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通用10篇

校園 閱讀(2.64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通用10篇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1

“一日無書,百日荒蕪。”愛讀書是我們國小生吸收知識營養的途徑。

我在寒假裡讀了一本好書——《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講述了作者黑柳徹子上國小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裡“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並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讀了這本書讓我很感動。

最讓我感動的是小林校長的教育方法。在放回原處一章中,小豆豆心愛的錢包掉進了廁所裡。為了找回錢包,她把廁所掏口裡的東西都掏了出來,大糞堆的像一座小山。小林校長看見了,他並沒有說:“太危險了!”或者“太髒了!”“你為什麼要這樣幹?!”的話。他只讓小豆豆在找完錢包後,把掏出來的大糞放回掏口裡。

在生活中,我做得很多事情也經常被家長否定。比如,有一天,我想下樓去取報紙。媽媽說:“你別去,一會兒我去取就行了!”但我還是想去。媽媽又說:“不行,如果樓下有人販子怎麼辦?你要是被抓走了怎麼辦?”我說:“小區裡有監控,有保安的!”媽媽還是不同意,我多麼希望媽媽能向小林校長學習,放手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啊!

另外,巴學園運動會的獎品也很特殊,是牛蒡、大蔥類的植物。正當同學們都在議論紛紛的時候,小林校長說:“把你們努力得來的獎品做成全家人晚飯的佳餚,肯定很好吃!”而我們學校運動會的獎品是筆記本、書夾類的。我們學校的獎品只能自己用,但巴學園的獎品可以和全家人分享!這體現了巴學園同學們的團結和親情!

所以我希望我們的家長和校長要向小林校長學習,讓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家人帶來幸福和快樂!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對話。我一定要多讀好書!讀好書真快樂!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2

《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女作家黑柳徹子關於自己童年校園生活的一段紀實,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的東京。

小豆豆是黑柳徹子兒時的暱稱。這本書講述了作者上國小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作者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後,來到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指導下,讓一般人眼裡“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孩子,並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小豆豆的“巴學園”生活應該是所有人都特別嚮往的,尤其是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之下的孩子們,可謂“體味量多”

作者黑柳徹子從小豆豆的角度出發,通過描述兒童的豐富內心及其看待世界的純真,為我們展示了兒童內心的“精彩”世界,同時她也為我們塑造了一位真正的教育家——“小林宗作校長”,還有一位支援女兒的好媽媽。

文中小豆豆的媽媽是一個偉大的母親,她在小豆豆被退學後,沒有像平常家長一樣責備小豆豆,而是瞞著小豆豆併為她尋找新的學校,盡力保全小豆豆的心靈不被傷害。當小豆豆因為玩弄破了衣服,卻對媽媽撒謊說是有人都往她背上扔刀子而擦破了衣服,小豆豆媽媽也接受了這個謊言,因為她明白小豆豆是在意衣服才說謊的。小豆豆買了健康樹皮,媽媽也是極其鼓勵地就把錢給了小豆豆,因為她明白小豆豆學會了關心他人,這個精神是難能可貴的。小豆豆很幸運,有媽媽這樣的理解自己的朋友,處處呵護自己、關心自己。

同時,小豆豆也遇到了一位好校長。在巴學園裡,校長把孩子們都當成一個個的個體,注重每一個孩子的發展。學校和老師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尤其是對待有生理缺陷和“性格怪癖”的孩子,更是用愛心和責任心來撫平社會上強加給他們的“歧視”。小林校長注重培養這些特殊的孩子健全的人格,尤其是要保護他們自尊心。就拿作者來說吧,小林先生不停地對作者說:“你真是一個好孩子”。這句話一直鼓舞著作者,一直支援著作者。

如果作者不進巴學園,不碰見小林校長的話,無論作者做任何事,都會被說成壞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個不好的孩子,不知道怎麼辦才能讓老師說自己好。我覺得小林老師非常瞭解、明白一個小孩的心理,他會幫孩子改掉自卑心,例如:游泳的時候,小林老師讓孩子們光著身子一起在游泳池裡遊。在開運動會時小林老師為了高橋君精心設計的比賽專案,讓他可以取得好成績……

讀完這本書後,我覺得在教育中,尊重孩子是最重要的。我想小林校長對尊重孩子這一做法是非常值得家長和老師學習的。比如尊重孩子的個性,尊重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快樂的生活和學習,這些做法對孩子的成長都會有很大幫助。

而我們,很多畢業後都是當孩子的啟蒙老師,對於如何突破常規,開創有個性化的教育模式,引導孩子描繪美好的未來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事情,同時小林校長的許多做法是值得我們去借鑑去學習的。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3

