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幼兒園課程設計實施方案

校園 閱讀(2.41W)

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圓滿進行,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點。那麼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課程設計實施方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課程設計實施方案

  幼兒園課程設計實施方案1

幼兒園課程的自主化、多元化是近年來新課程改革的一個方向。上海市學前教育“二期課改”充分體現了“原則規範、方向引領”的指導思想,賦予幼兒園更大的課程發展權,鼓勵幼兒園在遵循課程設計基本理念的前提下,綜合考慮本園實際及辦園風格,設計切實可行的課程計劃,創造性地實施課程。實現這一目標,有賴於幼兒園將課程改革的核心精神真正落實到課程實施方案中,並在實際操作中貫徹執行。有的幼兒園在課程安排上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幼兒的自主遊戲、體育運動等得不到保證;又如,課程結構鬆散,內容龐雜、膨脹抑或偏缺,整體性不強。這些問題實際上反映出幼兒園整體課程設計與規劃中的不足。因此,進一步明確幼兒園課程方案編制的意義,增強教師對課程的研發能力,提升課程實施的質量,是當前幼兒園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在理論和實踐上有待加強的一項工作。下面,我來談談對制定幼兒園課程實施方案的構想。

  一、既要契合主流,又要富於個性

幼兒園課程方案是對幼兒園課程的預設性規劃。理想的課程實施方案既應契合課程改革的主流價值觀,又應充分展現幼兒園自身的特點。

1.基於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

現在,有的幼兒園給予教師充分的課程實施的自主權,但由於缺乏有效的規範機制和適宜的評價標準,一些教師在課程內容的選擇與課程方案的實施中十分隨意,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也有一些教師由於缺乏課程設計的基本理論與經驗,對形態各異的課程資源缺乏獨立的分析、評判能力。這使得他們的課程實施方案缺乏科學性、適宜性與可行性。

因此,幼兒園課程的實施不論是“園本化”還是“班本化”,課程目標與內容都要體現國家與地方法規的精神,並與本園的發展方向相一致;課程設定與結構都要清晰、合理,能體現學前教育啟蒙性與整體性的特點;課程的編排和設計應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符合幼兒的發展需要、能力、興趣及經驗;課程評價和幼兒發展評價要定期化、經常化,評價標準應與課程目標相呼應。這是編制課程實施方案的基本依據。

2.基於幼兒園現實條件與發展需要

如果一個課程實施方案普適性強但針對性弱,就不能適應各幼兒園的具體需要。因此,“因園制宜”是編制幼兒園課程方案的重要準則。

一要基於幼兒園的發展基礎與現實。地理環境、師資水平、生源質量、資源條件等方面的差異使每個幼兒園具有不同的辦學條件與教育基礎。幼兒園在制定課程方案時要正視這一點,從現實條件出發,腳踏實地地確立適宜的課程目標與發展願景,規劃幼兒園的課程實施。

二要著眼於幼兒園課程的傳承與發展。每個幼兒園都有自己的課程文化與課程特色,幼兒園應對此進行系統的思考與梳理,著力分析和總結本園課程的強項和弱項。強項是形成幼兒園特色的基礎,弱項往往既是發展的“瓶頸”,又是新的生長點。因此,有效利用自身的課程文化和課程特色,處理好課程的傳承與發展的關係,能促進幼兒園課程的發展,使幼兒園的優勢得到進一步的凸顯。

  二、課程結構清晰,體現發展需求

一份完整的課程方案應該包含幼兒園發展現狀、課程理念和辦園特色、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與設定、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建議以及課程評價建議等內容。其中,對大部分幼兒園來說,最難把握的是課程結構與設定,即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哪些活動,又如何協調這些活動之間的比例。對此,筆者有三點建議。

1.優化結構

所謂“優化結構”是主張幼兒園在審視課程目標的基礎上,重新分析各種活動型別和活動專案在課程系統中的價值、功能以及相互關係,既注重目標上的一致性,也關注形式、功能上的互補性,由此確定本園的活動型別與活動專案,形成課程結構。幼兒園在具體操作中可突出兩個意識:

