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閱讀教育教學理論書籍讀書筆記

文學 閱讀(1.82W)

教育教學理論是研究教育現象、揭示教育規律的一門科學,我們在讀了這本書後,可以用讀書筆記把啟發寫下來。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教育教學理論優秀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閱讀教育教學理論書籍讀書筆記

  教育教學理論讀書筆記篇一

談悟性:明清之際學者陸世儀說:“人性中皆有悟,必工夫不斷,悟頭始出,如石中皆有火,必敲擊不已,火光始現。然得火不難,得火之後,須承之以艾,繼之以油,然後火可以不滅。得悟亦不難,須繼之以躬行,深入以學問,然後悟可以常繼。”

關於閒暇教育:拉格內森說:“改變了某個民族的閒暇品性就可以改變這個民族的整個個性和這個民族的效率。因此,閒暇教育在任何一種文化中都不是一個附帶的任務。”

霍頓說:“除非一個成人樂意學習並看到學習對自己生活所具有的意義,否則教育者將無能為力。”

特雷莎修女談愛:“愛源於家庭,愛在家庭中成長,今天的世界,人們缺乏的就是愛,這也正是人類痛苦的根源。”

索列爾金斯基說:“企圖控制所有人思想的思想,本身就是邪惡的。”

陶行知語:“先生是教書死,死教書,教死書;學生是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

梁啟超提倡的六字“善疑,求真,創穫”。夏衍解釋為:“善疑,就是不迷信舊說,堅持獨立思考;求真,就是實事求是,上下求索;而創穫,則是獨闢蹊徑,敢於創造。循此途徑,持之以恆,那麼積跬步致千里,集細流成江湖,也就庶幾近之了。”

談教育的目的:英國大歷史學家湯因比指出:“教育的正確目的,歸根到底是宗教性質的東西,不能只圖利益。教育應該是一種探索,使人理解人生的意義和目的,找到正確的生活方式。”

要善於提出問題:思維自問題始。讓學生提出問題是最高形式的思維訓練。英國科學家波普爾說:“科學的第一特徵是它始於問題、實踐及理論的問題,科學和知識的增長永遠始於問題,終於問題——越來越深化的問題,越來越能啟發新問題的問題。”

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貝弗裡得說:“確切地陳述問題有時就是向解決問題邁出一大步。”(《科學研究的藝術》)” 發現教學法:布魯納說:“用發現法進行教學,就是要把學生當作教學領域裡的小科學家來看待。”

杜威在《我們怎樣思維》中指出選擇討論話題的重要性:“教師要讓每個學生透徹地說明他的意見的合理性,應下功夫選擇典型的事例作為思維的中心。”

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論述教學方法的新穎有趣:“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什麼是現代人?現代人就是時刻關注靈魂,傾聽靈魂的聲音的人。

一位美洲印第安人的酋長曾說過:“人類屬於地球,但地球不僅僅屬於人類”(《論現代人應有的基本素質》) 關於現代化:以研究現代化而聞名於世的美國社會學家英格爾斯,在他的《人的現代化》一書中寫道:如果一個國家的人民缺乏一種能賦予這些制度以真實生命力的廣泛的現代心理基礎,如果執行和運用著這些現代制度的人,自身還沒有從心理、思想、態度和行為方式上都經歷一個向現代化的轉變,失敗和畸形發展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論現代人應有的基本素質》)

讚美教師:人們將教師職業比喻成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誇美紐斯)。教師是辛勤的園丁,教師是"愛心大使",教師是"真正天國的代言者,真正天國的引路人"(杜威)。

蘇霍姆林斯基談師德:"世界上沒有別的職業比醫生和教師更富有人道性了。"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談師德:"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

教育的作用: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在一九七二年所作的報告書《學會生存》指出:"教育具有開發創造精神和窒息創造精神這樣雙重的力量" ----- 如果我們再不實施創造教育,我們就是在窒息人的創造精神。 關於默會知識:匈牙利裔英國哲學家波蘭尼(1956):“人們所知道的遠遠勝過可言說的。”亞太經合組織(OECD)1996年強調默會知識在新經濟時代的重要意義。

