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區域地理複習方案參考

校園 閱讀(6.06K)

導語:高中地理複習中,區域地理是基礎也是關鍵,只有熟練掌握區域地理知識,才能為複習地理打下紮實基礎。如何搞好區域地理的複習,以下便是小編在複習區域地理過程中的一些做法。

區域地理複習方案參考

一、整合課標,因材施教

高三複習區域地理這一塊時,需要把高中“必須3”與國中教材有機結合,結合的這個度需要教師把握。如果側重於國中教材,就會造成學生的淺層次複習,能力提高不足,如果側重高中“必修3”就會造成知識體系不全面。區域地理複習的總體設計應著眼於整個高中地理的教學與備考,以及學生初高中知識的銜接,以具體的區域作為載體,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具體制定區域地理複習目標時,小編依據課標要求,以國中學過的區域為載體,整合高中地理原理、規律和方法,依照“雙層次教學法”把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相結合,把區域地理複習與大學聯考考試內容相結合。

如針對“美國”這一節小編是這樣做的:

1.分析課標,以下是和本部分相關的課標要求:

高中課標:

①通過對某過農業生產條件、佈局、特點的分析,瞭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方法的途徑。

②以某流域為例,分析該流域開發的地理條件,瞭解該流域開發建設的基本內容,以及綜合治理的對策措施。

③以某區域為例,分析該區域能源和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關係。

國中課標:

①運用圖表說出某地區氣候的特點及氣候對當地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②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聯絡某國家自然條件特點,簡要分析該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例項。③舉例說出某國家在自然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方面的經驗、教訓。

通過初高中內容的對比,小編髮現共性之處都提到“區域、環境、開發、發展”等三維目標;不同之處在於高中課標提到“農業開發、能源和礦產資源開發”等,其更側重學會分析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方法、思路與觀念。

2.小編通過整合初、高中課標,形成本節課的複習目標:

(1)通過教師組織引導,學生能夠根據各種型別圖,分析美國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徵(地形、氣候、土壤),提高學生獲取資訊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2)以美國農業為例,把握地理環境整體性原理,以及因地制宜如何佈局,提高學生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3)通過對美國東北部早期的資源開發,能理解區域的差異性和開發性特徵,並能結合區域可持續發展理論進行相關分析。

這樣精細化定位教學目標提高了區域地理的複習效率,更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運用“翻轉課堂”注重能力提高

關於翻轉課堂不同學者有不同定論,小編認為翻轉課堂是指在老師組織下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一種互動式的`學習。把課堂還給學會,由老師教變為老師提供學習資料,引導組織學生主動探索研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高二區域地理的學習中小編主要通過教師講授學習區域地理部分,在高三複習課中,小編大膽採用了翻轉課堂,收到了較好效果。下面以日本為例談談做法:

在準備這節課的過程中,小編深入把握教材內容,認真分析了小編校學生的學習情況,準備了以下學習資源:“日本區域圖教學掛圖、日本二戰後的發展狀況微視訊、課件”。小編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按照小編校推行的“雙層次教學法”設定:基礎層次要求學生掌握日本的地形、氣候型別及其特點和經濟發展的優劣勢;能力層次要求學生掌握日本氣候的分佈及成因;日本的工業分佈特點及成因;日本社會經濟中存在的問題及對小編國的借鑑和啟示。圍繞這些目標,小編設定了相關學案,學案分為三部分:《學案――導學單》、《學案――解決單》、《學案――能力提升單》,三單之間注重把握任務的梯度及任務間的關聯性。學生課前先做《學案――導學單》,導讀單要完成的主要是教學目標中基礎層次的問題和檢測,學生在充分了解小編的意圖和任務後自學完成導學單,及時反饋存在的問題,小編通過了解學生做題情況及時掌握每位學生的課前學習動態。

在上課過程中,小編根據學生的做題情況及時調整課堂教學計劃,如:小編準備讓學生上課重點合作討論的“日本地形與板塊構造”這一部分,發現學生較容易能夠解決,但是對“根據日本的降水、溫度判讀本國的氣候型別”較難把握,小編及時調整了教學計劃,在課件中給學生提供了更翔實、更易掌握的資料,以便在課堂活動中學生更容易合作探究學習。學生在課堂活動中重點解決《學案――解決單》,解決單上的問題主要以小組合作、小組間展示交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形式展開,在小組討論問題中,小編及時對每個討論小組進行個性化指導,重點解決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同時小編及時點評和總結。通過這些課堂活動能夠讓學生把重點知識更加透徹地消化和吸收,學生課堂學習效率有了較大改觀。

課後小編通過《學案――能力提升單》對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檢測並及時總結課堂教學中的得失,同時學生通過完成檢測,反饋自己的學習成果及學習過程,明確自身不足,提高複習效率。

進一步提高區域地理複習效率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需要在實踐過程中進一步探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