果還受諸多要素的影響,因此在閱讀指導時僅教給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還不夠,還應注意以下兩點:第一,閱讀指導要和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同步進行,這是閱讀指導取得成效的必要條件。第二,要重視學習品格的培養,即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創造精神,克服困難、奮發向上的精神,這是閱讀指導取得成效的保證。

語文教學肩負著指導學生學習母語的任務,即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作為語文教學重要組成部分的閱讀教學,則側重指導學生理解語言的任務。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基礎。《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我們應該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增強學生的閱讀水平。確實,我們現在的孩子甚至於我們的老師閱讀量太少,閱讀的水平也不高。如果一個國小生對一個語段或短文都不能初步地分析,不能解答一些簡單的問題,那是十分可悲的,也是十分令人擔憂的。過去幾年的語文教學使我深深地體會到,特別是農村的孩子的閱讀水平急待提高。本身由於各種條件要素制約了農村孩子的閱讀量不可能比城裡孩子多,可要是在有限的閱讀條件下又不能好好地閱讀提高閱讀水平,那我們的語文教學將是失敗的,也將成為學生的悲哀。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心得4

這兩天有幸參加了全國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研討會,聽了王榮生教授的講座,好多東西是我們迫切需要的,有不少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使我們的認識提高。特別是名師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讓我們的頭腦擁有了豐富的教學智慧。

在講座中,王教授指出閱讀不要光找到相關的文字,還要通過文字弄明白作者想要說什麼,要找出文章的關鍵點,關鍵處,關鍵語句。王教授反覆強調:備課備兩頭,一頭備教材,確定教學點畫上黃顏色,一頭備學生,在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畫上綠顏色,黃色、綠色的地方一定要重疊,重疊的地方就是教學點,也就是教學目標。閱讀是基於學生理解的朗讀,學生自己能讀懂的地方不需要教,學生怎麼也教不會的不需要教,我們教的只是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

反思一下我自己的教學課堂,真存在著王榮生教授指出的種種問題。比如說:在教學中,始終把自己認為的重難點強加給學生,認為我們成人讀不懂的地方就是孩子理解的難點,殊不知一堂課聲嘶力竭地講解重點,到頭來學生還是不理解。實數無奈之下,我只好採取自己一個人在自說自畫、自導自演的方法。這樣就導致了學生在課堂上覺得學習就是跟著老師抄答案,不需要自己動腦筋,非常的機械、單板而單調。我想長此以往將會造成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嚴重減弱。

我覺得作為一名新時代的語文教師,要學會從關注“教學方法”轉向“教學內容”,要從關注“教的活動”轉向“學的活動”。課堂上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真正實現葉瀾老師所說的“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氣息”。我準備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一、關注需要,選取適宜的教學內容。

首先從備課開始轉變,從“我要教什麼”“我要這樣教”,轉變到“學生想學什麼”“學生怎麼學”。所以備課時除了要“備教材”外,還要把重點放在“備學生”這一頭中,充分考慮學情,學生不理解的地方都要準備,但不需要都出示,要“不告不處理”,學生沒有問到的地方就不處理。

二、努力改變自己的課堂,更多關注“學的活動”。

從關注教師的“教的活動”轉向注重學生的“學的活動”。在今後的課堂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學生的學的活動,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設計兩三個有效的個教學環節,組織學生較充分地學習活動,讓學生有較充分的學習時間,能讓學生充分地表達與交流,努力使班內的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共同的學習經驗。

所以,並不是說我們只要用幾個大問題來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就行了,而是要站在他們的立場,去思考,他們學習興趣點的激發,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他們會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們所希望得到的幫助……這樣一來,備課同樣需要周密的思考,只不過是換一個角度去想,我們要完成的教學任務不是把教案都上完,課堂教學應該是一個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和啟發下自主獲取知識的過程,前者肯定很完美,而後者就會顯得“其貌不揚”,放棄外表的熱烈,追求內在的成效往往需要教師極大的勇氣。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心得5

xx年12月3—5日,我非常榮幸的在沂南縣教育體育局朱老師的帶領下,參加了全國教育學會國小語文閱讀教學觀摩活動。感謝領導給我這次學習的機會,使我走近名師,

讓我聆聽名師的教誨,一睹名師的風彩。兩天的觀摩研討讓我收穫頗多。

12月4日開幕式開始,臨沂市的崔寶平副局長、教科研主任宋玉良,分別作了精彩發言,開幕式結束後虞大明作報告—“漫談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學熱點問題”,虞校長那富有幽默風趣的開場白,令在座的久久難以忘懷。尤其是他的教學評價的激勵性——課堂教學評價,讓我學到了很多教育的機智。讓我明白麵對聰明但會想鬼點子與老師做對的孩子時應如何巧妙地以牙還牙,幽默地處理。讓學生在笑聲中明白自身錯誤;面對孩子犯下錯誤時,應巧妙的為孩子搭建一個臺階,讓孩子再犯錯之後,輕鬆下臺。虞校長的課更是充滿大師級的智慧,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課堂情境中自主探究文字,體會園子的特點,感悟作者自由快樂的童年,憑藉拓展閱讀和啟迪談話,啟用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書寫美好童年使之永恆的慾望和動力。

武瓊的精彩報告讓我感受到一種生命的活力。在印象中退休的教師應老氣橫秋、滿臉寫滿滄桑,沒想到武老師卻是個活力四射的老太太,無論是在她的精彩報告中還是《七律長征》中都讓人感受到她的活力四射,講到動情處不忘向上揚揚手。在一個多小時的課堂上讓我學到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

王振會老師執教的《稱讚》也讓我感受很深。王老師在課堂上那種鎮定自若的神態,甜甜的笑臉、甜美的聲音一下子把我們帶入童話的世界裡。她設計的小刺蝟和小獾的對話指導學生朗讀時包含溫情又富有童趣。王老師在學生回答問題是帶著真誠的笑容,用真誠的話語去稱讚學生,讓學生體會到被稱讚的快樂;再設計寫生字這一環節時王老師對同學書寫的優點進行稱讚,培養學生髮現同學優點樂於稱讚別人的心態。