一是全面意識。在規劃課程結構的過程中,教師既要通過系統組織與安排多種活動保障幼兒的基本發展,又要以幼兒園已有的辦學理念與辦學特色為依據,將幼兒園的辦學特色(滿足幼兒的個性愛好、特殊需要)及個性化發展在課程結構中得到體現與落實。

二是科學意識。正確處理各類活動之間的關係,保證各項內容在不同年齡班的適切性;採用一定的形式將各種活動型別與活動專案組織起來,形成清晰的課程結構。

2.平衡配比

平衡配比是主張幼兒園課程結構中的活動專案與內容應保持合理的比重,即教師要平衡各項活動的內容與時間,在相對科學的原則指引下主動而富有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以避免給教育教學帶來太多潛在的隨意性。幼兒園在具體操作中可把握四個平衡:

(1)幼兒園四類活動的平衡:對各年齡段幼兒四類活動(生活、運動、遊戲、學習)的時間作出明確、適宜的規劃,以作為活動內容選擇與組織的依據。

(2)特色活動與共同性活動的平衡:從整體性上考慮特色專案的價值定位、內容以及比例。

(3)區角活動與主題活動內容的平衡:既要考慮主題活動和區角活動的聯絡,也要關注五大領域教育內容的平衡,以及主題和非主題活動的平衡,使課程內容有一個整體的規劃與安排。

(4)幼兒主體與教師主導間的平衡:既要保證幼兒自主遊戲和娛樂的時間,又要保證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探索學習的時間,同時也要關注這兩類活動的融合與轉換。

  3.細化安排

雖然幼兒園在課程規劃中給予教師彈性空間,但這種彈性空間並不是越大越好。理想的課程管理應對幼兒園的課程實施作出細緻的安排,然後由各年級組根據實際情況作適當調整,使保教工作形成穩定有序的良性發展態勢,使課程目標更好地落實到每一天。

1.幼兒園一日(周)活動的安排及作息時間安排。首先,嚴格遵守國家和地方的有關規定,合理安排各項活動,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保證幼兒每天兩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其次,時間安排要根據各年齡段、季節、地域等特點作出調整。第三,要遵循動靜交替的原則,室內與室外,全班、小組與個別活動相結合,以提高幼兒的活動效率,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

2.幼兒園大型活動以及專用室活動等安排。除了常規性的一日活動外,幼兒園在開展各種大型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專用活動室活動、混班混齡活動、親子活動前應事先作出計劃與安排。另外,幼兒園還要對戶外公共場地、教學儀器裝置、多功能室等資源的分配作出具體安排,編制詳細的規則與要求,以提高使用效率。

合理的課程結構與設定既要體現課程改革的精神,又要關注幼兒、教師以及幼兒園自身的發展需求,使幼兒園課程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掘。

  三、研發與實踐互動,提升課程品質

課程實施方案的研發與制定需要教師共同傾注熱情,奉獻智慧;同樣,課程方案的實施與發展也需要教師全力以赴、同舟共濟。只有研發與實施實現“無縫對接”,才能真正發揮出課程方案的規劃、指導作用,提升課程的實施品質。

反思當前一些幼兒園制定的課程實施方案,不難發現一些應該極力避免的問題。例如,脫離幼兒園的現實條件與基礎,好高騖遠,方案可行性差;方案制定流於形式,與實踐脫節;閉門造車,由少數人壟斷方案的制定權;過分追求幼兒園的特色,標新立異,不考慮幼兒的實際需要,等等。對幼兒園課程實施方案制定的探索尚處於起步階段,我們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紮紮實實地研究,以適應兒童發展的需要和課程改革的要求

  幼兒園課程設計實施方案2

  一、幼兒園課程理念:

以幼兒發展為本。

  二、幼兒園課程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實施,促進幼兒認知、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發展,使幼兒成為健康活潑、好奇探究、文明樂群、親近自然、愛護環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責任感的新農村兒童。

  三、課程的具體目標:

1、初步瞭解並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規則,體驗並認識人與人相互關愛與協作的重要和快樂。

2、初步形成文明衛生的生活態度和習慣,獨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責任感。

3、積極活動,增強體質,提高運動能力和行動的安全性。

4、親近自然,接觸社會,初步瞭解人與環境的依存關係,有認識與探索的興趣。

5、初步接觸多元文化,能發現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發審美情趣。

6、積極地嘗試運用語言及其他非語言方式表達和表現生活,具有一定想象力和創造性。

  四、課程特點:

