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動畫形象的符號化語言特徵分析論文

生活經驗 閱讀(5.23K)

假設性的符號特點

動畫形象的符號化語言特徵分析論文

動畫的最根本特徵是假定性,它的形成正是因為兒童即或成人把欣賞動畫形象的表演當成了動物園活實動物的狂奔。“假定性”造成的“真實的幻覺”就在於對其形態的誇張變形與假設。從符號學角度來說,動畫形象符號化的本質在於演戲是假扮,非真實的客體。既然我們已經認同動畫本身就被一種假扮的表演,那麼我們在搜尋中美日“假扮”的背後,自然與本國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在中國藝術審美趣味上:大體上“重意輕象”、小體“細緻入微”的顯著特徵;在造型上,重灌飾輕寫實;在技法上,重傳統輕開拓。如《山水情》中的琴師,潑墨加以數筆勾勒,仙風道骨,文人氣質便立於眼前。動畫設計者在不斷的水墨動畫藝術的探索中,構成了水墨動畫寫意抒情、重感受的哲學傳統與藝術特徵。這種將意象與裝飾文化假設表現在動畫形象的創造上,正是它有別於美日的最大符號特徵。相比較而言,美國藝術審美趣味上:追求“真實生動”的造型特徵、性格上重“樂觀張揚”、傳達觀念上重“娛樂至上”。如《功夫熊貓》中阿寶的形象是一隻真實生動大熊貓,造型細密。在性格塑造上阿寶旨在表達為實現夢想,不怕打擊、永不放棄、樂觀、幽默品性。在觀念傳達上阿寶的搞怪表情、動作都會讓觀眾爆笑,這正是“娛樂至上”等假設性觀念在起作用。而日本動畫堅持用筆畫勾勒形象形象,表達創作者對形象形象的主觀意蘊,整體形象含蓄內斂、人文情趣較濃,引發觀眾對現實世界的深思。如《千與千尋》中千尋的形象,人物由簡潔的線條勾勒而成,準確地刻畫出形象的性格特徵。其主要形象千尋身處陌生、險惡的環境仍以其的方式來表現,這無疑是日本動畫形象的假定性中的一個最好表達。

動態化的符號特點

實際上,動畫的形象包含兩種結構,即外形結構和動作結構。動畫的本質是運動,而形象是由運動完整體現的,而運動的狀態是以形象形態的內在結構作為支撐的,這兩者表現了形象的自然屬性和心理屬性。強化造型中的自然屬性的質感、量感都是有著“意在形外”的目的。但動態設計的同時又是借形象的自然屬性的差異來體現整部動畫片動態樣式的豐富效果的,它們各自的運動規律構成了不同的動作符號。從中國文化趣味上來追尋,中國動畫形象在靜態上追求意韻、裝飾的情趣,但在動作上明顯表現出了一種矛盾的狀態。其一動作的程式化。動作的民族化大都和戲劇動作相關,高度總結了動作的表現及過程。它以生活為依據,通過模擬手法,提煉加工和藝術處理來表現的,是藝術達到相當高的高度的總結。《三個和尚》中最具程式化的動作是和尚挑水的動作了,扁擔在左右肩膀更替,頭的朝向一變,就代表挑水上下山的過程。其二是動作的意象化。意象是以象徵性或荒誕性為基本特徵以達到人類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動作的意象化是用動作來象徵和表現形象的精神氣質,這也是中國動畫的獨到之處。如《大鬧天空》中孫悟空的翻、跑、蹦、跳、竄、撓癢等,既體現了他猴性的靈活動作,又顯示了他快速敏捷的反應能力,意象化的動作輔助刻畫了人物的性格。美國動畫藝術形象節奏快、想象力豐富。如迪斯尼、夢工場、福克斯等公司相繼生產出了一部又一部精美的動畫大片。在形象動作的設計上美國的動畫堪稱一流,每一處動作的安排都是那麼的.自然流暢,讓人佩服,柔美和力量交織並行。在美國的動畫中,所有動物形象的動作和性格,都已不再是單純的動物本身,而是將它們“人化”了。動作的“擬人化”是美國動畫的一大特點。還有,美國動畫形象動態“誇張”和“彈性”結合得非常巧妙,並將這特性奉為原則。日本動畫運動給人一種簡約的美感。動畫運動的情調於節奏之中有起伏緩急,張弛得當,和諧優美。從手冢治虫到宮崎駿,每一部片子都備受少男少女們的喜愛,如《鐵臂阿童木》、《聰明的一休》、《蠟筆小新》等。總之,各個民族對影視動畫的運動表現形式有不同層面的理解。因此,也展現出了不同的民族審美,使動畫形象運動美的藝術異彩紛呈。

隱喻的心理符號特點

動畫形象原始的審美意識和藝術創作並不只是純粹的表象傳達,動畫在某些方面與漫畫有相通之處,人們在淋漓盡致的誇張形象和表現中獲取一種心理認同。動畫是連環畫的一種延伸,它優於漫畫之處是它具有更接近於人的變化的動態性思維。它濃縮著、積澱著、隱喻著一個國家、一支族群強烈的情感、思維、信仰和文化心理層面。它以具戲劇化和表現力的形式將隱喻著的文化心理表現得更徹底,這是動畫語言突出的優勢。由於華夏民族心理層面具有內斂性的特徵,造就了中國藝術的詩意般的意韻,即便是動畫形象的把握上,也是較擅長以寫意式來傳達與暗示。在形象的塑造上,多采取“曲、意、渲”手法,在造型敘述中,它並沒有明確的表現指向,也沒有針對某一個具象的輪廓展開塑造,而是採用了超越常規的表徵方式,以意象視覺高度符號化,結合中國中庸的心理特點勾勒多樣景象和傷感的、懷舊的氣息,令人感動回味。或許,這正是中國柔性文化下的散點式的、詩意的形象闡釋形式。美利堅民族具有外表的強大與內在的脆弱、外表的羸弱與內在的堅忍的特點。在形象的塑造上明顯受到聖經文化、社會現實、社會階層形象的影響。所以在塑造形象時以“強健、剛直、體塊”外形和陽剛的氣質、不懼危難,果斷剛毅、機智勇敢為基點,這些正從心理的角度對美國進行了解讀,隱喻著個人英雄主義、救世主義、民族主義、霸權主義等美國社會特有的審美特色和心理表徵。日本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等形成了獨特的心理個性,其最大的特點在於其包容性和創造性。日本動畫形象正是在這種心理支撐下,其形象明顯透露著“趣味性、柔媚、時尚”,這正是日本動畫語言運用的傳神之筆。日本社會講究“內”,“內”就是團隊精神的集中體現,這種精神表現在諸多方面。所以日式英雄形象更多是依靠“共性的色彩、類似的調式、美麗的造型”來顯現個人頑強的意志、戰友間的緊密團結協作。

形象構成是一種造型藝術,它一刻不停地展示有意味的形式語言,作為對動畫之美的精髓,可以把動畫中的精神與情感表現得更淋漓盡致。用符號的觀點來解析動畫形象,可以使之開拓出更廣闊的學術理論空間,同時也為人們從更深的層次去理解動畫形象提供了一種哲學方法。作為我們,以符號學的方式來探討現代動畫基礎理論研究,及時地調整動畫形象研究,適時地追隨新的學術研究方向,可以科學地指導動畫的創作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