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小蝌蚪找媽媽》語言教案範文(通用14篇)

校園 閱讀(5.47K)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蝌蚪找媽媽》語言教案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蝌蚪找媽媽》語言教案範文(通用14篇)

《小蝌蚪找媽媽》語言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活動一:語言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是一個流傳已久的經典故事。其生動、有趣的內容深受幼兒的喜愛,但故事中小蝌蚪找媽媽的急切心情及動物媽媽們給予小蝌蚪的幫助和安慰,幼兒並沒有深切的感受和體驗。中班幼兒能基本完整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教師可根據幼兒已有經驗,幫助幼兒挖掘故事背後深層的教育價值,激發幼兒在講述模仿小蝌蚪在一次次的尋找媽媽過程中,以自身生活經驗為基礎,進入表演情境,真切地感受和體驗故事中的關愛之情。

【活動目標】

1、理解小蝌蚪與金魚、白鵝、烏龜間發生的故事內容,大膽模仿故事中的角色對話。

2、學習觀察畫面內容,嘗試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述小蝌蚪尋找媽媽時的急切心情。

3、喜歡閱讀活動,體驗動物媽媽們幫助小蝌蚪的關愛之情。

【活動準備】

課件、小蝌蚪、小青蛙圖片、幼兒用書每人一本。

【活動過程】

1、謎語匯入,激發幼兒興趣。

(1)大大的腦袋,黑黝黝,細細的尾巴水中游?

小蝌蚪從沒有見過自己的媽媽,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

(2)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兩者的不同。

2、欣賞故事,理解小蝌蚪與金魚、白鵝、烏龜間發生的故事內容,大膽模仿故事對話。

(1)播放課件,理解小蝌蚪與動物媽媽們之間的角色對話。

提問:小蝌蚪都遇到了誰?它們說了什麼?

小蝌蚪是怎樣問鴨媽媽的?用了哪幾個好聽的詞?

魚媽媽(龜媽媽、鵝媽媽)對小蝌蚪又說了什麼話呢?

(2)總結提升:小青蛙的特徵、動物媽媽們的出場順序。

3、幼兒嘗試用動作、表情、聲音大膽模仿小蝌蚪遇到魚媽媽(龜媽媽、鵝媽媽)時的對話,感受找到媽媽後的愉悅之情。

(1)師幼互動講述,理解、熟悉小蝌蚪遇到魚媽媽(龜媽媽、鵝媽媽)時的角色對話。

(2)鼓勵幼兒用動作、表情、聲音表現與魚媽媽(龜媽媽、鵝媽媽)對話的情節,感受找不到媽媽時的急切,以及找到媽媽後的喜悅之情。

提問:小蝌蚪找不到媽媽時的心情是怎樣的?說話的語氣應該怎樣?動物媽媽們看到小蝌蚪找不到媽媽,又會用怎樣的語氣和小蝌蚪講話?它們找到最後媽媽了嗎?心情是怎樣的?

(3)小結:因為小蝌蚪尊敬動物媽媽、講話有禮貌,所以最後開心的找到了青蛙媽媽。

4、鼓勵幼兒嘗試選擇角色進行對話、交流,體驗小蝌蚪找到媽媽時的快樂。

提問:小蝌蚪長成小青蛙後,每天做什麼?

如果你是小蝌蚪,還會和小夥伴一起做什麼呢?

《小蝌蚪找媽媽》語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體驗遊戲的歡樂及表演的樂趣。

2、培養幼兒動作的創造性。

活動準備:

青蛙媽媽、鯉魚媽媽、鴨媽媽、烏龜媽媽頭飾各一個;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重難點:

重點:體驗表演的樂趣。難點:鼓勵幼兒創造蝌蚪遊的動作,學說各主角的話。

活動過程:

一、欣賞音樂,學蝌蚪遊。

1、師:小朋友,教師帶來一段很好聽的音樂,《小蝌蚪找媽媽》的音樂。你們想聽嗎?(彈奏唱)

2、提問:小蝌蚪長什麼樣貌?小蝌蚪在水裡怎樣遊?誰來學小蝌蚪游泳?有誰想出的小蝌蚪遊的動作是不一樣的?(請幼兒來學一學小蝌蚪游泳)

3、教師示範遊。師:小蝌蚪遊得真好看,看蝌蚪姐姐是怎樣在水裡遊的。

二、在音樂伴奏下學蝌蚪遊,吃食。

(1)[1~8]小節:在音樂伴奏下重複三遍。師:蝌蚪姐姐請蝌蚪弟弟妹妹一塊兒來水裡遊。

(2)[9~12]小節:教師帶領在xxx處咂嘴表示吃東西。師:蝌蚪弟弟妹妹遊了那麼久肚子餓了,我們來吃點東西吧。

(3)重複[1~8]小節兩遍:師:吃飽了,小蝌蚪一齊游來游去做遊戲吧。

(4)[9~12]小節:師:吃飽了,姐姐帶你們去找媽媽吧。(音樂[13~16]上)

