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關於中職教師教學設計現狀調查報告

校園 閱讀(1.78W)

  論文關鍵詞:中職教師 教學設計 現狀 調查

關於中職教師教學設計現狀調查報告

  論文摘要:本次中職教師教學設計調查以廣西商業學校為例,通過實證性研究發現,中職教師在教學設計的完整性和教學過程策略的選擇上有待提高和完善,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教學的系統性設計、師生互動和教學評價體系等解決策略。

  調查背景與內容

在全國職業教育如火如茶開展的時候,提高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並以此全面完善和提高中職學生的人格素養和技能水平,成為了職業教育教學的關鍵目標。而教學設計作為教學的靈魂和前提,對於幫助學生確立學習目標以及發展方向,激發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提高教學功效是十分關鍵的。

在資訊化、知識化、科技化的今天,中職教師如要在教學過程中適應社會需要,合理選擇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匹配合適的傳播形式以及選用恰當的教學評價,都必須經過精心的教學設計。中職教育培養的人才將直接踏上生產實踐第一線,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基本的知識、原理和概念,更重要的是生產技能和工作能力。但是,不管是傳統的還是現代的教學設計,大都關注在普通教育上,職業教育特別是中等職業教育的教學設計,還沒有引起中職教師的足夠重視。

近幾年,隨著國家對中職教育的關注和投人力度的加大,職業教育教學取得了一些成績,一些教師越來越重視教學設計,但是當前在教學設計中存在很多問題。為了更好地通過教學設計,明確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策略等,減少和克服在正式教學活動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增強和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和可控性,我們設計了此份問卷。本次問卷調查的內容涵蓋了教設計的各個環節,如瞭解學生、明確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策略的選擇以及教學評價等。

樣本選取、分析方法及類別

樣本選取本次調查研究以廣西商業學校為例,涵蓋學校的所有專業學科,共發放問卷127份,回收有效問卷127份,有效回收率為100%o

分析方法本調查主要將頻度和比例分析法、相關性分析法、具體分析法和對比分析法相結合,進行了統計、分類和分析,瞭解中職教師教學設計的優點和不足。

分析類別因為本次調查採用主觀題形式,分析難度較大,所以採用了首先對所收集的問卷進行整理,然後分類,最後統計分析的`形式。在分類中,儘可能地保持每個樣本的內容(故在統計分析中採用的是原樣本術語),以防止造成統計資料的不穩定和較低的信度與效度。在結合職業教育和傳統教育教學設計的一般構成要素和結構的基礎上,我們把教學設計程序分為備課、複習舊課、導人新課、上課、課堂小結和佈置作業。每個大類又包含一些小類,主要是具體的環節和方法,這也是我們研究的重點。

結果與分析

(一)教學整體設計的頻度和比例

教學整體設計是為了達到既定目標、促進學生能力發展而設計的一套完整的、系統化的、動態化的程式。統計與分析結果見表1和表2。

從表1和表2可以看到,在教學的準備階段設計中,進行備課和課堂總結的教師分別佔到了41.7%和40.2%,所佔比例一般。在備課設計中,作為教學設計重要環節的瞭解學生基本情況佔18.9%,熟悉教材佔15.0%,準備教案佔10.2%,所佔比例都明顯偏低,而作為教學設計靈魂的制定教學目標竟只有4.7%,可見中職教師對制定教學目標在教學設計中的重要性沒有足夠重視。在正式的教學實施階段的設計中,儘管每一位教師都有表述,但在複習舊課、導人新課以及教學策略選擇方面相差巨大,其中在注重學生實踐上值得一提,佔到47.2%,而在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教學過程中的形成性評價反饋方面分別佔18.9%和24.4%,有待加強。在這其中,對教學方法的選擇還是比較多的.下面我們將詳細討論。

(二)教學實施設計階段各教學策略和方法的統計與分析

教學策略的設計成功與否直接關係教學目標的完成程度。因此,我們重點對教學實施階段做了統計與分析,其結果與分析如下:

相關度結果與分析從表3可以得出,師生互動與問答教學(P=0.019)、案例教學與學生實踐(P=0.042)、演示法教學與學生實踐((P}.000)、問答與學生實踐(P}.022)相伴概率P均小於0.05,故認為它們兩兩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關係。而在剩餘的,如師生互動與案例(P=0.081)、師生互動與分組(P=0.561)等中,相伴概率P均大於0.05,故認為它們之間不存在顯著的相關關係。