支玉恆老先生久聞其名,期間也看過他老人家的講課光碟,就沒見其人,今天近距離的一睹支老的風采真是萬分激動與榮幸。

總而言之,再次感謝領導給我們邀請到小語會這麼多名家,聆聽名家精彩的報告,讓我們走近名師課堂,這對我們今後的教學有很深的幫助,我們將以名師為榜樣,不斷吸收他們的精華,勤懇耕耘,不斷探索收穫明天的希望。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心得6

3月25日到28日,有幸到賀州參加了廣西國小語文低年級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活動。三天聽了15節課,賽課內容限於低年級的語文課,執教老師都是來自廣西各地市選撥出來的優秀選手。這次賽課共有8節課獲一等獎,7節課二等獎。下面談談我們學習之後的收穫:

一、每位選手的教學設計精巧,課堂中能緊扣低年級的教學目標,創設不同情境滲透識字和寫字的教學任務,以自己的紮實基本功和教學風格營造一個富有感染力的識字寫字課堂,把原本枯燥的識字教學變得鮮活靈動,充滿童趣,讓觀摩的老師享受了一次精神盛宴。如第一節桂林龍隱國小麥茜老師的《歡樂潑水節》,將識字與學文融合,滲透了多種識字方法,巧妙設計拓展訓練,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柳州的《鳥島》一課,運用編口訣、形聲字相比較看圖理解等形式識記漢字,尤其是“密密麻麻”一詞的理解:藉助圖片理解到表示多的詞語有密密麻麻、到處、一群群,明白不同的詞語可以表達同一個意思。藉機運用密密麻麻造句,進行說話訓練,最後看視訊感受鳥島的熱鬧景象。這樣把識字、學詞和理解課文、積累語言有機結合起來,體現課堂的高效。還有貴港的選手是根據單元特點進行整合,整體識字,這是主題式閱讀教學的一種課型。老師讓學生利用原有生活經驗、形聲字的特點,注重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反覆和生字見面,以達到大量識字的效果。

二、專家評課中提到低年級閱讀教學就是識好字、寫好字、讀好文、理解少量重點詞句、積累運用語言。識字: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識字習慣;寫字:體現識寫分家。注意寫字姿勢的訓練;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亂加減字,讀出韻律;理解詞句:採用多種方式選擇適合年齡特點的方法理解詞句,如結合生活體驗、聯絡生活實際等;積累:巧妙滲透說話訓練,在口語表達中學會運用剛學的詞語或句式。

專家提出五點建議:

1、教師做到心中有學生,遵循學生的記憶特點、年齡特點,把我10—15分鐘的黃金記憶時間進行教學;

2、老師書寫示範時考慮全體學生是否看得見;

3、課件製作要適當,為課堂服務;

4、教學中面向全體,關注所有學生的學習狀態;

5、注意傾聽,抓住課堂生成的亮點,因“學”就導。

同時專家也提出:

1、低年級閱讀教學要把握年級學段目標、關注教學目標的落實;

2、關注學習過程——識字寫字要保證時間,閱讀體驗也要給足充分時間,交流合作不能流於形式,好好落實聽說讀寫的能力培養。

3、關注課堂的時效性。

總之,精雕細琢的課是一種美,樸實自然的教學風格同樣耐人尋味!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心得7

在懷集丘紅慧名師工作室跟崗學習的這段時間裡,我非常榮幸有機會聽了廣東省國小特級教師、肇慶市端州區教研室教研員楊曉紅老師關於“閱讀教學”的精彩講座。我受益匪淺!楊老師不僅以生動的語言、大量的例項和多年的教研經驗向我們詮釋了各個時間階段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閱讀教學的方向,更讓我們感受到了一位名師的敬業、樂業、創新、奉獻的情懷。

楊老師在講座中明確了閱讀教學的三個層次以及課標中閱讀教學的要求,使我們每個教學段的教師都能夠清晰地瞭解到我們的語文課堂該教什麼,該達到怎樣的教學目的。楊老師列舉了大量的比賽課例,具體分析了課改背景下的閱讀教學趨勢,使我對語文閱讀教學所走過的路程有清晰的瞭解,更明白到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任務的艱鉅。

在聽了報告後,我深受啟發,就談談我的學習體會。

一、閱讀教學中應該從教學生學會知識轉向教會學習。

我對這個觀點的理解是:閱讀教學中要滲透學法指導。學法指導要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材為情感載體的原則。一方面教師要因勢利導,另一方面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課本讓學生讀,思路讓學生講,規律讓學生找,學法讓學生悟,使閱讀方法真正成為學生可貴的精神財富。但是,學法指導時僅教給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還不夠,還應注意以下三點:第一、學法最好是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來的,而不是老師生硬傳授的。第二、要重視學習品格的培養,即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創造精神,努力上進精神,這是學法指導取得成效的保證。第三、學法指導要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這是學法指導取得成效的必要條件。

二、閱讀教學要以語言學習為中心。

“語文”就是指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語文教學就是語言運用的教學。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要求語文教學要著眼於培養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實用功能。語言學習得好,運用語言的能力就強。可是目前在國小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由於認識的偏差,出現了人文性過度,工具性不足的傾向。表現為:重感悟,輕訓練;重內容,輕語言;重閱讀,輕作文等。國小語言訓練要根據學生年齡的特點,有目的有順序地進行語言學習,幫助學生積累詞彙,正確、熟練地運用語言。