1、本園的課程特點:生活性、體驗性、互動性、整合性

生活性——強調學習內容來源於兒童的生活,關注幼兒真實的生活情境和生活經驗,通過圍繞幼兒生活的核心經驗選擇課程內容、設計教育活動,實施《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要求:“既考慮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幼兒的經驗積累和視野的拓展”。

整合性——注重課程組織的平衡性,使課程內容有機聯結,充分挖掘和利用周邊鄉土資源,整合教育力量,使幼兒擁有良好的育人環境。強調《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各領域的內容相互聯絡,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促進幼兒整體、全面、和諧的發展。

體驗性——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堅持“在體驗中成長”的教育思想,創設富於變化的、支援性的環境,充分運用豐富多樣的資源和形式,激發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互動性——關注幼兒與周邊人與物的有效互動,注重引導幼兒在與環境、材料,與同伴、教師、社群的積極互動中發現世界。

  五、幼兒園課程設定與組織形式:

課程設定:我園全日制招收3~6歲幼兒,按幼兒年齡設定小班(3~4歲)、中班(4~5歲)、大班(5~6歲)三個年齡段,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特點設定相應的課程。我園課程的設定以《綱要》為基礎和指導,主要包括:

幼兒體驗活動:每月一次體驗活動和各類親子體驗活動(親子游戲、親子製作、親子表演、親子運動會、親子春遊等)。 幼兒閱讀活動:每週閱讀集體活動、每學期1-2次閱讀專題活動(親子閱讀、講故事比賽、看圖編故事比賽等)、每週專室活動、每班閱讀區等。

基礎性課程:參照《學前教育課程指南》,包括生活、運動、遊戲、學習四種課程型別。通過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實施基礎課程,關注幼兒多種經驗的感受和獲得,促進幼兒認知、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發展,使幼兒成為健康活潑、好奇探究、文明樂群、親近自然、愛護環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責任感的新農村兒童。

生活活動:旨在讓幼兒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自主、自覺地發展各種生活自理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和交往行為,在共同的生活中愉快、安全、健康的成長。主要內容有生活自理、交往禮儀、自我保護、環境衛生、生活規則等。

運動活動:旨在提高幼兒身體素質、動作協調能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為幼兒健康的體質奠定基礎。主要內容有體操、律動、體育遊戲、器械運動、自然因素鍛鍊等。

遊戲活動:旨在滿足幼兒自主自發性活動的需要,發展幼兒想象力、創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進幼兒情感、個性健康的發展。遊戲活動主要由角色遊戲、結構遊戲、表演遊戲、自由活動等構成。

學習活動:旨在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積極體驗,使幼兒在認知能力和態度上不斷進步,為幼兒後續學習打下基礎。學習活動主要通過多個有層次、網路狀的主題活動及各類專用活動室活動來展開。主題式學習活動主要包括大、中、小三個年齡段9大主題。

  六、幼兒園課程實施評價與調整:

幼兒園課程實施評價:幼兒園課程領導小組承擔課程實施的資訊收集、課程評價與調整、指導等工作,定期針對課程理念的貫徹、課程內容的選擇、組織形式的運用、幼兒需求、資源準備、師生互動特點、即時及長遠效果等方面收集資訊。具體途徑包括:隨堂聽課、半日活動調研、專題交流、各類教師例會(教研組長例會、主班例會、教研活動等)、各類問卷調查(教師問卷、家長問卷)、幼兒水平測查、家長座談會等方式,多途徑、全方位的瞭解課程目標及內容的落實情況及實施效果,作為課程調整和評價的參考。

  幼兒園課程設計實施方案3

按照縣教研室的要求,我們在客觀、全面分析本園發展現狀的基礎上,遵循《課程指南》的原則,以課程的園本化實施為基本原則,以教師為主體,對現有的課程梳理、歸併、整合,從課程目標、課程設定、課程實施、課程監控、課程保障以及評價等進行整體的規劃和設計,形成能全面體現課改理念和本園特色的園本化課程體系,為全體教師提供開展保教工作行動指南,提高課程實施的有效性。

