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九年級歷史複習備考點撥技巧

校園 閱讀(8.51K)

一、複習應達到的三維目標

九年級歷史複習備考點撥技巧

1.知識目標:

(1)構建知識體系,理清知識點,全面熟練地掌握基礎知識;

(2)歸納所學知識的規律,弄清知識間的相互聯絡、前後知識間的聯絡。使學生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2.過程與方法:

(1)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研究問題的方法,並能用來解決實際問題;

(2)能把所學的知識與生產、生活實際相結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明確自己的不足,找出自己不足的原因,使自己獲得提升;

(2)正視自己,樹立信心,確立目標,有一個良好的心態;

(3)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

二、加強集體備課,形成適用性教案

七備:備目標、備重難點、備教學學法、備課堂教學過程設計、備練習題、備學生、備反思;五統一:統一目標、統一進度、統一訓練、統一檢測、統一分析;四有:有效度、有深度、有廣度、有梯度;四準:對課標教材把握準、對教學重難點“吃”得準、對學生水平能力看得準、對會考動態、趨勢瞄得準。

1.自備:自己研究,備寫教案;

2.集體備:小組備課進行交流討論,定增補內容。

3.聽:由一位老師主講後再修訂;

4.定稿:形成最後大家使用的共同可用的教案;

5.教學反思:每節課後要有教學反思,總結得與失。

三、精細安排,科學管理,加強會考複習三個階段

學科組要開展複習研討活動,做到:研究學生,研究教材,研究《會考說明》,研究試題,研究複習教學模式和效益。努力提高全體學生的畢業水平,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1.指導思想: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為了學生終身發展,為了學生終身幸福。

2.抓好會考複習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系統複習:逐章(單元)逐節複習,對新課教學中的不足進行彌補和充實。這個階段是打好基礎的關鍵時期,需要把每節課的知識紮紮實實的教給學生,為今後的複習打下基礎。

五重:重課標(從課標中找方向,從考點中定範圍,以教材為基本素材,形成同心圓)、重教材(迴歸課本,夯實基礎)、重考綱、重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知識求面、求廣暫不求深;求基礎暫不求知識的縱橫聯絡和綜合;線索求大線暫不求細)、重落實(要依據課本逐冊、逐章、逐節全面複習,採取“先學後講課課練”的模式)。

目標:優、中生全面、熟練掌握“雙基”知識,學困生較全面、熟練掌握“雙基”知識。

第二階段是專題複習:此階段的複習是在單元複習的基礎之上,形成專題抓聯絡,全面理解提能力。重點是同時政熱點聯絡緊的。通過這輪複習應讓學生把尚未完全掌握的知識掌握起來;把未理清的若斷若續的線索拉連貫、串成線;把前後左右粘連的若即若離的知識形成面上的整體知識。

五重:重構建(打破教材體系,強化專題複習,落實主體知識,構建知識網路)、重方法、重能力(學習是一個由薄到厚的過程,複習則是由厚到薄的過程。)、重技巧、重重點、難點、熱點。

目標:在大面積提高的基礎上培優。提高優秀率。

第三階段是適應性訓練:與會考時間、分值、題型、題量、樣式、分數比例、難易程度、評分標準等相似,進行適應性訓練。讓學生體驗、感受會考,進行自我定位、自我調整。

五重:重規範(命題、解題)、重心理(正視自己、準確定位)、重難易、重評析(分析原因、插漏補缺)、重調整。

目標:會考正常發揮、超常發揮。不因臨場前準備不足而丟分。

四、加強複習課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探討提高複習課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1.構建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師生互動、分層教學、分類指導的`複習課課堂教學模式。上好三種形式課:系統複習課、專題複習課、習題(試卷)評講課。

2.克服幾種現象:不備課上課、學生讀一節、學生練一節、老師講一節、教師評一節、“滿堂灌”、“一言堂”、“一刀切” 。

通過備課組研究交流探究,構建最優化複習課課堂教學模式:圍繞課標,選擇內容──創設情境,匯入課題(5分鐘)──展示目標,自主複習(15分鐘)──交流成果,反饋矯正(10分鐘)──知識構建,強化記憶(10分鐘)──達標測評,鞏固拓展(5分鐘)。

(1)圍繞課標,選擇內容(課前準備):

(2)創設情景,匯入課題(5分鐘):匯入形式可根據教學內容,靈活多樣,但應緊扣本課學習內容,具有啟發性和思維價值。複習課使學生接觸已經學習過知識,學生思想上缺乏新鮮感,如果能根據課題靈活的採用新鮮的匯入環節,從開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情感,同時也就激活了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動機。

