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關於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

校園 閱讀(8.44K)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 篇1

【教學重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聲音產生的原理和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因為只有瞭解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的原理,才能從本質上理解對它的控制與應用,這是進一步學習本章其它內容的前提,這個前提的掌握與否是本章後續學習的關鍵,是實現本章教學目標的基礎。

【教學難點】

本節課教學的難點是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因為僅僅依靠學生的日常生活感受很難認識到這一點,只有藉助於實驗及推理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而學生剛剛接觸物理知識,認知能力相對薄弱,易於形成難點。

【教法與學法】

本節課教學屬於知識探究性教學。本節課擬採用誘思探究實驗論證的教學方法。在教師的導控下創設教學情境,提出探究的問題,學生邊觀察、邊思考,並通過親自動手及分組實驗來進行論證,通過小組交流進行歸納總結,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

以上這些,可以概括為:創設情景匯入目標自主探索實驗論證表達交流總結歸納。

【課時安排】: 1課時

【實驗器材】:

1.教師演示實驗器材:真空鈴實驗裝置。

2.學生探究實驗器材:鼓、鑼、音叉、共振音叉、懸掛有乒乓球的鐵架臺、發聲體(小收音機、兩個塑料袋)、水槽兩個、水、CuSO4溶液、白紙、氣球、樹葉、四季潤喉片瓶子等。

學生分組實驗器材:

第一組:共振音叉。

第二組:發聲體(小收音機、兩個塑料袋)、水槽兩個、水、CuSO4溶液。

第三組:長鋼管。

3.多媒體課件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 篇2

一、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5分鐘)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了聲音的世界裡,在我們的周圍有各種各樣的聲音──優美動聽的音樂令我們心曠神怡,可惡的噪聲卻可能干擾我們正常的學習、生活,使我們心情煩躁。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些有關聲音的知識呢?好,那麼就請允許我做一名導遊,伴隨同學們來探究聲音知識的寶庫吧!

通過Windows作業系統自帶的媒體播放機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向學生展示樂曲的波形圖,使學生感到驚奇;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一些常見的聲音,請學生思考這些聲音都是由什麼物體發出的,從而使學生產生疑問,活躍思維。接下來,再通過聲波槍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從而順利引入新課。

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和各種各樣的聲音打交道,但是,你可能不會想到,聲音居然會和現代戰爭中的高科技聯絡在一起。目前,美國加州的一家公司已經成功研製出一種新式武器──聲波槍,它可不是普通的槍,因為它發射的不是子彈,而是一種能量強大的聲波,而且它專門用來襲擊人類,被襲擊者往往會感到胸悶、頭痛、休克甚至死亡。如果說機槍大炮來得更光明磊落的話,聲波槍則顯得有些暗箭傷人。為什麼呢?因為聲波槍所發射的聲波不在我們人耳的聽力範圍之中,它看不到、聽不見也摸不著,來去無蹤。不知道同學們聽到這則訊息後心裡會不會感到緊張?我們暫且不去考慮美國人要拿聲波槍去對付誰,但是,面對可能到來的傷害,我們能夠束手無策嗎?大家有沒有防禦聲波槍的好辦法?作為十幾歲的國中生,我們還沒有能力去主動進攻,那麼,我們今天就象科學家一樣去探究一下防禦聲波槍的好辦法。

這時,便將學生帶入了一個有趣的物理情境。教師接著提示:

《孫子兵法》上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聲波槍如此厲害,要想有效地防禦它,我們首先要知道什麼是聲波?聲波是怎樣產生的?它又是如何傳播到我們身邊來的?

板書:第一節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二、實驗探究 講解新課(35分鐘)

1.通過探索性活動探究聲音的產生(7分鐘)

這個活動過程分三個步驟進行:探索性活動──小結──事例交流。

(1)探索性活動(3分鐘)。

教師向學生介紹桌上的器材,特別是音叉以後,組織學生活動:怎樣利用桌上的器材並使它們發出聲音?比比看,誰的發聲方法多,誰的發聲方法最有創意。

在活動過程中要求學生:

體驗:你是如何讓物體發聲的,你用手指觸控發聲的物體時,有什麼感覺?

思考:

①物體發聲時與不發聲時有什麼不同

?②物體發聲時有什麼共同的特徵?

活動:用桌上的器材研究如何使物體發聲,教師參與討論,適當給予提示或引導。然後請學生代表上臺表演研究結果,對獨特的發聲方法表示讚賞和鼓勵。

共同體驗:摸著自己的喉頭,說一句話,體會手上的感覺。

(2)小結(1分鐘):在以上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總結物體發聲的原因,即:聲音是由於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板書:1.聲音是由於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3)交流(2分鐘):物體的發聲現象真是太多了,哪位同學能向大家介紹一種比較奇特的發聲方法?