三、語文教師是閱讀教學的關鍵,語文課要表現語文老師的高度與深度。

楊老師聯絡自己的實際,談了語文教師該如何提高的文化底蘊,提高素質修養。最令我難忘的是她自己不僅僅深入課堂聽了兩千多節課例,還經常實踐研究,上課、研討、讀書、提高。令我深感欽佩。我心中的語文教師應該是擁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進行專業的探索,不斷提升專業水平,具有大家風範,沒有匠氣,沒有俗氣,只有一股真正的人文氣質的形象。要達到這個高度,我們首先要做到:永葆激情,忠誠教育。語文教師要有“天高雲淡,笑看雲捲雲舒,潮起潮落,立於潮頭寫春秋”的胸懷與氣度。不會因為壞境的改變,經濟的衝擊,地位的升降而改變,永遠保持一顆敬崗愛業的熱情的心。然後還要做到:張揚個性,業精於勤。張揚個性,銳意改革,創意教學,形成風格。潛心靜慮,默默努力,靜靜成長。最後還要做到:博覽群書,內省致遠。教師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博覽群書,內省言行,將我們的言行內化為學術的性格,在反思中成長。

聽了這個講座,我想到的是:要是我們能夠多一些這樣的機會聆聽專家的指點,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會更有信心;我們的語文教師要是都能在實踐中總結,反思,提高,那麼,我們的國小語文教學將會走上一個更高的臺階。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心得8

為期兩天的培訓落下帷幕,冒著酷暑來回奔波實屬不易。先梳理一下培訓活動過程:王繼聚校長和陳學壯主任分別就狀物類散文和抒情性散文閱讀教學設計與實施做了專題報告,李大森校長針對教師專業發展做了報告,硃紅甫主任做了講座《基於學業水平質量檢測的閱讀教學追尋》。活動內容豐富,形式活潑,專家們走下來和教師互動,話題來自教學實際,以生動的語言、大量的例項和多年的教研經驗向我們詮釋了各個時間階段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閱讀教學的方向,更讓我們感受到了一位教師的敬業、樂業、創新、奉獻的情懷。專家們的報告使我對語文閱讀教學所走過的路程有清晰的瞭解,更明白到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任務的艱鉅。場場精彩,讓我受益匪淺。

一、閱讀教學要以語言學習為中心。

“語文”就是指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語文教學就是語言運用的教學。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要求語文教學要著眼於培養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實用功能。語言學習得好,運用語言的能力就強。可是目前在國小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由於認識的偏差,出現了人文性過度,工具性不足的傾向。表現為:重感悟,輕訓練;重內容,輕語言;重閱讀,輕作文等。國小語言訓練要根據學生年齡的特點,有目的有順序地進行語言學習,幫助學生積累詞彙,正確、熟練地運用語言。

二、語文教師是閱讀教學的關鍵,語文課要表現語文老師的高度與深度。

各位專家都有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愛讀書,他們聯絡自己的實際,談了語文教師該如何提高的文化底蘊,提高素質修養。我們不僅僅深入課堂多聽課例,還要經常實踐研究,上課、研討、讀書、提高。我心中的語文教師應該是擁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進行專業的探索,不斷提升專業水平,具有大將風範,要有一股真正的人文氣質的形象。要達到這個高度,我們首先要做到:永葆激情,忠誠教育。語文教師要有“天高雲淡,笑看雲捲雲舒,潮起潮落,立於潮頭寫春秋”的胸懷與氣度。不要因為壞境的改變,經濟的衝擊,地位的升降而改變,永遠保持一顆敬崗愛業的熱情的心。然後還要做到:張揚個性,銳意改革,創意教學,形成風格;業精於勤,潛心靜慮,默默努力,靜靜成長。最後還要做到:博覽群書,好高致遠。教師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博覽群書,將我們的言行內化為學術的性格,在反思中成長。

三、閱讀教學中,應該從教學生學會知識轉向教會學習。

我對這個觀點的理解是:閱讀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學法。指導學生學法要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材為情感載體的原則。一方面教師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課本讓學生讀,思路讓學生講,規律讓學生找,學法讓學生悟,使閱讀方法真正成為學生可貴的精神財富,另一方面要因勢利導。但是,指導學生學法時僅教給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還不夠,還應注意以下三點:一是指導學生學法要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這是指導學生學法取得成效的必要條件。二十學法最好是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來的,而不是老師生硬傳授的。三是要重視學習品格的培養,即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創造精神,努力上進精神,這是指導學生學法取得成效的保證。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們作為語文教師要是都能在實踐中總結、反思、提高,那麼,我們的國小語文教學將會走上一個更高的臺階。努力,期待!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心得9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一句話:“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是啊,給他們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就是給了什麼樣的生活。

閱讀教學在國小語文教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長期以來傳統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統一的要求,劃一的指導,壓抑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潛能。重理解輕感悟,重分析輕運用,費時多而收效微,泯滅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束縛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得閱讀教學缺乏靈動與生氣。《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新課程下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學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老師們在指導學生咀嚼、推敲語言文字,探究語言文字的美妙神奇,並沒有將自己的理解強加給學生,而是根據學生的水平、需要在調整,教學非常真實。她們或通過句式的變換訓練來體會重點詞語,或運用對比法讓學生品詞品句,體會詞句的細微差別,學會準確地運用詞句,或在想像體驗中感悟品味語言……反思我們,為了追求把課文講透,圍繞情節內容進行提問分析和討論談話,佔用了大量的教學時間,這些瑣碎的提問和多餘的分析,取代了我們的語言文字訓練,影響了我們的教學成效。

那麼,如何在我們的課堂中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呢?我覺得,最關鍵的一點是要找準語言文字訓練的點。具體的講,就是在一篇篇課文中選定幾個語言文字訓練的點,我們沒必要教學生學習課文中所有的知識,只能根據既定的訓練目標,精選幾個訓練點,即選幾個供學生訓練用的“例子”,憑藉這個“例子”使學生能舉一反三,逐漸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

