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小蝌蚪找媽媽》大班語言教案範文(通用11篇)

校園 閱讀(3.05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蝌蚪找媽媽》大班語言教案範文(通用11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蝌蚪找媽媽》大班語言教案範文(通用11篇)

《小蝌蚪找媽媽》大班語言教案1

活動目標:

1、喜歡閱讀,學會圖文結合理解圖書的內容,在閱讀中體驗小蝌蚪找媽媽的艱辛與快樂。

2、通過閱讀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徵,及生長過程。

3、懂得與人交往時,要講禮貌,對人熱情。

活動準備:

《小蝌蚪找媽媽》大書本、插入圖片小蝌蚪五張,活動前讓幼兒飼養小蝌蚪,觀察並記錄小蝌蚪的生長變化、豐富幼兒相關經驗。

活動過程:

一、出示大書,引起幼兒觀察封面引出主題。

1、遮蓋書名和青蛙提問:封面上有誰?猜猜它們的媽媽是誰?長得跟它們一樣嗎?

2、展示書名,引導幼兒觀察封面猜想故事內容。

二、閱讀大書。

(先遮蓋文字),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中動物媽媽們的外形特徵,瞭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生長過程,能用好聽的詞彙表達自己的觀察發現,理解故事內容。再嘗試圖文結合用完整的一段話來講述每一頁畫的主要內容。

1、圖一:這是什麼季節?青蛙媽媽生的卵什麼顏色什麼形狀,慢慢地變成了什麼?(豐富詞彙黑黑的、圓圓的)鼓歷幼兒交流自己的觀察發現。

2、圖二:有一天小們蝌蚪碰到了誰?它們想起了什麼?

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鴨媽媽與小鴨子體態動作感受它們的親密與快樂。

3、圖三:小蝌蚪看見誰?它長得怎樣?小蝌蚪怎麼想怎麼說的?大魚又是怎麼說的?

引導幼兒觀察並想像它們是怎麼說。(豐富詞彙又寬又大)

4、同法出示圖四、圖五鼓勵幼兒認真觀察它們的特徵,大膽的想象它們的對話,並用連慣的語言描述。(豐富詞彙一蹦一跳)5圖六:小蝌蚪會找到媽媽嗎?她長得怎麼樣的?蝌蚪是如何變成青蛙的?

鼓勵幼兒大膽預測故事的結局並與同伴輕聲交流猜想。

三、引導幼兒討論。

你喜歡哪一種動物為什麼?教育幼兒與人交往時,要講禮貌,對人熱情。

四、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角色隨音樂做動作,離開教室。

《小蝌蚪找媽媽》大班語言教案2

活動目標:

1.欣賞並理解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2.初步瞭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1.課件《小蝌蚪找媽媽》。

2.小蝌蚪、小鴨、小魚、烏龜、小鵝、青蛙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討論

教師播放課件圖片欣賞和視訊欣賞,豐富幼兒對小蝌蚪認識。

教師:你們見過小蝌蚪麼?它們長得什麼樣子?

二.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1.教師播放課件故事欣賞,幼兒邊看課件邊欣賞故事。

2.教師播放課件故事教學,教師請幼兒觀察畫面回憶故事或者指向"小蝌蚪第一次遇到了誰"等文字按鈕。

教師:小蝌蚪找媽媽的時候都遇到誰了?它們怎麼說的?小蝌蚪最後找到媽媽了嗎?它們的媽媽是誰?長什麼樣子?

三.小蝌蚪的生長過程

幼兒根據故事討論小蝌蚪是怎麼長大變成青蛙的,教師可結合課件成長視訊來開展這一活動。

活動延伸:

幼兒分角色進行情景劇表演。

活動反思:

我覺得這節課的設計整體來說是自然、流暢、輕鬆活潑的,教學內容符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方式,生動形象的直觀教具是孩子們興致盎然。首先從老師問孩子們,回家沒看見自己的媽媽時,是什麼樣的心情匯入,讓幼兒知道孩子和媽媽的關係,之後出示《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這不僅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也讓幼兒有了一個豐富的想象空間。從活動中可以看出孩子們對老師的操作活動有著很濃厚的興趣,通過自己的表達,孩子們對小蝌蚪的各種動態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師先讓孩子瞭解小蝌蚪的特徵,再讓幼兒討論小蝌蚪遊動的反向,是怎樣改變小蝌蚪遊動的方向的,突出了本節活動課的重點。將語言發展,數的感知,探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小蝌蚪找媽媽》大班語言教案3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瞭解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及青蛙的外形特徵及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2、能夠用完整連貫的語言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

3、喜歡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感受故事中所表現的人情美。

活活動重、難點:

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活動準備:

故事錄音帶、課件、圖片。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出課題。

“大大的腦袋,黑黝端,細細的尾巴水中游!”

