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高三語文第五冊第二單元知識點整理

校園 閱讀(2.58W)

高中語文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準備了高三語文第五冊第二單元知識點。

高三語文第五冊第二單元知識點整理

  一、課文內容說明

1.關於課文中趙執信《談龍錄》中一段引文。

這段引文指出對詩歌藝術性的三種看法:洪要求完整,像畫龍,要把整條龍畫出來,連它的首尾鱗爪都不能忽略。王士反對這樣求完整,要求精粹,認為神龍見首不見尾,有時只在雲中露出一鱗一爪,就是隻要把最精粹的部分寫出來就行了,不必求完整。趙執信認為完整和精粹兩者是不可分的,畫出來的龍雖然見首不見尾,只有一鱗一爪,我們卻可以從這裡看到完整的龍。心目中有了完整的龍才可以畫出一鱗一爪,才可以通過一鱗一爪來反映龍的全體,離開了完整的龍去畫一鱗一爪是不成的。也就是精粹要從全體中來,離開了全體就談不上精粹。這三種看法,趙執信的看法是最完整的。

作者從這段話裡指出中國藝術傳統中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就是從一鱗一爪裡顯示全體。也就是課文開頭幾段所說的“全”和“粹”的統一、結合,“虛”和“實”的相生、相成,這是藝術的最高成就。

2.關於課文中引用的笪重光《畫筌》中的一段話。

這段引文指出了中國繪畫和中國舞臺藝術處理空間的方式。從舞臺藝術說,演員結合劇情的發展,靈活地運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演員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動作,“逼真地”表達出人物的內心情感和行動,就會使人忘掉對於劇中環境佈景的要求,不需要環境佈景阻礙表演的集中和靈活,“實景清而空景現”,留出空虛來讓人物充分地表現劇情,劇中人和觀眾精神交流,深入藝術創作的最深意趣,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從繪畫藝術說,一些名畫往往在一片空虛的背景上突出地集中地表現人物的行動姿態,刪略了背景的刻畫。比如齊白石的一幅畫,畫一枯枝橫出,站立一鳥,別無所有,但令人感到環繞這鳥是一無垠的空間,和天際群星相接應,真是一片“神境”。有人把中國繪畫和中國舞臺藝術處理空間的'方式概括為16個字:虛由實生,實仗虛行,以實為本,以虛為用。

3.關於中國繪畫、戲劇、書法、建築等藝術的共同特徵:貫穿著舞蹈精神,由舞蹈動作顯示虛靈的空間。舉例來說,繪畫:吳道子畫壁請裴將軍舞劍以助壯氣;書法:張旭觀看公孫大娘劍器舞而悟書法;建築:《詩經·斯干》拿舞的姿勢來形容周宣王的宮室;戲劇:演員能用一兩個極洗煉而又極典型的姿勢,把時間、地點和特定情景表現出來。

二、學習重點說明

1.融會貫通,把握全文精髓。

課文的標題指出了本文的論述重點:中國藝術表現裡的虛和實。這“中國藝術”,包括詩歌、戲曲、繪畫、書法、建築、印章、音樂、舞蹈等,主要論述了繪畫和戲曲。“虛和實”,指中國藝術中表現空間上的虛實結合、虛實相生。實際上,課文重點論述的是:中國繪畫、戲曲藝術空間表現方面的虛實結合、虛實相生。

全文內容的融會貫通,首先要理清全文的思路。第1至6段,主要是提出文章的觀點,即:“全”和“粹”、“虛”和“實”辯證地統一、結合,是中國藝術傳統中的重要表現手法。第7至12段,主要闡述中國繪畫、戲曲空間表現方法:虛實結合、虛實相生。第13段至結尾,主要說明中國繪畫、書法、戲劇、建築裡的空間感和空間表現,都是由舞蹈動作延伸,展示出虛靈的空間。這是它們的共同特徵。可以說,全文論述從抽象到具體,層層深入,最終使讀者信服作者的觀點。

其次要領悟課文中的材料與觀點的關係。例如,課文闡述中國戲曲也是由舞蹈動作顯示虛靈的空間時,先加以分析:“中國舞臺動作在兩千年的發展中形成一種富有高度節奏感和舞蹈化的基本風格,這種風格既是美的,同時又能表現生活的真實,演員能用一兩個極洗練而又極典型的姿勢,把時間、地點和特定情景表現出來。”接著舉“趟馬”這個動作,說明“我們的舞臺動作,確是能通過高度的藝術真實,表現出生活的真實的”。又如,課文在論述笪重光那一段話時,也是先略加分析,然後以川劇《刁窗》《秋江》和齊白石的畫為例加以證明。閱讀課文時,把觀點和材料搞清楚了,有助於把握全文的精髓。

2.觸類旁通,用課文觀點闡明其他問題。

這個學習重點,要求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有所擴充套件。例如,中國詩歌、音樂、印章等,課文中提到了,但沒有展開。把握課文後,可以運用課文中的觀點,去具體闡釋中國詩歌、音樂、印章等。學生對中國詩歌比較熟悉,因此不妨在對詩歌的闡釋上多花點工夫。比如,找出若干首詩歌,看它們如何虛實結合、虛實相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