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有關讀書筆記作文集合5篇

文學 閱讀(1.36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書筆記作文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讀書筆記作文集合5篇

讀書筆記作文 篇1

今天,我看了《狼來了》這個故事。

這個故事講一個淘氣的小男孩欺騙了村民們,沒有狼卻騙大人們狼來了,結果狼真的來了,卻沒有人相信他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誠實守信。

讀書筆記作文 篇2

大家知道虞世南這個詩人嗎?我想應該很少人聽說過吧。我很喜歡他的一首詩。名叫《蟬》。它描述了秋天的蟬在梧桐樹下孜孜不倦地歌唱,並使詩人悟出了某些道理…。

蟬 吸著早晨的清涼的露水,在高高的梧桐樹上響亮地歌唱,蟬的叫聲傳得很遠,是因為它站在高高的枝頭上,而不是憑藉風的力量。讀了這首詩,我感受到了:人要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就像蟬一樣,努力地攀上高高的樹梢才能使自己的聲音傳得更遠。有些人卻不肯像蟬一樣努力攀上高處,使自己目光長遠。屈在樹下,孤陋寡聞,見識淺保。

讀了這首詩,我感受到了:人要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就像蟬一樣,努力地攀上高高的樹梢才能使自己的聲音傳得更遠。有些人卻不肯像蟬一樣努力攀上高處,使自己目光長遠。屈在樹下,孤陋寡聞,見識淺保要是目光不長遠,沒見識也就成不了大器。

20xx年金融風暴襲捲全球,任何人都不知道,運轉流利的市場會一瀉千里。許多人變得戳手不及。曾經聽一則新聞報道,原來早在20xx年溫總理就已經說過:20xx年是中國經濟最糟糕的一年。溫總理的目光又是何等長遠?

這首詩是我受益匪淺,各位,可千萬別做樹下的井底之蛙,做一隻高高在上的蟬吧。

下面就讓《蟬》這首詩作為這篇文章的結尾吧。

虞世南

垂緌(ruí)飲清露,

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

非是藉(jiè)秋風。

讀書筆記作文 篇3

前幾天,媽媽給我買了一本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陽光姐姐”伍美珍寫的書,書名是《外號像顆怪味豆》,《外號像顆怪味豆》讀書筆記600字。

剛開始我對這本書並不是多麼感興趣,可是看了幾頁後我就被書中精彩的故事情節吸引住了。這本書中的兩個故事是圍繞某學校國中一年級一個班級裡不同性格的兩個女孩來寫的。

第一個故事的主人公名字叫陳佳佳,她是一個性格自卑,不愛勞動,體形肥胖的女孩子,同學們給她起了一大堆外號:肥肥,肥妹,除減減…… 班裡很多男生欺負她,或者罵她,可是她卻無力反抗,而且她的學習也不好,經常被老師批評,讀書筆記大全《《外號像顆怪味豆》讀書筆記600字》。在家裡媽媽為了讓她減肥,嚴格控制她的飲食;為了增加她的數學細胞,媽媽去兒童培訓中心給她報名學單簧管。開始的時候她並不喜歡,後來他們班要參加大合唱比賽讓她伴奏,結果她的演奏得到了老師和全體同學的讚賞,並且和班裡最強的“女生四人組”和好了,從那以後她開始學著理解別人和寬容別人,終於找回了自信和友誼。

第二個故事的主人公叫胡晶晶,是班裡“女生四人組”成員之一,她是個很漂亮的女孩子,因為戴著眼鏡和牙套,所以同學們給她起外號叫“四眼鋼牙妹” 。胡晶晶的媽媽喜歡帶她去參加朋友聚會,在一次聚會上,她認識了鄰班的一個男生,她的麻煩也開始了,好朋友懷疑她,鄰班的同學給她造謠,她都傷心的哭了,不過經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一切又恢復了正常,就像胡晶晶自己說的“這就是成長的痕跡”。

我喜歡陽光姐姐寫的這本書,更喜歡書中的兩個主人公。看了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要想有朋友,要想得到別人的尊敬和喜歡,就要有一顆寬容之心,要學會理解別人,包容別人,改正自己的缺點,還要有一顆積極進取的心。