提問:“小蝌蚪從沒見過自己的媽媽,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嗎?”

二.播放故事錄音,感知故事內容。

教師提問:

1、故事中有誰?發生了什麼事?

2、小蝌蚪的媽媽長得是什麼樣的?

3、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它們碰到了誰?互相說了什麼?

4、它們把誰當成了媽媽?

三、分段欣賞故事內容。

1、小蝌蚪為什麼去找媽媽?

2、看圖片1,遇到鴨媽媽時,他們說了些什麼?鴨媽媽說了些什麼?

3、看圖片2、3、4,遇到魚媽媽、烏龜媽媽、鵝媽媽時,他們說了些什麼?小蝌蚪又說了些什麼?

4、用連貫的語言說一說故事情節。

四、熟悉掌握故事

幼兒跟錄音邊看圖邊講述故事《小蝌蚪找媽媽》。

五、活動延伸:

欣賞小蝌蚪變成青蛙的課件。

1、小蝌蚪和青蛙媽媽長得像嗎?她是長得怎麼樣的?蝌蚪是如何變成青蛙的?

2、再次完整看圖片瞭解青蛙的生長過程。

3、教師小結:原來小蝌蚪過幾天先會長出兩條後腿來,接著又會長出兩條前腿來,等四條腿長齊了,脫掉尾巴,換上綠衣襲,就變成了青蛙。

《小蝌蚪找媽媽》大班語言教案4

活動目標

1、能根據故事情節自發地隨歌曲和樂曲自由創編簡單的動作。

2、嘗試用多種道具、材料表現音樂,並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3、在活動中能積極地與同伴進行角色扮演體驗音樂劇的樂趣。

重點難點

1、能與同伴合作創編出角色動作造型。

活動準備

荷花道具(4個)、荷葉道具(4個)、綠絲帶(2條)、螃蟹頭飾(4個人)、金魚頭飾(5個)、小蝌蚪頭飾(5個)、青蛙頭飾(1個)、大樹頭飾(1個)、音樂MP3、大荷葉道具(2個)

活動過程

一.熱身階段

播放《哈嘍歌》

二.動作模仿階段

1、聽音樂模仿小魚游泳的動作。(播放音樂)幼兒跟隨音樂先模仿老師的基本動作,在熟悉後知識遷移幼兒自行創編蝌蚪遊得動作。

指導語:

師:小朋友們你們見過池塘的小魚是怎麼遊的嗎?(模仿)

上游游下遊遊左遊遊右遊遊

遊得快遊得慢遊得輕遊得重

師:小朋友在池裡小蝌蚪是怎麼遊得呢?(創編)

2、合作與變化

聽鼓聲與同伴合作用肢體創編場景中蝌蚪、荷花、螃蟹角色的動作特點。

指導語:

師:請小朋友根據非洲鼓節奏快慢輕重2個為一組變成小蝌蚪遊動。

請小朋友根據非洲鼓節奏快慢輕重3個為一組變成荷花隨風擺動。

請小朋友根據非洲鼓節奏快慢輕重4個為一組變成螃蟹在池塘裡走來走去。

3、熟悉完角色動作後引出故事繪本。《小蝌蚪找媽媽》教師播放背景音樂分段演示完整故事。

4、聽故事音樂分段清楚每段音樂的特點討論音樂中適合角色扮演?

