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選擇困難症的隨筆:選擇焦慮症

文學 閱讀(1.61W)

人生有很多時候都面臨著選擇,對於有選擇困難症的人來說,讓他們做一個簡單的選擇都很很容易亂成一團的。

選擇困難症的隨筆:選擇焦慮症

開學的時候總是亂成一團,我們要選寢室,選課程,選新的電話號碼,挑新的生活用品。也要決定買不買保險,打不打疫苗,做不做助教,加不加社團。甚至從進入學校的第一天起就要想好,要不要修雙學位,要不要輔修,哪個學期參加國際交流,畢業以後到底是接著讀博還是工作。想把這些問題徹底捋清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做的選擇太多,選擇的選項更多,一時間有些惶惶不安。我是知道自己的,心裡一焦慮就不想說話,越是沉默,就越容易迷茫。

關於選擇,我想起一篇語文閱讀題,故事大致是這麼說的:有三個人要經過一片玉米地,出來的時候都要摘下一個最大的玉米,一旦摘下,不可更換。第一個人一進去就發現一個很大的玉米,便摘了下來,可在後面他又看到更大的,後悔不已。第二個人事先分析了玉米的長勢,找到一塊長勢最好的,並在裡面摘下一個最大的。第三個人一心想找最大的,一路走來即便是遇到很大的也沒有摘,直到走出玉米地依舊兩手空空。題目問,你從故事中學到了什麼。

參考答案說,玉米地象徵人生,而摘玉米就是人生的選擇,我們要批評第一個人的急躁冒進,沉不住氣,反對第三個人的優柔寡斷,追求完美,學習第二個人的善於分析、縱觀全域性。

這個故事的主題是關於選擇的,參考答案似乎也說的有理有據。可是故事終究是故事,其複雜程度遠遠不及生活本身。人生哪裡僅僅是穿過一片玉米地挑一個最大的玉米那般簡單。我們是要走過高山,穿過深谷,從荒蠻戈壁跋涉到茂密雨林的。我們需要決定去哪裡,怎麼去,帶什麼走,又拿什麼回來。我們有時往前跑,有時又回頭望,有時站在岔路口徘徊,遲遲邁不動步。我們和無數的人一起走,有的路人多,有的路人少,有的人怕黑,有的人怕擠。人生需要選擇的時刻有千千萬,無可選擇的境遇更是數不清,糾結,該是生命的`常態吧。

以前,在大學學什麼,畢業了就去做什麼,國家包分配,根本不需要多想。而現在,學科交叉,人員流動,文化交融,萬物聯通,知識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大學變成了一個平臺,每個人都有了更多的選擇,每一種選擇都可能把你引到一條從未想過的道路上去。當無數種可能朝你撲面而來的時候,僅僅是決定自己要不要朝一個方向走下去,就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越是有能力有抱負的人,就越是不甘心輕易把自己的一生侷限在某一個方面。但無論是誰,終究只有一雙腿,也只能走一條路。我有時候甚至覺得,如果把那些糾結要不要做一件事的時間用來考慮怎樣做好它,會不會是更好的選擇。我們窮其一生總想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道路,或許根本就不存在最適合的道路,大多數人在很多方面的天賦差別不大,只是因為花時間做了,就比別人做得好,做得好就想做,想做就做下去,然後就這樣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過多的選擇不見得就一定是好事,選擇的可能性越多,我們對於自己所選結果的期望也就越大,同時意味著,不論最終做出多麼正確的決定,依然會不滿意,依然會有一種隱隱的失落。這種失落來自於對其他無數種可能性的想象。二選一和萬里挑一最終都只做出了唯一的選擇,但萬里挑一的人會覺得自己失去了更多潛在的機會。

選擇的可能性越多,我們所要承擔的壓力也會越大。如果超市裡只有幾種型別的泡麵,那選不到合口味的,是因為資源有限。可是如果超市裡提供幾十種甚至上百種泡麵,那選不到好吃的,就完全是你自己的責任了。選項的增多會將選擇的壓力更多地轉移到決策者的身上。這等於在潛意識裡逼迫每一個人接受這樣一個觀點,你選的不好是因為你的無能。

人生是由無數的選擇組成的,選擇在哪裡讀書,到哪裡生活,做什麼工作,也選擇和誰相伴一生。都說人想要有更大的自由就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這活沒錯。但是當選擇的空間越來越大的時候,對決策者的要求也會水漲船高。

在學院的開學典禮上,老師也提到了決策力。他說讀研了,更要學會自己做決定,很多學生最欠缺的其實是設計的最終決策力,越是看起來勤奮的孩子,越有可能欠缺決策能力的培養。因為他們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做出更多的方案,然後去跟老師討論,通過討論獲得成熟的意見。表面上看,最終的設計結果是不錯的,但實際上大部分都不是自己獨立思考的成果。一旦遇到需要獨立設計,自主決策的時候,他們只會陷入更大的迷茫和焦慮之中。

這一點我深有感觸,設計和生活總是相通的。設計決策的焦慮和生活選擇的焦慮都不可避免,我想很多人都會為選擇而焦慮,我們都有足夠的能力去承受這種焦慮,也有足夠的勇氣去承受所有選擇的後果……


【本文作者:籽言。(公眾號:尋常)】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