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教育考試>

2017註冊岩土工程師綜合知識考試考點

教育考試 閱讀(1.33W)

綜合知識是岩土工程師考試中重要的考點,也是岩土工程考試中必考考點之一。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註冊岩土工程師綜合知識考試考點,希望大家喜歡。

2017註冊岩土工程師綜合知識考試考點

  註冊岩土工程師綜合知識考試考點

一、水泥攪拌樁的施工準備

首先是試驗準備,備好滿足設計要求的水泥,並按規定頻率進行抽檢試驗,在溫州市甌海大道城市快速公路用的p.o32.5#水泥。根據被加固土的性質及單樁承載力要求,確定水泥摻入比。按設計檔案要求水泥摻入比一般在12~15%之間,並根據實際土質的幹容重計算出每延米樁體的水泥用量。每延米水泥用量約為50~55千克/米左右。水泥漿液的配製要嚴格控制水灰比,一般為0.45~0.50,比重一般為1.65~1.7,要求調製出的水泥漿有較好的流動性、和易性。施工中可用泥漿比重計控制水泥漿稠度來確保最佳的水灰比。其次是施工現場準備,施工現場場地應事先平整好,清除樁位處地上、地下一切障礙。場地低窪時應填好粘土,不得回填雜土。正式大面積開工前,應進行不少於5顆的工藝試驗樁,試樁的目的是為了尋求最佳的攪拌次數、泵送時間、泵送壓力、攪拌機提升速度、下鑽速度以及噴漿時間等引數,以指導下一步水泥攪拌樁的大規模施工。同時,現場一定要做好水泥的防雨、防潮措施。

二、水泥攪拌樁的施工質量控制

經現場試樁石黃高速公路衡水支線和青銀高速公路的水泥攪拌樁採用的施工工藝均為二攪二噴。二攪二噴的工藝流程為:鑽機就位→檢驗、調整鑽機→正迴圈鑽進至設計深度→開啟高壓注漿泵(預噴持續30秒)→反迴圈提鑽並噴水泥漿(提升速度為0.6米/每分鐘左右)→上升至工作基準面以下30釐米至50釐米(持攪30秒)→正迴圈復攪並噴漿下沉→到底部噴漿停止→反迴圈提鑽至地面(提升速度為0.7米/每分)→成樁結束→施工下一顆樁→清樁頭驗樁。

施工過程的監控和管理是成樁質量的關鍵所在。經過工程實踐筆者認為施工過程的質量監控要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選擇合理的位置開挖配製水泥漿用的灰漿池,並用水泥砂漿抹面進行防水處理;測量放線布樁時要重點對控制性軸線、樁位進行復查,滿足要求後方可開鑽。

2、樁長、樁位、樁徑的控制:樁長的控制不僅要看錶,而且要在鑽機搭架上做出明顯的標記,在設計樁長深度位置、沒進鑽的鑽頂的位置貼上(劃上)明顯標記並寫上數字,其它刻度用較小的標記;樁位控制時測量放樣後應釘小樁,然後鑽白灰點,垂直度是樁位控制的關鍵,因為垂直度影響樁的承載力。最好用吊錘球的方法控制垂直度;樁徑控制要求不小於設計直徑,要經常檢查鑽頭,發現磨損超限時及時焊補。

3、水泥劑量的控制:為確保樁體水泥每米摻入量以及水泥漿用量達到設計要求,每臺機械均應配備電腦記錄儀,同時現場應用比重計控制水泥漿稠度。最好做到一樁一配漿,一樁一清池(灰漿池)。另外專案經理部最好指派專人負責水泥攪拌樁的施工,全過程旁站水泥攪拌樁的施工過程。所有施工機械均應編號,應將現場技術員、鑽機長、現場負責人、水泥攪拌樁樁長、樁距等製成標牌懸掛於鑽機明顯處,確保人員到位,責任到人。

4、水泥攪拌樁樁頭復攪的控制:當鑽機反迴圈提鑽並噴漿升至工作基準面以下30~50釐米時,持噴30秒水泥漿,目的是保證樁的上部密實度和強度,根據荷載的擴散及傳遞原理,有必要加強水泥樁上部的密度和強度。

5、噴漿時間的控制:每根樁開鑽後應連續作業,不得中斷噴漿。嚴禁在尚未噴漿的情況下進行鑽桿提升作業。

6、成樁的檢驗:制樁完成後,須達到要求的齡期後方可進行開挖,清理樁頭時不得使用重錘或重型機械,宜用小錘、短釺等輕便工具操作以免損傷樁頭。群樁樁頂應平齊,間距應均勻;樁體圓勻,無縮頸和回陷現象。水泥攪拌樁成樁28天后,用鑽孔取芯的方法檢查其完整性、樁土攪拌均勻程度及樁的施工長度。鑽芯時不應在樁中心,應偏外側些。取出的芯樣攪拌應均勻,凝體無鬆散,其顏色應深淺一致,不應存在水泥漿聚集的“結核”。每根樁取出的芯樣由監理工程師現場指定相對均勻部位,送試驗室做28天齡期的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取出樁芯後留下的空洞應用同等強度的水泥砂漿回灌密實。在特大橋橋臺或軟土層深厚的地方,或對施工質量有懷疑時,可在成樁28天后,由監理工程師隨機指定抽檢單樁承載力或複合地基承載力。隨機抽查的樁數不宜少於樁數的0.2%,且不得少於3根。試驗用最大載荷量為單樁或複合地基設計荷載的兩倍。