教師:播放音樂與幼兒共同討論,回憶我們故事中的角色。

5、教師和幼兒分組討論,分工在故事中幼兒自己想扮演什麼角色按角色場景分類。

幼兒:說出自己想扮演的角色,清楚自己在那段音樂出場。討論場景中需要什麼道具。

6、幼兒自由選取道具,聽音樂表演。設計一些簡單的對白。

7、討論成熟後嘗試讓孩子們自己表演音樂故事並展示,結束。

活動總結

幼兒通過本次活動在音樂劇有了基本的認識,共同探討了音樂劇《小蝌蚪找媽媽》有些什麼角色。在角色的創設,音樂的節奏感知以及律動感知和同伴愉快地合作。讓孩子們都獲得了深刻的經驗體驗。提高了幼兒與同伴的合作能力,激發幼兒的表演慾望。大膽展現自己,豐富了自己故事閱讀的形式。

《小蝌蚪找媽媽》大班語言教案5

活動目標:

1、喜歡閱讀活動,感受探究小蝌蚪生長過程的樂趣。

2、學習圍繞故事的名字來觀察、思考畫面內容,嘗試用完整、連貫的語言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認識。

活動準備:

1、教師用大書一本(自制);故事磁帶、錄音機。

2、小蝌蚪、小青蛙圖片各一;幼兒用書每人一本。

活動過程:

1、匯入活動:猜謎語,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教師:"大大的腦袋,黑黝黝,細細的尾巴水中游!"

教師:小蝌蚪從沒有見過自己的媽媽,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

(1)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兩者的不同。

教師:小蝌蚪是怎麼變成青蛙的呢?

(2)請幼兒憑以往經驗先自由討論,再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的觀點。

2、教師講述故事的開始部分,激發幼兒自主閱讀的願望。

(1)結合自制大書,教師講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教師:我們一起來看一個關於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教師一邊講述故事(從開始到"小蝌蚪們高高興興地向前面游去了"),一邊用手指著相應的畫面,幫助幼兒建立圖畫和口語的關係,理解故事的內容。

(2)設疑,創設自主探究的閱讀環境

教師:小蝌蚪在找媽媽的路上遇到了誰?它們會相互說些什麼話?"

3、幼兒分組自主閱讀小書,教師巡迴觀察,並根據幼兒閱讀情況分層指導。

對於能基本正確讀懂內容的幼兒,建議他們想像角色的對話,把故事連起來,完整地講一講;對於不明白個別地方的幼兒,建議他們看看前後的畫面,推斷故事的內容。

4、引導幼兒圍繞重點開展討論。

(1)結合鴨媽媽與小蝌蚪對話的這張圖畫,幫助幼兒歸納觀察畫面的策略:依據後面的圖畫,推測前面的內容。

(2)引導幼兒學習鴨媽媽的語言。

(3)用同樣的方法推測魚媽媽、龜媽媽、鵝媽媽對小蝌蚪說的話。

教師:你們知道魚媽媽(龜媽媽、鵝媽媽)對小蝌蚪說了什麼話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5、結合大書,師幼共同看圖講述故事。

教師先講故事的開始部分,再分別請幼兒輪流講述故事後面的情節(找到魚媽媽,找到龜媽媽,找到鵝媽媽,找到青蛙媽媽),最後部分由教師講。

6、集體欣賞配樂故事,進一步感受故事語言的優美與生動。

播放語言磁帶,師幼共同欣賞配樂故事。

活動延伸:

1、在語言區擺放故事中動物頭飾,分割槽活動中可以讓孩子自由表演故事。

2、引導幼兒繪製《小蝌蚪找媽媽》的連環畫。

活動反思:

在集體教學中,這是一個語言活動,講述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故事內容簡單,容易讓幼兒理解,易懂。通過圖片讓幼兒理解故事,給予幼兒更加直觀的感受,活動中幼兒興趣濃厚,在和同伴交流的時候,大膽描述故事內容,向同伴講述自己的發現,積極參與其中,活動內容適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但是在活動中也有不足之處,活動形式有點單一,只是通過圖片讓幼兒來學習,所以部分幼兒興趣點不是很高。

在區域中,為幼兒提供了故事內容圖片以及繪畫材料,請小朋友先觀察圖片,然後在紙上繪畫塗色,自己製作故事圖冊,最後裝訂在一起。提供好看的圖片請幼兒欣賞,激發幼兒自制圖書的興趣。活動中也存在很多不足,韋雪小朋友在區域的時候,選擇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製作圖書,在繪畫的時候能夠自己獨立完成,但是過了一會之後就不太認真的了,繪畫內容簡單,在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容易分心。

