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鹽城會考歷史必備知識歸納

校園 閱讀(5.77K)

距離歷史會考的日子越來越近,也許同學們正迷茫於怎樣複習,首要任務就是將基礎知識點複習到位。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會考歷史重要的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有用!

鹽城會考歷史必備知識歸納

  會考歷史簡答題知識

1、父系氏族社會取代母系氏族社會的原因是什麼?

答:男子主要從事農業和畜牧業,取代女子在生產中的地位,在經濟中開始占主導地位,婚姻關係相對固定,首領都是男性。男子開始支配社會。

2、古代文明為什麼多發生在大江大河流域?

答:大河流域的河谷地帶,水源充足,氣候溼潤,土地肥沃,便於灌溉,有利於農耕,為以農業為基礎的古代文明創造了有利的生態環境。河谷地帶物產豐富,魚類資源豐富,便於漁獵事業的發展。

3、新航路開闢的意義:

新航路的開闢是繼鄭和下西洋之後航海史上的重大事件,它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為西歐國家的殖民掠奪開闢了道路,有利於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對世界走向整體發展起重要作用。

4、什麼叫文藝復興?它有何作用?

答:14世紀義大利最先出現了提倡以人為中心、反對神權的人文主義思潮。人文主義者藉助與古代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開展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文化運動,史稱"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的實質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它衝破了封建教會的束縛,煥發了人們的創新精神,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文藝復興所創造的燦爛文化,在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5、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

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它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道路,開闢了世界資產階級的新時代。

6、美國獨立戰爭的意義:

性質:美國獨立戰爭是一場民族解放戰爭也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它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獲得了國家的獨立,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開闢了道路,也推動了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運動。

7、法國大革命的意義:

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法國大革命推翻了法國的封建統治,為資本主義的發展開闢了道路,它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有力地推動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及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運動,對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8、《人權宣言》是哪國通過的,為什麼說它有進步意義?

答:是法國通過的。它宣稱,人生來是自由的,在權利上是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它否定了封建專制等級制度,具有進步意義。

9、第一次工業革命中蒸汽機的產生有何重要作用?

答: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新動力又推動了冶金、採礦等工業部門採用蒸汽動力和新技術,而工業的發展刺激了交通運輸工具的革新,汽船和火車機車相繼產生。

10、《共產黨宣言》的作者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發表於1848年2月,它的發表標誌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三個部分組成了馬克思主義。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蓬勃發展起來。

11、美國內戰的起止時間及意義:

1861年到1865年的美國南北戰爭是美國曆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北方的勝利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為美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12、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性質、內容及意義?

目的:為了使俄國儘快地擺脫落後狀態;性質:封建性質的改革;內容:削弱貴族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實行徵兵制,建立海軍;鼓勵發展工商業,引進西方技術;推行學校教育和提倡西歐生活方式;意義:推動了社會進步,鞏固了沙皇專制制度,為對外擴張奠定了基礎,俄國逐漸成為歐洲強國。

13、俄國1861年改革的主要內容及作用是什麼?

答:1861年,沙皇俄國亞歷山大二世簽署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其內容是:①宣佈農奴獲得人身自由,②農奴獲得解放時,得到一份地,必須高價贖買。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意義: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改革不徹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餘。

14、日本明治維新的性質、內容、意義。

性質:1868年的明治維新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內容:消除封建割據,加強中央集權。創辦近代企業,引進西方技術。允許土地買賣,承認土地私有。改革封建軍制,建立近代化軍隊。提倡文明開發,大力發展教育。意義:它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的危機,改革不徹底,保留了封建殘餘,日本迅速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

  會考歷史知識難點

一、國家的分裂和統一

1、國家的三個分裂時期:

(1)春秋戰國。(2)三國東晉南北朝。(3)五代、遼、宋、夏、金、蒙古的並立。

2、統一的幾個主要王朝:

(1)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2)漢朝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鞏固時期。

(3)西晉的短期統一。(4)隋唐時期,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趨向繁榮和安定。

(5)元明清(前期)時期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的時期。

3、認識:

(1)從分裂走向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是歷史的主流。分裂局面出現的時間遠遠短於統一時期的時間,而且即使在分裂時期,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和融合並沒有間斷,分裂中孕育著統一的因素。

(2)國家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需要,這是不以少數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3)歷史上統一的實現對我們今天最終實現國家的統一仍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發展經濟實力,為統一奠定堅實的基礎;爭取政治優勢,為統一創造有利的社會和國際條件;增強軍事實力,為統一提供可靠的保證。

二、古代民族關係

1、秦漢——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時期

秦:(1)北方:反擊匈奴,收復河套地區,修築萬里長城,抵禦匈奴進攻。

(2)南方:派兵統一東南、嶺南和西南少數民族地區。

(3)意義: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漢:(1)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加強了解和交往。(2)西漢設定西域教護,新疆歸屬中央管轄。

(3)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開通。

2、三國兩晉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時期

北魏孝文帝改革:遷都洛陽,推行漢化政策,促進了民族融合。

3、隋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時期

西南:吐蕃 吐蕃是今天藏族祖先,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人藏,雙方“和同為一家”。

4、宋元——民族融合的進一步加強時期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忽必烈建立元朝,統一全國,實行行省制度。

蒙古、契丹、女真族南下中原,逐漸融合。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5、明清——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時期

(1)西藏:確立冊封制度,1727年設定駐藏大臣。(2)新疆: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定伊犁將軍。

  國中歷史考點知識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1、含義:專制主義是指皇帝個人專斷獨裁,集國家最高權力於一身;中央集權是指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絕對服從中央。這是我國封建社會基本的政治制度。

2、基本線索:

形成(春秋戰國)—確立(秦朝)—鞏固(兩漢)—完善(隋唐)—加強(宋元)—強化(明清)

3、發展過程:

政治上:

(1)戰國時期封建社會的形成:商鞅變法(承認土地私有;獎勵耕戰;建立縣制)

(2)秦朝(秦始皇)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

①皇帝至高無上 ②中央:丞相—行政 太尉—軍事 御史大夫—監察 ③地方:郡縣制

(3)西漢漢武帝的大一統:頒佈推恩令解決了王國問題,加強了中央集權。

(4)元朝推行行省制度:元世祖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於元朝。

(5)明朝實行八股取土,加強君主專制。

(6)清朝君主集權的強化:雍正帝設軍機處,標誌著我國封建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思想文化上:

(1)戰國法家思想:代表人物是韓非子,主張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深受秦國國君的賞識。

(2)秦始皇焚書坑儒:壓制了人們的思想,摧殘了文化.。

(3)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從此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4)科舉制度:誕生(隋):完善(唐朝) 僵化(明清):八股取士

目的:加強思想專制 危害:束縛了人們的思想,扼殺了人們的聰明才智。

(5)清朝:大興文字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