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書信函>

對保險公司的建議

書信函 閱讀(1.54W)

對保險公司的建議

2010年1月1日起開始正式銷售的“福祿雙喜”與“福祿尊享”分紅險是中國人壽(601628,股吧)60年司慶的專屬產品。“福祿雙喜”有一大亮點,即每滿兩年為被保險人返還基本保額10%的生存保險金,這一返還比例是當今分紅險同類產品中最高的。在保障收益的同時,“福祿”系列產品還有顯示

的特殊設計:將被保險人領取滿期保險金的年齡設計為滿75週歲時。而目前同類產品中被保險人滿期保險金的領取年齡大多為80週歲或終身。

調查顯示,目前國人的平均壽命在70歲左右,隨著醫療條件的改善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未來的二三十年,國人的壽命將延至78至80歲。拋開傳統的投機目的和為兒女留下更多遺產的目的,購買長期人壽保險的真正意圖應該是當被保險人年老收入減少或沒有經濟來源時,能夠有一筆錢安然地度過晚年。“福祿”系列長期壽險產品正是基於這一考慮將生存年金的提取年限提前。

可見,保險公司已經注意到人口老齡化這一未來二三十年中必須解決的問題,並在長期壽險產品中儘可能地為被保險人考慮其帶來的.影響。我國還存在著嚴重的“未富先老”的經濟和社會現狀。對承擔主要養老責任的普通中國家庭而言,老年人醫療護理等費用仍缺乏有力的解決途徑,這就為商業長期護理保險的開展提供了很好的機遇。

長期護理型保險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商業保險市場,短短的幾十年裡,長期護理保險產品在發達國家的保險市場上得到長足發展,德國和日本甚至將其列為強制性保險,納入國家的社會保障體系。而我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長期護理保險。根據以往的經驗,“保險”這一舶來品在中國的創新多是以仿照發達國家險種的形式出現的,長期護理保險將新生於中國保險市場是可以預見的事實。但這並不是說我們無法就其現有的發展進行創新。

卓志教授曾在2008年發表於《保險研究》的文章《我國保險理論研究及其發展創新的方法-論前提》中指出:“只有建立在一定正規化基礎上的保險理論才可能有交流的共同語言和思想激盪的平臺。”那麼,我們要做的創新就是在經典理論基礎上的變通。如同魯迅對舶來品的明確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不能片面地強調特殊性,認為只有完全原創才是創新,並以此來衡量我國保險業的創新水平,給出極端的評價,同時也不能對現有理論完全信服,甚至試圖迴避、掩蓋那些以現有方法無法解釋的問題。科學發展幾千年,就是從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中得來的,如果拒絕挑戰權威,直至東窗事發,才知為時晚矣,將是科學發展中多麼悲哀的事情。同樣於保險業中,自十七大召開以來,如何促進保險業創新、使保險業又好又快發展已經得到業內人士的廣泛重視。產品是創新的一個重要載體。考慮到我國國情,面對人口分佈不均勻,貧富差距大,農村問題、農民工問題嚴重,人們對保險認可度不到等影響保險業發展的現狀,筆者對產品的創新提出一些建議。

首先,我們不妨採取迂迴作戰的方式,例如,我國長期護理保險產品的發展環境並不樂觀,主要基於護理機構緊缺,相關護理人員更是無法達到標準等原因,而人口老齡化、醫療費用持續增長等問題又如此嚴重,那麼,如何發揮保險的基本保障功能來進行應對呢?當我們沒有足夠的資金新建一所希望國小時,為貧困地區的孩子免費發放教科書不也是一種普及教育的方法嗎?正如中國人壽“福祿”系列產品採取的措施那樣,可預見性地調低滿期保險金的領取年限,給被保險人以更多的資金來週轉,減少其在應對養老問題中將面臨的困難。

其次,迴歸保險產品的保障功能。經過了2007年乃至現在還未完全消退的金融危機,保險業已經意識到投資型產品的不穩定性,致力於保險產品的保障性功能的開發才是保險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矗那麼真正的保險產品創新就要以此為起點,研究保險保障需求,開發保障新領域,給“保險”這一“佳人”換上適應不同場合的新外衣。最後,風險性差異創新,體現專業優勢。保險產品的同質性引起了保險市場上惡劣的價格競爭,各公司深受其害。如果保險公司組織一直特殊的產品開發隊伍,定向研究某一領域的風險特徵,將這一領域的保險產品做到別人無法企及的水平,那麼保險產品的差異性便顯現出來,市場競爭力必然提高。這樣的創新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保險產品創新的同時呼籲良好的執行環境,政策導向、人才培養必不可少,對創新產品的專利保護機制、和諧有序的市場競爭氛圍同樣至關重要。筆者在此只是拋磚引玉,至於如何真正發展長期護理保險,如何充分發揮保險這一社會“穩定器”、“助推器”的公用來切實解決人口老齡化等問題,還需要各學者做進一步研究,乃至社會各界協同合作才能完成。

保險公司已經注意到人口老齡化這一未來二三十年中必須解決的問題,並在長期壽險產品中儘可能地為被保險人考慮其帶來的影響。我國還存在著嚴重的“未富先老”的經濟和社會現狀。對承擔主要養老責任的普通中國家庭而言,老年人醫療護理等費用仍缺乏有力的解決途徑,這就為商業長期護理保險的開展提供了很好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