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Where Is My Ruler》六年級英語說課稿

校園 閱讀(1.66W)

一、教材分析

《Where Is My Ruler》六年級英語說課稿

1、教材總析

《PEP Primary English》是一套全新的中國小銜接的英語教材。本教材編寫的思路是以話題為綱,以交際功能為主線,兼顧語言結構,逐步引導學生運用英語完成有實際目的語言任務。即:話題—功能—結構—任務。教材的主要特點體現為強調語言運用,注重學生能力培養,突出興趣激發,重視雙向交流和學科的融合。

2.單元簡析

PEP教材以每單元一個話題構建全書,每單元按A、B、C三大課型設計。教材因考慮到地區、師生等差異,教學內容具有靈活性和彈性。C部分為選修部分,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增加或刪減。

二、教材處理

1、教學內容的選擇和重難點確定

《 Where Is My Ruler?》來自於PEP第二冊五單元Part B的對話,主要教學內容為主動向他人借用物品,並做到有禮貌。因為,我始終認為:教材只是教師開展教學的一種良好的資源,但決非教學的唯一和全部。教師是在“使用教材”,決非“教教材”。因此,我們在使用教材時應該根據教學實際有的放矢地對教學內容、教學順序進行調整,應該有著自己的思想和見解,而不能完全地拘泥於教材的內容,迷信於教材的安排。

基於以上原因,我把Recyle1.中的選學內容“小製作Make a widow card ”和教學活動中常會出現的禮貌用語整合在這節課中作為了教學內容之一。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句型Can I use your…和禮貌用語詞,如:Excuse me. Please. No problem……教學難點是讓學生在生活實際中靈活、恰當地運用該句型。

2、教學目標

英語課程目標是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綜合行為的表現進行描述的,基於此,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 知識目標

學會用英語禮貌地向他人借用物品並做出恰當的應答;

2) 技能目標

能用英語積極主動地與人交流,能夠輕鬆完成借用物品的任務;

3)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合作的團隊精神,使他們懂得幫助和分享,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4) 文化目標

瞭解卡片的製作以及卡片在西方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影響。

三、教法設計

以課標的理念為指標,根據國小生身心特點,認知規律和發展要求,我主要採用了情景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等開展教學。

1、 情景教學法

皮亞傑說過“孩子是天生的想象家,他們常常分不清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他們有著無比豐富的想象。” 語言只有在一定的情景中才能使其表達富有真實的意義,因此,成功的情景創設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它對於學生感知、領會語言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本節課的新知引入的環節中,我就創設了因教師忘記帶書而去借學生的課本這樣一個情景。

2、 任務型教學法

任務型學習就是讓學生體驗學習過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學生在運用中學,為了運用而學,它符合“學以致用”的原則。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幾個教學任務:佈置學生借用yo-yo, 製作卡片等,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畫中學。

四、說學生、學法

經過近兩年的英語學習,三年級的孩子們已經養成了初步的學習策略,他們語言有了一定的積累,具備了一定的交際能力.更可貴的是,他們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的開展英語活動,參與意識強,能夠在活動中自主地學習英語。

因此,我以合作學習的方法貫穿於整個英語學習的過程之中。在本課中,我組建了學習小組,確定了小組長,一個學習任務佈置後,成員在小組長的帶領下或組內成員幫助下完成活動。這樣不同層次學生學習到了不同層次的英語,每個人均有不同層次的收穫。這既體現了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也把分層教學落到了實處,避免了大班教學中部分學生得不到參與的現狀。

五、教學手段

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了實物和多媒體的手段來輔助教學。由於國小生的年齡和知識有限,決定了他們對直觀、新穎、有趣的材料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學中的這些教學手段符合國小生學習英語的特點,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

六、教學過程 (40分鐘)

1. 複習舊知,鋪設新知

一上課,課堂便響起了輕鬆活潑的歌曲《Where is My Monkey?》。孩子們合著旋律歡快的唱歌。緊接著,老師通過利用乒乓球在手上不同位置擺放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快速說出其方位。