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集體教學時,應注意方式方法,根據內容的不同為幼兒提供不同活動形式,設計新穎的活動環節,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同時更容易讓幼兒接受,在語言活動中要多給幼兒表達的機會,讓幼兒在交流中學習。在區域活動中,大班孩子觀察能力有了一定的發展,能夠觀察到圖片中細節方面,在繪畫的時候有很大的進步,很多活動都能夠自己獨立完成,也有部分較弱的幼兒需要幫助和指導,有的技能還需要加強,例如:在塗色以及裝飾的時候,有的孩子會不認真對待,隨意塗色裝飾,在以後的美術活動中,要多多提醒幼兒,在細節方面也要做好。

《小蝌蚪找媽媽》大班語言教案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畫成6幅連環畫,表現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徵和主要情節。

2、引導幼兒用與物體相應的顏色作畫。

3、培養幼兒注意遠近、大小關係,合理安排畫面的能力。

重點: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畫成6幅連環畫。

難點:注意遠近、大小關係,合理安排畫面的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鴨子、魚、烏龜、鵝、青蛙圖片,圖畫紙,油畫棒。

活動過程:

1、匯入活動,引起興趣。

—我們已經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今天我們把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內容畫出來,每一段故事畫一張畫,連起來就叫連環畫,讓別人把幾張畫連起來看就知道是一個完整的故事。

2、引導幼兒觀察主要角色的特徵。

幼兒討論,故事裡都有哪些小動物。

出示動物圖片,請幼兒觀察。

3、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我們把故事分成6幅圖,在畫的右下角標上數字。

畫之前,請幼兒先想好如何構圖。

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將主要角色畫在紙的中間,注意添畫與主題有關的事物,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動物形象和設計畫面。

4、評價作品,結束活動。

鼓勵幼兒與鄰座的小朋友相互欣賞並講述故事內容,選出畫的最好的作品進行表揚並讓幼兒介紹作畫經過。

《小蝌蚪找媽媽》大班語言教案7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故事的基礎上,根據故事情節發展,用連環畫表現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徵和主要情節。

2、能用物體的固有色繪畫,大膽添畫與情節有關的事物。

活動準備:

錄音機、磁帶、圖片等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以談話匯入活動。

我們已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今天,我們要把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內容畫下來。每一段故事畫一幅畫,連起來就叫連環畫,就能編一個完整的故事。

2、引導幼兒觀察故事中主要角色的特徵。

請小朋友想一想“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裡有哪些小動物?

幼兒議論、回答後,教師講解:這裡有玩具鴨、魚、龜、鵝和青蛙,我們仔細看一看,鴨和鵝的區別是鴨的身體扁一點,鵝的頸子長一點,頭上多一個冠。魚的嘴尖,頭和身體是連在一起的,頭上有腮和圓圓的眼睛,身上有鱗和鰭、烏龜身體扁扁的,四肢短短的,身後有個短短尖尖的尾巴,頭能伸縮。青蛙有一對大眼睛,一張大嘴巴,頭是尖尖的,和身體連在一起成一個整體,青蛙的前腿短,後腿長。

3、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我們可以把這個故事分成六幅畫。每幅畫的下角畫上點,表示第幾幅,看的時候就知道故事的順序了。這六幅畫應該怎麼畫呢?第一幅:青蛙媽媽生的卵變成了許多小蝌蚪,第二幅:小蝌蚪向鴨媽媽打聽它們的媽媽在哪裡,第三幅:小蝌蚪認大魚做媽媽,第四幅:小蝌蚪認烏龜做媽媽,第五幅:小蝌蚪認大白鵝做媽媽,第六幅:小蝌蚪高興地打到了青蛙媽媽。

幼兒先觀看,後在操作材料上作畫,教師提醒幼兒將主要角色畫在紙的中間,鼓勵幼兒大膽添畫,表現動物形象,大膽設計畫面。

4、評價作品,結束活動。

鼓勵幼兒與旁邊的小朋友互相欣賞和講述畫面上的故事。請部分鹹為大家講一講。

《小蝌蚪找媽媽》大班語言教案8

活動目標:

1、觀察畫面中小蝌蚪的變化及周圍背景的變化,想象故事的情節,並嘗試用完整、連貫的語句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認識。

2、學習圍繞故事的名字來觀察、思考畫面的內容,並用想象填補畫面空白,講述一個比較完整的故事。

3、感受探究生長過程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小蝌蚪的圖片

2、幼兒用書:《小蝌蚪找媽媽》

3、視訊

活動過程:

一、匯入,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師:聽!什麼聲音?是誰在哭?

