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方案>

如何對症選擇正確感冒藥

工作方案 閱讀(1.92W)

感冒對症下藥。

如何對症選擇正確感冒藥

新浪健康談病說藥系列第17期:近日早午晚溫差變大,是感冒的高發期。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人的一生將感冒200次,每次平均持續9天,一輩子感冒症狀持續時間大約為5年。你還記得去年秋冬那種咳嗽、流鼻涕、頭疼、發冷的感覺麼?相信大家都不願再度回憶那種生病的感覺。本期的談病說藥將帶您瞭解關於感冒您所忽略的細節及如何正確合理使用感冒藥?

什麼是感冒

感冒,是一種自愈性疾病,總體上分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本期關注普通感冒,中醫稱"傷風",是由多種病毒引起的一種呼吸道常見病,其中30%-50%是由某種血清型的鼻病毒引起。普通感冒雖多發於初冬,但任何季節,如春天、夏天也可發生。

哪些時刻易患感冒

1.忽冷忽熱的時刻:今天還豔陽高照,明天就寒風凜冽,這是秋冬換季時節最明顯的特點。中醫認為,所有感冒都是外邪風寒侵襲所造成的。在暖和的環境裡,人的毛孔是張開的,突然接觸冷空氣,抵抗力好的人毛孔會馬上收縮,擋避風寒,而抵抗力差的人一般做不到這一點。起夜著了涼、外出受了寒,這類情況都會讓身體在忽冷忽熱中受了寒邪或風邪的侵襲造成感冒。

2.扎堆傳染的時刻:天氣越冷人們越喜歡扎堆,商場裡、電影院裡、室內遊樂場所裡,從每個人的呼吸和分泌物裡排出各種各樣的細菌,這也是你離感冒最近的時刻。只要有一個人感冒了,他通過打噴嚏帶出的病毒,就可能傳染一大-片。易感人群:老人、孩子、愛逛街的年輕人。

3.情緒無常的時刻:你能想到嗎?一個人高不高興,與感冒也有著重要的關係。情緒對感冒有一定的影響,急躁和抑鬱時,人也容易感冒。急躁會讓人的身體產生內熱,這時稍稍外感風寒,就形成了老百姓常說的“寒包火”,也就是內熱外寒。抑鬱的時候,會讓人吃不好、睡不好,對人全身代謝都會造成影響,導致抵抗力下降,也容易感冒。易感人群:處於更年期的人;工作繁忙、壓力較大的年輕人。

4.過度勞累的時刻:當你睡覺時,不少免疫力因子會在此時產生,它們猶如一個屏障,保護著你免遭感冒及其他疾病的侵襲。可不少年輕人將自己的睡眠時間“貢獻”給了工作,夜店、網路等。上海市中醫失眠症醫療協作中心副主任施明表示,過度勞累、熬夜都會導致免疫力下降,以至於人體在感冒面前“繳械投降”。易感人群:貪玩的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的中年人。

5.開車久坐的時刻:生活越來越便捷舒適,我們心甘情願成為電腦、汽車的“俘虜”,以車代步,在電腦前一坐一整天。衛生部健康教育首席專家趙霖教授表示,久坐會給感冒病毒可趁之機。英國《運動醫學》雜誌的一篇文章也顯示,與每週運動5次及以上的人相比,每週運動一次或完全不運動的人感冒次數多出了54%。易感人群:長期開車的人。

6.菸酒無度的時刻:“不少人在喝酒之後發現自己感冒了,這是因為酒的開洩作用容易引起感冒。”養生學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羅衛芳教授表示,在酒精的刺激下,毛細血管充血,全身發熱。很多人會通過出汗來散熱,此時如果受冷氣刺激或貪圖涼爽,就容易感冒發燒。美國“兒童健康”網站刊登的一項研究指出,吸菸者患上感冒的可能性比不吸菸者更高,恢復時間更長,症狀也更嚴重。易感人群:需要應酬的年輕人和中年人、嗜煙嗜酒的人。

如何避免感冒

1.忽冷忽熱的時刻防病高招:第一,鍛鍊毛孔。經常用冷水洗臉,有條件的人可以練習冬泳,讓毛孔學會遇冷馬上收縮,抵禦風寒。第二,打疫苗,尤其是流感和肺炎疫苗。第三,通過吃藥預防感冒。比如中藥裡的玉屏風散,大人小孩都可以吃。有慢性病或體弱的人最好在-十-月中旬就開始服用,吃兩三個月,預防感冒的效果比較好。

2.扎堆傳染的時刻防病高招:儘量去通風好的地方;在家堅持每天早晨開窗換氣不少於15分鐘,如有家人患感冒,及時醋薰。在去人多的地方前,鼻孔塗抹大蒜汁或口服幾瓣大蒜可減少受傳染的可能。回來後及時用清水漱口,日本研究發現,這可以減少36%患感冒的機率。

3.情緒無常的時刻防病高招:避免吃辛辣、肥膩的食物,它們會加重你的內熱。判斷自己有無內熱,可看看是否舌苔黃、大便幹,如果有的話,最近尤其要避免著涼。

4.過度勞累的時刻防病高招:儘量保證晚上11點前睡覺。實在不想睡,一定要注意腹部、腰部、頸部和足部的保暖。睡前半小時按摩湧泉、三陰交、內關、神門4大穴位,每個穴位30次左右,左右交替進行,可以擁有良好睡眠。

5.開車久坐的時刻防病高招:美國“網路醫學博士”刊文表示,中等強度的鍛鍊效果最佳,如每天和家人散步20—30分鐘;每隔一天健身一次;每週帶著孩子騎車幾次。如果家裡有跑步機,可飯後半小時在跑步機上邊運動邊看電視。寒冷季節應等到太陽出來之後再外出晨練。出門時氣溫較低可多穿件外衣,做完準備活動身體漸漸變暖時,再把外衣脫掉。運動後如有出汗要及時擦乾,注意保暖。

《如何對症選擇正確感冒藥》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