第二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落到了實處。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實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完全看得出學生由表及裡的理解,看得出學生對語言品味的提高,在教學中重視了學法指導,在讀中領悟了方法。在這裡,省小語理事會理事長於老師提到:教課文,老師要少講少問,將活動時間多留給學生。確實,老師再高明的教也代替不了學生親自體驗的過程,老師的講也不能代替不了學生自己的練習,所以我們不妨放心的將時間留給學生多讀一些,多說一些,多議一些,哪怕是說得不夠好不夠完整,這有什麼呢?這畢竟是學生自己的學習成果啊。如何將老師的導和學生的學落到實處?於老師提到:首先要明確目標,緊扣單元訓練點,關注課文的導讀提示,發現問題及時指導,隨時注意聽,說,讀,寫,思的訓練,關注學生要用心。其次是步驟環節要到位。

第三注重課堂細節。首先,老師的評價語言非常真實,不做作,充滿“語文味”,她們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理解,鼓勵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自我解讀,即便學生對文字的理解有偏差,老師也不直接給與否定,而是讓學生繼續探究文字,在文字中主動獲得答案。其次,老師沒以成人的理解表演教學,而是從兒童的視角出發輔導,幫助孩子們學習,語氣、語調兒童化,讓孩子們覺得非常親切,真正體現了老師與學生的平等地位。

教學中,尊重兒童的思維方式,語言充滿童趣,貼近兒童的心理。再次,注重情感的渲染。語調錶情非常煽情。另外,注重個人形象,她們的一舉手,一投足,甚至是一個表情,都賞心悅目。我想,在我們的農村教育中,也應該追求這樣一種端莊的教態。對於我們的學生,尤其是那些被我們遺忘的弱勢群體,我們的一個撫摸,一個握手,一個鼓勵的眼神,對他們是一個多麼大的呵護!參賽老師們不僅僅領悟到了“以生為本”“面向每一個學生”的理念,並且她們已將這種理念化為了一種實際的行動。

語文課堂不僅僅是將課文教給學生,還得思索:如何讓課堂生成更多的東西?在這個問題上,崔巒老師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求發展”,這個簡單,是指教學內容要簡約,教學環節要簡化,教學方法要簡便,教學態度要親和,教學語言要質樸,教學鼓勵語言要靈活多變,百花齊放。同時,崔老師還提到:語文教學要依託語文教材,落實語言訓練,講究誦讀感悟,豐富語言積累,加強語言運用,關注語言形式。讓我們的語文教學落到實處,處處講究一個“實”字。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心得10

辨證唯物主義者認為,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彼此聯絡,相互關聯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把聯絡得比較緊密的,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客觀存在的形態稱之為“場”,如“電場”“磁場”等等。在我們的閱讀教學中,處於立體的、互動的、多層次平等對話的教師、學生、文字實際上也存在一個“場”。在這個“場”中,教師、學生和文字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學生身心無比愉悅,知識體系得以建構,能力得以形成,方法得以掌握,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以養成。我們把這樣的理想化的課堂教學境界可以稱之為“對話場”。而這個“對話場”的創設與形成,正是我們改變課堂教學現狀,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一個重要途徑。

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對話,以至於最終形成和諧、融洽的“對話場”呢?

(一)在學生的獨立閱讀中進行對話。

學生和文字的獨立對話,是閱讀教學過程中“對話場”得以形成的基礎。建構主義者認為,學生知識、能力的形成過程,是學生自身在外因和內因的相互作用下,自我建構的過程。沒有學生和文字的獨立對話,沒有學生的獨立思考,分析理解,內因不發揮作用,學生是很難無法完成知識體系等方面的自我建構的。

怎樣才能使學生和文字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對話呢?關鍵是我們教師要學會做一個“隱藏者”,在課堂中隱去我們的身影,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而要確實做到成為一個“隱藏者”,我們的教師要努力做到“兩個保證”。一是要保證學生和文字獨立對話的時間。二是要保證學生和文字獨立對話的空間。

第一個保證中要特別注意保證學生質疑問難的時間。質疑問難是學生和文字獨立對話的一個重要形式,也是幫助學生形成“對話場”,完成意象建構的一種基本策略。它能引導學生真正經歷與文字對話的全過程,有利於教師進一步明確學生與文字對話時出現障礙的真正原因,便於集中火力,解決根本問題。學生也能通過在“對話場”中解決這些問題,而獲得一次又一次成功的閱讀體驗,從而幫助學生培養閱讀的興趣,進一步樹立學生自主閱讀的信心。

二是要保證學生和文字獨立對話的空間。一個教師在教學《木蘭從軍》這篇課文時,在總結階段,讓學生完成了這樣一個填充題:你認為花木蘭是個()的女英雄。教師的目的是讓學生談一談對花木蘭的整體印象,相互交流對課文的整體感受。但學生交流起來很困難,甚至出現了“花木蘭是一位巾幗英雄的女英雄”的狀況。這就是因為這位教師沒有給學生充足的和文字獨立對話的空間,學生被緊緊地束縛在一個小小的框子裡。如果我們這樣問:學完了課文,你想對花木蘭說些什麼?你覺得花木蘭是個怎樣的人?則對話的空間要大出許多。

(二)在教師的科學整合中進行對話。

學生和文字的獨立對話,是“對話場”得以形成的基礎,但它並不是全部。學生和文字的對話,在學習之初,肯定是膚淺的,不完整的。僅僅依賴這種對話,是不能完成對文字的深刻理解和感悟的。而教師的科學整合,則是對話場得以形成的關鍵。

教師的整合一般有這樣的兩種形式。

1、預設性整合。

一般在上課之前,教師都要對教學過程進行預設,都會設想如何在學生獨立對話的基礎上,通過一兩個大的問題,不斷把對話引向深入。而這一兩個問題的確定,關鍵是要看教師是如何對“三個思路”進行整合。“三個思路”即作者的寫作思路、學生學習的思路、教者的教學思路。而對“三個思路”整合的關鍵,則在於教師確定怎樣的“三個思路”的交叉點作為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和突破點。這種預設性整合質量的高低直接關係到“對話場”是否最終形成。