誇美紐斯談教育:“教育在於發展健全的個人。”“只有受過一種合適的教育之後,才能成為一個人。” 洛克談教育:“人類之所以千差萬別,便是由於教育之故。”

盧梭談教育:“植物是由栽培而成長。人由於教育而成為人。”“我們生而軟弱,因而需要力量;生而無能,因而需要他人幫助;生而無知,因而需要理性。所有我們生而缺乏的東西,所有我們賴以成為人的東西,都是教育的賜予。”

康德論教育:“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結果。”

斐斯泰洛齊談教育:“教育是人類一切知能和才能的自然的、循序的、和諧的發展。”

杜威談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長”“教育乃是社會生活延續的工具”。“教育是經驗不斷的改組和改造,這改組使經驗的意義增加,也使控制後來經驗的能力增加。”

加裡寧談教育:“依我看來,教育是對於受教育者心理上所施行的一種確定的,有目的的和有系統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的身心上,養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質。”

克魯普司卡婭談教育:“所謂教育,就是指有計劃的感化新一代,以便培養出一定型別的人。”

聯合國人口基金執行主任納菲茨·薩迪克談全民教育:我們20世紀90年代的哲學應該是三個字,即教育、權益和公平。我們的座右銘是:教育為人人和人人為教育;我們的真正目標應該是培養迎接21世紀的受過教育、掌握技能、享有權益的一代男女。(《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宣言和行動綱領》趙中建編教育科學出版社 1996.6 第106頁)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費德里科·馬約爾談和平文化:和平文化是體現並依據以下各點的一整套倫理價值、美學價值、風俗習慣、對他人的態度、行為和生活方式:1.尊重生命,尊重人,尊重人的尊嚴和權利;2.摒除暴力;3.承認男女權利平等;4.熱愛民主、自由、正義、團結、寬容,接受民族間和國家間、種族、宗教、文化、社會群體之間及個人之間的差異和諒解的原則。??它意味著要有各種文化、意識形態和信仰之間的相互尊重和相互接受的精神。和平文化是信念的集合體,是一種道德,一種個人和集體的精神狀態,是一種為人處世和作出反應的方式。(《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宣言和行動綱領》趙中建編教育科學出版社 1996.6 第184頁)

雨果說:“想象是人類思維最美麗的花朵”

沒人會將就你,除了你的父母,除了你的至愛親朋,除了那些暫時想利用你、過後肯定要抵毀你的人。這是一條人生的底線,把握得好,受用無窮,把握不好,輕則當場受辱,重則終生受累。不是說人世多麼險惡,而是說,人生在世,什麼時候都不要以為自己就是老大,誰都得將就你。(韓石山)

只有夢想才能超越,才能擺脫平庸;只有激情才能感動自己、感召他人;只有敏感才能抓住一切機遇,領略生命的美和奮鬥的意義;只有體驗才能真正實現人生的價值。

泰戈爾在一篇文章中說:“向前走吧,沿著你的道路,鮮花將不斷開放。”生活就是體驗,在體驗中學會生活,併成為強者。在向前推進的過程中,我們會有一些遺憾,一些失望,一些對自己的不滿和過於自責帶來的憂傷。但是生命是燦爛的,只要你參與了,努力了,投入了。挑戰就是豪氣。

海倫·凱勒說過:“一個人,如果有了高飛的衝動,就決不甘於在地上爬。”

在教育領域,一個主要原則是:人們對喜歡學的東西會學得最好,用所有的感官學會學得最快。【《學習的革命》第129頁】

記憶:不管你用哪一種關聯方法,儘量使其稀奇古怪、令人發笑並最好富有感情色彩,因為大腦中將資訊轉換成長期記憶的“過濾器”與大腦的情感中心緊密相連。將你的關聯與儘可能多的感覺聯絡起來,比如與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和味覺聯絡起來。【《學習的革命》第153頁】

唯一愚蠢的問題是你不問問題。

今天你如果不生活在未來,那麼,明天你將生活在過去。【《學習的革命》第172頁】

教育必須從出生開始。【《學習的革命》第210頁】

玩就是學習,甚至更進一步,玩是最有影響力的學習方式之一。【《學習的革命》第215頁】

孩子們的工作就是遊戲。孩子們從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獲得學習。【《學習的革命》第238頁】 沒有生理的安全與情感的保障,最佳的學習不可能發生。【《學習的革命》第255頁】