讀書筆記作文 篇4

最近讀了《教師行為的50個細節》,通過讀書讓我覺得,讀書是一種幸福,一種樂趣,更是一種享受。讀這些教育專著時,我邊看邊與自己平時的教育實際相比較,不禁有了感觸,有了共鳴。這些書在教我將來如何成為一個好老師的同時,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體會:

一、教師教育行為細節。育人是教師工作的重要內容。教師的教育行為要發揮理想的效果,必須擺脫枯燥與乏味的單一說教,關注自身行為的細節,從細小之處來影響學生。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教育片段,常常源自與不經意間的一個細節。一句平常不過的話,一個細小不過的動作,都有可能給學生的心靈烙下痕跡。一次無意的非言語行為失誤,一句脫口而出的傷人之語,則有可能疏遠師生之間的關係,使教育產生的真實影響與預期的目標背道而馳。

二、教師教學行為細節。課堂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教師的基本教學工作。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行為,能夠對學生產生教育影響,這些行為也體現了教師個人的基本素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表現出來的行為細節,不管是言語行為,還是非言語行為,不管是有意表現出來的行為,還是無意流露出來的行為,都可能對學生的課堂學習,乃至日常生活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以教師在課堂上的言語行為為例,假如教師表現出得當的言語行為,那麼就能夠感染學生,引導學生的情緒變化,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和熱情;假如教師表現出失當的言語行為,那麼就有可能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疏遠師生之間的情感,影響課堂教學的質量。

三、教師管理行為細節。在學校教育世界裡,教師經常承擔著管理者的角色。在課堂教學中,要進行課堂管理或者教學管理;在課餘與學生的互動中,要進行學生管理。教師在管理課堂、管理學生的過程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行為細節,努力從細節之處做好管理工作。教師與學生打交道比較多,尤其要注意管理自己的管理行為細節。

四、教師學習行為細節。古人云,“活到老,學到老”。在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知識激增的當代,作為以“傳道、授業、解惑”為己任的教師,需要抓住各種學習的機會,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素養,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因而,不管參加有組織的學習活動還是自我學習,教師都要管理好自己的行為細節,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五、教師日常行為細節。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為人師表,在校園之中的日常行為,也要時時注意細節,以免給學生傳遞不良資訊。在很多時候,教師日常的行為細節,就是對學生的一次次“身教”,而且這種教育比“”言教更具影響力。

教師的行為往往會對學生有非常深遠的影響,所以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要規範自己的行為,時刻對自己進行檢討。做受學生愛戴,讓家長信任的好教師。

讀書筆記作文 篇5

激流 曾經輝煌的高公館也落得分家的下場。

“家” 在“家”中,我最同情的是覺新,最氣不過的也是覺新。但我對覺新還有一絲敬仰:畢竟,他是這個中國社會新舊交替和轉型時期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人物。他有自由戀愛青梅竹馬的梅,又有舊社會強加給他的關心體貼他的瑞珏,他如何作選擇?他處於“長房孫”的位置,被別人稱為“承重老爺”,在這種身份下,他怎麼反抗?他的家庭裡頭衛道的人太多了。為了孝道,他拋棄了化學,拋棄了梅,拋棄了珏。覺新的犧牲是巨大的。但是,這樣的犧牲究竟給誰帶來幸福了呢?即使生活帶來再重的負擔,再大的傷害,人還是象蝸牛一樣揹著沉重的殼行走。

對於覺民,我倒沒有太大印象,倒是他勇於與高老太爺抗婚,我對他還是比較看好的。

至於琴,在“家”她還是一個覺醒者。她的理智常被感情征服。她猶豫不決,連剪個辮子的決心都沒有。她對自己的行為也說不清楚。所以對她也沒什麼看法。

在“家”中,我最瞧不起的就是覺慧:他雖很激進,但終究幼稚,為了愛人不擇手段,甚至不顧鳴鳳的感受。因為覺慧,鳴鳳多次被周氏訓斥。而他口口聲聲要救鳴鳳,最後還是他將鳴鳳逼死了!要不是他在拼文章不理她,她投湖的可能性不是很小了麼?鳴鳳死後也沒見他悲傷多久。覺慧給了鳴鳳什麼?幫助,同情,憐憫,他什麼都沒有給,他甚至不聽她的哀訴就把她遣走了。而他在有進步思想的年輕人的獻身熱誠和小資產階級的自尊心的鼓動下竟放棄了鳴鳳。最終促使他出走的是瑞珏的死,和老太爺的態度。只是他反抗的精神我認為很“開天闢地”。