我和大家分享我閱讀的一本書——《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是日本作家黑柳徹子寫的,講述了一個活潑的小女孩小豆豆因為頑皮而退學的經歷,後來到了巴學園,這裡用電車做教室,食堂不僅是吃飯,還能嚐到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小豆豆就在這裡開始了一段不同凡響的人生經歷。

當我合上書本,回想小豆豆的的求學經歷,巴學園就是小豆豆最終獲得成功的地方。小豆豆是不幸的,一年級就被退學;但小豆豆又是幸運的,在巴學園裡,她始終保有自己的個性,並且堅持著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當然更因為她遇到了小林校長——一個特別有耐心的、睿智的校長!

再想想現在,許多同學都覺得學習太枯燥了,對學習沒有興趣,成績怎麼可能好?不如讓我們把學習看作是一個“遊戲”過程,這個遊戲中有比賽規則、有活動規則、有學習規則……把老師看作一個玩伴,把同學看作一個對手。

這樣,當你學習覺得沒有動力或者沒有方向的時候,你就告訴自己:我正在遊戲中呢,我不能讓我的玩伴沒有了交流和談話的物件,我不能讓我的對手沒有了競爭的壓力。

我要堅持著,像小豆豆一樣,在比賽中鍛鍊膽大心細;在活動中培養互助互愛,在學習中學會尊重與傾聽……雖然我很羨慕小豆豆,但我知道,現實中沒有隻有50個學生的一所學校,小豆豆的成功是無法複製的。

可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每個人都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做一個有個性、有目標、有努力、有恆心的自己。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4

當我把第一、二章看完後,深深地陷入了沉。看這精彩的故事,想想著精彩的畫面,小豆豆彷彿就來到了我們身邊,一個活波可愛調皮的小女孩的形象立刻呈現在我們面前。我沒有繼續看下去,我想猜一下故事的結局。小女孩一定在這所破舊的學校有所作為。因為那有她值得嚮往的教室和校長,我想也一定有一個十分幽默的好老師。

國外教育與我們當前的教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們的教育固然有自身的長處,畢竟已有五千年的文化史。縱觀歷史長河,老祖宗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但並不是長久不衰,放眼世界,我們的教育是否真正的在體制上存有問題還值得商榷。面對小豆豆的所作所為,老師能夠容忍嗎?可能在中國的課堂上根本不會出現這種現象,因為中國的國小生在剛剛上學的時候已經不敢這樣言論自由了。不單單一個“怕”還有一個“師”。有幾個一年級國小生感在教室裡的窗戶邊上和小燕子對話。國外這所學校的老師忍無可忍,但畢竟還是給了她自由,但我們的教育是否給她自由呢?敢給她自由嗎?面對當前的教育形式,即使我們給了她自由,當我們忍無可忍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權力將她勸退。答案是肯定的,不可以。因為完成九年義務教育既是他的義務也是他的權利。我們無權干涉。

讓我們再來談談小豆豆在國外的兩個學校。一個完全可以理解為貴族式的學校,一個則相反,連教室都沒有。有的只不過是幾輛破車。然而聰明活波的小豆豆卻被學校勸退。讓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如果那位老師能夠向第二所學校的校長那樣理解小豆豆、關心小豆豆,小豆豆能不好好學習嗎?

校長一次認真地傾聽卻能夠改變孩子一生的命運。作為老師的我們,應時刻以學生為主,因為我們的一言一行對他們的影響太大了。雖然我們不能把握他們的命運,但我們卻能夠改變他們的命運。一言、一行包括一個善意的眼神,都可能改變一個學生一生的命運。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5

藉助暑假空閒的時間,我閱讀了《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讓我記住了天真爛漫的小豆豆,智慧的豆豆媽,讓人敬佩的巴學院校長——小林宗作先生。