三、蝌蚪姐姐帶小蝌蚪找媽媽。

(1)音樂[13~16]結束,鴨媽媽出現,蝌蚪姐姐帶小蝌蚪上前問:你是不是我們的媽媽?鴨媽媽{配班教師扮}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到別的地方去找找吧。

(2)音樂再起,蝌蚪繼續遊,到最終一句媽媽,媽媽在哪裡時鯉魚出現,蝌蚪上前問:你是我們的媽媽嗎?鯉魚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到別的地方去找找吧。

(3)音樂起,蝌蚪遊。音樂結束,烏龜出現,蝌蚪上前問,烏龜回答,同上。

(4)音樂起,蝌蚪遊。音樂結束,青蛙媽媽出現,叫呱呱,我就是你們的媽媽。小蝌蚪快速游到媽媽身邊,一齊拍手說:媽媽找到了!媽媽找到了!

四、學說主角的話。

1、學說蝌蚪的話及其他主角的話。提問:剛才去找媽媽時第一個遇到誰?小蝌蚪是怎樣問的?(學說小蝌蚪的話)它是怎樣回答的?(學說鴨媽媽的話)

2、學說鯉魚、烏龜的話同上。

五、遊戲重新開始。

請四位幼兒來做鴨媽媽、鯉魚媽媽、烏龜媽媽和青蛙媽媽(配班教師在一旁幫忙)其他幼兒做小蝌蚪,教師做蝌蚪姐姐。

六、結束。

師:小蝌蚪們,我們在小河裡歡樂地游泳、找東西吃、做遊戲,還找到了媽媽,你們高興嗎?那我們下次再來玩小蝌蚪找媽媽的遊戲,好嗎?

《小蝌蚪找媽媽》語言教案 篇3

活動設計背景

本班幼兒由大班和中班幼兒組成,幼兒們來班前不懂任何漢語話,也沒有任何語言環境,在這種情景下僅有在班裡能與漢語言接觸,所以我在班裡讓幼兒們多聽,多說。

活動目標

1、經過多種形式的看圖講述,激發幼兒大膽說漢語的興趣。

2、經過多便講述,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本事。

3、經過看圖講述,引導幼兒理解並記住小蝌蚪找媽媽的主要資料。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激發幼兒大膽說漢語的興趣,記住,理解故事資料,發展口語表的本事。

難點:記住故事資料。

活動準備

小蝌蚪找媽媽故事圖片

小蝌蚪找媽媽故事教學光碟,DVD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以提問的方式匯入課文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見過蝌蚪嗎?他的媽媽是誰?今日呀有一群小蝌蚪找不到媽媽了,我們一齊看看是怎樣回事。

(二)基本環節

教師出示圖片一,請幼兒猜一猜,說一說上頭的資料,

用同樣的方法出示其它圖片讓幼兒大膽的說。

教師完整的,慢速把故事講一遍,放光碟再聽一遍。

教師根據故事資料向幼兒提出問題,並及時給於鼓勵。

教師請全體幼兒跟讀故事。

教師指圖,請全體幼兒飾演小蝌蚪,其他主角由教師擔任,一邊看圖,一邊講述,第二次替換主角。

(三)結束環節

請幼兒先自由結合看圖講述,然後交換主角再講述。

(四)延伸環節

請幼兒自由結合,邊表演邊講述。

《小蝌蚪找媽媽》語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畫成6幅連環畫,表現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徵和主要情節。

2、引導幼兒用與物體相應的顏色作畫。

3、培養幼兒注意遠近、大小關係,合理安排畫面的能力。

4、鼓勵兒童發現生活中的美,培養幼兒對美術的熱愛之情。

5、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重點

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畫成6幅連環畫。

難點

注意遠近、大小關係,合理安排畫面的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鴨子、魚、烏龜、鵝、青蛙圖片,圖畫紙,油畫棒。

活動過程

1、匯入活動,引起興趣。

我們已經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今天我們把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內容畫出來,每一段故事畫一張畫,連起來就叫連環畫,讓別人把幾張畫連起來看就知道是一個完整的故事。

2、引導幼兒觀察主要角色的特徵。

幼兒討論,故事裡都有哪些小動物。

出示動物圖片,請幼兒觀察。

3、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我們把故事分成6幅圖,在畫的右下角標上數字。

畫之前,請幼兒先想好如何構圖。

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將主要角色畫在紙的中間,注意添畫與主題有關的事物,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動物形象和設計畫面。

