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心得體會>

環境監測工作年度的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 閱讀(5.45K)

10月22、23日,我站一行5人(李伊勝、龔黎明、陳曉華、樊玲鳳、唐志勇)赴湘潭環保監測站學習考察,考察學習人員參觀了湘潭環保監測站實驗室、檔案室、黨建學習園地和辦公環境,聽取了該站領導關於環境監測站機構設定、能力建設、管理機制等情況介紹,然後兩站就實驗室建設、監測分析工作、質控工作、綜合技術工作、檔案建設、監測科研情況進行了交流。通過參觀交流學習,考察人員對湘潭環保監測站實驗室高標準建設、高效益執行的做法印象十分深刻,尤其是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爭闖一流的工作機制和經驗值得學習和借鑑;同時通過此次交流學習考察,達到了目的,增進了兩站之間的友誼。

環境監測工作年度的心得體會

  1、總體感受

通過這次赴湘潭環保監測站的考察學習,感受非常深,對我的觸動很大,特別是在實驗室建設、分析工作、工作程式以及工作機制和科研方面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們借鑑學習。

1.1湘潭站的實驗室建設非常到位。實驗室的佈局和裝置的設計都是請非常專業的公司設計和製造的,比如通風櫃,每一個化學實驗室、前處理室、有機物分析、油類分析等全部安裝了標準的通風設施,效果非常好;微生物的分析實驗室一大間,分成兩小間,裡面一間專門做分析,外面一間做準備,進去必須脫鞋,免得分析受到汙染;大型分析裝置都是分開的,如原子吸收、氣相色譜、原子熒光等各是各的實驗室,儀器裝置與載氣也是分開的,而且載氣都是用櫃子裝好了的,不會發生危險;另外還有蒸餾、消解等前處理裝置,設計非常合理實用。另外,湘潭站的實驗室在同一層,取水取樣前處理都非常方便,併為以後的發展留有一定的空間。

1.2湘潭站的環境監測工作非常規範。舉個例子:為了取樣的規範,將取樣瓶分得非常清楚,不光清水壺和汙水壺分開,而且將每一個專案的取樣壺和取樣瓶都分開了,每次取樣就用這些取樣壺或瓶,取樣器具、固定劑等儲存在一個專門的房子裡面。

1.3監測工作程式流暢,室與室之間、同志之間溝通到位,工作效率很高。嚴格按照質量體系的程式工作,比如需要開展一個新專案,首先是質控室對該專案進行充分的論證,本站能力具不具備,技術人員能力如何,如果不具備開展新專案的能力,那麼就委託出去,若具備開展的能力,那麼就創造條件開展起來。再舉個例子:假如一個監測資料出了問題,首先是在實驗室分析進行核查,做比對,然後是對樣品交接環節進行核查,再次是對現場取樣環節進行核查,直到最後找到問題所在,室與室之間、同志之間及時進行溝通,不把責任推給別人,不把問題留給領導。

1.4專業技術的學習和培訓抓得緊。比如:對於常規分析專案,1到2年一交換,相互學習,共同提高;除大型儀器裝置外,分析人員都拿得出手,形成了一個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的良好學習氛圍。

1.5為提高監測工作技術水平,把監測科研當做工作任務來抓。每年都有2-3個監測科研課題,有省、市或環保局的科研課題。

1.6環境監測檔案非常規範。文書檔案由辦公室管理,儀器裝置檔案由裝置管理員整理和管理,技術檔案和資料庫由綜合室來管理。檔案管理非常規範到位,比如一個驗收監測專案:檔案應包括驗收監測委託函、合同書、驗收監測方案、任務單、取樣記錄、分析記錄、質控記錄、三級稽核簽字、驗收監測報告、三同時驗收登記表、環保局驗收評審意見、環評報告及審批意見等;儀器裝置檔案包括採購申請、儀器驗收意見、儀器清單、說明書、使用記錄、維修記錄、檢定記錄等等。

  2、建議

2.1加強實驗室規範化建設。增加油類分析、有機物分析、四樓大實驗等的通風設施;改造和規範生物實驗室;大型儀器裝置和載氣要放置在不同房間,避免發生危險和汙染。對於實驗室不規範會其他不足之處,做分析的人員是最有發言權的,我提議各位分析人員或質量管理人員,對於實驗室不規範或不符合質量要求的地方,提出整改措施,將這些措施彙總後,向市局打報告申請資金,然後力所能及的對實驗室進行一些改造,儘量的符合監測質量要求和職工的健康要求。

2.2加強監測分析技術學習培訓。對於常規分析專案每位分析人員都應掌握,1-2年就要換專案,採取崗位學習和本人講課的方式促使技術水平的提高,對於重金屬和有機物的還可以送到廠家或技術力量強的監測站跟班學習,或聘請專家來講課,從而不斷提高理論和實踐水平。

2.3嚴格按照本站《質量手冊》和《程式檔案》規定的各項工作程式辦事。比如儀器裝置的採購、驗收、管理、維護、檢定、使用、報廢、建檔等,必須按照儀器裝置採購、管理程式來辦事,分清責任,明確職責。其他的如驗收監測、委託監測、質量管理、分包、內審等等,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不按程式辦事,會造成工作失誤或錯誤,給單位或個人帶來損失。

2.4解放思想,不斷創新工作機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一是要加強溝通,對於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室與室之間、同志之間要共同商量解決,不要推卸責任,一問三不知,把工作做細一點,那麼問題會少一些,工作效率和效益會高一些。舉個例子:對於監測任務單的問題,各相關科室均應發一份,相關的人員均應通知到位,以便工作的順利開展,有時候做分析的或寫報告的人不知道有這個任務,導致不能按時交差;另外一個就是環評現狀監測有時候有新專案,下任務單的時候要和分析室與質控室協商好,具備條件的.就開展起來,不具備條件的就不接受委託或接受委託後送到省站去做。二是要加強配合,監測站人員少,大部分工作不是獨立的,像生產車間一樣,那個環節出了問題,所有的努力有可能白費,必須要很多同志配合協作才能完成好,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目前的專案負責人制度很好,一項工作就由專案負責人去指揮、安排和協調,其他的負責人不要隨便干涉和插手,但要積極配合和相互支援。

2.5要加強環境質量的評價和研究,提升監測科研能力,促進監測技術水平的提高。爭取國家、省、市或環保局的科研課題和科研經費,本站若不具備實力,可以與高校、省站或其他相關部門合作完成,把我們的大量監測資料和監測報告變成監測成果,不斷增強出成果的能力,促進監測技術水平和能力的不斷提高,從而能說清環境質量狀況、汙染源狀況和環境風險。省站站長王盛才同志在《推動環境監測實現三個轉型》一文中談到深入開展環境質量的監測、評價與研究。保護環境質量是一切環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監測工作亦應如此。說清環境質量是各級環境監測站的最根本任務。監測站作為政府的耳目,是代表政府對轄區環境質量進行監視性、研究性監測,及時掌握環境質量狀況,發現潛在的環境隱患,深入研究預警環境質量變化趨勢和風險,使政府對環境質量狀況做到心中有數,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技術支撐,為保護環境、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因此,要強化對突出環境質量問題的深入研究,推動環境管理由粗放型向精準型、由主觀決策向科學決策轉變,推動環保工作由被動、事後、補救、消極轉變為主動、事前、預防、積極,這是監測系統向技術轉型實現科學發展的核心。由此可見,搞好環境監測、環境質量的科學研究是何等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