  一、課程背景

(一) 概況

吉峴鄉中心幼兒園是國家20xx年投資200多萬元新建的一所縣級二類幼兒園,佔地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903.78平方米,個學班,60名幼兒,5名教師,學歷達標率100%。她們有著豐富的幼教工作經驗,有著出色的技能技巧和教育素養。家長、社群資源是幼兒園教育的一大補充,我園成立了家長髮展委員會,家園、社群一體化,增強教育合力。

(二) 優勢

1、依法辦學、以德立園

近年來,我園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落實《規程》、《幼兒園指導綱要》精神和縣、鄉的工作要求,堅持以德立園、依法辦學,結合本園實際,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以培養幼兒良好的`意志品質”為抓手,致力於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習與

反思相結合,教研與科研相結合的教育思路,努力探索,加強研究,切實提高辦園質量和教學水平。

2、保教質量不斷提高

根據《幼兒園工作綱要》開設有“語言、健康、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特色課程。利用繪畫、遊戲、手工比賽、文藝展示等活動形式充分展現幼兒在眾多領域的學習成果。同時堅持走“以科研促教研”之路,積極開展園本培訓,不斷轉變教師的理念,將新課程與“娃娃軍校”緊密結合,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積累了一定的園本資料,形成了一套較完整的園本課程。

3、探索多樣化的辦園形式

教師隊伍團結協作、務實進取、開拓創新,有相應的教師培訓制度,教師考核制度等,建成了一支良好的幼兒園教師隊伍。開展入園前幼兒的家長輔導工作,探索多樣化辦園形式,以滿足社會對幼兒教育理解和不同層次的需求,在家長工作上做到家園攜手,共同成長。首先在真誠的溝通中達成共識,其次召開家園開放日活動,讓家長參與教育活動,促進家園合作,從而達到家長、教師和幼兒共同成長。

(三) 問題

1.幼兒家長文化素養、教育觀念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祖輩教養現象普遍,因此在家園合作教育上有一定挑戰。

2.教師的專業技能、實踐能力缺乏。教師的創新能力、總結提煉能力等較欠缺與新教材的有機整合較欠缺,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要進一步提高。

3.保育和教育工作要平衡發展。經過多年的努力,保育員隊伍調整合理。對於保育員的保教觀念,也是需要指導和培訓。

4.對課程執行情況的督查、指導力度有待加強。

  二、課程目標

(一)課程理念

1、注重幼兒發展的自主性和能動性, 為每一個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條件,為每一個幼兒的多元智慧的發展創造機會。

2、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鼓勵教師進行切合實際的課程選擇與調整,形成有效的課程執行機制。

3、突出課程的有效整合,構建具有滲透共融的課程體系。

(二)課程目標

1、初步形成文明衛生的生活態度和習慣,獨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責任感。

2、主動地活動,增強體質,提高運動能力和行動的安全性。養成守紀律,講文明的習慣,培養真誠友愛、堅韌勇敢、團結協作、不怕苦、不怕累等良好意志品質。

3、親近自然,接觸社會,初步瞭解人與環境的依存關係,有認識和探索的興趣。

4、積極地嘗試運用語言及其它非語言方式表達和表現生活,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三、課程結構

(一)課程的結構

我園招收3~6歲幼兒,全日制,按幼兒年齡設大、中、小三個班,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特點和本園的實際情況設定相應的課程。在幼兒的一日生活各環節中,實施課程園本化。 以遊戲、生活、運動、學習為活動板塊。通過課程實施,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認知能力、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基礎性課程的四種課程型別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得以實施。

  四、課程安排

(一)作息表

吉峴鄉中心幼兒園冬季一日活動安排

(二)周安排表

吉峴鄉中心幼兒園周活動安排表

  五、課程的實施

基礎性課程的實施,充分考慮課程的平衡性問題,為幼兒的全面發展提供課程的保障。選擇性課程的開發與擇定,既要綜合考慮本園的條件和特點,也要能充分滿足幼兒個性發展的需求。

園長負責指導教師制定和落實班級課程內容的計劃。其中把握三個核心要素:

