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關於九年級語文知識點的總結之史記

校園 閱讀(1.54W)

《史記》是由司馬遷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

關於九年級語文知識點的總結之史記

《史記》是中國的一部紀傳體通史。被人們稱為“信史”。由西漢武帝時期的司馬遷花了18年的時間所寫成的。全書共一百三十卷,約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有十表、八書、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記載了上起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約公元前3000年)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歷史。它包羅永珍,而又融會貫通,脈絡清晰,“王跡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論考之行”(《太史公自序》),所謂“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詳實地記錄了上古時期舉凡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發展狀況。

史記是偉大的名著,它反映了我國漢以前三千年間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發展過程。司馬遷繼承並發展了漢以前各種史書的優點,建立了全新的體系。司馬遷作《史記》善於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徵。

總結:通過人物的言行來表現人物,所用語言生動形象,繁簡得當。司馬遷在運用口語上的努力,也值得注意。

國中語文解題技巧之注重文章深度

【—解題技巧之注重文章深度】,要凸現文章內在深度與厚度,形式方法當然有很多,有時也並不在於文章內容的繁簡,就算是一首小小的短詩也能表現出無窮的意蘊來。

唐代詩人陸凱的《贈范曄詩》便是這方面的典範。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此處所寫,雖為一枝花這一小而微的具體物象,但暮春三月、草長鶯飛、雜樹生花的景象,以及折花人的清思雅情,對友人的無盡牽掛與美好祝願,則盡蘊其中。

詩的開篇即點明詩人與友人遠離千里,難以聚首,只能憑驛使來往互遞問候。一個“逢”字看似不經意,但實際卻是有心,詩人有意而迎之,通過他寄梅問候,一片赤誠真摯情懷,全凝聚在這小小的一枝梅花上,體現了對朋友的殷殷掛念,在淡淡致意中透出深深的祝福。再深一層,我們還可以想象,隴頭人受花後當作何種感觸,亦可由每位讀者各自不同的經歷生髮出豐富的想像。本詩用字雖然簡單,細細品之,春的生機及情意如現眼前。“一枝春”,以一代全,象徵春天的來臨,也隱含著對相聚這一美好時刻的期待。它以簡練自然的語言表現出深邃高遠的境界,為古代“隱”“秀”理論高度濃縮的藝術精品。

唐代詩人王勃的著名詩句“畫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不過十幾個字,但作者卻通過豐富的聯想與想像,將“南浦雲”與“畫櫟”,“西山雨”與“珠簾”這幾個毫無干系的物象融合在一起,這種遠景與近景的結合,不僅使讀者產生了一種空闊的空間感和流動的時間感,使眼前的描與物件畫櫟和珠簾呈現出一種既具體又闊大的意味,從而在秀美的感性形象中,隱含著一種深遠的意味。

總結:這無形中增加了文章的厚度與深度。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我覺得,文章若有了厚度與深度,也便有了境界,內蘊便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