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關於茶文化的介紹

生活經驗 閱讀(2.75W)
  水仙茶是什麼茶的介紹

水仙茶梗粗壯、節間長、葉張肥厚、含水量高且水分不容易散發。水仙茶是我國茶葉優良品種之一,是福建烏龍茶類中的一顆明珠,那麼水仙茶是什麼茶呢?下面就詳細介紹水仙茶是什麼茶。

關於茶文化的介紹

我們知道水仙茶是烏龍茶的一種,水仙茶這種茶葉原產於閩北。早在一千年前,建陽、建甌一帶就有這種茶樹,但人工栽培卻是距今三百多年前的清康熙年間( 1662-1722)的事。清咸豐年間(1857年),永春仙溪鄉人鄭世報父子從閩北引種水仙茶與仙溪鼎仙岩,其後在永春及閩南地區傳播種植 永春水仙融合閩北和閩南烏龍茶製作工藝的優點,使茶葉更耐泡、香氣更顯、滋味更醇、湯色更亮,形成風味獨特的“閩南水仙”,永春成為“閩南水仙”的發源地。

閩南水仙茶樹,屬半喬木型。主幹明顯,基部扁一,分枝稀疏,樹冠高大。葉片肥厚,色呈深綠,表面光亮。梢芽壯實,且多毫茸。其繁育方法,均為壓條或剪枝扦插的無性繁育。它適製成紅茶、綠茶,更適製成烏龍茶。

經茶葉專家的嚴格評審,南洋鄉梧溪村茶農李錦峰選送的茶餅、雙洋鎮中村村張軍林選送的散茶,以其色鮮、味醇、工藝獨特、品質超群的特質,捧走了今年秋季漳平水仙茶“茶王”的桂冠。漳平水仙茶餅又名“紙包茶”,系用水仙品種茶樹鮮葉,按烏龍茶製法製出毛茶,再用木模壓成餅形。

以上就是對水仙茶是什麼茶的介紹,希望對大家瞭解水仙茶是什麼茶有所幫助。

  廣州人為何“嘆茶”?

廣州人嗜好飲茶。早上見面打招就是問“飲左茶未”,以此作為問候早安的代名詞,可見對飲茶的喜愛。飲茶是廣州人的一個生活習慣,也是“食在廣州”的一大特色。

廣州人所說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飲茶,不僅飲茶,還要吃點心,被視作一種交際的方式。廣州的茶樓與茶館的概念也不盡相同。它不但既供應茶水又供應點心,而且建築規模巨集大,富麗堂皇,是茶館所不能比擬的。因此,廣州人聚朋會友,洛談生意,業餘消遣,都樂於上茶樓。一壺濃茶几件美點,三三兩兩聚在一起,邊吃邊談,既填飽了肚子、聯絡了感情,又交流了資訊,甚至談成了一樁生意,實在是一件愜意的事情。正因為如此,廣州人把飲茶,又稱“嘆茶”。“嘆”是廣州的俗語,為享受之意。這也正是廣州茶樓業歷百年而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廣州的老字號飲食店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當年的茶樓。

廣州人飲茶並無什麼禮儀上的講究。唯獨在主人給客人斟茶時,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輕叩桌面,以致謝意。據說這一習俗,來源於乾隆下江南的典故。相傳乾隆皇帝到江南視察時,曾微服私訪,有一次來到一家茶館,興之所至,竟給隨行的僕從斟起茶來。按皇宮規矩,僕從是要跪受的。但為了不暴露乾隆的身份,僕從靈機一動,將食指和中指彎曲,做成屈膝的姿勢,輕叩桌面,以代替下跪。後來,這個訊息傳開,便逐漸演化成了飲茶時的一種禮儀。這種風俗至今在嶺南及東南亞的華僑中依然十分流行。

廣州的茶市分為早茶、午茶和晚茶。早茶通常清晨4時開市,晚茶要到次日凌晨1~2時收市,有的通宵營業。一般地說,早茶市最興隆,從清晨至上午11時,往往座無虛席。特別是節假日,不少茶樓要排隊候位。飲晚茶也漸有興盛之勢,尤其在夏天,茶樓成為人們消夏的首選去處。不過,廣州人在閒暇時也以在家裡飲“功夫茶”為樂事。“功夫茶”對茶具、茶葉、水質、沏茶、斟茶、飲茶都十分講究。功夫茶壺很小,只有拳頭那麼大,薄胎瓷,半透明,隱約能見壺內茶葉。杯子則只有半個乒乓球大小。茶葉選用色香味俱全的烏龍茶,以半發酵的為最佳。放茶葉要把壺裡塞滿,並手指壓實,據說壓得越實茶越醇。水最好是要經過沉澱的',沏茶時將剛燒沸的水馬上灌進壺裡,開頭一兩次要倒掉,這主要是出於衛生的考慮。斟茶時不能滿了上杯斟下杯,而要不停地來回斟,以免出現前濃後淡的情況。飲時是用舌頭舔著慢慢地品,一邊品著茶一邊談天說地,這叫功夫。功夫茶茶汁濃,鹼性大,剛飲幾杯時,會微感苦澀,但飲到後來,會愈飲愈覺苦香甜潤,使人神清氣爽,特別是大宴後下油最好。

