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考研開學後如何平衡備考與上課的關係

校園 閱讀(1.46W)

我們在準備考研開學後,要想辦法來平衡備考與上課之間的關係。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考研開學後平衡備考與上課的關係方法,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考研開學後如何平衡備考與上課的關係

  考研平衡備考與上課的關係

01

最好不要逃課

如果是跨專業考研,矛盾就比較多了。專業課學得焦頭爛額,時間非常緊,無暇顧及其他,卻還要去上本科所修的專業課,很難協調,矛盾極了。這時候,比較理智的做法是直接和科任老師老師說清楚,請假不去上課。和老師直接說明情況,老師們一般都會理解你,不會太為難你的。而如果逃課,那是對老師的不尊重,性質完全不一樣,所以儘可能爭取得到老師的支援和理解。

如果是本專業考研的話,建議不要逃課。其實,作為一名複習備考的準研究生,除了紮實努力學習之外,必要的專業素養還是需要的。

更何況,你冒著逃課的風險去圖書館複習,心神不寧,擔心是不是老師點名點到自己,沒有人答到,擔心學校教務處有沒有臨時查課,總是有太多擔心,複習也不見得真的複習好了,不是嗎?不如安心去課堂,好好上課,畢竟本科掛科對複試也不大好,只要保證本科學習不掛科即可,大方的把獎學金就留給不考研的同學們吧!

02

帶有上課規律的作息

開始養成帶有上課規律的考研複習作息。因為大四了,課不多,但還是要堅持每天早上按照考研時間表規定的點起床,背背英語單詞和知識點,之後有課去上課,沒課去圖書館或自習室正常的複習備考,晚上12點前睡覺,保證充足的睡眠休息。

自願學習和“身在曹營,心在漢”,效果完全不一樣。我們不妨擺正心態,對自己的實力進行正確分析,找到聽課和複習的最佳契合點。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地點做恰當的事情,才會更有成效。

03

學會取捨

不緊急但重要的事情是那些涉及長遠規劃的事情,譬如實習和考證之類的,可以放寬時間考慮和執行。而緊急且重要的,則是現在必須馬上著手做的,譬如某門課程比較難,如果不過肯定影響你的複習情緒,確定了才能保障你能克服重重苦難將考研堅持到底。這樣劃分歸類後,大家可以明確自己的考研學習和專業學習重點,不再疲於奔命,讓有限的時間和精力花在最值得的地方,在本科學業和考研複習之間找到一個較好的平衡點。

04

抓效率,不拼時間

刻苦是對的,多花時間是對的,但是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不一定與成績成正比,關鍵問題在於複習是否有效率。時間越緊迫更要看重效率在考研的整個過程中,一定得高度重視學習的效率。瞭解自己的生物鐘,尊重情緒規律,合理安排考研複習,這樣能得到更有效率的成果,從而避免消極情緒的不良影響。不要在情緒最“Down”的時候勉強自己看書、做題,抓住一天中效率最高的時間。

  考研複試的絕招

不要等到複試分數線公佈再準備複試

在全面瞭解資訊以後,就要開始著手準備了。

很多學校的複試都有安排專業課考試、英語口語、英語聽力。這些專案越早準備越好,特別是設計專業的作品集、英語口語等,基礎差的同學短時間內很難突破,需要一段時間的訓練,才能培養比較好的語感。

不要太關注自己的初試成績,因為那是既定的事實,我們無力改變。

複試名單公佈以後,就能確定自己進入複試階段了,這個時候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切不可因為成績排名靠前而得意忘形,也不能因為排名倒數而自暴自棄。進入複試以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全力以赴,複試時展現出最好的自己。

