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關於魚種的運輸方法與技術要點及注意事項

生活經驗 閱讀(6.47K)

外地購買的魚種在運輸的時候一定要有專業的裝置,不然魚種在運輸過程中就會有大量死亡,對於魚種的運輸相信很多人感興趣。下面將會為大家講講。

關於魚種的運輸方法與技術要點及注意事項

魚種從外地購運魚種的養殖戶越來越多,但外地購運的龜種常在放養後大批死亡,使一些養殖戶損失慘重,為了提高魚種的成活率,減少損失,筆者結合工作的`實踐經驗,認為魚種購運應注意以下幾點:

魚種運輸前要進行拉網。將魚密集鍛鍊,拉網鍛鍊的次數不少於兩次(第一天拉一次,隔一天拉第二次),長途運輸鍛鍊次數更多。拉網不僅使魚增加運動量,使肌肉結實,增強體質,從而有利於提高運輸成活率。另外,拉網還可以先除去野雜魚,消滅水生昆蟲,估計魚數量。總之運輸前拉網鍛鍊的目的是增強魚種體質,提高在出池和運輸過程中的成活率。因此選購魚種時應選擇管理科學,經常拉網鍛鍊的塘口。

起運前要進行網箱暫養:起運前2~3小時把魚種圍集後移入網箱暫養,使魚在網箱內密集。暫養不僅使魚排盡體內的糞便和粘液,增加耐氧的適應力,而且可避免大量粘液和糞便汙染水質。魚集群后暫養在網箱中必須進行微流水衝魚鍛鍊,待魚種遊動活潑逆水性強、能適應高密度叢集再進行選種過數起運。在選種時嚴格用篩子篩好魚種,挑選逆水性強、遊動活潑的魚種,剔除野雜魚,保證規格一致。

選擇完整無病傷的魚種運輸:傷病往往是影響魚種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帶病負體弱,放養後對水域環境適應能力弱,是構成放養初期死亡高峰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時,患病魚種也是造成魚病傳染的途徑。魚種的傷殘常與魚種出塘、運輸和放養過程中的操作粗糙和工作態度有關,從而造成機械損傷,受傷魚種放養後易感染魚病,活動能力也差,影響放養成活率。所以要儘量避免魚體損傷和消耗魚體體力。

魚種、工具要進行藥物消毒:放種前魚池要進行消毒,放時魚種也用藥物浸洗消毒,還有養殖水體消毒、工具消毒、食場消毒等,及投喂有針對性的藥餌。最重要的也是容易被養殖戶忽略的是工具消毒、食場定期消毒,因工具是傳播疾病的途徑,食場是病原滋生的根源,因而食場一般應每10~15天消毒一次,保證魚種放養後的正常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