故事的主人公“小豆豆”是一個淘氣的小女孩,一個“有問題”的孩子,一個一年級就被退學的孩子。小豆豆被退學後,被一位賞識她的“巴學園”學校校長接收了她。“巴學園”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地方。“巴學園”有著與眾不同的校門,它是由兩株矮樹組成,用小豆豆的話就是“從地上長出來的校門呀”。“巴學園”有著與眾不同的教師,它是由一個個廢棄不用的電車車廂組成的電車教室。“巴學園”有著與眾不同的校長,第一次見小豆豆,他就微笑著聽小豆豆不停地說了四個小時的話。在這四個小時裡,校長總是微笑著問“還有呢?”“講完了嗎?”沒有一絲的不耐煩,沒有一絲的厭倦。“巴學園”有著於眾不同的午餐,。每到午餐開始的時候,校長就會問“大家把海里的東西和山裡的東西都帶來了嗎?”“海里的東西”?“山裡的東西”?原來是校長不想讓小朋友們偏食,對食物所用的代名詞。“巴學園”有著與眾不同的教育方法,每一天的第一節課,老師就把當天要上的課和每一節課的學習重點都寫在黑板上,然後說:“下面開始上課了,從你喜歡的那門課開始吧。”於是小朋友們都從自己喜歡的那門課開始,有人寫作文,有人做物理實驗,有人做數學題。慢慢地老師就會知道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所在,和他感興趣的方式,思考問題的方法,這樣因材施教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這樣,這位“有問題”的小豆豆在長大成人以後,把自己在小時候的這段經歷寫成了一本書——《窗邊的小豆豆》。

看了這本書,說心裡話我還真有點羨慕小豆豆。天真爛漫的小豆豆在老師眼裡成了“壞孩子”,可是智慧的豆豆媽並沒有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個“壞”孩子,而是努力讓小豆豆在離開原來學校後任然保持開朗的心情。她還懂得尊重小豆豆自己的選擇,讓孩子完全自願地去巴學園。調皮的她遇到了一個超級棒的小林宗作校長,小林校長是一個一生致力於教育方法的研究人,他對小孩子的教育有他獨到的見解。我想在巴學園裡學習的孩子都是幸福的,學習是那麼自由自在,生活是那麼開心快樂。

如果我還是一名學生,嚮往巴學園一樣的學校,渴望小林宗作一樣的校長,期待自由自在的學習和開心開樂的生活。

巴學園就像一個童話裡的`世界。在那裡,小豆豆學會了熱愛書本,學會了關心別人;在那裡,沒有歧視,沒有嘲笑,有的只是平等與愛心,寬容與真誠;在那裡,同樣會體驗到恐懼、無奈與憂傷,所有這一切,讓小豆豆成長為一個情感豐富、心地善良而又單純快樂的孩子,就像小林校長經常說的:“你真是一個好孩子。”小林校長認為:“無論哪個孩子,在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著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的環境的,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的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並讓他們得以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

這本書不僅讓我記住了“巴學園”,記住了小林老師,記住了一個慈祥的媽媽,也讓我讀出了怎樣去面對一個孩子的行為,讀出了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作為教師,真的應該好好想一想:我們究竟應該給孩子創造一個怎樣的成長環境。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6

《窗邊的小豆豆》講述了作者上國小時的一段真實故事。故事發生在二戰結束前的東京,小豆豆因為淘氣被原學校退學了,來到了一個全新的學校“巴學園”。“巴學園”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學校。

“巴學園”有著與眾不同的校門,它是由兩株矮樹組成的,樹上還長著綠油油的嫩葉。;“巴學園”有著與眾不同的教室,它們是一個個廢棄不用的電車車廂。;“巴學園”有著與眾不同的午餐,“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原來是校長不想讓小朋友們偏食,所以蔬菜、肉類、魚類,都得吃。;“巴學園”還有著與眾不同的校長,第一次見到小豆豆,校長就微笑著聽小豆豆嘰裡呱啦地說了四個小時的話,沒有一絲不耐煩,也沒有一絲厭倦。在“巴學園”裡,沒有固定的課程表,每節課都是按孩子們的喜好上課;孩子們可以在大廳的地上畫畫;可以光著身子在泳池裡游泳;可以帶毛毯來大廳露營;還可以爬上自己的小樹。“巴學園”的課程上完了,老師會帶學生們去散步、看星星、玩遊戲……一切是多麼令人嚮往!

而我們的學校卻不想“巴學園”一樣。我們的學校有固定的課程表,有固定的教室,每天還有著繁多的作業,我們不能爬上一棵屬於自己的小樹,不能帶毛毯來大廳露營,也不能與老師散步,看星星。

好渴望去“巴學園”上學,可惜“巴學園”只在故事中存在。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7

我最近看了一本有趣的書,書名是《窗邊的小豆豆》。書中講述了主人公小豆豆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後,來到了巴學園。小豆豆第一天來到巴學園,就喜歡上這裡。因為這裡的大門是樹根做的,教室是廢棄的電車廠……這些想法都來源於校長——小林宗作。小林校長是一位好校長,他常常對小豆豆說:“你真是一個好孩子呀!”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裡“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學園裡親切、隨和的教學方式使這裡的孩子們度過了人生最美好的時光。

我喜歡書中的小林校長,因為他十分慈祥,對孩子很關心,也有耐心,在小豆豆入學第一天,小林先生聽小豆豆說了四個小時的話,期間他連一句話都沒說,也絲毫沒有厭倦的意思。小林先生為了幫身患殘疾的高橋君走出陰影,利用他腿短的特點,開展了一場“爬樓梯”比賽,使他得到了自信,贏得同學們的讚歎!

