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大班數學活動分類教案

校園 閱讀(2.05W)
大班數學活動分類教案1

活動目標

大班數學活動分類教案

1、引導幼兒在幫算式寶寶搬家的過程中,學習按運算方法和得數進行分類。

2、能迅速準確地進行8以內加減運算。

3、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4、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5、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活動準備

教具:算式卡片(8以內加減算式卡)分類圖一張

學具:分類圖、加減算卡、看標記寫算式的小雞圖

活動過程

一、 學習遊戲:

1、 碰球(7、8)

2、 開火車(8以內的加減)

二、 幫算式寶寶搬家中學習按兩個特徵分類

1、 算式寶寶要搬家了,他們想請小朋友一起去幫忙。有那些算式寶寶要搬家呢?我們來看一看。(出示分類圖讀一讀)這些加法、減法算式寶寶應從哪條路上走呢?(引導幼兒講出按運算子號走)那這些算式寶寶的新家在幾號樓呢?(引導幼兒講出按得數找家)

2、 教師先示範,然後請部分幼兒練習按兩個特徵分類,隨機引導、糾錯。

三、練習活動:

1、 幫算式寶寶搬家

2、 看標記寫算式(小雞圖)

四、講評活動:出示個別幼兒的小雞圖,集體檢查,然後帶標記讀算式、去標記讀算式。

活動反思

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於現實,並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充分利用幼兒現實生活中的資源,通過作用於幼兒的活動對幼兒發生實質性的影響,讓幼兒在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大班數學活動分類教案2

活動目標:

1、學習按圖形的兩種(三種)不同特徵進行二次分類。

2、培養幼兒的分析、歸納能力和操作興趣。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第一次操作:顏色2種圓形、正方形圖片若干個,第二次操作:顏色2種,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正方形圖片每二位幼兒一份。分類圖。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能根據圖形的不同特徵進行二次分類。

活動難點:引導幼兒合作進行分類並記錄。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闖關遊戲引發幼兒活動興趣。

1、老師帶領一起去圖形寶寶家做客。

2、讓幼兒說說圖形寶寶家有哪些寶寶。

二、第一次操作:分家家進行二次分類。

1、請幼兒自己選擇一種圖形寶寶扮演這個圖形寶寶。

2、請圖形寶寶們想想怎麼樣分分家?

3、請幼兒根據圖形的一種特徵進行一次分類。並請幼兒說說是怎麼按什麼特徵來分類的,教師進行記錄。

4、觀察分完後的圖形,看看它們現在都一樣嘛?看看還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可以怎麼分分家?

5、幼兒進行二次分類,教師進行記錄。並對這兩次分類進行總結。

三、第二次操作:分組操作拓展幼兒思維。

1、教師講述操作要求:兩位幼兒一組先兩人討論,一幼兒根據討論結果先進行一次分類,另一幼兒進行分類記錄,同前方法再根據其他特徵進行分類並記錄。

2、請幼兒兩兩分組進行合作。教師個別指導。

3、對幼兒操作結果進行集體檢查。

四、活動延伸:將各種小動物進行二次分類 。

1、將各種小動物進行一次分類。(海、陸、空)

2、再進行二次分類:海分為魚類和兩棲類、陸分為家禽和野生、空分為鳥類和昆蟲類。

引發幼兒活動興趣,先初步接觸活動的內容。

讓幼兒扮演圖形寶寶親身體驗圖形分類的有趣。

讓幼兒根據圖形不同特徵進行二次分類。

教師一邊記錄一邊運用語言跟進,為幼兒下一步的分組活動奠定基礎。

清楚講述操作要求,讓幼兒能更好的分組操作。

拓展幼兒思維。

活動反思:

在數學教學中必須強調讓幼兒親手操作材料,在實際的操作中探索和學習,獲得有關數學概念的感性經驗。幼兒只有在“做”的過程中,在與材料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才可能對某一數學概念屬性或規律有所體驗,才可能獲得直接的經驗。我用一個“給圖形寶寶分家”的故事貫穿始終,孩子們便於理解,也十分願意投入其中,加上我給幼兒提供了充分的操作材料,並加以引導,逐步深入,使幼兒真正在操作過程中去發現、歸納“圖形的二次分類”的特徵,讓他們充滿激情的完成了一個個任務。

大班數學活動分類教案3

活動目標:

1、學習按事物的兩種不同特徵進行二次分類,體驗類包含關係。

2、培養幼兒的分析、歸納能力和操作興趣。

3、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具:顏色、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正方形圖片若干個;水果、蔬菜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組織幼兒聽音樂坐好,引起幼兒興趣。

