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人教版國中生物知識重點歸納

校園 閱讀(2.31W)

國中生要怎麼學習生物呢?我們需要將老師所講的重點、難點消化、吸收。同時,將理清楚各個知識點的條理,弄懂每個知識概念。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中生物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人教版國中生物知識重點歸納

  國中生物基礎知識

一、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動物在維持 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作用;

2、動物可以 促進 生態系統的 物質迴圈 ;

3、 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2、各種生物以及生物與環境之間存在著 相互依賴、相互制約 的關係。動物與植物之間存在 相互適應、相互依存 的關係。

3、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 種類 、 數量 和 所佔比例 總是維持在 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生態平衡。

4、物質迴圈:(二氧化碳)從 無機環境 到生物體,再從生物體返回 無機環境 的過程。

5、動物的遺體或糞便經過分解者的分解後,也能釋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無機鹽等物質,這些物質可以被生產者利用。

6、動物幫助植物傳粉:使植物 順利的繁殖後代 ;

幫助植物傳播種子:有利於擴大植物的分佈範圍 。

7、科學家通過對生物的認真觀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 結構 和 功能 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裝置,這就是仿生。 如長頸鹿與抗荷服,螢火蟲與冷光燈,蝙蝠的回聲定位與 雷達,蛋殼與薄殼建築,蒼蠅與照相機,人腦與智慧機器人,蝴蝶與人造地球衛星。

二、細菌和真菌

1、細菌很小,大多數真菌也很小,可以用培養基培養成菌落來觀察。

2、由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後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稱為菌落。

3、一個培養基上可以有多個不同的菌落。

4、鑑定細菌真菌種類的通常依據是菌落的特徵,即菌落的形態、大小、顏色。

5、細菌、真菌、菌落比較:

大小

形態

顏色

細菌

光滑粘稠(有莢膜)或粗糙乾燥

較淺

真菌

絨毛狀、絮狀、蜘蛛網狀

較深,呈紅、褐、綠、黑、黃等

  國中生物必備知識

第一節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1. 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通過生殖和發育而實現的。

2. 性狀:生物體所表現的的形態結構特徵、生理特性和行為方式統稱為性狀。

3. 相對性狀: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例如:家兔的黑毛與白毛。

4.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例:轉基因超級鼠和小鼠。

5 轉基因超級鼠的啟示:基因決定生物的性狀,同時也說明在生物傳種接代中,生物傳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狀。

6. 把一種生物的某個基因,用生物技術的方法轉入到另一種生物的基因組中,培育出的轉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現出轉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狀。

第二節 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1.在有性生殖過程中,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傳遞,精子和卵細胞就是基因在親子間傳遞的“橋樑”。

2. 基因位於染色體上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 片段。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呈雙螺旋結構。

3.染色體:細胞核內能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每一種生物細胞內的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

4.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分別位於成對的染色體上。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為23對(46條),也就包含了46個DNA。

5. 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對染色體中的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中,而當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時,染色體又恢復到親代細胞中染色體的水平,其中有一半染色體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

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如圖:課本P31

第三節 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1.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

(2)實驗過程:把矮豌豆的花粉授給高豌豆(或相反),獲得了雜交後的種子,結果雜交後的種子發育的植株都是高杆的。孟德爾又把雜交高豌豆的種子種下去,結果發現長成的植株有高有矮(高矮之比為3:1)。

(3)在相對性狀的遺傳中,表現為隱性性狀(矮豌豆)的,其基因組成只有dd一種,表現為顯性性狀(高豌豆)的,其基因組成有DD或Dd兩種。

基因型比例: DD:Dd:dd=1:2:1

表現型比例: 3 :1

2. 我國婚姻法規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之間禁止結婚。

近親攜帶相同的隱性致病基因比例較大,其後代患該遺傳病的機率就增大。

第四節 人的性別遺傳

1. 性染色體是指在體細胞中能決定性別性別的染色體,在人的體細胞中,性染色體有2條。

2. 每個正常人的體細胞中都有23對染色體(男:44條+XY 女:44條+XX)。其中22對男女都一樣,叫常染色體,有1對男女不一樣,叫性染色體(男性為XY,女性為XX)。

3. 生殖細胞中染色體的組成:精子(22條+Y或22條+X),卵細胞(22條+X)。

4. 生男生女機會均等,比例為1∶1.