此外,飲涼茶也是廣州人的一個生活習慣。所謂飲涼茶就是把藥性寒涼、能清解內熱的中草藥煎水作飲料喝,以清除夏季人體內的署氣。廣州的涼茶歷史悠久,如王老吉涼茶就形成於清嘉慶年間(1796~1820),由於它清熱解毒、消炎去署的藥用功效明顯,歷來為廣州人所推崇。另外,還有如石歧涼茶、健康涼茶、金銀菊五花茶、龜苓膏、生魚葛菜湯等也都是廣州人喜愛的傳統老牌涼茶。

80年代以來,為方便飲用,各種涼茶沖劑及軟包裝涼茶應運而生,如神農涼茶、夏桑菊等,已成為許多家庭夏季的必備飲品。

  茶文化閱讀——唐朝的茶風俗

唐朝以前,人們把茶當藥用,後來才逐漸成為提神解渴的飲料,進而在南方形成風氣。下面我們來看看唐朝的茶風俗

飲茶開始形成一定規模向北傳播始自於開元、天寶時期。至盛唐,飲茶在南北方蔚然成風,茶事活動上升了一個層次,而形成了茶道。在唐朝興盛的飲茶活動中,陸羽是開創一代風氣的關鍵性人物。

“一之源”

在“一之源”中,主要講茶的種植和栽培技術。茶是“野者上,園者次”,但隨著需要量的增加,必須靠人工栽培。“其地,上者生爛石,中者生櫟壤,下者生黃土,凡藝而不實,植而罕茂。法如種瓜,三歲可採”。陸羽分析了土壤的好壞,又指出種植不實的,很少有茂盛,與種瓜同理。“若採不時,造不精,則飲之成疾,茶則為累矣”。說明採摘和加工是關鍵的一環。

“三之造”

在“三之造”中陸羽認為每年的二、三、四月是最好的採茶時間。而且,“其日有雨不採,晴有云不採”,天氣晴朗時是最佳的時機,要選“其中枝穎拔者採焉”。茶葉的加工是“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先將茶葉放在灶釜中蒸透,再放入杵臼中搗成泥狀,然後,用模、規拍製成形,通風晾乾以待烘焙。烘焙時要不斷翻動,使其均勻乾透,再用竹皮把茶貫穿成串,最後,把它封存在竹木編成的“育”中以保持乾燥。茶的種類有粗茶、散茶、末茶、餅茶,製作方法大同而小異,均是經過蒸青不發酵茶,這種製法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總之,茶道的精髓就在於它具有保健強身和修德養性的雙重功能。儘管各階層人們對茶的認識與理解不盡相同,飲茶的方法也有差別,但茶滲入到唐代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不論貧富貴賤,不論僧道俗人,人們以茶待客會友,以茶示廉明志,以茶養性怡情,飲茶成為人們追求的一種高雅的生活方式。唐宋時期的茶文化以其特有的魅力向周邊國家輻射,至今仍風行於世的日本茶道便脫胎於此。

  英國下午茶文化的起源

英國的下午茶,源起於19世紀的維多利亞時代,因此也稱維多利亞下午茶。

英國的維多利亞時代是英國最為強盛的時代,在全球各地佔據著很多殖民地和附屬國,自詡為“日不落帝國”。國家的強大和富足,促使人們注重追求有品位的生活,特別是一些豪門貴族更是在百無聊賴的日子裡,希望追求新的刺激,來填補生活的空虛和無聊。在1840年的下午,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女士睡醒了午覺,覺得心無寄託,百無聊賴,卻對什麼都沒有興趣。大約在4點鐘,忽然覺得有點餓的感覺,就讓女僕到廚房給她找點吃食。女僕到廚房一看沒有合適的食物,就索性給夫人烤了幾片點心,沏了壺紅茶端了過來。貝德芙公爵夫人吃著新烤的麵包,喝著紅茶,覺得很受用。幾天後,貝德芙公爵夫人的幾位好友造訪,公爵夫人就命女僕,用點心和紅茶招待好友。不料這些好友異口同聲地讚美,回去後紛紛造訪,並逐漸擴大延展,就形成了流行於英倫三島的下午茶。