(3)展示目標,自主複習(15分鐘):此環節讓學生一目瞭然,做到心中有數,複習起來有的放矢,指定目標要準確,例如,這節課要了解什麼,理解什麼,掌握什麼,認識什麼,會運用什麼知識解決那些問題等。學生圍繞目標自己看書、思考、記憶。對存在疑問的地方提出質疑,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動眼、動口、動腦,品嚐自主學習的愉悅,使學生成為學生的主題,鍛鍊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質疑問難,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

(4)交流成果,反饋矯正(10分鐘):通過口答、筆答等形式,檢查複習的效果,及時反饋,查漏補缺,深化理解有關歷史內容。

(5)知識構建,強化記憶(10分鐘):通過學生交流,教師點撥、補充、更正、歸納,學生所學知識進一步深化,進一步條理化,繼續鞏固未掌握的有關內容。

(6)達標測評,鞏固拓展(5分鐘):進一步檢測,及時反饋,教師根據複習的內容和要求,精心設計習題,及時鞏固學生的勞動成果,試題的設計要立足學生實際,難度要適中,既要讓學生體會到辛苦後成功的喜悅,又要讓學生通過做題發現容易出錯的問題。

3.多種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綜合運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

(1)專題複習課:前後知識的聯絡,知識的規律,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技能,會考中的重點、熱點、難點。優、中等生有大的提升,目的是培優。重點是精心選題。

(2)習題(試卷)評講課:自評→他評→互評→師評→反思。

4.“學會”、“會學”:是課堂教學改革目標。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人等。學生就能學會,而學會了,學生便容易激發學習的興趣和信心,這樣學習就能進入良性迴圈的機制:學會→興趣→願學→樂學→學會。“自學”、“互學”、“導學”“展學”:新課堂倡導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

(1)導學:教師導學貫穿整個課堂,但不是去“主宰”整個課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教師的調控下,將時間將課堂還給學生,充分讓學生自學、互學、展學。實現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

(2)自學:自主學習是互學的基礎(紮紮實實的預習自學,才會有精彩的展示)。導學又是自主學習的基礎,教師引領學生帶著問題上課堂,帶著問題走向自主學習,帶著思考走進交流,獨立自主學習(不需要小組討論、交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

(3)互學:(組內互學、交流、討論、展示,兵教兵):互學又是展示組內學習成果的基礎。在自習的基礎上各小組內共同交流,要求學生感想、敢問、敢說、敢答,展示自己存在的疑難問題。在組內開展“兵教兵”活動(我不懂問組內學生,我會的主動講解)。集中及時解決學生自學中遇到的問題。在互學過程中,學生克服了獨立思考時的思維侷限,集思廣益、廣開言路,能充分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必要的學法指導,讓學生知道怎樣“動”,怎樣“活”。教師要在此環節,進一步明確哪些內容將要作為集體展示的重點,集體展示有的放矢。

(4)展學:(集體展示組內學習成果,生生、師生、組間互動過程,兵強兵):共同疑難問題、學生出錯率高的、一題多解的、能歸納方法規律的、能與日常生活相聯絡的、能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內容等作為集體展示的重點內容,太難和太易都不作為集體展示內容。通過此環節讓學生理解、掌握、體會的更深、更透、更快。老師選擇合理的題目或內容進行分組研討,如果是較難的一個組分配一個,如果是較易的一個組分配多個。各小組明確任務後,組內進行討論交流,可以到黑板上板書做題過程,然後由學生上臺講解展示提升學生能力。教師在學生展示時要適時地巧妙精講點撥,寥寥數語,以一當十。

五、會考複習備考中要重視的幾個方面

1.複習課比新授課更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時間上來說,學生活動時間一般超過三十五分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充分調動是一節課成功的關鍵。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身心發展規律;克服時間加汗水、題海戰術的做法。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挖掘學生非智力因素(意志、情感、態度、毅力、興趣等)。

3.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糾正學生的錯誤和新授時的知識缺陷,同時注意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讓每一個學生在新授的基礎上都有一個明顯的提高,甚至是質的飛躍。

4.特別要注意的是:不能採取放羊式的複習。絕對不能教師只圖個人輕鬆而放棄對學生的督察、指導、檢測。建立學生易錯試題分析與解析本,找出錯誤的原因,知道自己的弱點,做到有的放矢。

5.教師要及時準確的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否則,指導就沒有針對性,督察就成為一句空話,檢測也只是一個形式,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6.做好情感投入,關注優生,關心中生,關愛學困生;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做好培優、促中、轉差工作。

7.每週堅持開展“講一節複習公開課” 活動,研究怎樣提高複習課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