二、基本部分:

1.觀察演示。出示圖形卡片,讓幼兒觀察其特徵,想一想如何將這些圖形分成兩組?有幾種不同的分法?幼兒進行討論。

2.幼兒討論回答後,教師選擇一種分法進行演示,如:將圖形分成形狀不同的兩部分。在此基礎上啟發幼兒想一想如何將每一部分再分成兩部分。教師演示分法。

3.教師小結:可先將圖形按形狀分,再按大小分;也可先按大小分,再按形狀分;還可先按顏色分,再按形狀分。

4.幼兒操作。讓幼兒觀察圖形的外形特徵,然後按其特徵進行二次分類。

5.複習鞏固。教師指導幼兒完成幼兒用書中的練習題,進一步鞏固幼兒的分析、歸納能力。

三、結束部分:教師獎評小結,帶領幼兒進行戶外活動

活動反思:

在本次教學活動中,幼兒對二次分類的`理解讓我產生了意想不到的驚喜,也留下了值得我進一步思考的問題:遊戲中如何靈活、有機地處理好教學活動中的“動”與“靜”;如何讓幼兒的思維更開闊、更活躍,激發起幼兒的內在活動機制,產生積極體驗,我不斷地嘗試、變換多種活動方式,通過輕鬆愉快的活動,從而使幼兒更喜歡上數學課。

小百科:分類,是指按照種類、等級或性質分別歸類

大班數學活動分類教案4

  設計意圖:

數學活動對幼兒來說是一種比較抽象、枯燥的活動。在長期的中發現:已漸漸不滿足於以傳授為主的模式、不滿足於教具與學具的操作、不滿足於學習10以內的數、不滿足於有章有節地學習數學、不滿足於在活動室內學習數學等等,幼兒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老調動不高。《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提到: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於是,我開始思考:如何讓幼兒在生活中與遊戲中輕輕鬆鬆地學習數學;如何變“傳授為主 ”為“以幼兒為主”的學習方式,讓幼兒真正地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於是,我嘗試設計並實施了以下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活動目標:

通過實踐活動,學會用自己的方法分類統計生活中物品的數量,從中體驗數學的有趣及重要。

織夢內容管理系統

  活動準備:

事先選擇好實踐的場地(幼兒園內),並親自實踐一遍做好記錄,心中有數;紙、筆。

  活動過程:

(一)複習鞏固:

1、你能從1數到幾?數數看。

2、更快的數數方法:5個5個地數10個10個地數。

3、100以內的隨便一個數你會寫嗎?試試看(請幾個幼兒到黑板上聽寫)。

(注:此環節的目的在於瞭解幼兒在實踐活動中必備的一些相關知識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動中更好地把握。)

大班數學活動分類教案5

  【活動目標】

1.學習設計分類標誌,嘗試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層級分類。

2.能與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務。

  【經驗準備】

1.參觀廢品回收站,獲得部分生活垃圾可回收的經驗。

2.建立小小回收站,師幼共同收集可回收的廢舊物品,交流各自收集的廢品的名稱、性質和用途等。

  【材料準備】

1.各種大小不同的分類箱、筐,白紙皮、筆等。

2.親子手冊《科學.分一分,拼一拼》。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確定分類標準,設計分類標誌,根據標誌進行分類。

(一)討論確定分類標準。

1.提問:這些廢品有什麼不同?如果要對這些廢品進行分類,可以怎麼分?

2.提問:哪一種分法更快更清楚?啟發幼兒根據材料的性質確定分類標準。

(二)討論設計分類標誌。

提問:用什麼樣的分類標誌能讓大家一看就明白?

啟發幼兒通過繪畫或直接運用材料等方法設計分類標誌。

(三)討論分工合作,並根據標誌對廢品進行分類。

1.幼兒分組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2.分享交流。

二、根據材料的不同性質分成相應的若干組,分別完成設計標誌,並負責該類材料的分類歸放。

(一)引導幼兒再次討論確定分類標準、設計分類標誌。

教師:我們已經把廢品進行分類,想一想分好的各種廢品還能再分嗎?可以怎麼分?

(二)啟發幼兒用同樣的方法進行分工合作,並根據類別標誌對廢品進行分類、歸放。

  【活動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分類箱讓幼兒繼續收集廢舊物品,並利用其製作玩具。

2.完成親子手冊《分一分,拼一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