還有小豆豆的媽媽,她不想小豆豆因淘氣被學校退學這件事而變得自卑,所以四處奔波,為了找到能收納小豆豆的學校,不怕苦,也不怕累。看到這裡,我不經想起了自己的媽媽,她每天為我們做那麼多的事都沒有抱怨,而我卻總是因為一點小事就耍小脾氣,我想以後應該為媽媽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書中還有讓我感動的地方,就是小豆豆偷偷帶高橋君上她的樹。上樹這件事對大多數孩子來說是件簡單的事。但對高橋君來說,卻是困難重重,因為他是個殘疾人。小豆豆和高橋君並沒有因此放棄,而是堅持了下來,最後,他們終於爬上了樹,高橋君看見了更遠的地方。這件事對於高橋君來說,是需要勇氣的,而我卻是個沒有勇氣的人。記得有一次,我偷拿了家裡的錢,當父母問起我,我因為害怕捱打而說沒有,父母問我之後,我心裡就像安了個定時炸彈,好像隨時會爆炸似的,心驚膽戰。直到我看到這個故事,我才去跟父母道出實情。這個風波過後,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勇於承認的勇氣。

看完這本書,我收穫了許多,也從中學到了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8

就像我在標題講的一樣,看這本書完全是衝著它的名氣。由於我是學學前教育的,所以這幾年都找這方面的書看。

小豆豆的那個年代是太平洋戰爭爆發的時候,在那個時候日本就有人對教育方式提出了質疑,並且自己行動,去辦了這樣一個學校。在中國,又是如何呢?

校長小林先生的教育是根據學生的特點,培養學生自己的個性、能力,讓學生在一個愉快的環境中學習,老師也瞭解每一個學生,關心每一個學生。學生之間的關係,師生之間的關係都很和諧。

並且校長小林先生還經常組織學生出去野餐,體驗生活。而不是在枯燥的教師中,在老師的語言中,被強硬的灌輸知識。

作為一個未來的教育工作者,我真的很希望能有一所這樣的學校,它不是夢想,我相信它會成為現實。

我覺得爸爸媽媽們也應該看看這本書,對自己教育自己會有很大的幫助。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9

“書是我們時代的生命。”——別林斯基。我在國小的六年裡看了許多的書,有許多必讀書目,還有許多課外書。印象最深刻的是《窗邊的小豆豆》。

《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是日本作家黑柳徹子寫的,由趙玉皎翻譯的。她寫了日本有史以來銷量最大的一本書,33種文字全球發行,擁有讀者數千萬;她是亞洲第一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大使,足跡遍及地球的每一個角落;她還是世界上最有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擁有讀者數十億;她被美國《 紐約時報》、《時代》週刊、《新聞週刊》讚譽為日本最偉大的女性。她就是小豆豆,黑柳徹子,一個因淘氣,一年級就被退學的孩子。這本書主要講了作者上國小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1984年,聯合國的官員在讀完英文版的《窗邊的小豆豆》後,認為“再也沒有比她瞭解孩子的了”,因任命她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亞洲歷史上第一位親善大使。中文簡體版《窗邊的小豆豆》出版至今,雄踞暢銷書排行榜長達8年之久,被廣大媒體和讀者評為“世紀最有價值的書”。

讀了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孩子淘氣、學習不好並不算什麼,更不能說明孩子的未來沒有前途。主人公小豆豆(黑柳徹子),她一年級就因為淘氣被退學,來到巴學園,在小林宗作老師的愛護和引導下,成為了日本著名作家。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10