2、生成性整合。

上課時,教師還要注意對學生在課堂中形成的一些生成性問題給予及時的整合。學生課堂中形成的一些生成性問題,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形式是教師在第一課時,讓學生在充分的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質疑時所產生的問題。對這些生成性問題的整合,我們教師一般有三種處理辦法:①當場解決。②整合後作為第二課時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問題來解決。③在語文課外活動中組織學生解決。第二種形式是教師在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突然提出的一些問題或出現的一些意料之外的答案。對於這種形式的問題,一種方法是學到相關的內容時,教師隨機給予解決;另一種是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整合,形成一兩個有價值的核心問題,臨時改變自己的預設性教案,並圍繞著這一、兩個核心問題組織教學。這對教師的教學藝術,教學機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在文字的多向拓展中進行對話。

文字,不僅僅指教材這種文字,也包括其他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其他各種教學資源。“文字拓展”可以從兩個層面上來理解。一個層面是從“客觀文字”的拓展來說的。什麼叫“客觀文字”的拓展呢?我們說,教師、學生、文字三者進行對話時,教師不僅僅引導學生和教材對話,還努力調動學生已有的與教材內容密切相關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積累以及其它各種背景資料、音像資料來共同參與對話,我們就認為它對“客觀文字”進行了拓展。這種拓展是文字在外延上,在橫向上得到了很大的拓展。另一個層面是從“主觀文字”的拓展來說的。學生對文字是否真正地理解和掌握,關鍵是要看學生頭腦中的“主觀文字”是否已經通過對話,經過啟用,而變得鮮活、靈動起來;是要看文字中的那些冰冷、生硬的鉛字是否已變成活靈活現、有聲有色、充滿情感的畫面。這就是以往我們所說的人物形象是否“立”了起來,課文內容是否“活”了起來。這是從縱向來說的,從文字的內涵不斷得到充實、豐滿的過程來說的。

1、在“客觀文字”的拓展中進行對話。

這是現在很多老師經常採取的一種教學方法。一位教師在教學《孔子游春》一文,引導學生體會的“泗水春景”之美時,學生卡住了。讓學生講出美在何處十分困難,教師嘗試著讓學生讀出景色之美,學生讀得也不行。這時,學生和文字對話出現了障礙。但這位教師處理得十分巧妙:播放課件,讓學生一邊聽描寫春天景色的音樂,一邊欣賞描繪春天明媚景色的畫面,喚醒學生對春天美景的已有感知。再讓學生吟誦一下描寫春天美景的古詩。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練讀、指名讀。這時,學生的朗讀果然出現飛躍。“不著一言,而盡得風流。”為什麼這裡他教得如此成功呢?關鍵是因為教師在這裡,對“客觀文字”進行了拓展。這時參與對話的文字,不再僅僅是教材了,還包括了一些能啟用學生對春天已有感知的音樂、圖畫,詩歌等等各種教學資源。正是在這種與多種文字的對話中,正是在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情感交流以及和諧、融洽的“對話場”的形成過程中,學生順利地完成了意象建構和情感表達。這是煩瑣分析所不能夠達到的。

2、在對“主觀文字”的拓展中,進行對話。

學生的“主觀文字”,是他們頭腦中建構的一種意象,教師是無法直接看到、觸控到的,但教師可以在傾聽、觀察,瞭解學生已有“主觀文字”建構情況的基礎上,採取相應的教學策略,通過對話,對學生既有的“主觀文字”進行修正、補充和拓展。從而在形成“對話場”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完成“主觀文字”重新建構。

情境表演是對“主觀文字”進行拓展的一種非常有效的策略。很多老師認為,對話就是指語言上的平等交談,實際上,學生的傾聽,教師的一種姿態以及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一個眼神,都在傳遞著某種資訊,從這個角度來說,集語言、動作、表情一身的情境表演,則更是一種對話。而這種對話,更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完成“主觀文字”的建構與拓展。於永正老師在這個方面,可以稱得上是個“高手”和“大師”。在情境作文《捕鳥》中,教師在讓學生聽音樂,感受並描寫森林、小鳥的美麗和可愛之後,教師竟扮演成一個偷獵者,在大森林中偷獵。在學生義憤填膺之時,請全班同學推薦一個同學扮演“紅領巾”上臺對教師的“偷獵”進行勸阻。在這個情境表演中,教師創設了一個鮮活的“文字”在與學生對話,這裡的教師即文字,文字即教師,教師和“文字”已經融為一體。學生正是在與教師這個“活化”的文字的對話中,順利地完成“主觀文字”的建構和拓展。這也正是後來學生“主觀文字”物化後的作文,十分成功的一個根本原因。

總之,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不管是在學生的獨立閱讀中進行對話,還是在教師的科學整合中進行對話,還是在對文字的多向拓展中進行對話,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學生真正經歷和文字完整對話的過程,充分發揮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有的指導作用,並通過這種和諧、融洽而又高效的對話場的創設,確實提高學生的各項語文素養,使學生不斷感受到閱讀的樂趣。這或許就是新課改要求下的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的目標與歸宿吧。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心得11

閱讀教學在國小語文教學過程中發揮著主體作用。在閱讀教學中,要採取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讓學生從閱讀中體驗快樂,增長知識,提升精神境界,增強對生活的感悟能力。

1、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有效的內部動力。學生只要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習對他們來說就不是負擔,而是執著的追求。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情境,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啟發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例如我在教學《長城》一課時創設情境,讓學生閉上眼睛前往北京,此時教室裡響起隆隆的飛機聲,我加以描述:“飛機起飛了,飛到了殷墟,飛到了北戴河……”由遠而近,學生如身臨其境,像真坐在飛機上一樣。隨著一聲“到了!”同學們睜開驚奇的眼睛,映入眼簾的是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圖片。這時,我開啟錄音機,學生邊聆聽課文錄音,邊欣賞美景,頓時感到心曠神怡,閱讀學習漸入佳境,課結束了,學生還意猶未盡。