4、評價作品,結束活動。

鼓勵幼兒與鄰座的小朋友相互欣賞並講述故事內容,選出畫的最好的作品進行表揚並讓幼兒介紹作畫經過。

《小蝌蚪找媽媽》語言教案 篇5

計劃思緒:

小朋友都喜好聽故事,尤其是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變節深深吸引了幼兒。在故事中,經由過程小蝌蚪找媽媽的彎曲履歷,使幼兒相識到田雞的發展轉變歷程,用繪畫的情勢表示出來,相識連環畫的情勢,會區分故事中差別的情節內容,知道其先後次序,製造成連環畫,而且在運動中造就幼兒互相互助的本領。

運動目的:

1、進一步熟習和明白《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內容,相識故事的重要情節。

2、會區分故事中差別的情節內容,知道其先後次序,並能經由過程繪畫表示出來,製造成連環畫。

3、與搭檔協商,在分工與互助的根本上配合完成使命。

運動預備:

1、白紙裁成32k,數目7倍於幼兒人數。

2、事先熟習《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內容。

3、水彩筆、連環畫、動物圖片、訂書機。

過程:

一、回想故事《小蝌蚪找媽媽》的重要情節。

1、播放灌音,再次觀賞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2、提問:小蝌蚪剛生下來是什麼樣子?

小蝌蚪把哪些動物當成本身的媽媽了?

小蝌蚪去找媽媽,先遇到了誰?厥後又遇到了誰?末了它找到本身的媽媽了嗎?

幼兒手工製作小結:小蝌蚪碰到了鴨媽媽,魚媽媽,烏龜媽媽,鵝媽媽,在各人的資助下,終於找到了本身的媽媽。

二、評論辯論:奈何製造連環畫?

1、師:小朋友知道什麼是連環畫嗎?(連環畫便是由一張張一連的畫面,組成一個完備的故事,按順序裝訂起來,就成了一本連環畫。)

2、奈何來做連環畫呢?

①.畫故事。每張紙畫一個故事變節,有幾個情節就畫幾張紙。

②.把畫好的故事內容依照先後次序分列並寫上頁碼。

③.裝潢封面。操縱故事的名字《小蝌蚪找媽媽》,畫在封面上,讓別人一看就知道這本連環畫報告我們的是什麼故事。

④.裝訂。

三、請幼兒觀賞丹青書,邊思索邊評論辯論繪畫要領。

這麼長的故事我們可以怎麼畫?(小組互助)小組互助時怎麼分工?一共要畫幾張?有哪幾張?

四、播放故事,幼兒繪畫,製造連環畫,先生巡迴引導,賜與實時的資助。

留意提示幼兒憑據情節的生長表示完備的畫面。

難點:與搭檔分工互助完成使命。

五、幼兒之間相互觀賞、交換。

這是篇好文章,講的是關於大班美術活動:自制連環畫《小蝌等方面的內容,覺得好就按CTRL+D收藏下。

《小蝌蚪找媽媽》語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喜歡閱讀活動,感受探究小蝌蚪生長過程的樂趣。

2、學習圍繞故事的名字來觀察、思考畫面內容,嘗試用完整、連貫的語言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認識。

3、能大膽想像故事情節,並學習故事中的對話。

活動準備:

1、教師用大書一本(自制);故事磁帶、錄音機。

2、小蝌蚪、小青蛙圖片各一;幼兒用書每人一本。

活動過程:

1、匯入活動:猜謎語,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教師:“大大的腦袋,黑黝黝,細細的尾巴水中游!”

教師:小蝌蚪從沒有見過自己的媽媽,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

(1)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兩者的不同。

教師:小蝌蚪是怎麼變成青蛙的呢?

(2)請幼兒憑以往經驗先自由討論,再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的觀點。

2、教師講述故事的開始部分,激發幼兒自主閱讀的願望。

(1)結合自制大書,教師講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教師:我們一起來看一個關於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教師一邊講述故事(從開始到“小蝌蚪們高高興興地向前面游去了”),一邊用手指著相應的畫面,幫助幼兒建立圖畫和口語的關係,理解故事的內容。

(2)設疑,創設自主探究的閱讀環境。

教師:小蝌蚪在找媽媽的路上遇到了誰?它們會相互說些什麼話?最後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請你們快去看看書吧!