1.教師的預設計劃與幼兒在活動中的實際進行應基本一致,但是隨著實踐活動的有序展開,原預設的計劃應隨著幼兒行為變化不斷做相應的調整和完善。

2.教師在設計計劃時的關鍵點應聚焦於活動教育價值的分析、幼兒經驗的分析以及開展活動的主要形式、資源挖掘等。

3.班級課程計劃要體現當前主題活動開展的線索,活動之間要承上啟下、互為關聯。內容的選擇與開展符合幼兒年齡段特點:小班——以點為主、中班——線形推進、大班——呈網狀結構。

  六、課程的評價

評價包含幼兒發展、幼兒園課程、教師發展三個部分。

  幼兒園課程設計實施方案4

  一、課題的提出

20xx年7月教育部頒佈的《幼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將幼兒園課程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這樣的劃分注重了學科的綜合性,以趣味性、活動性為主要目的,寓教於樂,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中,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的情感、態度、能力、技能等各種能力的發展。這種劃分,打破了傳統學科科目割裂課程內容的格局,遵循了課程整合的發展趨勢。但目前幼兒教育前沿的一線幼兒教師們,大多數還沒有跳出“學科課程”的理念和規範,僅僅只是給已進入幼兒園課程的新舊內容重新安排次序,按部就班地進行“授課”而已。

因此,我們把遊戲作為解決幼兒課程整合問題的一個突破口,進一步深入研究如何實現幼兒園課程的整合,注重幼兒園課程的生活化和遊戲化是全面貫徹《綱要》的需要,是幼兒園課程綜合的重要途徑。

從我縣幼兒園課程實施現狀來看,雖然一些幼兒園課程方案中開始體現生活和遊戲的地位和作用,有些幼兒園也進行過幼兒園課程生活化、遊戲化的研究,但對生活和遊戲與幼兒園課程之間的關係等理論和實踐問題研究不夠深入,研究角度不夠寬廣,對幼兒園課程生活化、遊戲化的機制、策略探索不夠。因此,在新一輪的幼教改革中,如何貫徹“新綱要”的精神,紮實推進 “遊戲化的幼兒園課程研究”是當前我縣幼兒園課程研究和實踐中一個重大的理論和實踐課題。它關係到我縣幼兒園課程特質的顯現,關係到幼兒教育的成效,關係到幼兒的發展。

1、本課題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本課題的重要創新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採用學科交叉的視角研究生活、

遊戲與幼兒園課程的關係,在一個較為廣泛的學術平臺上探討生活和遊戲對幼兒發展的價值;二是試圖通過現實的幼兒園課程設計和實施的實踐,形成與生活化、遊戲化的幼兒園課程的設計和實施相關的策略;三是以發現幼兒園課程的整合機制為切入點,對幼兒園課程的有機整合進行理論和實踐的研究。

本課題的理論意義在於豐富和發展我國的幼兒園課程理論,形成一些支撐生活化、遊戲化幼兒園課程的新的理論觀念,對幼兒園課程與生活、遊戲的關係進行較為全面和系統的理論研究。豐富和發展幼兒園課程設計和實施的相關理論。

本課題具有廣泛的實踐應用價值。本課題的成果,對於指導幼兒園課程的改革,對於幼兒園園本課程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本課題形成的課程設計和實施策略可直接用於我國的幼兒園課程實踐之中。本課題的研究也有助於《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貫徹和落實。

選題的意義:幼兒園課程的生活化和遊戲化是當前幼兒園課程研究和實踐中一個重大的理論和實踐課題。它關係到幼兒園課程特質的顯現,關係到幼兒教育的成效,關係到幼兒的發展,本課題研究的理論意義在於揭示生活和遊戲對於3-6歲幼兒的發展價值,探討系統知識與生活和遊戲的關係,探尋各種知識、能力及態度在生活和遊戲情境中整合的機制,從而進一步揭示幼兒園課程的特質。本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在於開發一套有助於幼兒園教師進行課程設計的課程內容生活化、遊戲化的策略系統,有助於糾正面前幼兒教育中存在的國小化的傾向和幼兒園課程中存在的過分學科化的傾向。

2、本課題的研究的重要觀點:

(1)遊戲對幼兒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對幼兒而言,遊戲是重要的學習內容,也是重要的學習途徑。