第五節 生物的變異

1.生物性狀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 可遺傳的變異由遺傳物質的改變而引起的變異,不可遺傳的變異是由環境因素的變化而引起的變異。

3. 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例子:人工選擇、雜交育種、太空育種(基因突變)。

4. 生物變異的意義:生物進化和發展的基礎,培育動、植物的優良品種。

  國中生物知識總結

觀察細胞的結構

一、練習使用顯微鏡

1.顯微鏡的結構 鏡座:穩定鏡身; 鏡柱:支援鏡柱以上的部分; 鏡臂:握鏡的部位;

鏡筒:上端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在轉換器上裝有物鏡,後方有準焦螺旋。

準焦螺旋:①粗準焦螺旋(找物像):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

②細準焦螺旋(調清晰):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很小。

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係:順時針轉動準焦螺旋,鏡筒下降;反之則上升 (順降逆升)

載物臺: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用於固定所觀察的物體。

轉換器:上面有低倍物鏡和高倍物鏡,轉動轉換器可選擇低倍鏡(視野亮)和高倍鏡(視野暗)。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每個光圈都可以對準通光孔,用來調節光線的強弱。

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光強時使用平面鏡,光弱使用凹面鏡。)

2.顯微鏡的使用

取鏡安放→對光(一轉轉換器,選低倍;二轉遮光器,選大光圈;三轉反光鏡,看明亮圓形視野)→ 觀察

(安放玻片-轉動粗準焦螺旋,下降鏡筒,眼睛看物鏡-轉動粗準焦螺旋,上升鏡筒,找物像-微調細準焦螺旋)

①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影象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動方向和物像的移動方向相反。上下顛倒,左右相反(b→q);物像在什麼方向,玻片就往什麼方向移動,從而使物像居於視野中央。

②從目鏡內看到的物像是倒像。顯微鏡放大倍數=物鏡倍數×目鏡倍數

③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因此必須加工製成玻片標本。

3.目鏡長的放大倍數低,物鏡長的放大倍數高。顯微鏡放大倍數越高,視野中細胞數目(範圍)越少且變暗。

4.汙點位置:玻片、目鏡、物鏡。光線入眼依次經過反光鏡→光圈→通光孔→玻片→物鏡→鏡筒→目鏡→入眼。

二、觀察植物細胞

1.常用的玻片標本有三種:切片——用生物體上切取下來的薄片製成

塗片——用液體的生物材料(如細菌培養液、血液)經過塗抹製成

裝片——用生物體上撕下來的或直接用個體微小的生物如衣藻、水螅、青黴等製成

以上三種玻片,都可以製成永久的(永久玻片)和臨時的(臨時玻片)

2.製作洋蔥內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擦→滴(清水)→撕→展→蓋→染(碘液)

3.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①細胞壁:支援、保護 ②細胞膜(一般觀察不到):控制物質的進出,保護

③細胞質:液態的,可以流動的。④細胞核(遺傳資訊庫):貯存和傳遞遺傳資訊

⑤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洋蔥內表皮細胞沒有葉綠體!),線粒體:呼吸作用的

場所⑥液泡:在細胞質中,含有細胞液,溶解著多種物質,如糖類、尼古丁、色素(使花呈現不同的顏色)。

4.實驗避免出現氣泡的方法: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後緩緩放下,蓋在要觀察的材料上。

5.《觀察植物細胞》實驗中使用碘液的作用:便於尋找和觀察細胞,可使細胞結構看得更清楚,染色最深的是細胞核!

三、觀察製作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

1.方法步驟:擦→滴(生理鹽水)→刮(口腔內壁)→塗→蓋→染(碘液)

2.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3.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和液泡、葉綠體,動物細胞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