3、幼兒分組自主閱讀小書,教師巡迴觀察,並根據幼兒閱讀情況分層指導。

對於能基本正確讀懂內容的幼兒,建議他們想像角色的對話,把故事連起來,完整地講一講;對於不明白個別地方的幼兒,建議他們看看前後的畫面,推斷故事的內容。

4、引導幼兒圍繞重點開展討論。

(1)結合鴨媽媽與小蝌蚪對話的這張圖畫,幫助幼兒歸納觀察畫面的策略:依據後面的圖畫,推測前面的.內容。

(2)引導幼兒學習鴨媽媽的語言。

(3)用同樣的方法推測魚媽媽、龜媽媽、鵝媽媽對小蝌蚪說的話。

教師:你們知道魚媽媽(龜媽媽、鵝媽媽)對小蝌蚪說了什麼話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5、結合大書,師幼共同看圖講述故事。

教師先講故事的開始部分,再分別請幼兒輪流講述故事後面的情節(找到魚媽媽,找到龜媽媽,找到鵝媽媽,找到青蛙媽媽),最後部分由教師講。

6、集體欣賞配樂故事,進一步感受故事語言的優美與生動。

播放語言磁帶,師幼共同欣賞配樂故事。

活動延伸:

1、在語言區擺放故事中動物頭飾,分割槽活動中可以讓孩子自由表演故事。

2、引導幼兒繪製《小蝌蚪找媽媽》的連環畫。

《小蝌蚪找媽媽》語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瞭解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及青蛙的外形特徵及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2、能夠用完整連貫的語言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

3、喜歡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感受故事中所表現的人情美。

活活動重、難點:

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活動準備:

故事錄音帶、課件、圖片。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出課題。

“大大的腦袋,黑黝端,細細的尾巴水中游!”

提問:“小蝌蚪從沒見過自己的媽媽,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嗎?”

二、播放故事錄音,感知故事內容。

教師提問:

1、故事中有誰?發生了什麼事?

2、小蝌蚪的媽媽長得是什麼樣的?

3、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它們碰到了誰?互相說了什麼?

4、它們把誰當成了媽媽?

三、分段欣賞故事內容。

1、小蝌蚪為什麼去找媽媽?

2、看圖片1,遇到鴨媽媽時,他們說了些什麼?鴨媽媽說了些什麼?

3、看圖片2、3、4,遇到魚媽媽、烏龜媽媽、鵝媽媽時,他們說了些什麼?小蝌蚪又說了些什麼?

4、用連貫的語言說一說故事情節。

四、熟悉掌握故事

幼兒跟錄音邊看圖邊講述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五、活動延伸:

欣賞小蝌蚪變成青蛙的課件。

1、小蝌蚪和青蛙媽媽長得像嗎?她是長得怎麼樣的?蝌蚪是如何變成青蛙的?

2、再次完整看圖片瞭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3、教師小結:原來小蝌蚪過幾天先會長出兩條後腿來,接著又會長出兩條前腿來,等四條腿長齊了,脫掉尾巴,換上綠衣襲,就變成了青蛙。

《小蝌蚪找媽媽》語言教案 篇8

一、目標:

1、在遊戲活動中,能充分展開想象,初步理解詩歌內容,並整首學習詩歌。2、感受詩歌中親情對話的愉悅,體驗美好的情感。

二、準備:

1、背景圖、青蛙頭飾、小蝌蚪頭飾、錄音磁帶

2、自然角飼養小蝌蚪、認識過小蝌蚪

三、過程:

1、引導幼兒在遊戲中展開想象,去理解詩歌內容。

(1)理解第一句“小蝌蚪,細尾巴。”

師:“春天,小河邊的柳樹發芽了,河裡長出了綠綠的水草,小朋友,你們看誰會來呢?”(出示背景圖片)

師:“小蝌蚪來了,他們在河裡玩的真開心,小蝌蚪的尾巴是什麼樣的?”(細細的,長長的)

“尾巴有什麼用?”(游泳、扭來扭去)

師:“對了,小蝌蚪游泳就是靠細尾巴扭來扭去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蝌蚪游泳。(在表演時,教師可提示:小蝌蚪,細尾巴,遊呀遊,扭呀扭,游來游去真開心)

(2)理解第二句“游來游去找媽媽”。

師:“小蝌蚪在小河裡,遊啊遊的,真開心。忽然聽到小鴨子在呷呷地叫‘媽媽,媽媽”。小蝌蚪聽到也跟著小鴨子叫‘媽媽’,鴨子媽媽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我是小鴨的媽媽”。小蝌蚪著急地說:“那我們的媽媽呢?我們快點去找吧”。(邊出事圖片邊講述)

師:“小蝌蚪是怎樣找媽媽的?”(東找找,西找找;東遊遊,西遊遊)

師:“小蝌蚪這裡遊遊,那裡遊遊,這裡找找,那裡找找,我們可以說‘游來游去找媽媽’”。

師:“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蝌蚪怎樣找媽媽的。”

(師生一起表演,教師提示幼兒“東找找,西找找,游來游去找媽媽,媽媽在哪裡呢?”並引導幼兒很著急地在這裡遊遊,那裡遊遊,這裡找找,那裡找找)

(3)用對話的形式理解最後三句,體驗母子親情。

師:“小蝌蚪游來游去怎麼也找不到媽媽,心理多著急,如果我們小朋友找不到自己的媽媽,你會怎麼辦?”(喊媽媽)

師:“是的,我們可以大聲一點喊媽媽,誰來試一試你心裡著急時喊媽媽的?”(引導幼兒注意表情和語氣的變化,並做呼喚的動作,讓幼兒知道聲音可以傳更遠一點)

師:“我們來聽一聽,小蝌蚪是不是也是這樣做的呢。”(錄音:“媽媽,媽媽你在哪裡?”)