(2)遊戲包容了多學科的知識,也包容了幼兒情感態度和行為發展的機會。遊戲是幼兒園課程內容整合的重要途徑。

(3)遊戲化是幼兒園課程的重要特質。幼兒園課程設計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將學科知識和遊戲化,將學科知識還原為活動和經驗,並在活動和經驗的層面上儘可能實現綜合和系統化。

(4)幼兒的一日生活、與幼兒有關的社會生活及幼兒的遊戲都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應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的培養目標指導下,以更為廣泛的視角開發和利用多種有益的課程資源,以使幼兒園課程真正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真正做到生活性、綜合性和趣味性。

(5)遊戲化的幼兒園課程的設計和實施是一項需要創新、需要深入實踐的工作,設計和實施策略的形成過程都應是理論和實踐的雙向論證過程。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

(一)研究目標

1.以《綱要》為依據,使幼兒園課程以遊戲為主,讓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實現遊戲與教學的最優化的結合。

2.讓遊戲精神成為貫穿和融入整個幼兒園課程實施的靈魂或主線。

3.通過研究,提高教師的教研水平,不斷改善教育行為和優化教學過程,將學習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總結經驗,寫出遊戲與課程整合研究的論文,積累相關資料,有效地完成課題研究。

(二)研究內容

幼兒園遊戲與課程的整合研究,主要包括遊戲主題與課程的整合;遊戲指導與課程的整合;遊戲材料與課程的整合。

1.構建教師學習模式,探索遊戲與幼兒園課程整合的方法。

2.教師通過集體備課,發揮集體智慧,研究遊戲在幼兒園課程中的地位與作用。

3.完成子課題研究:

(1)遊戲與語言課的整合;

(2)音樂遊戲與課程的整合;

(3)遊戲與社會的整合;

(4)遊戲與科學的整合;

(5)遊戲與健康的整合;

(6)遊戲與藝術的整合。

  三、課題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1.理念引領:較系統地學習蒙臺梭利、皮亞傑、加德納“多元智慧理論”等先進的教育理念,以《綱要》為依據,指導教師在理念上確立正確的研究與實踐的方向。

2.實踐研究:教學即研究,以一個個研討好的教學方案和教學情境為載體,分成子課題進行研究,在實踐的基礎上再提煉、加工、合成,提升實踐的水平。在實施方案期間,為幼兒提供可利用的遊戲材料,保證遊戲時間。

3.反思提高:針對研究問題,把理論研究、文獻比較、案例研究、實踐總結等有機結合進行。通過教學反思提高反思性教學的自覺性和能力。

(二)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在研究目標的引領下,歷經預論,提出問題,收集與討論相關資訊,擬定應對計劃,並進行實踐,然後通過反思,再論斷,解決實際中的一個個問題,並在集體中形成多元反饋迴圈的過程。

2.文獻法:收集有關幼兒教育新動態和遊戲與課程整合等方面的論文和經驗性文章,組織全體參研人員學習。

3.經驗總結法:通過對實驗教育過程的回顧、反思、總結,將成功的教育

經驗、教育觀察、教育效果,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研究。

4.觀察法:由課題組成員設計觀察記錄表,通過觀察,瞭解幼兒在遊戲活動中的表現情況。

  四、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

本課題研究時間約為三年,研究進度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1.準備和策劃開題階段。從20xx年6月――20xx年10月,成立課題組,制定研究計劃,完成課題申報工作,召開課題組會議,明確成員分工,組織開題。制定“幼兒園課程與遊戲的整合研究”課題實施方案。

2.實施階段。從20xx年10月――20xx年10月,構建幼兒園遊戲與課程整合的教育實驗方案,確定子課題,課題組成員針對各自班級特點確定研究方向,擬定具體的實施計劃。期間組織二次階段性的小結,形成研究報告,研究論文等階段性成果。子課題成員做好分析總結,進行中期成果彙報。開展課題的“中期評估”,對前半段的課題進行總結和回顧,認真策劃下一階段的工作任務。

3.研究總結階段。從20xx年10月――20xx年10月,繼續展開研究,並做好資料的積累、小結工作。

4.全面總結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6月)。重點理清各個研究的問題,重新思考遊戲、生活、遊戲之間的關係問題,將研究資料進行整理、總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