無論你認為你能或者認為你不能,你都是對的。??我們是我們認為的人,我們成為我們想成為的人。【《學習的革命》第256頁】

羅扎諾夫所說的,我們也經常變成別人所期望的樣子。當父母和教師每天將那些期望通過語言、態度、氣氛和身體語言流露出來時,那麼他們的期望就會變成對學生的限制。【《學習的革命》第257頁】

建立一所學校,在那裡如果人們不被允許具有好奇心,那麼人們也就不會有好奇心。【《學習的革命》第262頁】

很多生活中的失敗,是因為人們沒有認識到,當他們放棄努力時,距離成功是多麼近。【托馬斯·愛迪生,《學習的革命》第264頁】

人類歷史越來越成為教育與災難之間的賽跑。【《學習的革命》第380頁】

拜倫說:人是奇怪的動物,女人更是奇怪的動物。

蘇格拉底說:“只要我知道誰是你的朋友,我就知道你是怎樣一個人。”

庸才浪費生命,天才揮霍生命。

羅曼·羅蘭說:“從來沒有人為了讀書而讀書,人們是在讀書中發現自己,聯想自己,檢查自己,提升自己。” 譚嗣同說:“不下十年死功夫,焉能辦成一事情。”

關於教師的點評:點評是對討論的總結和提煉,可以深化討論,並使討論的觀點、結論系統化,必須高度重視。點評要以鼓勵為主,充分肯定學生的熱情,發現並彰顯學生在討論中閃現的思想火花。應該著眼於學習評價和行為評價兩個方面,發揮導向作用,既要作方法的指導,也要作態度和行為方式的引導;既要評價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應用、思想方法和過程、表達的邏輯性和科學性,又要評價學生在討論中的行為,讓學生懂得別人的意見並得體地表達自己

的意見。(《國中語文課堂教學藝術》/ 孫春成 著 中國林業出版社 2003.8P115)

優秀教師堅強的心理品質的一個共同特點:沉著自制,善於支配情感(《國中語文課堂教學藝術》/ 孫春成 著 中國林業出版社 2003.8P182)

教育是一門藝術:教育是一門藝術,教師的人生可謂藝術人生。藝術貴在淨化靈魂,陶冶情操,教人高尚;藝術能夠啟智育能,發展思維,令人聰明;藝術創造獨特風格,追求個性。語文教育是讓學生高尚和聰明的藝術,語文教師應該成為教育藝術家。(《國中語文課堂教學藝術》/ 孫春成 著 中國林業出版社 2003.8P232)

舉例是思維的具體化,是與抽象相反的思維過程。舉例的時候“應指出如何在這個特殊的事例中揭示例子所說明的一般的東西。只有這樣的例子,才是成功的。只有在這種條件下,特殊的東西,才能大大有助於理解一般的東西。

(A.A.斯米爾諾夫主編:《心理學》朱智賢譯 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

教育的目的:在教育史上,最引人注目的現象是,學校在一個時代才氣橫溢,而在後續的一個時代卻只顯示著學究習氣和墨守成規。原因是學校被無活力的概念沉沉壓住了。教育上有了無活力的概念,這種教育不僅是無用的,尤為重要的是,它是有害的。(懷特海:《教育的目的》)

全面教育:全面教育的基本目的或稱“最終目標”是滿足全體兒童、青年和成人尤其是女性的“基本學習需要”,主要包括基本的學習內容和基本的學習手段。而這些內容和手段是人們為能生存下去,充分發展自己的能力,有尊嚴地生活和工作,充分地參與發展,改善自己的生活質量,明智地作出決策等所必需的。(《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宣言和行動綱領》趙中建編教育科學出版社 1996.6)

教育的作用:教育是改善生活質量必不可少的工具??教育還是使個人獲取知識的一種手段,這是任何人希望應付今日複雜世界的前提條件。(《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宣言和行動綱領》趙中建編教育科學出版社 1996.6 第158頁)

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強烈的活躍的想像是偉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屬性。”