看到《窗邊的小豆豆》,很多人都有驚喜的感覺,這就是童年時看過的那本《窗邊的小姑娘》!小豆豆是這樣出場的:跟媽媽一起坐電車去新學校,幾乎沒坐過電車的小豆豆立刻決定長大了做一個把車票滿滿地堆一盒子的售票員!《窗邊的小豆豆》講述了作者上國小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7歲的小豆豆在大人的眼裡肯定是算不上個好孩子,因調皮被原學校退學後,來到巴學園。巴學園怪怪的校長,極其注重對孩子自身個性的培養,並給孩子們充分的自由空間。於是小豆豆們獲得了真正的來自於心靈的感動。小林校長經常對小豆豆說:“你真是一個好孩子呀!”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裡“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並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教育是隨著人類生產力的發展而產生的,是從生產實踐中產生的。教育反過來又影響著生產力的發展,教育只有符合生產力發展的規律,才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所以,教育是自然的、是真實的。小林宗作先生的教育理念是:教育是自然的教育。自然的教育,就要讓教育回到自然中。孩子的成長,教育的發展,都是在大自然中形成的,假如把孩子封閉起來,孩子就不可能健康地成長、自然地成長。在小林校長的觀念中:天天的散步是教育,在禮堂裡吃“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也是教育;讓孩子在晚上看“新來的電車”是教育,露營、走夜路試膽量也是教育;運動會是教育,茶話會是教育,學種莊稼也是教育;野炊是教育,到醫院慰問受傷的軍人是教育,參加同學的葬禮也是教育。總之,要讓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要讓孩子在陽光下、空氣中、社會上成長,這是自然的成長、健康的成長。自然的教育,必須符合孩子的心理特徵。孩子是好奇的,孩子是天真的,孩子是無忌的。所以,教育就要給孩子一個觀察、表現、挑戰的環境,讓孩子充分地發揮個性、張揚自我。巴學園的校門是矮樹做成的,而且“樹上還長著葉子”;巴學園的教室是不會走的電車;巴學園的周牆是各種各樣的樹木;巴學園的校長可以在任何場合和任何學生說話甚至學生可以坐在他身上;巴學園教室裡的位置是可以挑著坐的;巴學園的大樹一人一棵,隨便地爬……。

所有的這些怎麼能不讓孩子興奮?怎麼能不讓孩子盼望天快點亮、早點到學校?自然的教育應符合孩子成長的規律。小林校長經常對小豆豆說“你真是一個好孩子”,所以,小豆豆天天都有好心情;對高橋一直說的是“你絕對能做到”,所以,身體有殘疾的高橋後來成了某公司的要員;而天天呆在酒精燈、燒瓶、試管邊的阿泰則成了世界聞名的物理學家;

當然了,到學校第一天就給校長說了4個小時話的小豆豆則成了電視主持人和社會活動家。小林先生曾對教師們說:“不要把孩子束縛在老師的計劃中,而要讓他們到大自然中去。孩子們的夢想比老師的計劃,更要大得多。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經常講“為了……,我們要搞一次……活動,希望大家要……”,這樣,活動有目標、有計劃、有措施,人員到位、責任到位,安全有保證,末了,學生回來後一定要寫一篇日記或者是作文。結果,活動的效果往往大出意外,孩子們也說,這樣的活動我寧可不參加……聽課過程中經常聽教師說:“今天我們在這個教室裡上課,大家心情緊張嗎?……請大家不要緊張……”,結果倒弄得學生越來越緊張。巴學園的的小林宗作校長,為了讓身體有障礙的孩子(如患有小兒麻痺症的泰明)消除自卑,沒有說“大家都一樣的……”、“無論什麼樣的身體,都是漂亮的”,也沒有說“請這些同學不要自卑”、“大家要互相尊重”等,而是組織大家“裸遊”,讓這些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消除了“自己比不上別人”的“劣等意識”;為了讓身體矮小的高橋“樹立自信”,校長專門設計了一些適合身材矮小者參加的運動專案,結果是運動會所有專案的第一名都是高橋(而且年年如此);為了讓孩子營養全面,小林先生沒有對家長說“請注重不要讓孩子養成偏食的毛病”、“請注重營養的全面與均衡”之類的話,而是說要讓孩子的飯盒裡有“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為了讓孩子在吃飯時專心,不說“不許說話,認真咀嚼”,而是讓孩子們在飯前唱“好、好、嚼呀!”的歌曲……這些設計煞費苦心,而看起來卻非常自然,其結果又是那麼地良好。再看我們的教育:讓孩子學禮儀,先背《禮儀常規》;為了培養愛心,先說“有許多上不起學的孩子……,需要我們的資助”;為了讓孩子專心學習,先說“父母養活你這麼大,輕易嗎?你不好好學習,對得起你們嗎?”為了讓孩子參加體育運動,先說“為了加強體質……”。

如此等等,老師、家長越是想給孩子多講點道理,孩子越是不認帳,結果是教育效果差,師生關係疏遠、親子關係緊張。教育無痕,是一種教育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