師:“小蝌蚪和我們的辦法是一樣的,現在我們來幫小蝌蚪一起喊媽媽,喊的時候響一點,慢一點。(全體起立,做呼喚狀一起喊“媽—媽,媽—媽,你在哪兒?”)

配班教師(幼兒喊第三遍時,帶著青蛙頭時跳出來)邊跳邊親切地說:“來了,來了,我來了,我就是你們的媽媽——大青蛙”。(歡呼“我們找到媽媽了,我們找到媽媽了。”)

師:“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大青蛙)

2、幼兒通過看、聽、表演學習整首詩歌。

(1)欣賞整首詩歌,幼兒安靜、專心地聽一遍。

師:“小朋友真能幹,老師把你們剛才幫助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編成了一首詩歌叫《小蝌蚪,找媽媽》。

我們來聽一聽。(教師有激情地朗誦一遍)

(2)幼兒整首唸詩歌二遍(邊看圖片邊念,注意引導對話時的語氣和表情)

(3)以遊戲的方式表演、複習鞏固詩歌,體驗母子親情的愉悅。

師:“我們來做一個小蝌蚪找媽媽的遊戲,你們做小蝌蚪,老師做媽媽。(戴上頭飾)

師:“你們剛才唸的很好,但是在喊媽媽的時候,可以稍微輕一點,再慢一點,這樣的聲音媽媽才喜歡。現在我們再來做一遍,看誰表演最好。”

師:“現在老師來做媽媽,你們做小蝌蚪。(讓幼兒通過自己的動作、語氣、表情來表達自己對詩歌的感受,在對話時,讓配班教師引導喊得好聽一點,這樣媽媽就會很快出來的)

3、活動,教師扮青蛙媽媽的角色,自然結束活動。

師:“孩子們,你們剛才表演地真棒,以後媽媽再也不和你們分開了,現在我帶你們到小鴨子家裡去玩嗎,去告訴小鴨子,你們也找到了媽媽。

(幼兒聽歌曲《小蝌蚪找媽媽》模仿小蝌蚪游泳的動作,走出教室)

《小蝌蚪找媽媽》語言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能根據故事情節自發地隨歌曲和樂曲自由創編簡單的動作。

2、嘗試用多種道具、材料表現音樂,並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3、在活動中能積極地與同伴進行角色扮演體驗音樂劇的樂趣。

重點難點

1、能與同伴合作創編出角色動作造型。

活動準備

荷花道具(4個)、荷葉道具(4個)、綠絲帶(2條)、螃蟹頭飾(4個人)、金魚頭飾(5個)、小蝌蚪頭飾(5個)、青蛙頭飾(1個)、大樹頭飾(1個)、音樂MP3、大荷葉道具(2個)

活動過程

一.熱身階段

播放《哈嘍歌》

二.動作模仿階段

1、聽音樂模仿小魚游泳的動作。(播放音樂)幼兒跟隨音樂先模仿老師的基本動作,在熟悉後知識遷移幼兒自行創編蝌蚪遊得動作。

指導語:

師:小朋友們你們見過池塘的小魚是怎麼遊的嗎?(模仿)

上游游下遊遊左遊遊右遊遊

遊得快遊得慢遊得輕遊得重

師:小朋友在池裡小蝌蚪是怎麼遊得呢?(創編)

2、合作與變化

聽鼓聲與同伴合作用肢體創編場景中蝌蚪、荷花、螃蟹角色的動作特點。

指導語:

師:請小朋友根據非洲鼓節奏快慢輕重2個為一組變成小蝌蚪遊動。

請小朋友根據非洲鼓節奏快慢輕重3個為一組變成荷花隨風擺動。

請小朋友根據非洲鼓節奏快慢輕重4個為一組變成螃蟹在池塘裡走來走去。

3、熟悉完角色動作後引出故事繪本。《小蝌蚪找媽媽》教師播放背景音樂分段演示完整故事。

4、聽故事音樂分段清楚每段音樂的特點討論音樂中適合角色扮演?

