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讀書有感教師隨筆

文學 閱讀(4.19K)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書有感教師隨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書有感教師隨筆

讀書有感教師隨筆1

寒假裡,我拜讀了《教育與美好生活》。看了書之後,引起了我的深思。

羅素,一個20世紀享譽世界的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社會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對教育的觀察、思考和實踐經驗均濃縮在《教育與美好生活》一書中。

羅素說,有些品性只能為具有某些特點的人群所擁有,還有一些品行則應為所有人所具備。我們不能著眼於讓每個人都具有詩人氣質來構築我們的教育。以下4種特徵便可奠定理想品格的根基:活力、勇敢、敏感、智慧。

我們中國的教育往往是求全的教育。我們總是在經意與不經意之間要求所有學生達到教育的所有目標。這便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矛盾不斷升級,也使相當一部分學生一直處在學業無法優秀的焦灼感中。君不見,有多少三四歲的孩子因為鋼琴熱的不斷升溫而早早地就被父母趕到了鋼琴上。有多少滿臉哀怨的琴童,就有多少惟恐孩子在某一方面落後的家長。“求全心理”已成為中國教師和家長(其實是中國教育)的一種無法擺脫的“隱痛”,這裡面既有應試教育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有中國傳統文化留下的痕跡。

羅素說,兒童的生活原本是充滿期盼的,他總是指向將來的可能目標。這是促使兒童上進的動力之一。但是,如果總告訴兒童將來會比過去更糟,這不啻會令兒童的生命之源乾涸。

我們不是經常這樣來嚇唬我們的孩子嗎?你再不努力,就考不上舟山中學;你現在這個樣子,長大隻有去擦皮鞋。這就是我們為孩子描述的未來生活。如此赤裸裸的描繪和啟發,我們在善意地提醒孩子的同時,又暗示給了孩子們一些什麼?我們經常斥責年輕一代冷漠自私,甚至還常常感嘆孩子們的早熟與叛逆。可我們想過沒有,這些觀念的始作俑者是誰?在這汲汲於功名利祿而無濟世之心的薰陶中成長起來的孩子,除了對未來的學習生活充滿了恐懼之外,還有的便是自私和冷漠了。

羅素說,對於一個快樂的兒童,激發豪爽慷慨的性格並不困難。但是對於一個終日被愁雲慘霧籠罩著的孩子,他自然會固守所能得到的物品不放。兒童不是通過痛苦的經歷,而是通過幸福和健康的體驗去掌握美德的。

“兒童不是通過痛苦的經歷,而是通過幸福和健康的體驗去掌握美德的。”這真是一個無比偉大的提醒!在我們的教育中,不是更習慣於通過訓斥與懲罰來讓孩子記住美德嗎?罰跑步,罰寫作業,罰站……想起來我們是多麼的愚蠢啊!我們越是希望孩子們能熱愛的東西,我們越要把它們作為懲罰的手段。我們為什麼就沒有想到,這樣的行為反而會使孩子離這些東西越來越遠呢?羅素還有一句名言:懲罰應該是你希望過失者感到厭惡之事,而不是你希望他感到歡喜之事。你看,辛辛苦苦地實施教育的我們往往是多麼的荒謬啊!

當懲罰充斥著我們的教育,甚至成為教育的主要表現方式的時候(事實上教育技巧的缺乏經常讓我們的教師不由自主地陷入了這個怪圈),孩子們會離“幸福和健康的體驗”越來越遠,而我們教育的內在的成功也就離“幸福與健康”越來越遠了。記得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最重要的東西,就是要給予兒童豐富而充實的精神生活。讓學生擁有幸福和健康的體驗,是教育改革所要關注的核心,也是教育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的目標。

我們還必須承認:沒有幸福體驗的教育,也許能夠培養出高分的學生,但絕對培養不出能夠讓幸福良性迴圈的人生。

讀書有感教師隨筆2

假期裡我拜讀了《教育與美好生活》這本書,書中的內容引起了我的深思。

對於一個快樂的兒童,激發豪爽慷慨的性格並不困難。但是對於一個終日被愁雲慘霧籠罩著的孩子,他自然會固守所能得到的物品不放。兒童不是通過痛苦的經歷,而是通過幸福和健康的體驗去掌握美德的。——羅素

這段話讓我有諸多感慨,幸福是什麼?幸福在於自我滿足,在於自我人生價值的實現。學生的幸福在於教師給學生一片自主發展的土壤,從內心感到滿足,幸福。

作為教書育人者,我們不能苛求學生千人一面,要用心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儘可能幫助他,給他們一片自主發展的土壤,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提供充分的條件和正確的引導。