相比之下,《家》的內容範圍廣,事件多,我認為是“激流”中最好的。

“春” 由於閱讀的深入,我對很多人的態度改觀了。

覺新已不在是我同情的物件,我對覺新充滿了憤恨:惠死了,枚娶親了。要是他和周氏,老太太極力反對,惠和枚也不一定不會幸福。然而,海臣和小兒子的死對他的打擊也不小。只希望他能快點覺醒。

我對覺民的進一步認識使我看到了他的'魅力。他和琴安慰淑英和淑貞,幫助淑英逃離高家,並不怕王氏和覺群的威脅,與陳姨太據理力爭,使她們在自己這裡得不到一點好處。他很大膽,與覺慧不同的是,他留在家裡也能鎮定自若。他並不象一些人說的,他的一切都由別人安排好了,他和琴的婚事;幫助淑英出走都是他設計的,因此,我並不同意一些人說的覺民是多餘的人物。

琴在“春”成長得太快了,迅速擔當起為高家女子排憂解難的重擔。淑英和淑貞似乎已經離不開她了。她不再優柔寡斷,對於親人熱情地神出援助之手;和覺民一起為刊物出謀劃策;出演《夜未央》等。我對琴也改觀了。

淑英一開始就是懦弱的形象,然而梅和惠的死震動了她,梅,惠這些她所愛的人一一離去,如果她不逃走,她們便是她的“榜樣”。加上淑華的勸說,她終於和劍雲一同去找覺慧了。正如一些人所言,淑英的出逃鼓舞了女孩子。而劍雲,在他的一顆星飄走之後,及時挽救了淑英。劍雲柔弱,怯懦,不反抗,不抱怨,不掙扎,沒計劃,沒志願。但當他仰慕的女子需要他時,他會不顧自己去幫助她。也因為如此,在送完淑後,劍雲帶笑地死去了。

在我看來,“春”的內容單調,敘述乏味,是三部曲中最糟糕的一部。但對與巴金而言,說不定這是影響他終生的小說─在這本書的影響下,他結識了蕭姍。

“秋” 激流的最後篇章,也是悲哀的結局。

慶幸的是,覺新終於覺醒了。枚和淑貞的死,使他再沒有可犧牲的親人了。商業場的火,使他近乎陪盡了一切給克安,克定;惠託他照看的枚去了;小腳的淑貞也投井了。克安,克定甚至攻擊周氏,瑞珏,使死者不得安寧,並要加害覺民,他終於受不住爆發了。想不到啊,一向溫順的覺新竟公然與克安等頂嘴,沒有了欺負的物件,竟轉向孩子覺英。覺明死了,張氏居孀。“家”已敗,覺新也終於覺醒。

覺慧,他的出走是正確的。隨著劇情的發展,我意識到,如果覺慧沒有出走,淑華就不能出逃。他結識的黃存仁等朋友,也的的確確幫上了他的忙。覺慧成為了革命黨,也是必然。

在這裡,我覺得配角覺英也值得提一下。在“家”,當他聽瑞珏說搶菜她搶不過自己的哥哥弟弟們時,年僅十三歲的他將才端上來自己才嚐了一片的燴鮑魚片推給了瑞珏。而在“春”,他經常領著覺群和覺世在花園胡鬧,欺負淑英,淑華和淑貞。在“秋”,他氣得克明一病不起。最後,克明死了,家也分了,他也意識到,真正關愛自己的哥哥姐姐妹妹都死了,出走了。覺英也覺醒了,敢與克安,克定叫板。覺英的轉變,與他整天的玩伴也有關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秋”似乎高於“春”:它類似於“家”,講得多,細。

“感” 高家族衰落了。和《紅樓夢》不同的是,它並不是大團圓的結尾。一群人覺醒了,一群人卻永遠地去了。被封建禮教毒害的梅,瑞珏只能留給人們無限的傷痛。

覺新的上進之心並未死去,希望他能就此重新振作。

覺民,貫穿三部曲的激進分子,也定能與琴生活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