該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複習與新知識有密切聯絡的舊知識“Where is…”及“It’s…”,為新知識的引入做好鋪墊。同時,優美的歌曲,有趣的方位變化能吸引學生,為本課創設了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們自然地為新內容的學習作好認知準備。

2. 設計情景,呈現新知

複習完後,教師準備上新課了。但是同學們卻發現老師滿臉焦急,四處在尋找東西。原來,老師忘記了帶來教材。怎麼辦呢?課得繼續上呀!此時,學生們關注著事情的處理,完全投入到老師巧妙設計的情景中。而老師把握住這最佳時機,走進學生中,問道:“Excuse me, can I use your book, please?”(我可以用你的書嗎?)本課新知的引出順理成章。學生通過情景悟出其義,在老師的引導下做出回答“Yes ,please .”或者“No problem”。

創設情景,懸念引出新知,這符合學生學習語言的規律,它對學生感知和領悟語言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師生的情感在孩子們的踴躍借書中也得到進一步昇華。

3. 反覆操練 鞏固新知

在老師通過借書引出新知的同時,也讓學生感知了新知,增加了學生的語言輸入量。接著,老師拿出一個溜溜球,笨拙地擺弄著,總也不成功。在老師的示意下,孩子們都爭相想上臺在老師和同學們面前展示自己玩溜溜球的技術。因只有能熟練說出“Excuse me, can I use your yo-yo?”才有機會上臺,所以同學們學習很有熱情,在小組學習中互相幫助,虛心向老師和小組長請教,力求快速學會新知。

教師在這個部分先全班操練,再個別展示,然後小組互相幫助、練習和運用,循序漸進,注意學生操練的“面”和“度”,使學生由不會到會,繼而熟練掌握,為下一步語言的綜合運用做好準備。誠如托爾斯泰所說:“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的,而是激發學生學習 的興趣。”此設計就抓住了國小生的心理特徵,激起了學生學習慾望。該任務的設計也體現了為做而學,學了就做的任務型原則。

4. 學以致用,運用新知

在這個部分,教師首先展示課件:在優美的輕音樂中,一張張精美的卡片在眼前不斷閃現,色彩斑斕,造型美觀…… 一張完美的卡片應該是這樣的。而此時,師生手中卻只有一張事先做好的半成品卡片——全都沒有著色,而且現在每個孩子手裡只有一種顏色的蠟筆。為了使自己的卡片也色彩豐富,孩子們必須要主動向他人借筆。這時,教師相機出示任務的要求:運用所學英語借蠟筆完成卡片製作的任務;注意恰當地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同學間應當互相幫助。

此時,同學們在老師建立的一個貼近生活的環境中,沒有任何的壓力,積極主動的用英語進行真實的交際。這一刻,英語不再是學生的學習任務,而是成為了一種幫助他們做事的工具。這時,英語教學也跳出本學科的狹隘範疇,與美術、手工學科進行了有機的融合,學科間進行了有益的滲透。這個活動,不僅是讓教師達成了教學目標——語言的綜合運用;更是讓教師完成“塑人”的任務—— 加強學生品德的教育,讓學生懂得互相幫助,懂得共同合作,懂得分享,懂得做人的道理。

5. 家庭作業,學習延伸

向你的父母或朋友展示你的作品,請他們做出評價;

教你的朋友或父母製作一張window card.

在作業佈置上,我採用了展覽式、拓展式的方法,旨在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自信心,同時也延伸了學習的空間,給學生課後創造了機會運用英語,體驗成功的快樂。

七、板書設計

在板書設計上,我做到簡明扼要,突出重點,便於師生歸納總結。

八、歸納小結

綜觀整節課,我本著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啟發為主導的原則,由淺入深,環環相扣。設計教案時,我努力遵循國小生學習英語的認知規律,注重對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和多樣性的評價,深思自己的教法是否科學,學生的學法是否可行……但我更加深刻的意識到: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著教書和育人的雙重責任。對於孩子們,比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他們道德的養成、心靈的健全、人格的完整。我們通過課堂,讓每一個孩子都得到快樂和自信,讓每一顆心靈都感受到平等、尊重,讓他們在愛的氛圍中成長,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才會贏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