2、出示小蝌蚪圖片

師:它是誰?它長得什麼樣?

我們來問問它為什麼哭?(小蝌蚪:我找不到媽媽了。)

3、師:它說發生什麼事情了?它的媽媽是誰呢?

我們一起陪它去找媽媽吧。

二、引導幼兒觀察畫面,感知故事的情節。

1、出示幼兒用書

師:請你們自己來閱讀這個故事吧,看著畫面試著用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2、幼兒自主閱讀

3、引導幼兒根據畫面大膽講述

師:小蝌蚪發生了什麼事?誰來大家介紹它的故事?(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對應的畫面)

(1)鴨子

師:它找到了誰?是它的媽媽嗎?

小蝌蚪會怎麼問?鴨媽媽會怎麼回答?

(2)大魚

師:它們在說什麼呢?

(3)烏龜

師:烏龜是告訴小蝌蚪什麼事情?

(4)大白鵝

師:它是小蝌蚪的媽媽嗎?它說了什麼?

(5)青蛙

師:找到媽媽了嗎?小蝌蚪心情怎麼樣?媽媽會說什麼?

4、完整閱讀故事

師:讓我們看著大書,一起來閱讀這個故事吧。

三、引導幼兒講述小蝌蚪生長的'過程。

1、師:小蝌蚪的媽媽怎麼會是青蛙呢?

小蝌蚪是怎麼長大的?

2、幼兒講述小蝌蚪的生長過程

3、師:原來小蝌蚪的生長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你還知道哪些在生長的時候會發生很大變化的動物?

《小蝌蚪找媽媽》大班語言教案9

活動目標:

1、欣賞童話故事,感受"媽媽們"的熱情和關懷。

2、瞭解小蝌蚪變成小青蛙的生長過程和各種動物的基本特徵。

3、學習根據自己對故事的理解表演故事的基本情節,提高語言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學習包書;

各種"媽媽們"的頭飾、小青蛙的頭飾;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1、教師邊出示畫面邊配樂朗讀全文,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2、指導幼兒複述人物對話,要啟發幼兒通過不同語調、速度、音色和節奏表表現媽媽們的不同形象。

3、組織幼兒分組討論(可邊拿手中的小圖畫書邊討論):

(1)故事中的小蝌蚪和媽媽們對話時使用了哪些禮貌用語?這有什麼好處?

(2)動物媽媽們的外形特徵各有哪些不同?

(3)小青蛙的生長變化的過程是怎麼樣的?(可讓幼兒邊找材料邊求得答案。)

(4)最後請各組派一人來分別回答這些問題。

4、引導幼兒自由組合成幾個表演組,自己創設場景表演故事情節,教師當"媽媽"的角色,參與表演,有目的地指導幼兒表演。

5、讓幼兒自己選擇故事某個情節的畫面作畫。展示幼兒的畫,讓幼兒畫好的作品與其他人分享。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語言活動,講了一則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故事內容簡單,容易讓幼兒理解,易懂,採用的是鼓勵,引導學習方式。

在過程中大部分幼兒基本上理解了故事內容,並很積極的回答了老師提出的問題,大膽的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對故事的興趣也很高,在回答問題時老師不光讓舉手的幼兒回答,還向沒有舉手,表達能力不太好的幼兒提出了一些很簡單的問題,只要說對一半也進行了鼓勵。

如果讓我再一次上的話,我會加關於故事的動畫片,光碟上只講了故事,沒有畫面。

《小蝌蚪找媽媽》大班語言教案10

活動目標:

1.具有初步的合作意識,在實踐中嘗試解決合作中遇到的問題,積累合作經驗。

2.能積極、大方地參與遊戲,生動形象地表現角色。

3.體驗共同表演,合作遊戲的樂趣。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故事中各種動物的頭飾,簡單的池塘環境佈置;熟悉故事,對蝌蚪的生長活動很感興趣,有比較豐富的經驗。

活動過程

1.引起回憶,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師:這段時間我們一直在排練一個節目,節目的名字叫什麼?裡面有哪些小動物?