俄國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論習慣:“良好的習慣乃是人在神經系統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地在增值,而人在整個一生就享受著它的利息。壞習慣則是道德上的無法償清的債務,這個債務能用不斷增長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痺他的最好的創舉,並使他達到道德破產的地步。”

培養學生的個性: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批判英國一所學校的教學時說:“用死記硬背的方法教育學生,學校變成了屠場。”

愛因斯坦所說:“能培養獨創性和喚起對知識的愉悅的,是教師的最高本領。”

現代哲學認為,阻礙我們前進的,往往不是未知的東西,而是已知的東西,已知的東西一旦轉變成習慣,就步履維艱了。

什麼是好的理論:《學習的革命》中有兩句話很值得我們注意。一句是“我們確信,最偉大的真理是最簡單的,最偉大的訓誡是最易於明白的。”另一句是“大多數好的學習方法都是常規,但每個嬰兒都通過許多這樣的方法學習。”所以,語文教育理論的建設也應當是樸素的,具體表現應是實實在在的、易懂的、有用的。真理是樸素的。記得最優化教學理論的創始人巴班斯基的學生曾經問他,什麼是最優化?巴班斯基回答:“該講的講,該問的問。”不少教學論的書籍裡都講到,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就是喚起和保持學生的注意力。這些精闢理論在表述上都是非常簡單的,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原來真理就在身旁,看你能不能抓住它。

英國哲學家格羅斯說:“真理往往在兩個極端之間。”

人類將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嚴肅的課題:我們將留下一個怎樣的世界給子孫後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8年發表了一份20世紀最後的《世界教育報告》,馬約先生在《前言》中的第一句話——— “我們留下一個怎樣的世界給子孫後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給世界留下怎樣的子孫後代。”

我國教育的弊端:有人說,教育最大的不足是缺乏一個最低的標準,而我國教育最大的弊端則是隻有一個標準。——— 頗有見地。

19 世紀傑出的啟蒙主義者盧梭在《愛彌爾》一書中說:“教學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

影視文化對教育的衝擊:國外有識之士紛紛呼籲:“電視和收音機越是盛行,讀書和思考就越顯得重要”(日本《學習百科大事典》))。“在這個文字密集的社會裡,我們比以往更需要具備基本的讀寫技巧”(美國《大趨勢—改變我們生活的十個新方向》)。

資訊科技的發展:曾記得,當計算機替代各式各樣計算器時,人們是一片歡呼;可是,當今天電腦逐步替代人腦時,卻引起不少人的恐慌。似乎電腦每提升一級,就製造了一批“傻瓜”,於是有人問:電腦等級提升,是否已經到達終端?一位資深的科學院院士回答了這個問題。他說,回答這個問題,最好引用當年英國首相丘吉爾的話,“這不是開始的終端,而是終端的開始。”

幼兒教育:教育改革的成功與否和一個國家民族興衰密切相關。通常要了解一個國家教育的狀況是從幼兒園開始的。學校越低,越可以從中看出這個國家教育的成功與否。

  教育教學理論讀書筆記篇二

《魏書生教育教學理論》節選,主要講的是民主化管理和科學化管理兩方面內容。讀完這本書實在受益匪淺,魏書生的教育思想真正實現了教孩子三年,想孩子三十年,切實做到了為學生服務。

以下分兩個方面談感受:

一、民主化管理

魏書生擔任實驗中學校長與書記兼任兩個班的班主任,承擔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如今還擔任教育局的局長,一年平均外出開會4個月,從不請人代上一節語文課,他學期之初即進行期未考試,一學期教材他用30多課時就講完了;他不批作業,不改作文,但他的學生在升學成績卻能比重點中學平均高7.8分??面對這一切讓人驚訝的事實,我們不禁要問:魏書生究意依靠什麼保證教學的成功?