三、水泥攪拌樁的施工常見問題及處理

1、噴漿阻塞:原因可能是水泥受潮結塊或製漿池濾網破損或者是清漿不徹底。處理措施應改善現場水泥儲存環境及時清渣並時常檢查濾網的破損狀況。

2、噴漿不足:原因可能是輸漿管彎折、外壓、洩漏或輸漿管道過長,沿程壓力損失大。處理措施應及時檢查、維護管道並選擇適當的位置開挖製漿池。當場地條件不具備時,可適當調增泵送壓力。

3、進尺受阻:原因可能是地下存有尚未清除的孤石、樹根或其它。處理措施應停機排除障礙或移位。

4、速度失穩:原因可能是裝置自身控制系統問題或機組人員操作不規範、不熟練,處理措施做到不合要求的裝置不得進場,制定完善明確的責任制並搞好崗前培訓。

水泥攪拌樁施工屬於隱蔽工程,如施工質量不好,一旦被路堤等構築物所覆蓋,便構成隱患且不好檢查及補救。因此,緊抓施工的各環節,嚴格水泥攪拌樁施工屬於隱蔽工程,如施工質量不好,一旦被路堤等構築物所覆蓋,便構成隱患且不好檢查及補救。因此,緊抓施工的各環節,嚴格施工過程的管理非常重要。施工質量的控制更是一項細緻的技術工作。最好建立施工班組自檢互檢,技術負責人抽檢和配合監理旁站監督的質量保證體系。

  岩土工程師冬季施工複習資料

1.土方工程:

施工時,儘量做到快挖快填,以防止地基受凍。基坑槽內,應做好排水措施,防止產生積水。開挖好的基坑底部應採取必要的保溫措施,如保留腳泥或鋪設草包。

2.樁基工程:

施工前,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和技術措施。樁基礎的軸線引出的'距離應適當增加,以免在打樁時受凍土硬殼層的影響。預製樁的混凝土的強度應達到設計強度標準值的70%,方可起吊;達到強度標準值的100%,方可運輸和打樁。

3.鋼筋工程:

鋼筋負溫冷拉時,可採用控制應力法或控制冷拉率方法。鋼筋負溫焊接時,施工人員必須持有焊工上崗證,才可上崗操作。鋼筋負溫閃光對焊,宜採用預熱閃光焊或閃光—預熱—閃光焊工藝。

4.混凝土工程:

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宜選用矽酸鹽水泥或普通矽酸鹽水泥,水泥標號不宜低於32.5,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不宜少於300kg,水灰比不應大於0.6,並加入早強劑。必要時,應加入防凍劑。

5.砌體工程:

水泥宜採用普通矽酸鹽水泥,標號為32.5R,水泥不得受潮結塊。在砌筑前,應清除表面汙物、冰雪等。遭水浸後凍結的磚和砌塊不得使用。砌築應採用“三一砌築法”。

6.裝飾工程:

裝飾抹灰工程時,正溫下,先搶外粉飾,最低氣溫低於0℃後,內粉飾前應封閉門窗,配好玻璃。可採用室內加熱法。

油漆、塗料工程時,應在採暖條件下進行,室內溫度保持均衡,不得突然變化。室內相對溼度不大於80%,以防止產生凝結水。

7.地面工程:

室內地面找平層、面層施工時,應將門窗通道口進行遮蓋保溫,確保在室內溫度為5℃以上的條件下進行施工。室外部分預計三天溫度在0℃左右時,水泥砂漿應摻1%~2%的鹽水溶液攪拌,並有可靠的防凍保暖措施。

8.屋面工程:

屋面工程的冬季施工,應選擇無風晴朗天氣進行,充分利用日照條件提高面層溫度。在迎風面,宜設定活動的擋風裝置。施工前,應將基層上面的積雪,冰雪和雜物清掃乾淨。

  岩土工程師橋樑複習資料

1.橋樑引道不均勻沉降產生的原因

1.1 不均勻沉降成因分析 橋頭跳車的根本原因是橋臺與鄰接路段的沉降差異超過一定的界限值,致使車輛在通過橋樑時產生顛簸、不穩,甚至會影響行車安全。

1.1.1 土基 橋樑所在位置一般地下水位較高,地基土質天然含水量大、空隙率大、抗剪強度低,在車輛荷載的長期作用下極易引起沉陷。

1.1.2 臺背填料 臺背應選擇透水性好的材料作為填料,而透水性材料空隙率大,施工中很難控制其壓實度,在道路自重垂直荷載及車輛振動荷載的長期作用下很容易產生路基沉降。

