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節日慶典>

白族的民族風俗

節日慶典 閱讀(1.48W)

白族自稱“白子”、“白尼”、“白夥”,漢語意為“白人”,是中國第15大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雲南、貴州、湖南等省。那麼屬於白族的傳統民族風俗都有些什麼呢?大家是否有了解過呢?

白族的民族風俗
  白族有哪些民族風俗

  關於婚姻的習俗

當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時,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禮時新娘要下廚房製作“魚羹”;婚後第一個中秋節新娘要做大面糕,並以此表現新娘的烹調技藝。婚禮時講究先上茶點,後襬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盤、四盆、四碗)席。

白族實行一夫一妻制,婚禮隆重、熱烈。按傳統風俗,舉行婚禮這天,新郎和小夥子們必須騎高頭大馬去娶親。新娘娶回後要拜客,由新郎、新娘對家庭中的長輩一一敬拜,然後是請客吃飯。新郎、新娘要陪客人進餐,這時,客人們可向新婚夫婦出難題,也可以讓他們表演節目,婚禮被喝彩聲和歡笑聲籠罩著。最有特色的是在婚禮上燃起辣椒粉,於是在歡聲笑語中許多人都打噴嚏、咳嗽,熱鬧無比。

背婚是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白族地區普遍流行的一種婚俗。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員集結的地方,陪賓們便停下來,把嫁妝碼成兩大摞,讓新郎揹著新娘圍著嫁妝繞“8”字。

兒子成婚後,一般都與父母分居,另外組織小家庭。父母和誰一起生活,由父母自己選擇,一般選擇與幼子一塊生活的居多。因此,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是白族普遍的家庭組織形式。

按白族的習俗,如果丈夫去世,妻子可以終身守節,也可以另嫁,但另嫁時不得帶走前夫的家產。

在個別地區,還有轉房的習俗。兄死後,嫂可以嫁給弟弟,稱為叔就嫂,但這種現象現在已不多見。但另嫁時不得帶走前夫的家產。

  風俗獨特的白族婚禮

白族一年四季有許多節日和集會。三月街、繞山林、魚潭會、火把節、石寶山歌會、本主會以及集體勞動等場合,只要是青年男女有意。都可以通過唱調子彼此相識,談情說愛。在被譽為熱水之源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洱源縣西山地區,青年男女如果不會唱調子,找個物件都十分困難。

白族的婚禮常常隨著居住地域的不同,存在很大差異。但是都辦得十分隆重而熱鬧。大理白族的婚禮。實際上在結婚的前一天就已經開始了。這天晚上,男方家的天井裡燃起算火,屋裡屋外擠滿了人。白族的民間藝人被邀請到婚禮上演唱“大本曲”和“吹吹腔”。三絃聲鎖吶聲響成一片,裡裡外外充滿了歡樂氣氛。藝人們更是倍展其能,這就是白族的婚前踩棚習俗。

第二天才是正式的迎親日子。這一天新郎在夥伴們的陪同下,前往女家迎接新娘。臨出發前,人們把新郎擁進屋裡,在一陣鎖吶和鑼鼓聲中,新郎的哥哥手捧一朵用紅綢子扎的繡球,走到新郎面前,深深作揖,並將繡球搭在新郎的左肩上。緊接著又一陣吹打,將新郎送出大門,讓他到女方家去接親。

新郎到了新娘家門口.吹鼓手們便停止吹打。這時,新郎從衣服口袋裡掏出三個蠟丸似的東西,一個接一個向門前的石墩上甩去。隨之就聽到三聲震天動地的巨響。這種蠟丸,原來是自制的土炸彈,是迎親時用來壯聲威的。硝煙瀰漫中,迎親的隊伍被迎進女家。

新娘在哭泣,流露出一種惜別之情。當鎖吶再次吹起時,新娘的哥哥已將新娘背出門外,讓新娘踏上去婆家的路程。一路上少不了樂隊伴奏和迎親者對新郎新娘的調笑。

迎親隊伍來到男方家門口,新娘還是由哥哥或弟弟揹著,快步跑進新房。為什麼這樣著急呢?因為按照白族的習俗,新娘來到男家時,那些參加婚禮的小孩是最難對付的。他們往往會蜂擁而上。一邊朝新娘撤米花,一邊爭著用手去掐新娘。這是為了吉利。