我們認真研究魏書生的教學管理經驗後,就會發現,魏書生管理藝術的核心有兩個字:民主。

魏老師主張 “讓學生成為班級的主人”,採取的具體實施方式就是“承包責任制”,將各項班級日常工作細化,承包給個人,專責管理,從而形成“人人有事幹,事事有人幹”的大好局面。這種舉措大大強化了個人的責任心,充分激發了班級各成員的智慧和力量,形成了強大的團隊合力,集體推進了班級的各項工作。

民主化是魏書生取得教育成功的要訣。“學生學習積極性這麼高,您是用什麼辦法調動的?”在每次公開課後,面對眾多同行的詢問,魏書生總是這樣回答的:“我仔細想來,根本的辦法其實只有兩個字‘民主’,教師樹立了教學民主的思想,教學中多和學生商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容易高漲起來。”

魏書生認為,教學不民主是導致教學效率低下的一個主要原因。他說:“教與學之間毫無民主的氣氛,思想沒有相互理解,感情沒有相互交流。雙方都用寶貴的腦細胞琢磨著壓服對方或欺騙對方的策略,教學效率怎麼會高?”

如何在教育活動中發揮民主呢?魏書生認為,首先是師生心靈的溝通。一方面教師必須瞭解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真正為學生負責,真正為學生的發展負責。另一方面,教師還必須設法讓學生了解教師,理解教師,信任教師。魏書生說:“教師的心靈對學生如果是一個未知世界,那麼就談不上教學民主。教師應該把自己對人生、對事業、對教學、對語文教改的看法都真誠地和學生傾談,這樣學生才會真誠地、無保留地談他們的看法。師生在充分信任、理解的基礎上探討問題,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其次,魏書生認為,教師要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他說:“為學生服務,就不能強迫學生適應自己,而應努力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原有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學適應學生的需要。”這種“需要”就是學生髮展的需要。“教師要善於在教學大綱;教材要求與學生的心靈實際之間架橋,要努力防止

離開學生心理的此岸世界,而只在大綱、教材的彼岸世界動腦筋、做文章的傾向。”他進一步指出:“教師要真誠地認識到自己是為學生服務的。既然教師是為學生服務的、那就必須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就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就必須瞭解學生、尊重學生、依靠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

當老師,最頭疼的可能就是班上的後進生了。作為全國優秀教師、語文特級教師,魏書生眼裡的後進生是個什麼樣子?

魏書生認為,人都是有差別的,遺傳、後天環境、家庭條件、性格等等,都會造成人的差異。作為老師,要承認並允許學生之間有差異,要看到他們的優點,激發出他們學習的興趣,使學習成績靠後的學生慢慢地進步。

在盤錦實驗中學當校長時,他把一個全年級成績最差的學生要到了班裡。進班第一件事,魏書生讓他自己找優點,這個男生說,我沒有優點。魏書生說:"不可能,我已經發現了兩個優點!"後進生對批評往往能非常鎮靜地對付,一聽說自己又優點,居然臉紅了。

這個學生語文考試只得了8分,這要是擱在別的老師身上惟恐避之不及,可是魏書生居然誇他:"你一上課不聽講,二不寫作業,三又不看書,還能得8分,這是天賦啊!"魏書生就是這樣換個角度看學生,把他們積極的、樂觀的一面調動起來。有了這樣一席話,原來慘不忍睹的卷子看著也順眼起來了,魏書生又幫他分析每道大題還有哪些潛力可挖?生字填空、文學常識、作文??結果,這個學生最後又找出了一二十分的"可發展空間"!下一次考試,考了58分,慢慢地,及格了。

在魏書生的眼裡,後進生的意思就是"後來進步的學生",老師要有耐心,有愛心,有信心。最後,魏書生的教育民主集中體現在“決策過程民主,多同學生商量”。

既然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那麼學生就有參與教學過程和民主決策的權利,這也是教學民主最基本的要求。而要發揮教學民主,就必須把教學民主思想滲透到教學的各個方面。魏書生說:“要做到教學民主,就要和學生多討論、多商量。商量什麼?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到教學重點、課時安排,以至具體的教學方法,都同學生商量,儘可能達到師生之間認識的統一。”他指出,“要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引導學生參與教學,即不僅學而且參與教,參與得多了,才會增強主人翁意識。”“這樣時間長了,學生便養成了發表自己意見,積極參與教學的習慣;我也養成了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的習慣。”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真正成為對自己負責也對他人負責的主人。

