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2016年電大管理學基礎試題及答案

校園 閱讀(3.18W)

  一.簡答題

2016年電大管理學基礎試題及答案

1.如何理解管理的性質?

(1)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

(2)管理的科學性。

(3)管理的藝術性。

2.什麼是計劃工作的特徵?

(1)目的性。 (2)主導性。 (3)普遍性。 (4)效率性。

3.對目標管理該如何評價?

目標管理具有下列特點:

(1)目標管理運用系統論的思想,通過目標體系進行管理。

(2)充分發揮每一個職工的最大能力,實行最佳“自我控制”。

(3)強調成果,實行“能力至上”。

目標管理的優越性體現在以下方面:

(1)能有效地提高管理的效率。

(2)能有助於企業組織機構的改革。

(3)能有效地激勵職工完成企業目標。

(4)能實行有效的監督與控制,減少無效勞動。

目標管理的缺陷體現在以下方面:

(1)目標制定較為困難。

(2)目標制定與分解中的職工參與費時、費力。

(3)目標成果的考核與獎懲標準很難統一。

4.什麼是決策?它具有哪些特徵?

決策,就是指為了達到一定的目標,從兩個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選擇一個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斷過程。

決策具有這樣的特徵:

(1)超前性。(2)目標性。(3)選擇性。(4)可行性。(5)過程性。(6)科學性。

5.正確的決策應遵循怎樣的原則?

(1)滿意原則。

(2)層級原則。

(3)集體和個人相結合的原則。

(4)整體效用的原則。

6.如何準確理解組織的含義?

對於組織,要從兩個角度理解其含義。

從一般意義上來說,組織是為了達到某些特定目標,在分工合作基礎上構成的人的集合。

在管理學中,組織的含義可以從靜態與動態兩個方面來理解。

靜態方面,指組織結構,即:反映人、職位、任務以及它們之間的特定關係的網路

動態方面,指維持與變革組織結構,以完成組織目標的過程。

7.組織工作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1)目標任務原則。

(2)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

(3)分工協作原則及精幹高效原則。

(4)管理幅度原則。

(5)統一指揮原則和權力制衡原則

(6)集權與分權相結合的原則

8.如何理解企業組織結構的內涵?

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

(1)組織結構的本質是職工的分工合作關係。

(2)組織結構的核心內容是權責利關係的劃分。

(3)組織結構設計的出發點與依據是企業目標。

9.衡量集權與分權的標誌是什麼?

(1)決策的數量。

(2)決策的範圍。

(3)決策的重要性。

(4)決策的稽核。

10.簡述人員配備的原則。

(1)經濟效益原則。

(2)任人唯賢原則。

(3)因事擇人原則。

(4)量才使用原則。

(5)程式化、規範化原則。

11.簡要說明管理人員的選聘標準。

(1)較高的政治素質

(2)良好的道德品質。

(3)相應的業務知識和水平。

(4)良好的決策能力。

(5)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

(6)富於創新精神。

(7)健康的身體素質。

12.領導者的影響力表現在哪些方面?

領導者的影響力表現在法定權力和自身影響力兩個方面。

法定權力,是組織賦予領導者的崗位權力,它以服從為前提,具有明顯的強制性。它們包括:決策權、組織權、指揮權、人事權 、獎懲權。

自身影響力就是領導者以自身的威信影響或改變被領導者的心理和行為的力量。

自身影響力不具有法定性質,而是由領導者個人的品質、道德、學識、才能等方面的修養在被領導者心目中形成的形象與地位決定的。構成領導者影響力的因素包括下述幾方面:品德、學識、能力和情感。

13.管理系統理論是怎樣對領導方式進行分類的?

(1)專權命令式。

(2)溫和命令式。

(3) 協商式。

(4)參與式。

14.領導者應具備哪些個人素質?

(1)政治素質。

(2)知識素質。

(3)能力素質。

(4)身體素質。

15.領導者合理用人的藝術表現在哪些方面?