教師:播放音樂與幼兒共同討論,回憶我們故事中的角色。

5、教師和幼兒分組討論,分工在故事中幼兒自己想扮演什麼角色按角色場景分類。

幼兒:說出自己想扮演的角色,清楚自己在那段音樂出場。討論場景中需要什麼道具。

6、幼兒自由選取道具,聽音樂表演。設計一些簡單的對白。

7、討論成熟後嘗試讓孩子們自己表演音樂故事並展示,結束。

活動總結

幼兒通過本次活動在音樂劇有了基本的認識,共同探討了音樂劇《小蝌蚪找媽媽》有些什麼角色。在角色的創設,音樂的節奏感知以及律動感知和同伴愉快地合作。讓孩子們都獲得了深刻的經驗體驗。提高了幼兒與同伴的合作能力,激發幼兒的表演慾望。大膽展現自己,豐富了自己故事閱讀的形式。

《小蝌蚪找媽媽》語言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安靜地傾聽故事,知道故事名稱,理解故事內容,發展觀察、比較的能力。

2.根據故事內容,學習表演。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5.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

活動難點: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學習表演故事。

活動準備:

1.《樂園》圖譜,《小蝌蚪找媽媽》課件.

2.小蝌蚪頭飾若干(鴨媽媽、鯉魚媽媽、烏龜媽媽、青蛙媽媽、一群蝌蚪等貼絨教具一套,頭飾一套)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1.今天,樂園裡來了許多朋友,小朋友看看是誰呀?

(熊媽媽、小熊;鴨媽媽、小鴨;雞媽媽、小雞……)

2.“小動物們在樂園裡玩得可高興了。天漸漸地黑了,小動物們也陸續回家,小雞、小鴨玩累了,也想回家了,可怎麼也找不到媽媽了,急得要哭了。”小朋友願意幫小雞、小鴨找到媽媽嗎?

3.小動物們都有了自己的媽媽,你們想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呀?聽了故事就明白了。

二、教師有表情地完整講述故事。

故事裡有誰?

三、教師出示池塘背景圖,按故事內容,引導幼兒講述故事。

1.小蝌蚪在池塘裡遊樂的時候,先遇到了誰?(鴨媽媽)

(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邊在背景圖上貼上相應的教具)

2.鴨媽媽怎麼對小蝌蚪說的?

(這裡可以叫小朋友一起來說鴨媽媽的話。)

3.謝過了鴨媽媽,小蝌蚪把誰當成了媽媽?(鯉魚媽媽)(出示貼絨教具)

4.鯉魚媽媽怎麼說?(幼兒重複鯉魚媽媽說的話)

5.小蝌蚪又把誰當成了媽媽?(烏龜媽媽,出示教具)

6.烏龜媽媽怎麼說?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小蝌蚪和媽媽那些地方不一樣?(請幼兒說說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特徵)

四、師幼一起完整講述故事

1.按圖片內容和幼兒一起復述“小蝌蚪怎樣找到媽媽”中的一些情節。

2.個別幼兒講述(鴨媽媽、鯉魚媽媽、烏龜媽媽說的話)

課後反思:

事先準備好五幅畫,分別為小蝌蚪、長了兩條前腿的蝌蚪、長了前腿和後腿 的蝌蚪、尾巴變短的青蛙、小青蛙。通過幼兒看圖引導孩子說出小蝌蚪的變化過程,教師相機貼出對應的圖片。要求要求用上先、再、接著、最後,說小蝌蚪的生長過程。這樣孩子掌握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時就輕鬆自如,毫不吃力。活動中,我儘量讓孩子自己說,自己問,進一步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最後還請孩子分角色表演了一次,孩子都很開心。

《小蝌蚪找媽媽》語言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瞭解小蝌蚪變青蛙的成長過程。

2、能夠用完整連貫的語言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

3、感受動畫的意境美。

活動準備:

用Flash軟體製作的課件。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出課題。

謎語:“大大的腦袋,黑黝黝,細細的尾巴水中游!”

提問:“小蝌蚪從沒見過自己的媽媽,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嗎?”“為什麼小蝌蚪和自己的媽媽長得不一樣?”

(二)完整欣賞故事。(播放動畫課件)

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麼?小蝌蚪找媽媽時碰見了哪些小動物?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它們為什麼長得不和媽媽一樣呢?

(三)分段欣賞故事(繼續播放動畫)

幼兒邊觀看動畫課件邊討論:

1、播放課件第1段。(故事開頭至“小蝌蚪高高興興地向前游去”)

提問:小蝌蚪為什麼去找媽媽?

2、播放課件第2段。(“一條大魚游過來了”至“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提問:遇到魚媽媽時,它們說了些什麼?

3、播放課件第3段。(“一隻大烏龜游過來了”至“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提問:小蝌蚪遇到龜媽媽時又會說些什麼?一起來說一說。

4、播放課件第4段。(“一隻大白鵝‘吭吭’地叫著”至“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提問:現在碰到了誰?為什麼會把大白鵝當成自己的媽媽?

