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大學聯考地理各要素之間的聯絡必背知識點

校園 閱讀(2.25W)

高中地理屬於文科範疇,所以在學習上需要背的知識點就很多。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地理一些必背知識點,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大學聯考地理各要素之間的聯絡必背知識點

  各要素之間的聯絡必背知識點

1.地形與氣候

(1)地形對氣溫的影響

海拔越高,氣溫越低。產生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觀.在中低緯高山地區表現尤其明顯.

(2)地形對降水的影響

山地迎風坡降水豐沛.而背風坡形成雨影區,降水稀少。

(3)地形對氣候型別分佈的影響

南北走向的山地,對海陸之間的氣流交換有阻礙作用.使沿海地區氣候型別的分佈呈狹長帶狀特徵.如南北美西海岸。而東西走向的山地使氣候型別分佈向內地延伸,如歐洲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分佈。

(4)氣候對地形的影響

①主要是高寒地帶,氣候寒冷,冰蝕地貌廣佈;

②沙漠地帶.降水稀少,溫差大.風力作用強,風蝕地貌.沙漠廣佈:

③溼潤地帶.降水較多.流水作用強大、普遍.既有侵蝕作用形成的地貌(溝谷).又有沉積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沖積平原)。

2.地形與河流

(1)地形影響河流走向、水系形狀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河流自西向東;

德國地勢南高北低,河流自南向北;

亞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形成放射狀水系:

四川盆地中部低、四周高,形成向心水系:

亞馬孫平原南北兩側地勢高,形成樹枝狀水系。

(2)地形影響河流落差

在流量一定的情況下.不同地區的河流價值體現不同:在山區.流速較大,水能資源豐富:在平原地區.水流平穩.航運價值較大。

(3)河流對地形的影響

流速大的山區.侵蝕作用強烈:流速較慢的平原地區.沉積作用顯著。

3.河流與氣候

(1)氣候要素中的降水.氣溫直接影響河流的流量和冰期。雨季長、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反之.河流流量小。冬季最低月平均氣溫0℃以上.河流無結冰期:反之.河流有結冰期,而且氣溫越低,冰期越長。

(2)降水的季節變化、年際變化直接影響以雨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徑流量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

(3)我國夏季鋒面雨帶的推移影啊東部外流河汛期的長短、遲早。

4.氣候與動值物、土壤

由於各個地區所處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互不相同.大氣環流的形勢不一樣.所受到的地形、河流的影響也不同.因此形成不同的氣候型別。氣候型別不同.植被就不一樣.林中生活的動物和林下發育的土壤也就存在很大差別。

5.地形、河流、氣候與農業生產

(1)地形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1型別—>不同型別的農業

平原: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耕作業

山區:耕作不便,不利於水土保持林業、牧業、副業

○2地形型別影響農業現代化

平原實現水利化、現代化

山地丘陵緩坡:可修築梯田、種植業,但不易集中連片,水利化機械困難

陡坡:不能修梯田,易植樹種草

③坡度大小-->影響投入、產出比

陡坡-->修梯田的工程量增加.梯田面積小.耕作的難度加大。投人大於產出。

○4海拔不同.熱量不同.生長期不同。農作物的品種不同。

(2)河流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由於農作物不同生長階段對水分條件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需要灌溉。顯然.河流的分佈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很重要。世界農業發達區.多分佈在大河中下游的沖積平原和三角洲上.顯然與灌溉條件有關:

(3)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①光照、降水等氣候條件對農業生產:影響極大.特別是光照條件.與農作物種類的分佈、複種制度和產量關係最密切:不同地區、氣候資源條件不同.因而有不同的種植制度.包括作物的結構、熟制、配置與種植方式.如我國秦嶺-淮河一線以南以北地區種植的農作物和耕作制度就存在著明顯差異:

②氣候年際變化大的地區.農業生產常具有不穩定性:

③大風、暴雨、冰雹、寒潮、霜凍等災害性天氣也常給農業生產造成損失

6.地形、河流、氣候與聚落

(1)鄉村:從已發現的村落遺址或現代鄉村來看,它們多位於河流兩岸的階地上,或者位於兩條河流交匯處比較高爽平坦的地方。這些地方地勢較高.沒有洪水浸淹之患,且土地肥沃.靠近河流,有利於農耕、畜牧和漁獵.用水和交通也比較方便。

(2)城市:我國城市分佈在地勢的第一、第二、第三級階梯上的比例大致分別是1%、32%和67%,世界上的城市大多數都位於平原地區。因為平原地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便於農耕,且有利於交通聯絡和節省建築投資,是人口集中分佈區.也是城市發育的理想環境。高原山區也有城市分佈,熱帶地區,低地悶熱.居住條件不利,城市多分佈在高原上。山區城市一般都沿河谷地或在比較開闊的低地分佈。

(3)河流對城市的影響很大,世界上的城市,大多沿河分佈。因為河運是古代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因此河流對城址的選擇影響較大。同時,城市是人口聚集的大型聚落.又是工業加工活動集中的地方.每天需要大量的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河流是城市的主要水源,吸引城市臨河分佈。

(4)在進行建築設計時.要充分利用日照資源。在南北迴歸線以南、以北地區,由於沒有太陽光直射,因此必須考慮日照與街道方位的關係。為了保證居住區街道所有建築物都有較好的日照條件,城鎮街道宜採取南北方向和東西方向的中間方位.即街道方位為東北--西南方向或西北--東南方向。