隨著下午茶的廣泛流行,下午茶這種飲茶方式變得越來越繁複,從喝下午茶的器具,飲下午茶的擺設,以及配下午茶的茶點,都越來越講究。在下午茶的茶具方面,瓷質茶壺很講究,很精美,還要根據招待客人的多少來選用大小不等的茶壺和茶杯,此為還要備有糖罐、點心盤、果醬、奶油,以及叉子、餐巾、托盤墊等器物,這些茶具的擺設也有嚴格的要求。精美的茶具,優雅的客廳,在飲下午茶時還有用悠揚的古典音樂來陪襯,這樣,飲下午茶時的心情輕鬆而自在,形成了簡樸而不寒酸,華麗而不庸俗的優雅的氣氛。

飲下午茶的時間是下午的4點鐘,飲用的下午茶多為紅茶,如大吉嶺紅茶、伯爵茶(以中國紅茶為基本茶,加入佛手柑調製而成)、火藥綠茶、錫蘭茶等。飲下午茶時配備的茶點有薰鮭魚、火腿、蛋糕、三明治、英式圓形鬆餅、果醬、奶油和水果等。

隨著時代的發展,那種洋溢著維多利亞氛圍的下午茶,已漸漸失寵,但是飲下午茶的形式,在家庭、辦公室所還依然保持著。每天下午3點半左右都還少不了要喝一次下午茶。一般是幾個白領圍坐在圓桌旁,品著下午茶,吃著點心,稍作休息和精神調整。至於藍領往往沒有這麼悠閒,他們常常是晚上下班之後,在吃晚飯時,邊吃飯,邊飲茶。這就失去了悠閒的情趣,完全是出於生理需要來飲茶了。

  世界各國不同的茶俗介紹

泰國茶俗:

歷史悠久的泰國,在風俗習慣和禮儀上也呈現出獨特的民族性。

泰國北部地區、緬甸和雲南地區相似,這裡的人們有喜歡吃“醃茶”的風俗,其法與出自中國雲南少數民族的製作醃茶一樣,通常在雨季醃製。

醃茶,其實是一道菜。將生茶醃製成酸味製品,時拌入食鹽、生薑、花生之類,吃時將它和香料拌和後,放進嘴裡細嚼。因為這裡氣候炎熱,空氣潮溼,吃醃菜又香又涼,所以,醃茶成了當地世代相傳的一道家常菜。

印度茶俗:

印度人飲茶方式很特別,他們把茶倒在盤子裡用舌頭舔飲。另外,在印度如果用左手遞送茶具,就會被看作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因為印度人認為左手是用來洗澡和上廁所的。他們喝奶茶,也愛喝一種加入姜或小豆蒄的“薩馬拉茶”。

斯里蘭卡:

斯里蘭卡的居民酷愛喝濃茶,茶葉又苦又澀,他們卻覺得津津有味。該國紅茶暢銷世界各地,在首都科倫坡有經銷茶葉的大商行,設有試茶部,由專家憑舌試味,再核定等級和價格。

西亞地區的土耳其人,不論大人小孩都喜歡紅茶,城鄉茶館普遍,出門飲茶也方便。

伊朗和伊拉克人更是餐餐不離濃味紅茶,用沸水沖泡,再在茶湯中新增糖、奶或檸檬共飲。

  江西大力推進茶產業的發展

近年來,江西省在推進茶產業發展方面做了許多努力,在加快茶葉品牌資源整合,推進茶葉產業化經營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當前江西茶業發展的主要矛盾等問題,日前江西茶業聯合會副祕書長陳年生接受了採訪。

陳年生介紹,江西茶業聯合會目前已擁有會員企業161家。2010年,江西茶業聯合會不失時機地組織茶企參加了8次省內外的大型茶事活動,參加企業達256家(次),使用展位數量202個,現場茶葉銷售火爆,累計簽約金額達11830萬元,獲得各級各類茶葉獎項60餘個。

今年六月,江西茶業聯合會首次獨立舉辦了第四屆江西茶業博覽會,以及首屆“江西綠茶(白化茶)”評比、2011“龍天國茶杯”消費者最喜歡的江西省“大眾茶”評選、江西綠茶“鳳凰溝杯”全省十大製茶能手(手工茶)大賽等活動,致力於宣傳“江西綠茶”品牌,增強了“江西綠茶”的品牌影響力,提升了茶企市場競爭力。

江西茶葉發展的主要矛盾是什麼?陳年生表示,主要是茶品質效益與茶品牌發展的差距,茶產業發展形勢與政府政策、資金扶持的差距。2009年5月1日《江西綠茶地方標準》的實施,明確了茶葉的各項理化指標和衛生標準,茶葉質量也逐年提高,但仍要看到當前茶的品質效益與茶品牌發展之間的差距。茶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人力,而近年來江西各產茶區都不同程度出現人工緊缺的現象,政府應加大對茶農增收、茶產業發展的重視,進一步予以政策和資金等方面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