5、播放課件第5段。(“小蝌蚪遊呀遊呀”至故事結束)

提問:最後小蝌蚪在哪裡找到了媽媽?你能說說它們的媽媽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本領?

(四)瞭解青蛙成長的過程。(播放青蛙成長過程視訊)

提問: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媽媽的?

幼兒回答後,教師操作課件。(點選青蛙成長過程示意圖)

師生一起用肢體來表示小蝌蚪到青蛙的成長過程。

延伸活動:

青蛙的本領很大,如果小朋友有興趣的話,我們繼續來欣賞有關青蛙的兒歌。

《小蝌蚪找媽媽》語言教案 篇12

活動目標:

1、喜歡閱讀,學會圖文結合理解圖書的內容 ,在閱讀中體驗小蝌蚪找媽媽的艱辛與快樂。

2、通過閱讀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徵,及生長過程。

3、懂得與人交往時,要講禮貌,對人熱情。

活動準備:

《小蝌蚪找媽媽》大書本、 插入圖片小蝌蚪五張,活動前讓幼兒飼養小蝌蚪,觀察並記錄小蝌蚪的生長變化、豐富幼兒相關經驗。

活動過程:

一、 出示大書,引起幼兒觀察封面引出主題。

1、遮蓋書名和青蛙提問:封面上有誰?猜猜它們的媽媽是誰?長得跟它們一樣嗎?

2、展示書名,引導幼兒觀察封面猜想故事內容。

二、閱讀大書。

(先遮蓋文字),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中動物媽媽們的外形特徵,瞭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生長過程,能用好聽的詞彙表達自己的觀察發現,理解故事內容。再嘗試圖文結合用完整的一段話來講述每一頁畫的主要內容。

1、圖一:這是什麼季節?青蛙媽媽生的卵什麼顏色什麼形狀,慢慢地變成了什麼?(豐富詞彙黑黑的、圓圓的)鼓歷幼兒交流自己的觀察發現。

2、圖二:有一天小們蝌蚪碰到了誰?它們想起了什麼?

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鴨媽媽與小鴨子體態動作感受它們的親密與快樂。

3、圖三:小蝌蚪看見誰?它長得怎樣?小蝌蚪怎麼想怎麼說的?大魚又是怎麼說的?

引導幼兒觀察並想像它們是怎麼說。(豐富 詞彙又寬又大)

4、同法出示圖四、圖五鼓勵幼兒認真觀察它們的特徵,大膽的想象它們的對話,並用連慣的語言描述。(豐富詞彙一蹦一跳)

5、圖六:小蝌蚪會找到媽媽嗎?她長得怎麼樣的?蝌蚪是如何變成青蛙的?

鼓勵幼兒大膽預測故事的結局並與同伴輕聲交流猜想。

三、引導幼兒討論。

你喜歡哪一種動物為什麼? 教育幼兒與人交往時,要講禮貌,對人熱情。

四、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角色隨音樂做動作,離開教室。

《小蝌蚪找媽媽》語言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理解,熟悉故事內容,並能看圖複述故事。

2、感受媽媽們的熱情和關懷。

3、通過故事,讓幼兒瞭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活動準備:

1、頭飾:青蛙 小蝌蚪 鴨 魚 烏龜的頭飾

2、池塘(提供綠色彩帶)

3、幼兒操作用圖片2幅

4、教學軟體一片、幻燈片、故事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一、 引導語:小朋友們都見過小蝌蚪吧,現在小蝌蚪長大了,它們要去尋找自己的媽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蝌蚪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媽媽的。

二、 教師展示幻燈圖,引導幼兒談談小蝌蚪遇到誰?他們會說些什麼?

三、 提供材料,讓幼兒看圖編故事

1按照圖書順序編故事

2按照幻燈片順序編故事對話

3 提供圖片,讓幼兒在操作板上進行排圖講述

四、 集中幼兒,請1"2名幼兒介紹自己編的故事。

五、 組織幼兒看VCD,與一起傾聽故事。

六、 聽完故事後教師提問教師設

1、蝌蚪為了找媽媽,向誰去打聽?

2、小蝌蚪看到鴨媽媽,是怎麼詢問?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媽媽們的對話時都使用了哪些禮貌用語?這有什麼好處?

3、動物媽媽們的外型特徵有哪些不同?

4、鴨媽媽是怎麼描述青蛙的樣子的?她說的完整嗎?

5、最後小蝌蚪在哪兒找到了媽媽?你能說說它們的媽媽是什麼樣兒的?有什麼本領?

七、集體邊看VCD邊學習複述故事,重點讓幼兒掌握故事中人物的對話,幼兒複述時要啟發幼兒通過不同語調速度音色和節奏來表現媽媽們的不同形象。(如烏龜媽媽比較憨厚;大白鵝速度較快,嗓門大,表現出熱情)

八、小蝌蚪找不到媽媽心情是怎麼樣的?你如果找不到媽媽會怎麼做?