2、多渠道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語文學科牽涉到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所以教師應該把握時機,“因文制宜”,將課內知識向課外延伸,拓展知識容量,以多種渠道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教學中,我不僅引導學生讀與課文相關的文章,如報刊、雜誌等,還充分利用電腦網路、影視音像等,組織學生收聽或觀看與課文相關的廣播、電視。另外,我還積極利用閱讀活動課,帶領學生去領略自然風光、名勝古蹟、風俗民情、春種秋收,瞭解國內外和身邊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學習語文知識,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3、合作探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大綱》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閱讀教學應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組織、指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例如我在教《落花生》一課時,嘗試採取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把全班學生分成六個小組,每個小組由六個成員組成。在小組討論中我提出了各小組要解決的六個問題:

①這篇課文哪些地方寫得簡略?(種花生、收花生)

②哪些地方寫得詳細?文章的重點是什麼?(過收穫節、議花生)

③父親的話中包含了哪兩層意思?

④花生的哪一點是最可貴的?

⑤父親所說的花生像生活中的哪一種人?桃子、石榴、蘋果又像哪一種人?

⑥父親是用什麼方法來說明做人的道理的?

學生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大家踴躍加入到小組的合作學習中,積極地進行討論,各抒己見,合作解決問題。在討論彙報中,有的學生還提出了學習中不明白的問題,也會對問題的不同看法進行激烈的爭論,學生的學習變得主動、積極。學生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因此,我覺得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運用多種多樣、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方式來達到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以上幾點只是我從教十餘年來的幾點體會,其實新課標下的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的天地無限廣闊,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創新閱讀教學方法,教會學生閱讀,讓閱讀伴隨孩子們的一生。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心得12

閱讀是人們獲得各種資訊最便捷的途徑之一,也是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獲得資訊從而進行交流的最有效的方法,國小階段,絕大多數學生對課外閱讀缺少熱情,喜歡看漫畫,喜歡那些漫畫多於文字的故事,知識攝入量卻很少,由於國小生的閱讀經歷有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直接將抽象的學習方法硬性塞給學生,要他們去背;更不能以讓學生學會讀書為藉口而放任自流,讓其"暗中摸索"。我認為教師應根據教材特點,抓住訓練時機,巧設思維情境,滲透學法指導,讓學生主動而又生動活潑地學習,積極發揮其主體作用。課改改變學生傳統的偏重於記憶、理解、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為突破口,重視研究性學習,倡導自主探究、實踐體驗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敢於質疑、敢於實踐、敢於創新。我更關注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正是語文教學的重點。

第一、加強字詞句訓練,打好閱讀的基礎

字、詞、句是文章之根,也是閱讀之本,要是一個學生連起碼的字詞句關都不能通過,怎麼可以開啟閱讀的大門呢?為此,在學每篇課文之前,我都會提前讓學生預習字詞,在正式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講授那些難懂,難記的字幫助學生理解消化,掃清閱讀最基本的障礙,這一階段的教學是最枯燥的,但也是最必要的,是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都必須重視的。

第二、抓好詩詞的訓練。

古詩詞其實是句子的精華,學生掌握一定的詩詞和學會運用詩詞對閱讀有很大的幫助,可以大大增強學生對句子的理解能力,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也特別重視句子、詩詞的講解,如《望天門山》等古詩,文中還有很多優美的句子,於是我利用課間營造氛圍,學生根據圖片就可以身臨其境的體會當時的意境,體會詩句的含義,讓學生明白這些詩句、修辭用得恰如其分。

第三、給學生延伸想象的機會。

"想象是思維的翅膀",在閱讀活動中,鼓勵學生想象在閱讀材料所提供的情節發生之前或發生之後可能發生的情節,並加以講述。例如在講授《小攝影師》一課時,當少先隊員發現膠捲忘在家裡,他會想些什麼?在取膠捲的路上會發生什麼?學生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在想象的過程中開拓自己的思路,更深入的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第四、展開多樣式的閱讀比賽與總結。

由於閱讀指導效果還受諸多要素的影響,因此在閱讀指導時僅教給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還不夠,還應注意以下兩點:第一,閱讀指導要和培養良好學習習慣同步進行,這是閱讀指導取得成效的必要條件。第二,要重視學習品格的培養,即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創造精神,克服困難、奮發向上的精神,這是閱讀指導取得成效的保證。《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我們應該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增強學生的閱讀水平。確實,我們現在的孩子甚至於我們的老師閱讀量太少,閱讀的水平也不高。如果一個國小生對一個語段或短文都不能初步地分析,不能解答一些簡單的問題,那是十分可悲的,也是十分令人擔憂的。過去幾年的語文教學使我深深地體會到,學生的閱讀面太窄,只有不斷的閱讀,才能對文章有著更加深刻的體會。“書中自有黃金屋”,只有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學生才能在語文的學習中越走越遠。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心得13

學習了“國小語文知識的教學策略”報告後,使我受益匪淺。讓我對語文低年級的教學又有了新的認識,讓我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通過學習,我知道,新課程不僅僅是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對教師的生存和發展提出了更高層次的新的要求。我不由得內心生成了一種緊迫感,必須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鑽研。李老師對語文低年級知識的教學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與講解,下面我針對閱讀教學這一方面結合自己的教學談談我的體會。

一、閱讀興趣的激發

“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國小低年級閱讀教學應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讀促學,以讀促思。要使這些識字少,好奇心強的孩子愛閱讀,會閱讀,進而形成閱讀能力,首先要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閱讀教學中,我採用了猜謎、看圖、講故事、設懸念等多種方式,激發他們閱讀的願望。如教《畫》一課時,我是這樣匯入的:“大家喜歡猜謎嗎?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謎語,請大家猜一猜。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我話音剛落,孩子們都爭先恐後地把小手舉了起來,搶著說謎底。之後我又順勢利導問:“你是從哪裡看出是寫畫的?”隨即引導讀文,在反覆閱讀中理解了詩句。又如在《小松鼠找花生》一課,也是採用猜謎的形式匯入,孩子們的興趣一下自被調動起來了,為上好一堂課打下了基礎。

