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人工養殖蟲紋鱈鱸的生物學特性分析

校園 閱讀(1.75W)

摘要:蟲紋鱈鱸(Maccullochella peelii peelii)是原產於澳大利亞墨累河流域的一種著名經濟魚類,是澳大利亞乃至世界上最大型別的淡水魚類之一。對蟲紋鱈鱸的生物學特性、人工養殖技術、經濟價值和養殖前景進行了介紹。

人工養殖蟲紋鱈鱸的生物學特性分析

關鍵詞:蟲紋鱈鱸(Maccullochella peelii peelii);生物學特性;人工養殖技術

中圖分類號:S917.4;S966.1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09-2114-02

蟲紋鱈鱸(Maccullochella peelii peelii)又名墨累鱈、蟲紋麥鱈鱸或蟲紋石斑,是原產於澳大利亞墨累河流域的一種著名經濟魚類。蟲紋鱈鱸是澳大利亞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類之一,據報道1902年曾捕獲一條重達113.6 kg的蟲紋鱈鱸[1]。蟲紋鱈鱸是一種非常有養殖前景的淡水魚新品種,目前我國青島、廣州、濟南等地已經開始引進養殖。本文對蟲紋鱈鱸的生物學特性、人工養殖技術和經濟價值進行了介紹,供研究者和養殖者參考。

1 蟲紋鱈鱸的生物學特性

1.1 分類地位及形態特徵

蟲紋鱈鱸屬鱸形目(Perciformes)鱈鱸科(Percichthyidae)鱈鱸屬(Maccullochella),魚體呈紡錘形,背部稍隆起,背面為黃綠色,密佈不規則黑色斑點,從背部至腹部越往色越淺;腹面為銀白色,無斑點,背鰭、尾鰭、臀鰭上也有黑色斑點;體表被細小櫛鱗,肉眼難分辨,側線鱗為65~81[2]。

口端位,口裂較大,口裂末端基本與眼前緣在一條線上。上、下頜骨上密佈細齒,梨骨、顎骨、上咽骨、下嚥骨上均有許多小齒。鰓弓4對,鰓耙短疏、棘狀,第一鰓弓外鰓耙數為17。胃發達,呈L型,胃壁厚,幽門盲囊4個。腸較短,佔體長的60.2%~63.8%。鰾一室,壁薄。肝臟一葉。膽囊卵圓形。脾緊貼胃,呈松子形。

背鰭2個,與基部相連,第一背鰭由11根硬鰭棘組成,第二背鰭由14~15根鰭條構成。胸鰭由19根鰭條構成。腹鰭由1根硬棘和5根鰭條組成。臀鰭由3根硬棘和13根鰭條構成。尾鰭圓形,由18~19根鰭條組成。

1.2 生活習性

蟲紋鱈鱸是溫水性魚類,其適合生長的溫度為7~32 ℃,最佳溫度16~26 ℃[3],pH 5.5~8.5,最低溶氧2 mg/L[4]。蟲紋鱈鱸既可生活於清澈的溪流中,也可生活於渾濁的`河水和湖水中,喜歡水流平緩的水域,同時偏好有遮蔽物的地方,如水中的岩石、斷木,岸堤下或水岸植被下[1,5],因此養殖時應考慮設定遮蔽物。蟲紋鱈鱸壽命很長,研究發現有達48齡的個體[6]。

1.3 食性和生長

蟲紋鱈鱸是典型的肉食性動物,5~8 mm的幼魚主要攝食浮游動物,15~20 mm的魚苗即可捕食水中昆蟲[5],成魚主要捕食小型魚類、甲殼類,也捕食蛙類、水禽、烏龜等[7],經過人工馴化可餵食人工配合飼料。

1.4 繁殖特性

蟲紋鱈鱸性成熟需4~5年,產卵為一年一批,當春季水溫達16~20 ℃時可產卵,產卵季節流水或雨水可刺激產卵。蟲紋鱈鱸的卵為黏性卵,卵徑3 mm,絕對產卵量為6 800~86 600粒,相對產卵量3.2~7.6粒/g[1,5]。

2 蟲紋鱈鱸成魚人工養殖技術

2.1 池塘與水溫要求

蟲紋鱈鱸是溫水性魚類,在我國北方地區不能自然越冬,因此,春夏秋季節可在室外池塘養殖,冬季則要移至溫室越冬。

2.1.1 室外養殖池塘要求 培育蟲紋鱈鱸的池塘不宜過大,池底應平坦,淤泥不宜過深,最好有少量沉水性水草,水深1.0~1.5 m,進排水方便,水質符合國家規定的漁業養殖用水標準,根據水面面積配置相應功率的增氧機。因蟲紋鱈鱸喜歡有遮蔽物和光線暗的地方,對於較小的池塘或水泥池,可於池塘上方搭蓋遮陽網,較大的池塘可於投喂點附近搭蓋遮陽網,便於蟲紋鱈鱸的養殖和攝食。