2.回憶上次遊戲出現的問題,師幼共同商討解決。

(1)昨天排練節目的時候,我們發現,當音樂開始的時候鴨媽媽、魚媽媽、烏龜媽媽、鵝媽媽們都能馬上上來,可後面跟著的寶寶們沒有馬上出來,是什麼原因呢?(不聽音樂、注意力不集中)

(2)今天排練的時候,寶寶們的動作一定要跟著媽媽。

3.幼兒選擇角色,進行表演。

(1)我們小朋友都選好了自己的角色,但在表演的時候我們還應該注意什麼呢?

(2)今天我們表演的時候老師還有一個要求,表演結束後我們要選出6個最佳表演獎,每種小動物中選出一個表演得最好的小演員。

(3)什麼樣的表演可以評為最佳表演獎?

4.幼兒體驗遊戲。

師:小演員們都準備好了嗎?演出就要開始了。請欣賞表演遊戲《小蝌蚪找媽媽》

幼兒進行表演。

5.評價和小結。

(1)師:你們覺得今天的表演中,誰可以獲得"最佳表演獎"?為什麼?(從聲音、動作、表情等進行評價)

(2)剛才的遊戲中遇到了什麼困難?該怎麼辦?

《小蝌蚪找媽媽》大班語言教案11

一、活動目標:

1、能與同伴共同協商,設計有連續情節的單幅插圖,組成故事連環畫。

2、能畫出主要角色的特徵。

3、積極的參與小組討論,分工體驗合作繪畫的快樂。

重點:與同伴共同協商,設計有連續情節的單幅插圖,組成連環畫。

難點:能畫出主要角色的特徵。

二、活動準備:

1、舒緩優美的音樂。

2、小蝌蚪找媽媽連環畫六幅,連環畫書小蝌蚪找媽媽,動物圖片,畫紙,彩筆。

三、活動過程:

1、和幼兒談話,回憶故事內容。

師:“小朋友,剛剛看的動畫片叫什麼名字?”“故事裡面都有誰”?小蝌蚪先後都把誰當成了自己的媽媽?為什麼?幼兒說出動物先後的順序特徵,教師同時出示該動物的圖片,加深記憶。

出示背景圖,請幼兒按順序貼上相應的動物圖片。讓幼兒進一步瞭解故事的內容。

2、教師出示連環畫《小蝌蚪找媽媽》請幼兒觀察,激發幼兒製作連環畫的興趣。

老師將這個故事畫成了漂亮的連環畫,一共畫了幾幅?(六幅)。

這六幅畫是根據什麼來畫的?(根據故事情節)。按順序展示每一幅圖片,讓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的情節順序。除了根據故事情節來畫你還發現這本連環畫上有什麼?(頁碼和封面)。小朋友想不想畫連環畫呢?

3、師幼共同討論,引導幼兒共同協商,分工合作,畫出連環畫。

教師:“這麼長的故事我們一個人畫肯定需要很長時間,那我們怎樣才能畫的又快又好?引導幼兒每人畫一張插圖,把故事串連起來。

教師:“各小組討論一下,看看誰畫哪一幅?怎樣設計封面?頁碼寫在哪裡?看一看哪一個小組分工最明確。”教師在幼兒討論的過程中巡迴指導,向他們提一些啟發性的建議,幫助幼兒協作分工,照顧個體差異。並請一組幼兒說一說自己小組的安排。(誰想畫第一幅,誰想畫第二幅。)

4、師幼討論,共同制定繪畫規則。

和幼兒共同制定繪畫規則,畫時要大方,整潔,畫面豐富,顏色均勻,並能根據故事情節來繪畫。

5、幼兒繪畫,教師適時給予指導。

幼兒伴隨舒緩的音樂繪畫,教師巡迴指導,幫助個別能力弱的幼兒,著重強調幼兒按故事情節進行繪畫。

6、幼兒互相欣賞、交流作品。

引導每個組幼兒講述自己組編的故事,激勵表揚幼兒的進步。

四、活動延伸:

小朋友,我們的連環畫還缺少一張封面,老師將你們畫的連環畫放到區角里,一會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一起去合作畫一張封面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