上課環節各個要素在同一節課中出現情況分析從表4可以看出,在正式上課環節設計中,同時應用1至2種方法或策略的比例很多。表S顯示了上課環節各要素的應用次數和比例關係,其中學生實踐、案例法和評價法教學所佔比例較高,基本都在15%以上,其他所佔比例較低,在10%左右。從表4和表5的對比可以看出,有一些教學方法在一堂課中同時被利用,但是卻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沒有應用任何策略和方法。

案例法應用頻數與比例分析從表6可以看出,在教學設計中沒有出現案例的教師佔67.7%,出現1次的佔22.8%,出現2次的佔9.4%。而從表7可以看出,在教學設計中,中職教師明確提出精心準備案例的只佔7.5%,在教學實施中採用案例匯入的佔28.3%,但是在上課時應用案例教學的卻佔到了64.1%。雖然在教學實施中採用案例教學法的達到了很高的比例,但這是在出現案例法中的比例,在總體中卻不盡如人意。

討論與建議

(一)中職教學設計應是一個系統性、整體性工程,應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

長期以來,一些中職教師對教學設計關注度不夠,始終認為它與教學的聯絡不大,忽略甚至忽視教學設計;還有一些教師儘管在教學前進行教學設計,但也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其實,教學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的有效性和操作性。鄧澤民教授認為:教學設計的最終目的是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以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人才的中職教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直接反映在所培養的學生是否具有勝任工作的知識和能力。教學作為一個整體性的系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著眼整體,統攬全域性,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活動,尤其是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在教學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從這次調查來看,中職教師教學設計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令人擔憂。在所統計的6個環節中,教學設計包括所有環節的僅佔1.6%,含5個環節的佔4.7%,4個環節的佔10.2%,包括I-3個環節的最多,分別佔到23.6%,34.6%和25.2%。這些資料都充分表明了中職教師在教學設計存在的缺陷和問題。要改變這種現狀,中職教師必須加深對教學設計的認識和理解,系統地、綜合地、整體性地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並根據市場和社會的變化,做出動態的調整,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全面掌握知識和培養能力,提高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二)教學策略的選擇應適宜,應以注重師生互動,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參與度和創造性為前提

在以能力培養為本的中職教育中,教學方法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教學方法選擇的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到學生掌握知識和能力的水平。但這都有一個前提,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師生互動的學習情境和氛圍,而不是教師以自我為中心,單純地採取“滿堂灌”的方式,以利於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從本次調查我們看到,中職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多樣的,存在案例教學、分組教學、演示教學、問答教學等形式。例如,案例教學佔了教學過程的26.8%,學生的動手實踐則達到了47.2%,這些都與中職教育培養從事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國中級技術人才的教育目標是相對應的。但是我們同時也要注意其中存在的問題:這些方法的選擇是否都與培養學生的技能相關,是否能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望和興趣?例如,在對上課過程的相關分析中,在教學過程中選擇的分組法與案例不存在顯著的相關,說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採用的教學方法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難以形成師生互動的學習情境和氛圍。

總之,教學過程設計作為整個教學設計的主體,其中各種教學策略的選擇都應該強調以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提高和完善為中心。教師應為學生創造一種適宜初學習情境,充分調動學生求知慾,在教學過程中師生共學,共同發展,共同提高。

(三)注重教學評價

作為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學評價是一個評價教學效果、教學效率的措施,特別是基於中職教育本身固有的屬性,教學評價不可或缺。在本次調查研究中,我們發現中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形成性課堂評價意識較其他方面還是比較樂觀的,佔到了24.4%。但在總的教學過程設計中,卻只佔到了14.9%。雖然在課堂小結環節,教師也可能有教學評價方面的內容,但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卻未表現出來,況且有課堂小結的人數只佔到了總體的40.2%,在這方面還是存在不足的。因此,新時期應鼓勵和提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形成性評價體系。這要求中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對學生的成績動態地給予評價,及時激勵學生或者幫助學生改正自己的不足,這樣培養的學生才能勝任工作。

總之,在中職的實際教學中,應該把教學設計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對教學進行認真的設計,不斷適應當今社會和科技迅速發展對中職學生的新要求,敢於對教學進行改革與創新,努力為社會造就全方位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