流淌潺潺的小溪流,碧草青青的草地上,碩果累累的果園裡,芳香四溢的花園中,……多麼富有詩意的地方,多麼激發靈感的地方,這就是蘇霍姆林斯基精心選用的“課堂”。我也向往這樣的課堂,假如我也能每天帶著我的學生徜徉在那種“課堂”,那麼,我和我的學生將會品得出愉悅的滋味。

善待每一個兒童,發揮每個兒童的優點,讓他們自豪地說:“我是最棒的!”其實,我們沒有必要讓每個學生在學習成績上都拿滿分,但我們可以給學生播種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到愉悅。

其實真實、平凡的課堂,作為教育只要動一番腦筋,努力讓孩子心裡的詩的琴絃響起來,開啟他們愉悅的源泉,讓他們在感到自尊的前提下自願創造勞動,那麼這愉悅的滋味將一直陪伴孩子們成長。

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能讓孩子經常感覺到新鮮、興奮。那麼引人入勝的中隊活動可以給孩子營造一個美妙的天地,掀起孩子情緒的波瀾,因為自主、自信、自強而使學習生活充滿神奇的魅力,進而辨得出心跳的節律。

孩子們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能力、自己的選擇,怎會不從學校飛向自己生命的夢想?怎麼不會辨得出心跳的節律呢?

看到孩子們收穫成功幸福的笑臉,我會欣慰,似乎看到一朵朵向著陽光綻放的花朵,聽到他們花開的聲音!

“兒童不是通過痛苦的經歷,而是通過幸福和健康的體驗去掌握美德的。”這真是一個無比偉大的提醒!在我們的教育中,不是更習慣於通過訓斥與懲罰來讓孩子記住美德嗎?想起來我們是多麼的愚蠢啊!我們越是希望孩子們能熱愛的東西,我們越要把它們作為懲罰的手段。我們為什麼就沒有想到,這樣的行為反而會使孩子離這些東西越來越遠呢?羅素還有一句名言:懲罰應該是你希望過失者感到厭惡之事,而不是你希望他感到歡喜之事。你看,辛辛苦苦地實施教育的我們往往是多麼的荒謬啊!

其實懲罰也是需要藝術的。記得我剛走上講臺時,作為一名年輕老師,對班上調皮的學生十分頭疼。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之後,也不見有什麼效果。無意之間,我看到了的一篇文章《為這樣的“懲罰”叫好》,心中不禁一亮。文中講到5條罰於教育之中的“懲罰”方式:①作業不按時完成者,第二天晨會課上罰講一個3分鐘的古人勤學的小故事。②上課不遵守紀律的學生,課後進辦公室讀5遍《我的戰友邱少雲》,回家寫一點讀後感,第二天張貼在教室黑板報上。③相互打罵者,罰整理對方的書包。④自身衛生缺乏,隨地亂扔者罰在校園內撿紙屑。⑤作業字跡潦草者罰回家臨一頁帖。

看完上述文字之後,我感慨很多:班級管理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上面的幾個教育辦法,不僅讓學生明確自己的過失,也知道不遵守紀律或不完成作業會受到“制裁”,更受到了一次心靈的教育,從而讓學生明白該把自己管好。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正在成長的學生。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可能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吃一塹,長一智”,犯錯誤是人在成長中走向成熟中的表現。懲罰不是教育的目的,帶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教師愛學生,是一種信任,是一種鞭策,是一種激情,更是一種能觸及靈魂、動人心魄的教育過程。在班級管理中,對學生的管理不能牢牢地固守著“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信念,而應該根據個體差異,在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的基礎上,建立良好的`班級常規。事實證明,我採用了以上措施,對那些調皮的學生的教育非常明顯。讓我感受到了作為教師的成就和自豪。

盧梭說過:“我們不能為了懲罰學生而懲罰學生,應該使他們覺得這些懲罰正是他們不良行為的自然結果。”新課程主張“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但是國小生,大多數自控力不強,不能準確辨別是非,一旦犯了錯誤,教師運用的方式是怎樣呢?現代教育呼喚更藝術的“懲罰”,於潛移默化中巧妙地引導和改變學生,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我們要追求良藥"甜"口。這就是一個懲罰的藝術。

讀書有感教師隨筆3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一書,作者羅素為我們所熟知大多因其在數理和哲學領域的才能,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就比較好奇,這位數學家眼中的教育究竟是什麼樣的。