注意:交流有趣的發聲方法時,如果學生難以調動,教師可提出有趣的發聲問題讓學生討論。例如:①動物的發聲方法:鳥類是怎麼發聲的?蟬是怎麼發聲的?蚊子和蒼蠅發出的“嗡嗡”聲是怎麼回事?猴子和大象是怎麼交流的?②同一物體不同的發聲方法:怎樣讓一個氣球發出不同的聲音來?人體除了聲帶外,還可以怎樣發音?

(4)聯絡生產、生活實際,及時鞏固所學知識(1分鐘)。

振動可以發聲,如果將發聲體的振動記錄下來,需要時再讓物體按照記錄下來的振動規律去振動,就會產生與原來一樣的聲音。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早期機械唱盤表面的放大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唱片表面上一圈圈不規則的溝漕,當唱片轉動時,唱針隨著劃過的溝漕振動,這樣就把記錄的聲音重現出來。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還發明瞭用磁帶和鐳射唱盤記錄聲音的'方法。

2.通過類比引出聲波的概念(2分鐘)

教師重複剛才得出的結論,提出新的問題:振動物體所發出的聲音是如何向遠處傳播的?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水波的形成與傳播過程。引導學生思考:水滴落入水中時出現了什麼現象?水波是怎樣產生的?(水滴使平靜的水面發生了振動,形成了水波。)能否以水波作一個類比,思考一下:振動物體所發出的聲音可能會以什麼形式向遠處傳播?

板書:2.振動物體發出的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向外傳播。

3.創設情境、提出假設,通過分組實驗加以驗證,從而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35分鐘)

(1)提出問題,激發思維(4分鐘)

有了上面這些知識,我們現在就來研究一下怎樣防禦聲波槍。假如聲波槍所發出來的聲音正無聲無息地向我們襲來,我們怎樣才能把自己保護起來呢?注意:聲波槍所發出來的聲音我們人耳聽不到,但它卻仍然能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傷害。

教師動員學生大膽猜想:用什麼樣的方法才能防禦聲波槍?

學生可能提出的辦法有:

①用隔音材料做成盾牌(教師評議:聲波槍所發出的次聲波很特殊,它在傳播的過程中損耗很少,用一般的材料很難吸收,到現在還沒有攻克。)

②將聲波槍發出的聲波反射回去(教師評議:把次聲波反射回去或想辦法對它進行干擾,從理論上講是可行的,但是,我們這些中學生暫時還沒有能力去進行研究。)

③潛入水中,用水隔住聲波槍發出的聲波。

④進入真空,用真空隔住聲波槍發出的聲波。

⑤用固體物質隔住聲波槍發出的聲波。

(2)分析方案,提出假設(2分鐘)

教師引導學生對同學們提出的方法加以分類,區別對待(前兩種方法儘管偏離了我們的課堂研究方向,教師也要向學生簡要解答一下,並予以鼓勵,以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把學生的思路引導到探究哪些物質可以傳播聲音上來,根據學生提出的方法進行假設:

假設一:固體不能傳播聲音。

假設二:液體不能傳播聲音。

假設三:氣體不能傳播聲音。

假設四: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3)分組實驗,驗證假設(5分鐘)

教師提問:同學們的猜想是不是一定正確呢?不是,那麼你打算用什麼辦法來驗證呢?動手實驗。現在我們就分成三組來研究這個問題:第一組驗證固體能否傳播聲音,第二組驗證液體能否傳播聲音,第三組驗證氣體能否傳播聲音。

教師分組發放實驗器材,同時提醒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要相互協作,搞好配合。

教師提示:不管我們研究的是哪一個問題,都要儘量避免其它因素的干擾。例如在驗證固體能否傳播聲音時,要儘量避免液體、氣體影響到我們的實驗;同樣,在驗證液體能否傳播聲音時,要儘量避免固體、氣體對我們實驗的影響。這種研究方法在科學上叫做控制變數法。

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4)相互交流,得出結論(5分鐘)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交流:請各小組推薦1-2名代表,從三個方面交流實驗感受。(1)你的假設是什麼?對不對?(2)你是如何驗證的?(3)你的結論是什麼?同學們在說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也可以創造性地利用老師提供的器材,或者想出其它辦法,只要能驗證自己的假設就可以了。

學生代表交流驗證過程時,教師給予適當引導,並與學生一起總結出結論:聲音能夠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能夠傳播聲音的物質叫介質。

板書:3.聲音能夠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

(5)聯絡生活,鞏固新知(5分鐘)

氣體可以傳播聲音。我們的周圍充滿了空氣,空氣為人類和動物傳遞資訊提供了便利條件,因此,地球上的動物大多數都具有聽覺。而月球上沒有空氣,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就只能通過無線電交流。