7.地形、氣候與工業

(1)從地形條件看,工業一般佈置在地勢平坦、開闊,水源近便,對外聯絡方便的平原地區。

(2)從氣候條件看,為了儘可能地減少工廠排出的煙塵、廢氣對居住區的汙染,在常年盛行一種主導風向的地區佈局工業,工業區應佈局在盛行風向的下風方向.居住區則佈局在上風方向。在冬夏季風向相反的地區佈局工業.工業區應佈局在當地最小風頻的上風向,居住區則佈局在下風方向。

8.地形、氣候、河流與交通-----考慮造價

(1)修築鐵路、公路等交通線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地形條件。

平原地區的.地形對線路限制較小,造線時,要求距離較短.彎道較少,少佔農田,少建橋樑;山區地形起伏較大,地質條件複雜.對鐵路、公路選線限制較大。山區中的道路避開陡坡。如無法避免,在陡坡上修築成“之”字形彎道;修隧道在背斜處.考慮工程的安全性、穩定性。

(2)海陸空交通運輸常需要穿越不同的氣候區.充分合理地利用各地氣候資源,並儘量避開氣象災害.才能保證執行的安全和較大的經濟效益。例如.飛機場不宜建在多雲霧、多暴雨、風速大、能見度差的地方。

9.資源與工業

自然資源是人類生活和生產的重要物質基礎.瞭解各種資源的分佈,目的不僅僅是瞭解它們的分佈狀況.更重要的是要了解這種分佈對經濟發展有哪些利弊.從而懂得應該如何對待不同的資源。比如.我們瞭解各種礦產資源和能源的分佈。就可以更加合理地進行工業生產和工業佈局。

(1)世界、中國主要工業區的資源種類與工業部門

工業區名稱資源部門

英格蘭中部工業區煤,鐵鋼鐵、汽車,飛機

北海沿岸工業區石油石油化工

魯爾區煤炭資源豐富,石油、鐵礦石進口煤炭、鋼鐵、化學、機械製造

烏拉爾工業區多種有色金屬礦產、煤、鐵、石油鋼鐵、機械工業

新西伯利亞工業區煤、有色金屬重工業、軍事工業

五大湖工業區煤、鐵鋼鐵、汽車

美國南部工業區石油石油工業、飛機、宇航,電子

美國西部工業區礦產資源豐富、環境資源優美、

人才集中宇航、電子、飛機制造

京津唐工業區煤、鐵、石油鋼鐵、化工,機械

遼中南重工業區煤、鐵,石油鋼鐵,造船、化工

(2)因地制宜.利用本國資源發展工業

以法國為例.法國的礦產資源中鐵、鋁土、鈾的儲量居歐洲前列。石油和煤嚴重不足。鐵礦主要分佈在東北部的洛林高原.煤田主要位於巴黎盆地以北.因此.法國在有煤鐵資源的東北部佈局了傳統的鋼鐵工業區。在地中海沿岸。利用豐富的鋁土礦和水力資源.發展了鍊鋁工業。20世紀60年代以來。由於進口原料日益增多,沿海一些港口的鋼鐵、機械製造工業迅速興起。由於作為能源的石油和煤炭嚴重不足.法國大力發展了水電和核電.目前.核發電量已佔全國發電量的70%以上。

(3)用發展的眼光看自然資源與工業佈局的關係

自然資源對於工業生產和工業佈局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惟一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超級油輪、巨型運輸船舶和集裝箱的出現.能夠大幅度地減少運費、降低成本,從國外運進各種工業原料.製成工業品再輸往海外.這就為臨海地區建立大型工業聯合企業提供了有利條件。時至今日.這種靠資源決定工業佈局的重要性。在某些新興工業部門有所降低.小型,輕量的電子元件主要靠飛機運輸。空運被認為尖端技術產品工廠傳送帶的延伸。這類工業的佈局越來越取決於人才和交通;

(4)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區不一定是工業發達的地區(發展中國家表現明顯)。例如.中東的石油儲量約佔世界石油總儲量的一半以上.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四分之一;但工業並不發達。中東各國自己的石油消費量不大.所產石油90%輸往西歐、美國、日本等工業發達國家。中東地區的工業為何不發達?因為中東地區工業基礎比較薄弱:除石油資源豐富外,其他工業原料貧乏;氣候乾旱,工業用水缺乏;勞動力較少,技術力量較弱;中東地區以石油出口為主的國家.每年每人收入很高。不需要靠發展工業來增加經濟收入。

(5)工業發達的地區不一定是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區

例如.日本是個礦產資源貧乏的國家.工業生產中需要的鐵礦石、煤炭、石油、天然氣,銅礦石等原料。需要從國外進口。但是日本有豐富的人力資源.較高的料學技術水平,以及島國多港灣等有利條件.可以大力發展海上航運、進口原料、出口工業產品.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因此.日本的冶金、石油化工、汽車製造、造船等工業.集中分佈在太平洋沿岸的東京--橫濱、大阪--神戶、名古屋、北九州地帶.主要是接近消費市場和對外貿易的海港。

  實用的高中地理複習法

聚合思維法

是指從不同來源,不同方向探索一個正確答案的思維方法。

如:我國氣象學家竺可楨教授通過長期對氣溫、氣壓、風向和溼度等氣候要素的觀察,並仔細觀察冰的初凍、融化以及物候現象等,得出了我國近五千年以來的氣候變化規律。

逆向思維法

這是以背道常規現象、由結論推原因或條件的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