正如魏書生所說,“在採用這些方法時,自始至終都要有民主的思想,都要有為學生服務,尊重學生,同學生一起商量教學改革的態度。如果是思想上有很強的自我中心意識,不尊重學生,主觀片面地壓制、強迫學生,那麼,多好的方法也都會被用糟的,都不會收到好效果的。”——這是魏書生教育教學一貫的做法和最基本的指導思想。

曾幾何時我們為自己的愛而感動,學生卻無動於衷,我們憤懣,我們委屈,卻不知道我們的愛錯失了方向。智慧源於真愛,真愛觸動心靈,愛的力量很偉大。魏書生的民主教育觀讓我懂得了身為教師的妙處、用處,堅定了我走一條既輕鬆又快樂的教育之路的決心。

二、科學化管理

科學就是要科學的認識學生,魏老師認為:學生應是自身的主人,是班集體、國家、社會的主人。所以魏老師按照他的科學的學生觀制定了科學的管理班級體制,並且幾十年來一直堅持走下來,不斷的改良,直到今天他的管理就非常的完善。魏老師認為,管理從空間上說是人與事(學習活動等)相互協調的系統(如他提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即證),而從時間上說則是一個從決策到執行再到反饋的系統運作的過程,為此,他花費了大量的心血來構建他龐大的管理工程,在推進管理自動化方面作了有益的嘗試,且取得了成功的經驗。

常常聽同事們抱怨,當教師太累,尤其當班主任的,既是教育、教學、班級活動總策劃,還是總導演,班務工作樣樣行行事必躬親,班主任就像一支被幾根鞭子抽過的陀螺,轉起來就不能停歇,整天被轉得昏天黑地。的確班主任確實工作量大,每天忙得不可開交。但靜心想想,我們的工作是否抓住了要點,是否安排的科學??怎樣能行之有效的管理好班級,怎樣把又苦又累的班主任工作幹得輕鬆,幹得快樂,幹出成效,《科學化管理》就給了我們很好的指導。魏書生不僅以“德”治班,更是以“法” 治班。在他帶的班級中,制定的法規就有30多項,語文教學中的34件事都精心地按時空順序做了周到的安排。在班級裡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時時有事做”,其精心,周到,嚴密的程度令人驚歎。從班長的職責,到科代表的職責,從廢品的承包責任制到所有物品的具體負責人,無一不顯出他管理方法的精心與細緻。他的一日常規,一週常規,學期常規,學年常規,看了讓人欽佩不已。正因為工作安排如此細緻,又能有一套監督檢查系統的保證,所以才使得“規矩”說了算,才使得班級管理能照章行事,從而才形成了良好的班集體。想到這兒不禁想到了一些班級的管理制度的制定,雖班有班規,可是切合實際制定的不多,能照章行事的就更少了。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的規矩是掛在牆上對付檢查的,沒有深入學生的實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規矩”來,所以沒有成為學生的一面鏡子——審視自己,引以為戒;沒有成為學生的言行指南——給予準確引導。《科學化管理》告訴我們,教師工作不能是水上浮萍,一定要紮根於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做細,做實,做得科學。

魏書生的教育教學理論蘊涵著深刻的哲理,閃耀著智慧的光芒。以後,我會再細細的去閱讀,去感悟,去學習。

  教育教學理論讀書筆記篇三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是承傳社會文化、傳遞生產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的基本途徑。(教育是人類特有社會現象,與人類幾乎是同時產生的,在有較完善的文字形態時,就出現了學校。教育為社會發展、人的發展提供保證,同時,社會和人的發展又不斷向教育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廣義上說,凡是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的活動,都具有教育作用;

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期望他們發生某種變化的活動。

2、學校教育制度

非形式化教育:指與生活過程、生產過程渾然一體的教育,沒有固定的教育者,也沒有固定的受教育者。

形式化教育: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對穩定,有穩定的教育場所和設施,教育內容相對規範。

制度化教育:指在時間、內容、方式等方面均有嚴密的制度嚴密制度的教育模式。

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是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系統,它規定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學制受到1)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2)科學技術發展水平3)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4)人口發展狀況5)青少年心理特徵等的制約。

現代教育制度發展趨勢中最重要的特徵:強化普及義務教育;延長義務教育年限。

3、教育發展的歷史軌跡

等級性、道統性、專制性、刻板性和象徵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徵;