液體也可以傳播聲音。在河邊釣魚的人最怕別人在旁邊追逐打鬧,唐代詩人胡令能的詩《小兒垂綸》中寫道: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意思是說:一個小孩兒學大人們釣魚,側著身子坐在水邊的青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叢中。聽到有人問路連忙遠遠地招手,因為害怕驚跑了魚而不敢回答。

固體也能夠傳播聲音。據說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在30多歲時患上了嚴重的耳疾,聽力完全喪失,但是他並沒有向命運屈服,他用牙齒咬住木棒的一端,將木棒的另一端頂在鋼琴的鍵盤上感受旋律,繼續自己的創作。

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讓學生感受美妙的旋律。

現在同學們聽到的《田園交響曲》就是貝多芬在完全喪失聽力的情況下創作的,這部作品細膩動人,樸實無華,寧靜而安逸,表達了作者喪失聽力以後對大自然深沉的眷戀之情,與《命運交響曲》一起成為最受人們歡迎的交響曲之一。同學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可能會經歷種種挫折和不幸,但是,只要我們能像貝多芬那樣,不向命運低頭,敢於迎接挑戰,就一定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

教師指出:雖然我們剛才的假設都是錯誤的,但我們卻通過

實驗得出了正確的結論。也就是說,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無法找到材料來阻斷次聲波的。那麼,我們用什麼辦法才能防禦聲波槍呢?

教師演示真空鈴實驗(3分鐘):有空氣時,發聲體發聲,說明空氣可以傳播聲音。當用抽氣筒抽出部分氣體以後,發聲體發出的聲音變小,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進一步推導得出結論:真空不能傳播聲音。聲音的傳播離不開介質。

板書: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教師提出問題:假如現在有人要用聲波槍向我們襲擊,我們該怎樣防禦呢?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並得出結論:在我們周圍設立一道真空。教師講述一個小故事:1995年,美國士兵在索馬利亞使用了一種高粘度的泡沫,企圖將示威的群眾粘在地上,但是聰明的索馬利亞人卻很快地發現,只要在地上鋪上報紙,人就可以大搖大擺地走過去,讓花費了巨資來研製泡沫的美國人無可奈何。現在,美國人又研製出了新式武器──聲波槍,但是,我們這些只有十幾歲的中學生,僅僅用了半節課的時間,就想出了防禦的辦法,不知那些美國人聽到這些訊息後,會做何感想?同學們是不是特別有成就感哪?

4.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入聲速(2分鐘)。

創設情境:有時候會在電影裡看到這樣的畫面,演員的口型與我們聽到的話不同步,我們聽到的聲音比演員的口型慢了半拍。這是因為聲音的傳播需要一定的時間。我們把聲音在每秒種傳播的距離叫聲速。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是不同的。

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幾種物質中的聲速表。教師引導學生快速地熟悉聲音在空氣、水、鋼鐵中的傳播速度。從表中可以看出,聲速跟介質的種類有關,還跟介質的溫度有關。

從表中還可以看出:聲音在固體、液體中比在氣體中傳播得快。

思考:北宋著名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著:行軍宿營時,讓士兵頭枕著牛皮製成的箭筒睡覺,可以及時聽到夜襲敵人的馬蹄聲。這則記載與我們今天所學習的內容有什麼聯絡嗎?

三、回顧總結、重溫要點(2分鐘)

通過本節課的研究,使我們認識到: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但真空不能傳播聲音;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15℃時,空氣中的聲速是340m/s。

在這節課裡,同學們象科學家一樣去思考、去探究,得出了一些新的結論,幫助我們解決了很重要的實際問題。我想每一位同學都有成為科學家的可能,假如我們從現在開始,能始終保持探究科學的興趣和激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牛頓、伽利略和錢學森將會在我們當中再次出現!

四、想想議議、活躍思維(2分鐘)

1.敲打桌子時,聽到了聲音,卻看不見桌子的振動,你能想出什麼辦法來證明桌子的振動?

2.通過查閱教材中的聲速表我們可以瞭解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但是同學們能不能想出其它辦法來測量一下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應該怎麼辦?說出你的實驗方案。

由於學生剛剛接觸物理,教師可以進行必要的提示,以降低難度:①請同學們按照以下思路進行探索:要測聲速,必須知道哪些量?你準備用什麼辦法測量這些量?測量這些量時需要用到哪些器材?②同學們在設計實驗的時候,要注意實驗方案的可行性。聲源離人耳的距離要適當,不宜過近。測量時間的工具也要儘可能地精確。③每個小組認真討論後,共同設計一種實驗方案,下節課我們共同交流一下,看看哪一組的辦法最好。

五、佈置作業、鞏固昇華(1分鐘)

作業:教材p16 動手動腦學物理──1、2、3

猜你感興趣:

1.國中物理《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教學設計

2.教研組發言

3.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案例反思

4.模板.設計與反思

5.物理案例教學反思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 篇3

一、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l 通過觀察和實驗初步認識聲音產生和傳播的條件。

l 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發生的。

l 知道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

2、 過程與方法

l 通過觀察與實驗的方法探究聲音是如何產生的?聲音是如何傳播的?

l 通過學習活動,鍛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問題的方法。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l 通過教師、學生雙邊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慾望,使學生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l 注意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善於與其他同學合作的意識。

二、 設計思想

以從生活走向物理,努力構建合作、探究的課堂文化為基本指導思想。匯入上緊扣書中彩圖,以大象間是如何交流的?作引入,展開部分以探究為主要體系,構建課堂雙主體。通過學生自己探究和觀察以及教師演示,使學生從多角度明白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三、 教具準備

音叉、小槌、橡皮筋、玻璃鐘罩、抽氣機、收錄機。

四、 教學過程設計

讓學生看P10大象的圖,讓學生思考,討論:

1、 關於大象你瞭解多少?(大小、種類、生活習性等)

2、 你認為大象之間如何進行交流?

閱讀P11文字。學生討論:猜測大象可以用人類聽不到的聲音進行交流中的聲音指的是什麼聲?

3、 你知道還有哪些動物能產生人類聽不到的聲嗎?

4、 你知道哪些動物能聽到人類聽不到的聲嗎?

這些問題學過這一章後就可以解決了。

用收錄機播放一段美妙的音樂。引出課題聲音是如何產生和傳播的?

[一]、聲的產生

(探究)讓學生自己做各種活動,使物體發聲。

(演示)敲響音叉,觀察發聲的音叉。

張緊的橡皮筋,用手指撥動,使其發聲。

觀察課本P12四張圖。

由學生自己觀察、思考、總結髮聲物體的共同特徵。在此基礎上得出結論。

結論: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想想議議)觀察P13插圖,教師介紹:

蟬是通過腹部的發聲器官發出聲音。只有雄蟬才會鳴叫,因為雄蟬腹部有發音器官,而雌蟬沒有,在腹部只有接收聲音的器官。

[二]、聲音的傳播

(探究)聲怎樣從發生的物體傳播到遠處?

聲要傳播出去,可能需要什麼東西來作媒介?

1、 把兩張課桌緊挨在一起。一個同學輕敲桌面,另一個同學把耳朵貼在另一張桌子上。

2、 兩張桌子離開一個小縫,再試一試。

(這裡也可以事先佈置學生製作土電話,實驗方法如上。)

總結:聲音可以在固體中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演示)將一隻小電鈴放在玻璃鐘罩裡,接通電源,然後用抽氣機逐漸抽去玻璃鐘罩內的空氣,最後停止抽氣,讓空氣重新進入玻璃鐘罩內,請學生觀察現象。

總結:聲音可以在氣體中傳播。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問:聲音在空氣中是怎樣傳播的?

(教師稍作介紹(以水波作比較),略)

總結:聲音是以聲波的形式傳播的。

(想想議議)請學生設計聲音在液體中傳播的小實驗。或找出事實來支援你的說法。

例:(1)人潛入水中後仍能聽見岸上的講話聲;(2)魚在水中可以感受到岸上風吹草動。

總結:聲音在液體中也能傳播。

小結: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以上通過自己探究固體傳聲,教師演示氣體傳聲,學生設計液體傳聲,使學生明白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三]、聲速

自然界中的許多現象可以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時間。例如:雷聲、回聲等,田徑比賽時,在遠處先看到發令槍的煙霧,後聽到槍的聲音,也是很好的例子。

聲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叫聲速。

(學生閱讀P15小資料,找出其中的規律。)

總結:聲速跟介質的種類有關,還跟介質的溫度有關。

15℃時空氣中的速度是340米/秒。

本課小結:略

五、 課後探究與實踐

1、給你以下器材:秒錶一個、聽診器一套、塑料保鮮袋一個、大燒杯一隻和一些水。你能設計一個說明聲音能在液體中傳播的實驗嗎?說出你的方法並動手試一試。

2、動手實驗:

【器材】火柴盒、尺子和棉線1米左右.

【步驟】

(1).把棉線的一端穿進火柴盒,連在盒內的火柴桿上,另一端拴在尺子上,如圖1.

(2).一位同學手拿火柴盒緊貼在耳朵上,同時堵住另一隻耳朵;另一同學用手指甲在靠近拴線的尺子一端划動,這時把火柴盒貼在耳朵上的同學將會聽到______,它是由______產生的,同時觀察一下拉緊的棉線,發現______,這說明聲音是通過______傳到這位同學耳朵裡.分析聲音由聲源(振動的刻度尺)傳到這位同學耳朵裡的過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設計一個測量聲速的方法並實際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