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閱讀房龍地理後的讀後感

校園 閱讀(1.87W)

房龍對於世界地理的解讀,不僅限於討論地球的自然特徵,他沒有羅列枯燥的數字,沒有堆砌深奧的名詞,而是把人作為重點,來探究人的生存命運,試圖尋找到人類幸福的共通之路。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閱讀房龍地理後的讀後感,僅供參考。

閱讀房龍地理後的讀後感

  閱讀房龍地理後的讀後感篇一

這是一本2006年買的中英雙語版《房龍地理——關於世界的故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當初買的原因一是因為覺得想多瞭解這個世界一點,二是想通過這本書學英文。但是,正如我書櫥中的大多數書一樣,他始終未被我完整翻牌過。也許這裡面東西對當時的我來說有點太廣博了,實在無法吸收,又可能是因為讀書還未找到合適的方法,從而實在打不起興趣,又或者是因為當時的英語水平實在hold不住這本書。總之,結果就如所有人料想的一樣,這本書一直被我放在櫥裡裱門面。

最近,忽然有了大把的時間,於是便想著拿基本厚點的書不辜負這段難得時間,於是便看到了這本書。

拿起來,讀了幾章,覺得對於一個地理小白來說,這是一本普及地理常識很好的書,也是一本值得細讀的書,需要好好記筆記,所以,想做個跟著房龍學地理的系列,內容包含書中提到的各種常識以及自己的手繪地圖。

我想,經過這一輪,至少在地理這方面能成為入門級選手吧。

首先,作者簡介。亨德里克·威廉·房龍(Hendrik Willem Van Loon 1882--1944),荷裔美國人,著名學者,作家,歷史地理學家。1882年出生在荷蘭鹿特丹,他是出色的通俗作家,在歷史、文化、文明、科學等方面都有著作,而且讀者眾多,是偉大的文化普及者,大師級的人物。所以,他的特點在雜和通俗上面,並不在學術和精準上面,受眾是普羅大眾而非專業人士。這個特點,在本書中體現的比較明顯,查了下豆瓣書評,有很多火眼晶晶的讀者發現了書中的技術性問題。

但是,畢竟作者是20世紀早期的美國作家,對世界、歷史、地理的認識多少囿於當時的背景,所以,我的感覺就是將這本書定義為通俗的地理讀本,跟著房龍去構建一個基本的地理架構,忽略一些細節的東西。順便學習一點地理英文,世界上那些著名城市、河流、山脈的英文,如果能做到這些,便足以。

所以,再接下去的日子,我會每天更新一篇讀書筆記,從第八章希臘開始。

從第八章開始的原因是因為前面幾章都在重複一些國中高中地理物理知識,有些索然無味,所以,從第八章開始他會講一個國家,這些東西對我比較有吸引力。如果有興趣,也許會在通讀完整本書之後再回過頭去把前面幾張讀完求個心裡完整吧。

最後,本書的翻譯正如大多數人詬病的那樣,完全屬於直譯。所以,直接通讀中文版,基本會神遊出去,最佳的閱讀方法是讀英文版,把中文版當做譯文去尋找單詞的意思,幸而,這樣的版本比較適合我這種閱讀方式。

  閱讀房龍地理後的讀後感篇二

說來慚愧,這本書到今天才讀完,不過這也從一個側面表示了我對地理這東西屬於白痴級型別,完全提不起興趣,和偵探小說沒法相比。

當然,本書與一般的地理書相比,有一個明顯的優勢,那就是從歷史角度來講訴地理,正如房龍在最後致讀者中寫到的:歷史是地理學的第四維,它賦予地理學時間和意義。如果一個地方沒有與歷史相關聯,就介紹一些山山水水,介紹一些生活在這裡的部落或者民族,那將是多麼boring的一件事。當然我還記得中國有天山,崑崙山,可是感覺用處不大,倒不如神話故事中的五指山讓人印象深刻,一個沒有故事的地方,總是缺少點什麼,而這個故事多半來自於歷史的痕跡。

全書300頁不到,中間還穿插了不少圖,但房龍居然把世界各地都講了一遍,重點講了歐洲和亞洲這兩個東方和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對於非洲和美洲簡略做了介紹。雖然在現在看來,房龍在當時寫的東西已經和現在有了不小差距,例如南非現在就很好,中國也不像他當時說的那麼前途未卜,南斯拉夫更是消失了很久。但作者還是用他擅長的手法敘述了一番歷史中曾經發生的事情,並且把這些事情串起來,儼然是一副巨大的人類變遷圖。

我確實沒打算通過讀這本書中能記下世界中各國的資訊,作者也說光靠讀這本書是遠遠不夠的,就算讀地理百科全書也不夠,最好的做法應該是拿出一張世界地圖,然後琢磨上一段世界,再拿出百科全書把地圖上大大小小的地方,國家資訊找到,與之對應上。這是一項繁雜的工作,除了搞地理的,或者是想成為博學的,其他人完全不需要知道這麼多,反正一個人一生中能去的國家極其有限。

長久以來,我們都如同地球上的匆匆過客,人生短短十載,似乎總是以一種偶然的方式生活著。人們其實只關心眼前的利益,而根本不去考慮長遠。那些歷史上大大小小的戰爭,有的是爭奪一塊殖民地,有的是為了找到一塊更適宜生存之處,也就是這些戰爭,讓世界這個輪廓逐漸清晰起來,發現,劃地,命名,然後流放犯人,販賣黑奴,一片新土地就這麼漸漸發展起來了。以前玩過一款叫做《文明》的`遊戲,跨度從遠古的冷兵器時代到太空梭,原子彈,足可見證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

所以,我更願意把這本書看重是一本簡要介紹世界歷史的書,只不過這本書不是按照歷史時間順序來講,而是按照地理方位來講,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興盛或者衰敗,每一條河流,每一座山也是同樣如此,如果沒有人的痕跡,這地理將會變得毫無意義,反正我是這麼覺得的。世界是個地球村,沒有人的村莊,景色再好,也是一點意思都沒有。

  閱讀房龍地理後的讀後感篇三

《房龍地理》這本書的又小又密,其中還配著幾幅簡單的圖畫,旁人看了幾頁可能會覺得太無趣了。在地理方面,我很有興趣,但接觸的並不多。

從這本書中我學到了一個學習地理的好方法:畫地圖。初知道這個方法自己也嘗試畫簡單的地圖,可我發現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你需要先理解文字內容,再想象圖畫,最後才是落到筆尖畫在紙上,幫助加深印象。

這本書介紹了很多國家,從國家的地形上可以得出當地人的生活方式;從國家的地形上引出和其相關聯的戰爭,歷史和人物。

翟老師曾經在第一節地理課上講過“地理就是地方原理,包括人和自然。”

《房龍地理》這本書更像是地理,歷史,政治結為一體的全能書。

房龍用了16頁來寫中國,他這麼說:“中國——遠東最大的半島。它的邊界長達8000英里,相當於地球的直徑,比整個歐洲大陸的面積還要打。中國人佔據了這個星球上全部人口的五分之一。”

他從公元前三世紀一直介紹到了現代。

我認為他更像一位政治家或思想家。在結尾處他寫到:“情況可能不會改變太多,因為可憐的中國起步太晚,從而無法跟上世界的腳步。但是如果他做到了,那麼,我們就需要上帝更多的憐憫,因為,我們要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巨大的代價!”

從歷史和地理上來看中國並不是全無有點,它可以擁有四大發明,廣闊的土地。同樣它更可以擁有全世界的尊重!

我們學習知識是為了豐富自己,更是為了奉獻給我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