文藝復興運動對歐洲教育的人文化、世俗化和增加新學科教育內容,以及擴大受教育的範圍產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遠的影響;

19世紀以後的近代教育,發展的主要特點是:教育國家化、初等教育義務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二戰後的教育發展趨勢:1)加強學前教育並重視與國小教育的銜接2)強化普及義務教育、延長義務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朝著相互滲透的方向發展4)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和型別日益多樣化5)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界限逐漸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用於國際交流。

這些變化既是生產力發展、政治力量變化、科學技術進步的結果,也是人類的社會理想、人生態度更新的結果。

義務教育:指國家用法律的形式規定的對一定年齡兒童實施確定年限的學校教育。義務教育被視為衡量一個國家是否文明的標誌之一。

普通教育:以升學為主要目標,以基礎知識為主要教學內容的教育

職業教育:以就業為主要目標,以從事現代職業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為主要教學內容的教育。二戰後,出現普通教育職業化、職業教育普通化的趨勢。

高等教育的三大功能:知識傳授(教學)、知識創新(科研)、知識轉化(社會服務)

知識經濟: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以資訊化、網路化、創新為主要特徵。

第2節教育學的發展

教育學:是一門以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為研究物件,探索教育規律的科學。

1、教育學的思想來源

(1)、孔子的教育思想。A,孔子主張有教無類。B,孔子的最高的教育目的是道德教育。“禮”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動)。C,教育內容上孔子主張“六藝”(博學於文,約之於禮)。D,孔子倡導啟發試的教育方法(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2)、《學記》的教育思想。

《學記》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專著,是中國古代教育思想的精華。A,《學記》高度重視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化民成俗,其必由學)。B,《學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C,《學記》提出了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師嚴然後道尊)。D,《學記》同樣重視啟發性教學(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古希臘教育思想的特點:

蘇格拉底:提出了著名的問答法。

伯拉圖:一是強調人受教育最終的目的是回到理性;二是重視教育與政治的聯絡。

亞里士多德:一是高度重視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二是主張和諧教育(德智體都得到發展的教育)。三是他倡導要遵循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來進行教育。

文藝復興時期的教育思想特點:

(1)、主張兒童個性的自由發展。反對封建教會的壓迫和統治,張揚個性(2)、強調滿足兒童的性情和愛好。

誇美紐思的教育思想:

(1)、強調要遵循自然,所以人人都應該受教育。(2)、他用自然法則來解釋教育法則。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發展。(3)、教育對每個人來講,都是重要的發展途徑。

英國教育家洛克:

(1)、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說”。(2)、提出了著名的紳士教育思想。

法國教育家盧梭:

倡導自然教育,讓兒童任其天性,自由的發展。盧梭的教育思想影響了德國的教育家康德,都非常重視教育。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

(1)、主張教育要和諧地發展兒童的一切天賦。(2)、教育的過程、方法要遵循自然。

《論語》孔子: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教育思想。1)從探討人的本性入手,認為個性的差異主要是後天形成的(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故重視後天的教育工作,主張“有教無類”2)以“仁”為核心的和最高道理標準,並把仁的思想歸納到服從周禮上,強調忠孝和仁愛3)孔子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上承認人的先天個性差異,但更強調重視因材施教,強調學習與思考相結合,學以致用。

《墨子》:墨家代表墨翟的著作,以“兼愛”、“非攻”為教,同時注重文史的掌握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還注重應用技術的傳習;認為獲得知識有三種途徑:“親知”、“聞知”、“說知”。

《道德經》:道家代表作,主張道法自然,迴歸自然,復歸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

《學記》是儒家經典著作《禮記》中一章,從正反兩面總結了儒家的教育理論和經驗,以簡約的語言、生動的比喻、系統地闡發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務,教育、教學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師生關係和同學關係等,是罕見的世界教育思想遺產。

《學記》提出:1)化民成俗,其必由學、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與政治的關係2)提出嚴密的視導和考試製度,設計了完整的教育體制3)主張課內和課外相結合4)提出了教學相長的辯證關係和“師嚴然後道尊”的教師觀5)反對死記硬背,主張啟發式教學6)重視學生的學習,對學生提出較高要求但不使其灰心。

