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于丹說論語讀書筆記

文學 閱讀(8.72K)

早就聽說過社會上一些對於丹著作的評論,但一直沒有機會接觸她的作品。最近,我有幸拜讀了《于丹<論語>心得》,受益匪淺!

于丹說論語讀書筆記

《論語》是孔夫子及其弟-子人生經驗和智慧的高度濃縮,其中許多經典的詞句我們都耳熟能詳,而於丹教授對《論語》的解讀給了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在這本書中,于丹結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事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來解讀《論語》。她帶著我們穿越時空隧道,把一位兩千年前的聖人領到眾人面前和現代人對話。讀完她的心得,我心目中的孔子不再是有威嚴的、遙不可及的聖賢,而是平易近人、傳遞樸素生活態度的老人;《論語》不再是長在高山上可仰望而不可觸及的“勁鬆”,而是一個循循善誘的老師。下面說說我在這次學習中的幾點感觸。

1、小故事反映大道理,體現永恆的真理。

我是一名國小教師,來自工作、社會、家庭等多方面的壓力常困擾著我,我不止一次問自己:“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讀完《于丹<論語>心得》,我試著整理一下自己的人生態度,審視自己的生活,瞬間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記得書中有這麼一個故事,講蘇軾與佛印的故事,從而點出“心裡有,眼中就有”。就像于丹所說,這個故事適用於我們每個人。大家對生活的感受取決於自己的心態。如果心裡滿是不公、嫉妒,那麼你看到的世界只能是一個醜惡的世界,如此怎能開心地生活下去呢?反之亦然,只有心裡有陽光,你才能看到一個燦爛的世界。在教學中,“心裡有,眼中就有”同樣適用。如果我們教師心裡裝的是學生的`優點,那麼我們看到的將都是學生的長處,這樣就能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有助於教學。如果我們心裡全是對學生的挑剔,那麼,我們看到的自然是“笨蛋”、“差生”等等,以這種心態教學,只會導致惡性迴圈。對學生始終保持一顆愛心,是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做到的!我們改變不了學生,但是可以改變自己;我這樣說你不聽,我就換一種方式;這件事情沒有做好,我換一個角度考慮。比如和學生鬧矛盾,我就會想,可能是自己太急於求成了,態度太硬了,太恨鐵不成鋼了。什麼事情換一個角度,換一個心態,也許就會豁然開朗。

2、勤學善悟,提升素質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飛速發展,競爭充斥著整個世界,大及國與國之間,小及個人與個人之間。我們常聽到諸如此類的話“你我都是名校,為什麼你們卻如此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你我都是教師,為什麼你卻如此受學生的歡迎。”這讓我想到了于丹《論語》心得中的另外一個故事:一座寺廟裡供著一個花崗岩雕刻得非常精緻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來佛像前膜拜。而通往這座佛像的臺階也是用跟它採自同一座山體的花崗岩砌成。臺階不服氣地對佛像抗-議:“我們本是兄弟,憑什麼人們踩著我們去膜拜你?你有什麼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說,因為你只經過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崗位,而我經過了千刀萬剮才成佛!是啊!“四刀”和“千刀萬剮”的差別何其大?付出和回報總是成正比的,如果你和別人相比,心生不服氣,那隻能說明你忽視了別人更多的付出與努力,忽視了自己的不足之處。我們要做的不是和別人攀比、無休止地抱怨,而是要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些不足和遺憾。我們不能在“為錯過太陽而哭泣”的同時“錯過星星”!

然從同事桌上拿到《于丹說論語》一書,花了兩個小時看了下,摘出一二供勉。

1、天地人之道

天地太大,咱不說。

兩個字“吮、“仁”,還要有“義”,“坦蕩蕩”

2、心靈之道

承認缺憾,彌補不足。

淡定與坦然。

做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自然已經很好了,如果能貧而樂,富而好禮那就是至上境界了。

3、處世之道

與人交往,注重距離。

以直抱怨,以德報怨。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在其位就要奮發有為。

修身養性以懂禮。

4、君子之道

首先要做一個善良的人。

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仁”即愛人,“智”即知人。

要做最好的自己,從容淡定,高尚,胸懷天下,恆心,易處,理想主義言行。

君子不器(一成不變)。

5、交友之道

應交之友:直、誠、博,慎交之友:諂、偽、吹

6、理想之道

志不存高遠。

不要只看到社會角色,要重視內心完善、內心的定力與信念。

7、人生之道

好的學習是導致行為改變的學習,而非思維改變的學習。

三十而立,建立心靈自信,融合正(童年的美好)反(憤青的年代)事物。

清明的內省,從容不迫,自信與堅定。超乎功利去做一件內心真正認定的事情。

四十不惑,中庸,不受外界影響,淡定而從容。

五十知天命,知命、知禮、知言,不怨天尤人,融會貫通。

六十而耳順,同理心,感知他人所言,修煉融合。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把規矩作為生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