讀完這本書後很是欽佩,也讀懂了一些:羅素認為,最好的教育是挖掘人的潛能的教育。通過對兒童的身體、感情和智力上的“恰當的處理”,可以使這些品質得到普遍的培養。但這種處理不是強制性的,而是一種“自由教育”——在必要的權威與紀律的伴隨下,儘可能多地給予兒童個人發展的自由,並按照自由的精神來行使權威與運用紀律。不管是學習內容還是紀律的培養,在開始都要以遊戲的形式,使兒童在不知不覺中接受。這是羅素提倡的“自由教育”所反覆強調的。教師應該“主要從孩子身上感覺到一些神聖、模糊、無限的東西,一些個別的特別寶貴的東西”,並對這些寶貴的東西給予挖掘與引導,使其達到教育的最美好境界。

我想,如果我們能夠做到循循善誘,對待每一個學生,每一件事情,每一堂課都認真地、巧妙地設計,使學生們在遊戲中,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薰陶,那才是真正的教育啊。

文中有一些話語我記得尤其深刻:

(1)即使是對待最小的嬰兒,也要像對待將在世上佔有其地位的一個人那樣予以尊重。

(2)兒童不是通過痛苦的經歷,而是通過幸福和健康的體驗去掌握美德的。

(3)回答有關問題乃是性教育的主要部分。有兩條規則須貫徹其中:第一,永遠要真實地回答問題;第二,要完全像對待其他知識一樣對待性知識。

(4)缺乏科學,愛是軟弱無力的;缺乏愛,科學是充滿破壞性的。讀這本書,就象是找了個指南針,認準了努力方向。實現教育和生活完美的結合,我們著實要為這一天的最終到來而不懈努力!

讀書有感教師隨筆4

讀一本好書,能夠使人在精神上得到昇華。而我,也愛讀書,我這個好習慣來源於媽媽的培養,以前媽媽限定我每一天晚上寫完作業後務必閱讀半小時的書,起初,我把它當作是一種任務似的在完成,到了之後,我把它看成是一種樂趣,媽媽不限定我讀什麼樣的書,只要健康向上,通俗易懂的都能夠讀。

要讀書,更要讀好書。我讀過中外名著、人文歷史、自然科學,傳記與未解之迷等等,如《嘉麗妹妹》、《簡?愛》、《小王子》、《領袖人物傳記》、《童年》……我都是如飢似渴地讀過好幾遍,有的歌頌了人間真愛,有的講述了家庭瑣事,還有中外禮貌與歷史未解之迷,金頂下的風景,那是緬甸;鄉村都市,那是仰光;紅寶石之鄉,那是抹谷;萬塔之城,那是蒲甘……

讀書要有好方法。只讀不思考沒用,只思考不讀也沒用,要用心去感悟,如果你認為在短時間內多讀書是好的,那麼你就大錯特錯,能夠說你已經成為“為讀而生存的傀儡了”!要把讀書當作是一種樂趣。我向同學們介紹一下我的讀書方法:我讀書從不拼速度,別人四天看完的書,我要七天看完,而那三天絕對不是消磨時間,用手指指著一個字一個字的讀,遇到我喜歡的詞和好句子都要多讀兩遍,每篇文章都要了解它的主要資料,表達的思想感情以及歌頌、讚揚的的誰。要給每篇文章提出問題,並自己解答,解答不了能夠詢問爸爸和媽媽,遇到不懂的詞語,就要查字典,聯絡上下文章的資料慢慢理解其中的意思,這樣記憶才更加深刻。

讀書,使我受益匪淺。

讀書有感教師隨筆5

1、每個有文化、有教養的人都向往創造性勞動的歡樂,以及由於勞動的創造性而帶來的生活上的充實。

2、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在於,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

3、在你的科學知識大海中,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

4、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

5、不要讓學生去記誦那些還不理解、沒有完全弄懂的東西。

6、懂得還不等於已知,理解還不等於知識,為了取得牢固的知識,還必須進行思考。

7、評分寧可少一點,但是每一個評分都要有分量,有意義。

8、盡一切努力使學生相信自己的力量。

9、對每一節課,都要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怎樣進行這種準備呢?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10、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

11、為了使學生從思考中獲取知識,教師必須對學生的知識有充分的瞭解。

12、只有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不犯任何一個錯誤,他才能成為讀寫無誤的人。

13、如果學生感到沒有努力的方向,覺得自己什麼也不行,這對他的精神是最大的壓抑。

14、複習是學習之母,不要讓它變成後孃。

15、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