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2014年考研數學全程學習規劃詳解

校園 閱讀(2.12W)

數學複習具有基礎性和長期性的特點,數學知識的學習也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必須有要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先打牢知識基礎,構建起知識體系,然後再去追求技巧以及方法,就像一座高樓大廈必定是建立在堅實的地基之上的,因此建議同學們將基礎知識的複習安排在第一階段,並且給予足夠重視。同時,還必須要有一個科學的學習計劃,才能迅速的更有效的掌握知識。基於這個原則張老師制定了一份詳盡的數學學習計劃,幫助同學們能夠迅速的鞏固基礎知識,加快數學學習的步伐,為今後數學水平的提高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在研究生考試過程中先人一步,勝人一籌。

2014年考研數學全程學習規劃詳解

  一、學習階梯劃分:

1. 一階基礎 全面複習(3月~6月)

2. 二階強化 熟悉題型(7月~10月)

3. 三階模考 查缺補漏(11月~12月15日)

4. 四階點睛 保持狀態(12月16日~考試前)

  二、參考書目:

必備參考資料:

Ø 數學考試大綱

Ø 《高等數學》同濟版:講解比較細緻,例題難度適中,涉及內容廣泛,是現在高校中採用比較廣泛的教材,配套的輔導教材也很多。

Ø 《線性代數》同濟版:輕薄短小,簡明易懂,適合基礎不好的學生。《線性代數》清華版:適合基礎比較的學生

Ø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初步》浙大版:基本的題型課後習題都有覆蓋。

Ø 歷年真題

學習教材:

Ø 各階段課堂講義及相關配套資料

  三、複習規劃

1、一階基礎,全面複習(3月~6月)

學習目標:根據去年考研數學大綱要求結合教材對應章節系統複習,打好基礎,特別是對大綱中要求的三基 —— 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方法要系統理解和掌握。完成從大學學習到考研備戰的基礎準備。

複習建議:這一階段主要的焦點要集中精力把教材好好地梳理,要至始至終不留死角和空白,按大綱要求結合教材對應章節全面複習,另外按章節順序完成教材及相應的配套練習題,通過練習檢驗你是否真正地把教材的內容掌握了。由於教材的編寫是環環相扣,易難遞進的,所以建議每天學習新內容前要複習前面的內容,按照規律來複習,經過必要的重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就是重視基礎,長期積累;基礎階段重視縱向學習,夯實知識點。

2、二階強化 熟悉題型(7月~10月)

本階段是考研複習的重點,對成敗起決定性作用。大體可以分兩輪學習。

第一輪暑期強化:7 ~ 8月

學習目標:熟悉考研題型,加強知識點的前後聯絡,分清重難點,讓複習週期儘量縮短,把握整體的知識體系,熟練掌握定理公式和解題技巧

複習建議:參加強化班學習,根據老師課堂講義認真研讀,做到舉一反三。這一時期大課老師所教學的例題都是經過嚴格篩選、歸納,可以說會更準確、更有針對性。在學習過程中對重點、難點一定做筆記,便於下一輪複習。

第二輪秋季強化:9~10月

學習目標:通過真題講解和訓練,進一步提高解題能力和技巧,達到實際考試的要求

複習建議:根據老師課堂所講真題課後進行專項複習,對考試重點題型和自己薄弱的內容進行攻堅複習,達到全面掌握,不留空白和軟肋,讓訓練達到或稍微超過真題難度。

3、三階模考 查缺補漏(11月~12月15日)

學習目標:這一階段的目標是保住自己在前兩個階段的成果。1、通過對以往學習筆記的複習全面掌握考試要求;2、進行高強度(高於考試強度)的衝刺題訓練,進入考試狀態,達到考試要求。

複習建議:建議考生要做到:1、通過做題進行總結和梳理(做題訓練應當重點放在按考試要求的'套題);2、複習教材和筆記進行必要的記憶,對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定理進行記憶,尤其是平時不常用的、記憶模糊的公式,經常出錯的要重點記憶;3、開始進行模擬試題或者真題的實戰演練,在這個過程中,注意答卷時間的分配,重視考場心態的調整。

4、第四階點睛 保持狀態(12月15日~考試前)

學習目標:考前重點題型,應考技巧訓練,保持狀態

複習建議: 多看之前做過的真題,並將自己整理的筆記或總結的重點習題再仔細看看,更佳提高針對性,加深記憶。在此基礎上,按照考試時間去做一些強度不太大的模擬題或是真題,保持手感,以免到了考場思路斷電,手生。同時還要調整心態,積極備考,以良好的狀態到考場。

  四、建議學習時間

每年碩士研究生入學數學考試的時間一般都安排在上午,故建議考生們將數學的複習時間安排在每天早上9:00~12:00(可根據自身情況適當調整,但此時效果最好)。每天至少應安排花2.5-3個小時來複習數學,其中基礎階段要用1.5-2個小時左右的時間理解掌握概念、定義等,用1個小時左右來做習題鞏固。對於數學基礎較差的同學建議每天再加1個小時的複習時間用來做習題並總結。

備註:以上所提供的學習計劃僅供參考。對於每天的學習時間,可以根據自身學習習慣自行調整,但是要求保持每兩週和我們計劃內容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