領導者合理用人的藝術主要體現在如何用人、激勵人和治理人的藝術方面。

(1)科學用人的藝術表現在:知人善用的藝術;量才適用的藝術;用人不疑的藝術。

(2)有效激勵人的藝術。

激勵理論是現代管理的基礎理論之一。行為科學家根據人的需要、動機和行為之間的關係,對激勵藝術和方法,提出了許多智者見智、仁者見仁的理解和主張。

(3)適度治人的藝術

治人的藝術,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應當包括科學用人和有效激勵人的藝術。除此之外,還包括批評人、指責人,幫助人克服錯誤行為以及發動人的藝術。

16.影響企業人際關係的因素有哪些?

(1)職工空間距離的遠近。

(2)職工彼此交往的頻率。

(3)職工觀念態度的相似性。

(4)職工彼此需要的互補性。

17.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把人類的需要歸為五大類,它們都是哪些需要?

馬斯洛把人類的需要歸為五大類:

第一層次的需要是生理上的需要。

第二層次的需要是安全的需要。

第三層次是友愛和歸屬的需要。

第四層次的需要是尊重的需要。

第五層次的需要是自我實現的需要,這是最高層次的需要。

18.激勵的作用表現在哪裡?

(1)有利於激發和調動職工的積極性。

(2)有助於將職工的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統一起來。

(3)有助於增強組織的凝聚力,促進內部各組成部分的協調統一。

19.簡述控制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 控制是完成計劃任務、實現組織目標的保證。

(2) 控制是及時改正缺點、提高組織效率的重要手段。

(3) 控制是一項重要的管理職能。

(4) 控制是組織創新的推動力。

20.對組織進行有效控制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要求是什麼?

基本原則:(1)目標明確原則;(2)重點原則;(3)及時性原則;(4)靈活性原則;(5)經濟性原則。

實現有效控制的基本要求:(1)控制工作要有全域性觀點;(2)控制工作應面向組織未來發展;(3)控制工作應確立客觀標準。

21.全面質量管理的含義是什麼?

全面質量管理,就是指企業內部的全體員工都參與到企業產品質量和工作質量工作過程中,把企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專業操作和開發技術、各種統計與會計手段方法等結合起來,在企業中普遍建立從研究開發、新產品設計、外購原材料、生產加工,到產品銷售、售後服務等環節的貫穿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全過程的質量管理體系。

22.簡要說明零基預演算法的含義。

零基預算的基本思想是:在每個預算年度開始時,把所有還在繼續開展的活動都視為是從零開始的,重新編制預算。預算人員以一切從頭開始的思想為指導,根據各項活動的實際需要,安排各項活動及各個部門的資源分配和收支。

23.協調應堅持的基本原則。

(1)目標一致原則。

(2)效率原則。

(3)責任明確原則。

(4)加強溝通原則。

24.組織衝突的解決辦法有哪些?

(1) 迴避, 即讓衝突雙方暫時從衝突中退出或抑制衝突。

(2) 強制解決,即管理者利用職權強行解決衝突。

(3) 妥協, 要求衝突各方都作出一定的讓步,使問題得到解決。

(4) 樹立更高目標。

(5)合作,即將衝突各方召集到一起,進行開誠佈公地討論,搞清楚分歧在哪裡,並商量可能的解決辦法。

25.什麼是資訊溝通?如何理解它?

資訊溝通就是資訊的傳遞和理解。

要準確理解資訊溝通的含義,需注意以下幾點:

(1)資訊溝通首先是資訊的傳遞,如果資訊沒有被傳遞,資訊溝通就沒有發生。

(2)成功的資訊溝通,不僅需要資訊被傳遞,還要被理解。

(3)資訊溝通的主體是人,即資訊溝通主要發生在人與人之間。

(4)由於管理過程中各種資訊溝通相互關聯、交錯,所以管理者把各種資訊溝通過程看成是一個整體,即管理資訊系統。

26.組織外部環境的構成因素有哪些?