即便是掐痛了、新娘也不能發火。不過新娘也早已做好了準備。緊急處.她會拿出一把剪刀來自衛。膽小的孩子還真不敢上前。只有這樣才能安全進入洞房。也有的白族地區,迎親隊伍剛一進門,新郎新娘就像參加百米賽跑似的,爭著跑進洞房搶枕頭。據說誰先搶到枕頭,就預示著將來誰當家。

進入洞房後,新郎新娘要喝辣椒酒。酒本來就辣,再加上辣椒,很難下嚥。在白族語言裡,“辣”與“親”的發音相近,酒加辣椒意味著親上加親。新郎新娘共飲辣椒酒,表示親親熱熱。有的地方還將辣椒末撒進火盆裡,辣煙四起,嗆得人們喘不過起來。新郎新娘吃喜面時,也要放很多辣椒。

白族婚禮上吃“東坡肉”的習俗更特別。肉是用紅曲米染的。事先用麻桿串好,放在碗裡讓新娘吃。新娘用筷子去夾,一夾就是一串,根本無從下嘴。這是又是新娘早已預備好的剪子起作用。新娘乘人不備,迅速拿出剪子地給新郎。新郎將麻繩剪斷,使鬧新房的人的陰謀不能得逞。

白族的婚禮始終都有嗩吶伴奏。新娘進門時吹“接新娘調”;客人來時吹“迎賓調”;新郎新娘拜堂時吹“一杯酒”、“仙家樂”、“蜜蜂過江”等曲調。這些曲調體現著白族的聰明智慧和藝術特色。

  白族奇俗 轉山嶺尋真愛

白族的很多文化都和漢族相同,但生活在怒江、獨龍江地區大山裡的白族與大多數白族的習俗差別很大。

以婚姻習俗為例,年輕人在婚前不受約束。家中的女孩子都有自己的閨房,雖然一家人生活在一處,但閨房有單獨的小道出入院落,以尊重年輕人的自由。

所謂自由,是說成年女孩的個人活動是充分自由的,包括和異性的交往都不受他人干涉。即使成年女性和異性有密切交往甚至發生性關係,他人同樣也不會干涉。

一旦成年的未婚女子看上哪個異性,男子則趁著黑夜沿著單獨的出入小道悄悄進入閨房。如果關係維持得好,一直保持這種關係也不是沒有可能。假如兩個人之間有任何一方不願意繼續這種關係,分手同樣是平靜的,只要以後不再密切來往就是,不必一定要追究對錯,以免傷了對方的情感。

在這之後,照樣可以與其他異性發生密切關係。只要不結婚,年輕人是享受充分自由的。

結婚後的女性就不再享受自由了。如果哪個女人被發現發生婚外性關係,那個男人可就要接受非常嚴厲的懲罰。通常情況下是把男人用繩索把手在背後捆住,栓上塊一百來斤重的大石頭,然後扔下怒江或者獨龍江淹死。很少有人能夠死裡逃生。

嚴厲懲罰的另一面卻是對人性的照顧。“轉山嶺”就頗耐人尋味。

由於很多人的婚姻可能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那些經人介紹組成的家庭,婚後的男女往往會去懷念曾經深愛過的人,這種情感上的痛苦相當磨人,有時根本無法壓抑。據說生活在大山裡的白族因而立了個規矩:“轉山嶺”,即讓這些身陷情感苦楚的男女在一定期限內去尋求真愛。

白族規定,每年在某個時段要給每個家庭成員三天時間,凡是婚姻存在些問題的家庭成員,在這三天中可以找往日的情人去到周圍山中某個安靜的地方互訴衷腸,可以卿卿我我甚至可以同居,以宣洩這一年的思念之情,別人無權干涉。三天過後則必須迴歸家庭。