九、小蝌蚪怎麼找媽媽的,我們知道了,在找媽媽的一個多月時間裡,小蝌蚪是怎麼長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麼長成青蛙的呢?——組織幼兒看教學課件。

十、分組活動

1、邊聽故事錄音磁帶邊表演故事

2、看圖講故事

3、看VCD講故事

課後反思:

在活動中我一開始創設遊戲的氛圍,讓孩子模仿小蝌蚪的遊動,用身體動作來感知和體驗蝌蚪的不同動態,為後面的繪畫環節做好鋪墊。在課件的運用上,能調動幼兒的情緒,在幫助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孩子的情感體驗得到了昇華,更加深了孩子對親情的感受。在這次借班上課中,我發現這個班的孩子有過手指點畫的基本經驗,我在活動中調整目標,運用不同的提問方式推動幼兒運用已有經驗進行互動,師生共同探索小蝌蚪的外形及遊動的不同方向,能關注師生之間和諧的關係,雖然我跟他們只見過兩次,但在活動中他們始終能有愉悅的體驗,獲得成就感。特別讓我感動的是當我準備結束繪畫時,許多孩子還意猶未盡的要求還要畫,讓我感覺到活動雖然結束,但是教育還在延續。

在活動中,我發現有部分幼兒已經具有左右概念,本來在畫紙上的小魚是作為一種指向作用的。繪畫時的一些規範要求我也是讓孩子在教師的潛移默化示範中掌握,如:保持畫面整潔,用小池塘的方法暗示幼兒,讓他們自覺的去維護池塘的乾淨。也非常感謝曙光幼兒園有這麼好的先進裝置展示作品,利用大螢幕展示作品更便於幼兒觀察,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感受自己的作品收到重視。在講評活動中也便於全體孩子共同觀察、共同評價。在講評中我尊重孩子,雖然他們年齡小,但是我還是給機會讓他們能進行簡單的自我評價和他評兩種方式,學會去發現自己和別人的優點。在最後結束環節中,因為是借班上課,有部分孩子未能來參加,我讓孩子們當小老師去教其他小朋友,再一次激發他們的成就感,體現孩子之間的生生互動,同時,也滿足幼兒想再一次作畫的慾望。

在這次活動中,我在作畫前要求應該更明確一些,讓孩子知道先多點幾隻蝌蚪的腦袋,再添畫尾巴。這樣既能保持手的乾淨,又讓孩子知道要有順序的進行繪畫。在最後評價過程中還是有些單一,我應該在評價中給孩子一個評價的定義,比如這個孩子的畫乾淨,蝌蚪遊動方向等。這個班的孩子語言發展比較好,我可以讓她們根據自己的畫來豐富自己的語言。

《小蝌蚪找媽媽》語言教案 篇14

【教材分析】

故事中的小蝌蚪不知道快樂是什麼,後來媽媽讓小蝌蚪明白了,快樂並不是擁有很多漂亮的衣服,而是有朋友的關心與陪伴。

【活動目標】

1、能獨立創編並清楚的講述情節豐富、具有想象力的新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2、能專心傾聽同伴講述,並發表自己的見解。

3、樂於與同伴交流故事中的情節,感受創編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利用環境創設和生活活動組織幼兒講述自編的小蝌蚪找媽媽故事。

2、物質準備:課件《做有禮貌的小觀眾》。

【活動過程】

1、通過觀看課件,引導幼兒討論如何做一個有禮貌的小觀眾。

小結:

(1)要認真傾聽同伴講故事。

(2)別人講完後,要熱情的為小朋友鼓掌喝彩。

2、通過演示和討論,引導幼兒明確舉辦故事會的方式及要求。

(1)教師當故事會主持人,介紹活動方式:先小組內講故事,推選一名故事大王參加全班故事會。

(2)組織幼兒討論:推選的故事大王須具備什麼條件?

如:聲音響亮、表情豐富、故事完整有趣等。

3、通過多種形式的故事講述,引導幼兒推選故事大王。

(1)幼兒在小組內輪流講故事。

教師引導每組幼兒推選一名小組長負責組織、決定講故事的順序及推選人員。(本環節教師可根據自己班孩子的情況進行,或者可以3名教師各負責一組、)

(2)各組介紹自己推薦的人選及理由。

4、舉行全班故事會,教師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傾聽,做一個文明的小聽眾。

5、公佈比賽結果,教師注意及時小結。

對於講的較好的幼兒進行獎勵,對於其他幼兒提出修改意見。

6、小結:任何故事的結局都不是固定的,每個人的心裡都可以有自己滿意的結局,我們要勇於說出自己心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