(1)社會環境。

(2)政治環境。

(3)經濟環境。

(4)科學技術環境。

(5)文化教育環境。

(6)自然地理環境。

27.簡述管理過程學派的主要特點。

該學派的主要特點是把管理學說與管理人員的職能聯絡起來。他們認為,無論是什麼性質的組織,管理人員的職能是共同的。

28.簡述經驗學派的主要特點。

該學派主張通過分析經驗(即指案例)來研究管理學問題。通過分析、比較、研究各種各樣的成功的和失敗的管理經驗,就可以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結論或管理原理,以有助於學生或從事實際工作的管理人員來學習和理解管理學理論,使他們更有效地從事管理工作。

29.確定企業目標的原則是什麼?

(1) 現實性原則。(2) 關鍵性原則。 (3)定量化原則。 (4)協調性原則。(5)權變原則。

30.有效的'激勵手段和激勵方法有哪些?

(1)物質鼓勵。(2)精神鼓勵。(3)職工參與管理。(4)工作豐富化。

31.目標管理具有哪些特點?

(1)目標管理運用系統論的思想,通過目標體系進行管理。

(2)充分發揮每一個職工的最大能力,實行最佳“自我控制”。

(3)強調成果,實行“能力至上”。

32.授權的原則是什麼?

因事設人,視能授權;明確責任;不越級授權;要適度授權。

33.領導與領導者的區別。

領導與領導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領導是由領導者、被領導者、領導行為、組織目標、行為結果等共同構成的內容體系;

領導者則是領導行為主體,是領導的基本要素和領導活動的能動主體。

34.簡述激勵過程。

激勵過程就是一個由需要開始,到需要得到滿足為止的連鎖反應過程。當人們產生需要而未得到滿足時,會產生一種緊張不安的心理狀態,在遇到能夠滿足需要的目標時,這種緊張不安的心理就轉化為動機,並在動機的驅動下向目標努力,目標達到後,需要得到滿足,緊張不安的心理狀態就會消除。隨後,又會產生新的需要,引起新的動機和行為。這就是激勵過程。

35.控制系統的特點。

(1)控制系統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性。

(2)控制系統具有自身的目的性。

(3)控制系統具有較強的反饋功能。

36.預算控制的一般程式。

(1)深入瞭解企業在過去財政年度的預算執行情況和企業在未來年度的發展戰略規劃,作為企業制定預算的重要依據。

(2)圍繞企業的發展戰略規劃和企業內外環境條件,制定企業的總預算。

(3)將企業總預算確定的任務層層分解,由各個部門、基層單位、以及個人參照制定本部門、本崗位的預算,上報企業高層管理部門。

(4)企業高層決策者在綜合企業各個部門等的具體實際上報的預算之後,調整部門預算,甚至調整總預算,最終確定預算方案下發企業執行。

(5)組織貫徹落實預算確定的各專案標,在實施過程中予以監控,及時發現問題並採取相應的措施。

37.成本控制的基本步驟。

(1)制定控制標準,確定目標成本。(2)根據企業的各種資料記錄、統計資料等進行成本核算。(3)進行成本差異分析。(4)及時採取措施,降低成本。

38.影響資訊溝通的因素。

(1)資訊傳送者的技能、態度、知識和價值觀。

(2)接受者的技能、態度、知識和價值觀。

(3)溝通通道的選擇。

(4)外部噪聲。

39.衝突的建設性意義。

(1)衝突可以使對抗雙方採取適當方式發洩他們心中的不滿,促進雙方之間的溝通,避免由於長期壓抑而可能發生極端狀態。

(2)衝突可以使組織內一些平時不被重視的問題充分暴露出來,使管理者及早發現並加以解決。

(3)衝突可以促進新思想、好建議的產生,從而促進組織變革。

(4)組織間的衝突,可以增加組織的內聚力。

(5)衝突可以促進聯合,以求共同生存。

40.促進有效溝通的措施。

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善於運用反饋;學會積極傾聽;建立和完善管理資訊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