1.1.3 剛度差異 道路是柔性(剛性)路面與柔性路基的組合,而橋樑是剛性結構物,由於橋樑結構剛度比道路的剛度大得多,經過車輛荷載長時間的作用,橋跨結構變形很小且基礎以下部分不會產生明顯變形,而作為路基填料的土基部分在自身重力和外部荷載的作用下,會產生彈性變形和永久變形。

1.1.4 設計 由於主客觀原因造成的地質鑽探布控過少或鑽探深度不足,未能準確探明軟基範圍和深度,造成軟基處治的理論計算與選用的計算引數與實際情況不符,導致軟基處治設計能達到規範要求,而且大多數橋樑的橋頭搭板未作專項設計進行控制。

1.1.5 施工 在道路橋樑施工中,由道路與橋樑的施TJIl~序造成了橋涵兩端留下一個填土較多、施工面窄、工期短暫的作業段,施工條件極差。①當缺乏適宜的壓實機具時,壓實度很難達到規範要求;當分層壓實厚度過大時,壓實度檢測不能準確反映實際情況,而且無法發現內部空洞。②當施工單位搶進度時,不能按照規範要求施工作業,臺揹回填鬆鋪厚度控制不嚴,臺背排水防護設定不完善,給路基沉陷留下質量隱患。

2.解決橋樑引道不均勻沉降的對策

2.1 從思想上足夠重視解決橋樑引道不均勻沉陷現象 在高等級公路的建設中,為了防止或減輕橋樑引道不均勻沉降量,避免橋頭跳車現象,設計與施工必須從思想、技術和施工管理手段充分重視路基路面的設計和施工質量,認真做好路基沉降的預防工程,減少因設計和施工方面的原因而加重橋頭跳車的現象。

2.2 設計必須考慮橋頭路堤因工後沉降引發的縱坡變化值標準 橋臺與路堤之間存在著不均勻沉陷,造成橋頭路段縱坡變化,導致縱坡不順暢及其構造物的附加變形,產生橋頭跳車現象,必須制定相應對策和處治技術標準。交通部“七五”科技攻關專案“軟基綜合處理課題”指出,若由沉降引起的縱坡變化值不超過2‰,則駕駛員按120kmPh速度行駛時未感覺有橋頭跳車現象。國外也有設計規範規定了由沉降引起的縱坡變化值不大於4‰的要求。縱坡變化值標準的高低直接涉及到軟基處理費用,在設計中必須充分考慮技術和經濟性,選擇合適的技術標準。

2.3 加強橋臺軟基處治的研究 分析國內高速公路軟土地基處治大多采用排水固結法,仍然存在軟基路堤不均勻沉陷,橋頭產生跳車現象,除軟基路堤設計與施工細節欠妥之外,一個主要原因是未能保證充分的軟基排水固結時間,往往在沉降尚未穩定的情況下就進行路面施工。因此,為了保證軟基路段的施工質量,消除或減輕軟基路堤不均勻沉降的現象,必須採取下述措施:

2.3.1 儘可能地提前軟土地基路段的施工時間,尤其是橋臺地段的施工時間,爭取更長的預壓時間,以減少軟基工後沉降量。

2.3.2 根據軟土的地質條件、土層性質和路堤填築高度,一般路段採用袋裝砂井或塑料排水板處理,採用不同的施打長度和施打密度,其間距在鄰近橋頭路段附近適當加密;在橋臺處設定攪拌樁過渡段,並在攪拌樁過渡段末端與袋裝砂井或塑料排水板加密區交接處設定土工織物砂墊層,以協調變形。

2.4 提高軟基路堤的強度和穩定性,減少路堤和路面結構層的沉降 針對目前高等級公路軟土地基處理較多采用排水固結法,結合橋樑引道存在不均勻沉降而引起橋頭跳車現象,從提高軟基路堤的強度和穩定性、減少軟基路堤工後沉降的角度出發,設計階段和施工過程必須解決好下述若干問題。

2.4.1 在設計階段,要儘可能考慮設定橋頭搭板,在搭板與橋臺連線處作構造處理,若有可能可將橋臺處的伸縮縫移到橋墩上,使上部構造的橋面連續擴大到搭板內,減少橋臺處的變形因素。同時,認真分析橋臺地基土層情況,確定如何使橋臺填土路堤更為密實的方法。鄰接搭板的路堤一定長度內,路基採用水泥穩定碎石層處理,並設定一層鋼筋網,使路基剛度逐漸過渡。設定橋涵構造物應允分考慮臺背填方路基的地質情況、填方高度、路堤長度、填料來源及路堤沉降等問題,選擇恰當的橋涵位置、跨徑及橋臺後部防護工程,儘量避免大河面小跨徑橋涵。設計單位應嚴格執行現行的公路工程技術標準、規範和相關的規定要求;對橋頭跳車的部位進行詳細設計,提出施工指導意見;並且認真詳細地進行設計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