這一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白族的基本概況

白族是中國南方歷史悠久民族,列中國第15大民族。雲南、貴州、四川、湖南和湖北五省是白族世世代代的.居住地。根據2000年人口普查,中國大陸有白族人口1,861,895人,其中雲南有1,505,644人,佔白族人口的80.87%;貴州有187,362人,佔10.06%;湖南有125,597人,佔6.75%;湖北有7,173人,佔0.39%。除世居地外,因工作、婚姻遷徙,32個省市區及現役軍人中均有白族人口分佈。另外還有少量白族僑民分佈在亞太(緬甸、泰國、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美國、澳洲)各國,資料尚待進一步統計。

全國的白族總人口1933510人(2010年),按人口論,為中國第15大民族。其中,居於雲南省的有1564901人(2010年)。

白族主要聚居於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部分散居在昆明、麗江、保山、怒江等地。此外,貴州省的畢節、湖南省的湘西、四川省的西昌等地也有少量分佈。因工作、婚姻遷徙,32個省市區及現役軍人中均有白族人口分佈。另外還有少量白族僑民分佈在亞太(緬甸、泰國、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美國、澳洲)各國,資料尚待進一步統計。

令人驚訝的是,白民族自稱的高度一致。所有地區的白族自稱都是“baip hox”(白語 ”白人“之意) 。他稱有民家、那馬、勒墨等。在貴州威寧的白族,因有七姓又被稱為七姓民。白族先民,兩漢史籍稱為昆(彌)明;三國兩晉時稱叟、爨;唐宋時稱河蠻、下方夷;元明時稱為僰人、白人;明清以後稱民家。解放後,根據民族意願,統稱白族。在不同的理解角度下,白族起源問題在學術界說法不一:其中有土著說、哀牢九隆族說、西爨白蠻說、氐羌族源說、漢人遷來說、多種族融合說等。白民族起源於泛洱海周圍最古老的人群-----蒼山馬龍峰洞穴遺址的主人,即“馬龍人”。

白民族的第一次大統一是在南詔中後期,以南詔國王隆舜878年改國號為“大封民國”為標誌。這個事件往往被孤立地曲解為白民族的“形成”,從而產生”南詔之前無白族“的錯覺。

白族歷史悠久,文化豐富多彩。白族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為尊貴。婦女頭飾異彩紛呈,都喜戴玉或銀手鐲、墜耳環。扎染布常用於製作白族婦女傳統的裝飾品,她們使用的頭巾、手帕和掛包大都是用扎染布做成。

白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語支未定。白語有大量漢語藉詞,新詞術語都直接借用漢語,是藏緬語族中漢語藉詞較多的一種語言。詞彙近60%為漢語藉詞,多數人通曉漢語。白族在歷史上仿造漢字創制過方塊白文,並用方塊白文編撰過大量的書籍。雲南歷史上著名的史書《白古通記》原本即用白文寫成,後經四川人楊慎翻譯為漢文流傳至今。元末明初傅友德、藍玉、沐英平雲南後對白族實行殘酷的文化滅族政策,焚燬了所有官方和民間的藏書,以致於後世無法系統瞭解當時的歷史和文字系統。從此方塊白文失去了官方流傳的平臺而轉入民間。方塊白文在民間有著強大的生命力。流傳於民間的白曲歌譜全用漢字白讀的方法來記錄白語唱本。方塊白文在小範圍內仍然存在著統一的記錄用字,比如在劍川和雲龍發現的白語祭文文字,用字高度統一,這證明民間一直有書同文的努力。

白族喜食酸辣,善於醃製火腿、臘肉、香腸等。喜飲烤茶,著名的“三道茶”是待客上品。第一道是用沱茶沖泡的苦茶,第二道是加紅糖和牛奶的甜茶,第三道是放入核桃、蜂蜜、米花的回味茶。“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不僅是白族同胞待客的佳茗,還寓含了豐富的人生哲理。乳扇是白族獨創的乳製品,色澤淡黃,狀如扇,薄如紙,味道鮮美。

白族的建築藝術獨具一格。一般的建築形式是“兩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少數富戶住“四合五天井”,還有兩院相連的“六合同春”,樓上樓下由走廊全部貫通的“走馬轉角樓”等,現在多是一家一戶自成院落的兩層樓房。充分利用當地盛產的鵝卵石來砌牆,也是白族民居建築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