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語文課堂如何突出學科價值

校園 閱讀(1.23W)

在具體教學實踐中,語文學科價值的體現是語文學科課程的生命線。什麼樣的語文課才算真正的語文課?作為一門課程,其目標定位應如何實現應有的學科價值呢?

語文課堂如何突出學科價值

一個核心:由更多地關注“教”到更多地關注“學”。語文教材的編排形式,以文選的方式存在。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往往教材的性質決定教學過程的目的、程式與方法,從這種意義上講,有什麼樣的教材就有什麼樣的教學執行模式。以人文話題組織單元或板塊的教材,在教學實踐中,應注意學科價值體系的強化,而對學科價值的體現往往要從教學目標的定位開始。

定位課程與教學目標時,應把教的需求轉化為學的需求,“模組”---“專題”---“板塊”,完全從文字的內容來考慮,從學生“學”的角度出發,從學生的生存、發展需求出發,由更多地關注“教”到更多地關注“學”。

多種維度:融合定位,突出語文學科價值。衡量語文課是否有語文味,是否可以實現其應有的學科價值,要看語文教學是否融合了多種維度來定位目標。

一是融合人文性與工具性。在關注作者的同時關注文字內容的文化含量和人文品位,在關注工具性的同時關注人文“精神發育”方面的哺育功能。重視兩者的融合也是語文課程獨特學科價值的體現。

如蘇教版必修1選文《像山那樣思考》,考慮到人文性與工具性融合,目標可設定為:

解讀文中關鍵句,體會文字飽含詩意、富於思辯、意蘊深遠的語言特色;理解文題含義,思考人與自然關係的生態倫理關係。

二是融合語言的內容與形式。與其他學科相比,語文教學目標的設定側重於形式而非內容,即對文字形式上的語言學習、理解和運用,兩者的融合也一直體現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因此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根據新課程要求,應體現言與文兩方面的教學目標。

三是融合積累與整合、感受與鑑賞、思考與領悟、應用與拓展、發展與創新。這五個方面的融合是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能力均衡化發展這一重要指標的外化,也是堅持有效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必然途徑。

如蘇教版必修2選文《聽聽那冷雨》一課,融合以上五個方面,教學目標可以設定為: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所寄予的思想感情,並能用一段賞析文字簡要傳達文章獨具魅力的寫作特色;劃出聽雨部分獨具魅力的精彩句子和片段,涵泳品味,並能在合作探究中,選取3-5段品讀(能比較正確地把握其中語言的輕重、高低、長短),完成每段文字語言不少於100字的賞析說明。

按照文章的寫作順序尋找作者細膩傳達冷雨的意象,在交流的結果上,要求60%的學生可以寫下不少於8個意象的文段;40%的學生能結合文字語言風格,化用其中的語言文字,獨立完成不少於20行的題為“我聽冷雨”的詩歌一首或散文詩一首。

積累、欣賞文中所化用的詩詞,同時課外查閱資料,收集整理古代有關“雨”的詩歌,記誦並鑑賞其中的5首,並能將其中2首進行比較鑑賞。

四是融合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三者之間的關係而言,知識與能力是在學習過程的實踐與體驗中獲得,並在科學方法指導下形成的。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要獲取知識、提升能力,又要情感體驗、人格建構,也要通過相應的情境體驗內化形成廣泛的人文素養。語文新課程中“語文素養”的提出充分體現了語文的新知識觀,由原有的科學主義、工具主義向文化取向、生態取向轉化,因此三者的融合不僅是新課程三維目標的要求,也是形成語文素養的根本。對閱讀與鑑賞教學來說,三者則表現為高中生必備的語文閱讀興趣和基本的語文知識、良好的閱讀習慣、多元的閱讀方法、基本的閱讀能力以及在此過程中形成的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應在教學目標設定時加以融合並明確。

五是融合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融合閱讀鑑賞與表達交流兩個層面的課堂教學要求,並在目標設定時強調學習方式與學習內容的相互適切,閱讀鑑賞與表達交流兩個層面的相互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