除匯入外,其他環節也要注意調動孩子們閱讀的興趣,因為低年級的學生好奇、好動,缺乏耐力和持久力,很難堅持較長時間的閱讀活動。我根據他們愛看圖的特點,引導他們會看圖說話,看圖複述,這樣不但培養了他們說話的能力,也提高了他們閱讀的效率。如《小小竹排畫中游》、《哪座房子最漂亮》、《爺爺和小樹》等課文,讓學生看圖並稍加啟發,學生就能把課文的內容說出來,課文內容通過圖畫深印在學生的腦海裡,在這個基礎上學生再閱讀,整個課堂生動活潑,學生感到輕鬆。隨文識字也是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之一。還有采用形式多樣,豐富多采的閱讀活動,使學生感受和體驗到閱讀的樂趣,從而樂讀。如分角色朗讀、小組競賽、表演、男女輪讀等,都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時還注意了勞逸結合,如演一演、唱一唱、玩一玩、畫一畫、動一動等。《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一課在學生反覆讀文後,學生的興致減弱了,我突然想起兒時學到的這首歌,便問他們聽過嗎?孩子們睜大了眼睛好奇的說沒聽過,並示意想聽一聽,我便輕輕的唱了起來,孩子們一聽興致高起來,讓我再唱一遍,於是我就把這首歌教給了他們。這樣學生們不僅記住了課文內容,而且激發了他們的興趣。

此外,我還注重了實施鼓勵性語言評價孩子,因為低年級學生好表現愛表揚,發展波動大,鼓勵性的語言可以使他們走進一個閱讀樂園。

二、低年級學生是學讀的開始

對兒童來講初讀很難,讀好一篇文章更是不容易,所以另一方面我加強了讀書方法的指導。在教學中,我由讀準一個音節開始,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一段話到一篇短文,做到嚴格要求,精心指導。

1、教會學生正音,就是讀準字音,用普通話去讀課文。在學習生字時,字音讀得很準確,但一讀課文時,平翹舌音、多音字及變調字、輕聲、兒化音等就讀不準了,因此,每學一個字,我都把它放在特定的語句中進行訓練。如學“一”字時,便出示了“想一想”、“算一算”、“一隻鳥”、“一個蘋果”等詞語,讓學生感知“一”是變調字,不同的語言環境用不同的音。

2、教會學生停頓。低年級的孩子往往不知什麼是停頓,為什麼要停頓,而往往是一個字一個字地讀,讀熟了以後又快如流水,一口氣讀完。根據兒童特點,我教給他們“逗號”停一停,“句號”換口氣的方法,長句子如何斷句。如《小熊住山洞》一課中,有一長句,“我們去砍些樹,造一間木頭房子住”。孩子們讀起來很困難,於是我採用看圖理解句意,再讀詞語,最後讀句子。

3、教會學生讀出文章的感情色彩。我認為讀文時,流利和有感情應同步進行。

首先要掃清詞語障礙,不理解詞語無法讀通,讀出感情。理解詞語時,我一般採用直觀形式,把字詞同相應的事物建立聯絡。如《我多想去看看》一文中,學生對“壯觀”一詞不理解,我藉助錄影讓他們通過觀看畫面感受升旗儀式的壯觀,這比教師講解的效果好的多。

其次,讓學生與書中的角色產生共鳴,自己去體會。我主要採取下面的形式:配樂朗讀、師範讀、指名讀、小聲讀、默讀、分組讀、同桌讀、分角色讀、引讀、齊讀、賽讀、表演讀、講故事等,在實踐中,我體會到範讀、分角色讀、賽讀、表演讀效果較好,比較適合一年級孩子的特點。如《四季》一課中雪人一段,我讓孩子們表演讀,邊挺著肚子邊讀文,很快就把雪人頑皮勁兒體會、表達出來了。《自己去吧》、《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等課,讓孩子們分別扮演文中的角色,各自用不同的語氣讀,學生讀得繪聲繪色,在情緒高漲中組成了課文內容,體會到了感情也學會了朗讀。

4、教會學生在閱讀中合理想象的方法。如讀到《小松鼠找花生一課結尾時,我問“是誰把花生摘走了呢?”有的學生說:“是鼴鼠把花生摘走了。”有的說:“花生還沒結出來呢!”還有的說:“花生結在土裡,看不見。”……最後老師再總結。再如《小熊住山洞》一課,結尾動物們給小熊一家送花來了,表示他們對小熊一家的讚揚與感謝。我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森林中的一種動物,森林受到保護,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將自己對小熊一家的讚揚與感謝說出來。這樣,學生既理解了課文內容,又學會了在閱讀中合理想象的方法。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心得14

12月,我參加了20xx年廣東韶關市義務教育教師全員培訓(第三期)。聽了山東省東營市勝利第二國小老師的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的專題講座全過程。

王愛東校長將國小語文從以下六方面進行介紹:

1、什麼是閱讀;

2、閱讀行為的描述;

3、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目標;

4、國小語文教材編寫體例;

5、實用;

6、文學文字(名家名篇)文字教學策略。

本課程突出特點在於,把國小語文教材選文分為實用文字和文學文字兩類,分別就實用文字和文學文字閱讀教學到底需要教什麼,怎樣教等問題進行具體的介紹。對於文學文字的教學策略,核心觀點是:文學文字的教學要摒棄瑣碎的分析和講解,要淡化語言文字訓練功能,重點做好兩方面的教學:一是給孩子一顆詩心。讓孩子品讀文字、感悟文字,走進詩情畫意的文字,陶醉於文字,潛移默化中提升孩子的語感。二是學生通過閱讀一篇篇經典文字,走進一個個名家、一本本名著,讓孩子開啟一扇窗戶,走進一個美麗的文學世界,提升孩子的語文素養。我重點談談其中點心得體會:

一、告訴什麼是閱讀

閱讀也就是吸收;篩選與思考;領會獲取認識;構建意義的全過程。

二、她對閱讀行為的描述

閱讀是能動和複雜的過程,包括多種不同的行為。好的讀者能夠利用從文字中學到的思想和資訊,擴充套件他們對主旨的思考,從事特殊的任務,或者從讀過的內容得出某種結論或進行總結。所以在整個學校教育階段,閱讀始終是他們學習所有課程的關鍵技能。

《新課程標準》對國小低、中、高三個階段的閱讀教學目標要求如下:

1、低年級是國小生學習閱讀的起始階段,也是學習閱讀的基礎階段。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做到:

①激發閱讀興趣;

②培養朗讀能力;

③落實字詞句訓練;

④學習默讀,重視語言積累。

2、中年級的閱讀,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鞏固與發展,同時又是高年級閱讀教學的基礎。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重點要求:

①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②初步學會默讀,學習略讀;

③培養理解詞句的能力;

④培養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

⑤突出段落訓練。

3、高年級是國小生學習語文的綜合提高階段。具體的指標是:

①學會預習課文,養成預習的習慣;

②領悟文字的表達方式;

③初步掌握常見文體的閱讀方法;

④學會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

⑤學習瀏覽,拓展閱讀。

三、國小語文教材編寫體例

舉例分析不同版本教材(以人教版、北師大版重點分析)選文型別、主題建構、知識要求等不同特色,指出各版本國小語文教材編寫背後的教育教學思想,從而體現語文課程思想的不同側重。

文選類文字教材的獨特教育價值,(根據我國國情)不同選文體現的不同理念必須通過語文“教學內容”呈現;而語文教學內容不同於語文教材內容,它是在對語文教材內容“篩選”的基礎上形成的。要求老師做到“用教材教”和“教教材”的辯證統一,既要“尊重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既不能偏離文字,但又不能完全依照文字,要做到教材“原生價值”和“教學價值”的辯證統一。

解讀小語文字,可以分為文章體(實用文)文字和文學文字。文章體(實用文)文字教學思想內涵主要是促進學生認識社會、認識世界,豐富學生的客觀知識。而文學文字(名家名篇)教學重視思想內容分析,也不能忽視人物情感的體驗,語言風格的欣賞,經典片段的賞析,重在情感薰陶和積累。如《三打白骨精》、《將相和》、《草船借箭》等從經典名著中節選的故事,更要注意課內課外的結合,拓展到對原著的欣賞,可以通過讀書會等活動交流讀書心得、賞析精彩片段,關鍵是在讀書和討論中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感、啟迪心智、淨化靈魂,提高和深化學生的審美能力,汲取人類精神文化的營養。而不成為“迷信”者。

總之,教師要教育學生每開啟一扇窗,都是走進一個獨特的文學世界。所以教師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的同時。還要通過自己的研究和實踐,總結和提煉科學的實踐經驗,以豐富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理論,提高自身素養。以適應時代教育發展需要。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心得15

通過教體局組織的這次培訓以及對李文文老師對閱讀教學策略的解讀,讓我對低年級閱讀教學又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閱讀教學是國小語文低年級的重要任務,特別是在母語教育的起步階段發揮著奠基作用,直接關係到識字寫字、寫作、口語交際教學等各個方面。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足以說明多讀的好處。但是一味地強調多讀,不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不注意讀書的多樣化的形式,不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也是不行的。閱讀的過程應該是感受快樂的過程,特別是對國小低年級的學生,剛剛還處於自由自在的玩耍、遊戲狀態,突然進入嚴肅、規矩的學校學習生活,孩子的樂趣需要延伸、繼續,同時也要上升到新的層次,開拓新的方法和途徑。通過學習以及本人低年級教學實踐,將幾點體會小結如下:

一、在情境中進行閱讀的指導。

國小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應以讀為主。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指導學生讀出感情,這種感情不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而是在教師指導學生讀書的過程中學生自悟。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入境,入情,

二、讀演結合,提高說、寫能力。

“讀”是對資訊的輸入,而“說”應該是對資訊的輸出了,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把讀與說結合起來。並加強訓練。《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規範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良好說的態度和語言習慣。”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非常重視學生讀與說的有機結合。

三、繼續引入多種評價方式

在朗讀的過程和方法方面,要做到重方法引導又不扼殺學生的自主性,應適當加點激勵。

四、課堂內與課堂外相結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社會、家庭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在實踐中運用,在運用中提高。教師應將語文課程根植於現實生活,鼓勵學生走進生活,去觀察、發現,去創新,以此來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真正把語文課堂與生活“連結”。一篇課文提供給學生的只是一個範例,一堂課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又一個起點。教師要讓學生帶著喜悅與滿足離開課堂,懷著激情與好奇投入更為廣闊的空間。這樣,教師才是真正實現了從一個“灌輸者”到一個“點火者”的角色蛻變:學生,才有可能從一個“接受者”轉變為一個“發現者”。總之,在低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只有注意激發和保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情境中閱讀,把聽、說、讀、演等相機結合,相互滲透,就會相得益彰,再給以多種評價方式,一定會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高,為他們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使他們受益一生。

通過學習我懂得了在對話式的閱讀教學中,只有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才能在師生互動中形成體驗、探究的生態氛圍,這是實施有效對話的前提條件。因此,在對話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享有平等參與對話的機會,不能使一小部分學習好的學生成為對話的“主角”,絕大部分學生淪落為對話的“聽眾”。另一方面,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當發現學生在對話過程中有了獨特的見解時,教師要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以激發他們對話的熱情,讓他們從對話中體驗到成功的歡樂,從而促進他們認知與情感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