筆試成績名列前茅而最後名落孫山,筆試倒數最後反超的大有人在。在結果還沒出來以前一切皆有可能。

仔細研究關於複試通知、資格審查、體檢等方面的資訊

千萬不能錯過了學校安排的時間點,不然就視為自動放棄了,非常可惜。還有關於複試的具體安排也會有說明,對於複試專案有調整的需要特別關注。

對於複試來講,也是需要準備一些材料的。例如,准考證,學生證等等一系列的材料,否則等面試的時候慌了神就不好了。

記得,學歷證明最好是可以帶兩份影印件哦,因為學校在複試後是會存留這些為檔案的。

成績單。對於有心機和心計的同學來講,準備成績單那是有講究的。

要記得,把一些成績好的課程羅列在成績單的最前面,這樣,複試的老師一看對你有好印象。還有,最好帶上四六級的考試證書,以及能給你增加份量的論文或者是發表過的文章等。

複試前聯絡導師

個人覺得還是蠻有必要的。學校的網站都有研究生導師的資訊,可以根據自身特點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導師,提前聯絡,對複試無疑是有利無害的,至少那個學校有一個老師瞭解你的情況了。

聯絡的方式,可以是寫郵件,直接打電話的話可能會影響到老師的工作、生活。

最有效的方式還是找研究生學姐學長,問一下導師的興趣、愛好等。

或者是從網站上也可以瞭解一下他這個人是什麼樣的人,平時的思維方式或者是交流方式,以及公開發表的一些論文等,這樣,對於你複試是很有幫助的。

熟悉複試場所

最好是早早提前熟悉一下複試的場所,能給自己一個安心的理由和機會。

行程最好提前安排,早點兒到,不要遲到,否則不太好。細節一定要做到位,才會給老師一個你不僅會學習而且會做人的印象。

衝刺階段

這個時候除了堅持練習英語口語、聽力以外,還要準備一些老師可能會問到的問題。

比如說自我介紹(中英文)、報考原因、優缺點等,在職的考生還要好好準備一下涉及工作方面的問題,用英語也要能說。

複試著裝

正式複試前一天,很多同學都會糾結穿什麼好,要不要穿正裝的`問題。

我覺得這個影響不大,畢竟我們是去讀書的,不是選美或者找工作。不一定要穿正裝,只要得體大方,讓老師看著像一個讀書人就好了。

長頭髮的女生最好扎一個馬尾,那樣顯得乾淨利落,又富有朝氣。

複試那天,一切都準備好了,剩下的就是放下包袱輕裝上陣。

跟老師交流的過程中要保持微笑,回答問題要抓住重點,保持謙虛有禮貌,切不可誇誇其談引起老師的反感。

複試的時候,你不要覺得你是已經錄取了的同學,其實你什麼也不是,只有複試過後,才會決定。

所以,一定要記得保持禮貌,進入後先敲門,並微笑面對複試的老師。給老師留下好的印象這是必須的。

  考研選院校五大因素綜合指導

第一:符合考研目標

考生在考研中一般會存在這樣的心態:一種是必須考上好專業好學校的;另外一種是隻要能考上就行的。前者完全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和未來的發展需要,而後者則要更加註意權衡選擇,儘量增加成功的概率。所以考生必須首先明確自己要什麼,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然後在根據各招生單位提供的有效資訊來進行綜合比較,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學校。

對於考研院校選擇首先應考慮該院校是否有目標專業,以及目標專業的強弱等。事實上,院校與專業的搭配選擇是很有講究的,一般來講,名校名專業考取的難度很大,就業前景很好;名校一般專業考取的難度較小,就業前景也很好;一般院校名專業考取的難度較大,就業較好;一般院校一般專業,考取的難度較小,就業前景一般;同學們可以參考這些特點,靈活的選擇。

同時,考生在選擇學校時,要對自己專業進行全國索引,瞭解它們的排名情況再行定奪。熱門專業普通學校,熱門學校普通專業都可以多加考慮,畢竟名校畢業後可以憑藉它的名聲來打響第一炮。相對看來,熱門學校的熱門專業是挑戰係數最高的,也是最困難的。同時,該學校該專業的導師構成也要 考慮在內,導師的教育背景、學術方向、科研成就、為人作風等都與學生日後的學業甚至就業前途息息相關,那麼考生在選擇學校時就要多加一份關注。