放養苗種前必須清塘消毒,可用生石灰或漂殺死有害魚類及水生生物,一般消毒一週後即可放苗。

2.1.2 越冬池塘要求 冬季溫室內使用的是深井恆溫水,一般保持魚池水溫在16~25 ℃,這樣不僅可以保證蟲紋鱈鱸的攝食和生長,而且可以減少魚病發生。室內越冬魚池同樣需要搭蓋遮光網,以利於蟲紋鱈鱸的攝食和生長。

2.2 餌料要求

蟲紋鱈鱸在澳大利亞已成功使用配合飼料養殖,在國內尚無成熟的人工飼料配方。Gunasekera等[7]報道,蟲紋鱈鱸配合飼料蛋白質含量為50%時飼料轉化率和蛋能比最高。由於蟲紋鱈鱸為初次引進養殖,對其餌料要求進行了摸索和嘗試。在養殖過程會考慮到蟲紋鱈鱸為肉食性魚類,採用了鮮活餌料和配合飼料相結合的餵養方式。

引進魚苗平均全長4.2 cm,平均體重0.86 g,開始投喂水絲蚓和絞碎的鮮魚肉,並逐漸用人工配合開口餌料進行馴化,約1月後餵食餌料時魚苗叢集,此後餌料投喂基本為配合飼料,根據情況經常新增絞碎的魚肉,春末夏初時在池中投放鯽魚苗或鯉魚苗。

根據養殖經驗和參考文獻,加工的配合飼料蛋白質含量為50%,脂肪含量為12%。每天投餌2次,因蟲紋鱈鱸不喜強光,投餌時間為清晨和傍晚。

2.3 日常管理

蟲紋鱈鱸飼料蛋白質含量高,夏季高溫時水質易變壞,需經常換水。冬季根據水溫和水質情況換水,保證水溫不低於14 ℃。夏天遇悶熱天氣需開增氧機,冬天溫室內高密度養殖增氧機每天開機12 h以上。投餌時注意觀察魚的攝食情況,及時調整投餌量。

2.4 病害防治

每週用二氧化氯、聚維酮碘等消毒劑對養殖水體進行一次消毒,以淨化水質,預防魚病發生。養殖過程中發現蟲紋鱈鱸抗病能力較強,較少發生魚病。危害嚴重的是小瓜蟲病,養殖時曾因換水不及時,水質惡化引起蟲紋鱈鱸魚苗大面積感染小瓜蟲病,感染小瓜蟲病的蟲紋鱈鱸魚苗如不及時處理,2~3 d後就會死亡,治療方法為提高水溫至28 ℃以上或用2 mg/L的亞甲基藍浸泡。養殖過程中還出現過杯體蟲、車輪蟲感染蟲紋鱈鱸的情況,可用0.7%的CuSO4或CuSO4·FeSO4合劑(5∶2)進行治療。蟲紋鱈鱸的常見疾病還有錨頭鰠、水黴病和嗜水氣單胞菌病[4],治療可參考這幾種魚病的常規治療方法。 3 蟲紋鱈鱸的經濟價值和養殖前景

蟲紋鱈鱸被視為澳大利亞的國寶魚,其肉質細膩,肌間刺極少,營養豐富,味道與海水魚類似,被稱作世界上最鮮美的淡水魚之一。澳大利亞鮮活蟲紋鱈鱸的出塘價在20澳元/kg左右,摺合人民幣約130元/kg,1~3 kg的蟲紋鱈鱸在市場上最受歡迎,價格也最高。

蟲紋鱈鱸經濟價值高,對水溫適應範圍較廣,7 ℃仍有攝食,對水質要求不高。馴化後可攝食人工配合飼料,生長速度快,2年即可上市。通過養殖實驗證明可以開展規模化養殖。目前國內已有部分單位開始引進養殖,養殖技術成熟後有很好的推廣前景。

參考文獻:

[1] ROWLAND S J. Overview of the history, fishery and biology of Murray cod(Maccullochella peelii peelii)[A]. Management of Murray Cod in the Murray-Darling Basin[C]. Canberra, 2004.

[2] HARRIS J H, ROWLAND S J. Family Percichthyidae-Australian freshwater cods and basses[A]. Freshwater Fishes of South-eastern Australia[C]. 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96.

[3] 左瑞華,汪學軍. 蟲紋鱈鱸苗種培育影響因素初步分析[J]. 安徽農學通報,2001,7(3):57-59.

[4] 韓茂森. 澳洲蟲紋鱈鱸的生物學特性及引養前景[J].淡水漁業,2003,33(4):50-52.

[5] KEARNEY R E, KILDEA M A. The Status of Murray Cod in the Murray-Darling Basin[M]. Canberra:University of Canberra,2001.

[6] ANDERSON J R, MORISON A K, RAY D J. Age and growth of Murray cod, Maccullochella peelii(Perciformes:Percichthyidae),in the lower Murray-Darling Basin,Australia, from thin-sectioned otoliths[J]. Marine and Freshwater Research,1992, 43(5):983-1013.

[7] GUNASEKERA R M, DE SILVA S S, COLLINS R A, et al. Effect of dietary protein level on growth and food utilization in juvenile Murray cod Maccullochella peelii peelii(Mitchell)[J]. Aquaculture Research,2000,31(2):18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