《理想國》:作者柏拉圖,認為靈魂是人的本質,靈魂由理性、意志、情感三部分構成,根據三種由誰主導,可分成三種集團或等級:哲學家、軍人、勞動者;通過教育,才能從“現實世界”走向“理念世界”;教育與政治有著密切的聯絡,以培養未來的統治者為宗旨的教育乃是現實世界中實現這種理想的正義國家的工具。

蘇格拉底問答法:蘇格拉底諷刺、定義、助產術。

《政治學》: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行的代表作,秉承柏拉圖的理性說,認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應該是國家的,所有人都應該受同樣的教育(公共教育),但沒有公民資格的奴隸是不可以受教育的;注意到了兒童心理髮展的自然特點,主張按照兒童心理髮展的規律對兒童進步分階段教育,這也為後來強調-教育中注重人的發展思想淵源。

自然教育思想:1)誇美紐斯:強調-教育的自然性(指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具有相同的自然性,都應受到同樣的教育);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發展的原則,尊重人的自由發展

2)盧梭:強調自然性到了與文明對立的程度。認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認為兒童順其自然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越是遠離社會影響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3)康德:人的所有自然稟賦都有待於發展,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動物,教育的根本任務在於充分發展人的自然稟賦

4)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主張教育要遵循自然,教育應該是有機的,應做到人的智育、德育和體育的一體化,教育的目的在於按照自然的法則全面、和諧地發展兒童的一切天賦力量。

《大教學論》:17中葉捷克著名的教育家誇美紐斯的代表作,建立了比較完整的教育理念體系,被認為是教育學形成獨立學科的開始。強調-教育的自然性(指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具有相同的自然性,都應受到同樣的教育);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發展的原則,尊重人的自由發展;進行廣泛的自然知識傳授給普通的人的“泛愛教育”,而不強調宗教教育。

《愛彌兒》法.盧梭的著作,強調自然性到了與文明對立的程度。認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認為兒童順其自然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越是遠離社會影響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康德是最早把教育學作為一門課程在大學裡講授,他探究道德的本質,充分肯定個人的價值。他認為,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動物,教育的根本任務在於充分發展人的自然稟賦,使人人都成為自身,成為本來的自然,都得到自然完善。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以他博大的胸懷和仁愛精神進行了多次產生了世界影響的教育試驗。他主張教育要遵循自然,教育應該是有機的,應做到人的智育、德育和體育的一體化,教育的目的在於按照自然的法則全面、和諧地發展兒童的一切天賦力量。

《教育漫話》:英國哲學家洛克的代表作。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說”,認為人的心靈如同白板,觀念和知識都來自後天,並且認為天賦的智力人人平等,人有差別是因為教育。主張取消封建等級制度,另一方面又主張紳士教育在家進行,並把德行的教育放在首位。同時他輕視國民教育。

2、規範教育學的建立

從一門規範學科的建立、從獨立的教育學誕生的角度來說,通常以赫爾巴特及他的《普通教育學》、杜威及他的《民本主義與教育》作為代表人們和作品。(即規範教育學形成的標誌)

赫爾巴特與他的《普通教育學》:(另一代表作《教育學講授綱要》)他第一個提出要使教育學成為科學,並認為應以倫理學和心理學作為教育學的理論基矗赫的貢獻在於把教學理論建立在心理學的基礎上,把道德教育理論建立在倫理學的基礎上,奠定了科學教育的基矗

《普通教育學》共分三篇:第一篇闡述“教育的一般目的”,論述了兒童管理的目的和方法,教學應以發展多方面的興趣為目的。第二篇論述多方面興趣的物件、教學的過程等,他把哲學中的統覺觀念借用過來,強調-教學必須使學生在接受新教材的時間,喚起心中已有的觀念,認為學生應該學習的應該是統一體的,提出明瞭、聯想、系統、方法四個形式階段。第三篇討論道理性格的形成及其通過教育形成兒童性格的理論。強調兒童的興趣是教育的出發點,強調-教師、教授、教材的主導作用,強調-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於培養良好的國家公民,強調道德教育,紀律和管理是教育的主要手段。

赫的教育思想對19世紀以後的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的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被看作是傳統教育學的代表。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