第二:考研擇校要考慮城市因素

考研專業確定之後,同學們要做的事情就是結合“城市” 選學校。在選學校的時候為什麼要考慮“城市” 的因素呢?有兩個原因:第一,根據教育部的統計,我們發現70%的研究生就業是選擇本地就業,因此在報考的時候就要認真思考自己畢業之後是否想留在高校所 在地工作。第二,每個城市的高校培養的學生或多或少都會打上當地的烙印,正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性格以及特點,因此當地研招辦對於當地的生源有著天然的親近感。當然每個人也都會有自己鍾情的區域,很多考生會選擇到一線城市讀研,他們認為,大城市上學可以開拓眼界,學到更多知識,還可以感受大城市各種前衛的東西,同時211院校和985院校確實較多集中於大城市。

對此跨考教育考研擇校擇專業輔導老師表示,學校所處區域關係著考生就讀期間接觸的平臺和視界還有將來的就業和發展。當然並不是鼓勵大家一窩蜂的擠在一線城市,也是要根據自己的專業情況和發展前景等綜合考慮,還是那句話,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第三因素:權衡院校競爭態勢

各招生單位的招生自主權很大,因此必須詳細瞭解:第一是看招生單位的錄取分數線,是高於還是低於全國統一最低分數線。第二是看所要報考的專業院系的錄取的平均分和最低分數。第三是看報考人數和招生人數的錄取比例,瞭解競爭的激烈程度。資料應該儘量往前多收集幾年,有助於看出某種趨勢。通過對比,確認選擇哪個學校對自身有利。

同時在擇校會考生還應考慮院校的招生人數,研究生招生人數一般由計劃內和計劃外構成,而計劃內學生又分為免試保送生和統考生。另一種情況,一些學校的有些專業可能往年招生,今年不招,也可能有些學校以前沒有這個專業,而近年新增。因此,學生們要多蒐集預報考專業相關學校的內部資訊,探清招生人數中的實際外部招生名額,勿將一腔熱血化為烏有。

第四因素:切合個人實際情況

很多考生都有一種“名校情結”,對知名高等院校抱有的一種帶有強烈偏愛的主觀意願和報考傾向。無論從學校的硬體條件還是軟體環境來看都具有相當實力的高校,它們對考生無疑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但由於報考人數眾多,競爭也非常激烈。考生要明白,考研不容易,讀研的機會成本很高,一定要選一個能夠實現個人抱負的大學,這樣備考也有動力,讀研也有激情。

考研擇校擇專業輔導老師認為,理想的目標院校應該是建立在個人能力與個人抱負的交叉點上。所以建議大家對於考研目標院校的選擇一定要量力而行,要確保有機會考上,可以根據自身條件結合預報學校、城市的客觀現實冷靜剖析,全方位考慮,爭取做出最理想、最理性的選擇。

第五因素:院校文化、資源

一個學校的文化氛圍大方向來說往往能夠影響一個人的氣質,小方面來說學術氛圍濃不濃都是關係到我們的發展的。就像清華被譽為理工的天地,而北大是文綜的聖殿一樣,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專業特質,個人的文化素養。

同時學校的圖書資源,研究資源,導師資源等資源同樣重要,當然導師選擇也很重要,找對導師求學才更省力。或許因為某個知名導師跟自己所想研究的方向或興趣是一致的,所以要報考其他院校和專業,這也是可能的。導師的重要性不在於學術本身,而在於他能為考生自己的學術之路提供大量的幫助。

總之,院校的選擇是在結合目標專業的基礎上,跨考教育擇校擇專業輔導老師建議,考生最好在自己喜歡的城市,選擇一所自己滿意又有可能考上的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