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教育考試>

九年級歷史上期會考試質量分析

教育考試 閱讀(1.9W)

2012-2015學年上學期期會考試已結束,成績也已揭曉,我就本次考試的情況做以下分析。

九年級歷史上期會考試質量分析

一、試題的主要特點: 1、注重基礎,立足課本。

此試題緊扣課標,貫穿了“試題在書外,答案在書中”的思想,強調對重大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線索的識記和歷史現象、歷史階段特徵、歷史結論的理解,重視對學科主幹知識和基本能力進行考查,屬於識記和理解層次的內容佔90%。從學生答題情況反映,歷史試題不偏、不怪、不難,難易適中。 2、注重圖表運用,試卷圖文並茂。

用圖表設定問題情景,能夠傳遞多元的歷史資訊,給考生營造“活生生的歷史”氛圍同時也考查了學生從圖中獲取和解讀資訊的能力。10題是宗教建築圖,26題是歷史文獻、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圖,27題是新航路開闢示意圖,28題是工業革命實物圖。多角度、多形式的圖片運用,既增加了試卷的資訊量,又增加了考查的廣度,生動了試卷。

3、注重材料題型,重視能力考查。

通過設定材料型選擇題,多層次考查學生能力。如第27題要從材料中準確解讀有效資訊,在充分利用材料資訊的基礎上與所學相聯絡,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二、學生答卷情況

全年級共有考生331人,其中優秀人數(90分以上)112人,優秀率33.84﹪,及格人數293人,不及格38人,及格率88.52﹪,全年級歷史均分79.87。與

1

往年同期考試相比,有所上升。

本次試題共有兩大類,選擇題和非選擇題。

㈠選擇題的答卷情況:全年級完成的情況都比較好,滿分的較多,錯誤率高的題目有:3、4、8、9、13、16、23題,

㈡主觀性題目的答卷情況:全級最高分50分,失分多的題目有27題第三問;28題的第二問和第三問;30題的第一問、第三問和第四問;31題的第二問。

三、成因分析

㈠選擇題的錯誤原因:①歷史知識內容多,學生記混了,張冠李戴;②粗心所致,明明選擇的是A,但卻寫上了C;③對題目中的關鍵詞、關鍵語句不能很好準確把握;④複習中,我對世界古代史也沒有足夠的重視。

㈡主觀性題目失分原因:①學生沒有讀懂題目或沒有發現,如27題第一問,“三位航海家中第一個找到了通往東方國家新航路的人是?”許多同學就沒有看到。如172班的楊力,顧晨傑都因此丟分。

②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差,如28題第一問、第二問和第三問“圖一圖二分別反映哪次工業革命的成果?發明者和發明時間分別是?動力機分別是?”許多同學只說了一個事件的作用,居然不理解“分別”的意思。

③不能正確使用規範詞語、語句。如28題第一問“蒸汽時代”的“汽”字,許多同學都寫成了“氣”和“器”字,而導致失分。

④學生不能很好地閱讀材料,不會閱讀材料,不能依據材料回答問題。如30題第一問“材料一的‘訴諸武力’是指什麼歷史事件?”第三問“‘這些殖民地’為什麼要‘獨立自由’?”第四問“‘這些殖民地’人民取得獨立的歷史意義是什麼?”多數學生回答成了《獨立宣言》發表的意義。

四、改進措施

總的措施是加強落實、知識消化工作。

具體分為:①精講:作為教師就要做到精心設計教案,做到實效性,使歷史知識系統化,讓學生能從總體把握,用知識結構圖,讓學生很好地理解把握知識;在講課時,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用淺顯的、幽默的語言去激發學生,去講解知識。

②多練: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裡,精選習題,達到鞏固知識,做題過程中,穿插講解做題的方法技巧,強調重點知識。

③多瞭解學生,多鼓勵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多強調學習的重要性。

④讓學生養成預習、及時複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2

九年級歷史上期會考試質量分析 [篇2]

一、試卷分析:

1、學科命題的依據:

(1)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為指導。

(2)以嶽麓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教材為依據。

2、學科試題結構:

(1)採用閉卷形式,滿分100分。

(2)各種題型比例。單選題23個,每小題2分,共計46分。問答題,共計54分。

3、試題的主要特點:

(1)注重基礎,立足課本。

此試題緊扣課標,貫穿了“試題在書外,答案在書中”的思想,強調對重大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線索的識記和歷史現象、歷史階段特徵、歷史結論的理解,重視對學科主幹知識和基本能力進行考查,屬於識記和理解層次的內容佔90%。從學生答題情況反映,歷史試題不偏、不怪、不難,難易適中。

(2)注重圖表運用,試卷圖文並茂。

用圖表設定問題情景,能夠傳遞多元的歷史資訊,給考生營造“活生生的歷史”氛圍同時也考查了學生從圖中獲取和解讀資訊的能力。5題是人物圖,18題是石油產量統計圖,27題是工業革命實物圖。多角度、多形式的圖片運用,既增加了試卷的資訊量,又增加了考查的

廣度,生動了試卷。

(3)注重材料題型,重視能力考查。

通過設定材料型選擇題,多層次考查學生能力。如第1題要從材料中準確解讀有效資訊,在充分利用材料資訊的基礎上與所學相聯絡,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二、考試情況分析:

1、得分情況:

(1)總人、平:參考人數125人,人平39分。

(2)及格人數:0人 及格率:0

2、失分原因:

從試卷的結果來看,學生普遍失分較多的題是第1、13、19、22和25題。歸納綜合學生失分的`原因有:

1、讀懂材料,獲取有效資訊的能力欠缺。如第1題,此題首先要讀懂古文,而許多學生不能正確地獲取資訊,造成答題困難,從而失分。

2、歷史概念的理解不透徹,不能把握本質內涵。如13題,部分同學選A或B項,原因是沒有理解俄-國1861年改革的本質。

3、解題方法與技巧運用能力欠缺。如第19題,如果學生對課本知識不熟容易出現錯誤,誤選其他項的原因主要是審題不清,沒能抓準關鍵詞。

4、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較差。如第22題失分較多,原因是不能理解。理性就是人性中的正確、合理的部分。理性在文藝復興中就已經萌芽,在啟蒙運動中得到廣泛的提倡。凡是屬於自由、平等、民主、人權等主張都屬於當時提倡的理性。故答案為A。

5、多選題失分較多。原因是綜合性比較強,訓練也較少,學生沒有注重方法,隨意性比較大。

三、今後的對策:

1、強化訓練。廣泛收集資料,進行篩選整合,針對學生的弱點,進行強化訓練,適時組織複習和檢測,鞏固知識,深化理解。檢測試卷要創新,問題情境要精妙,要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分析、判斷、比較、綜合的能力。

2、個別輔導。對於各科成績都較好,而歷史成績不理想的同學,對差生進行個別輔導,以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促進全年級整體水平的提高。

3、激發興趣。只有激發學生興趣,才能增強歷史學科的吸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興趣牽引著他們探究歷史的奧祕,靠強制手段強迫他們去死記硬背是不行的。

4、在平時教學中,不僅要注意知識點的講授,還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多提一些有利於學生髮散思維的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每堂課的小結部分都出幾道與本課知識點相關的問題,使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

5、注重學生養成教育∶

①加強審題能力的訓練,讀懂題,明確問題。

②加強記憶訓練,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

③認真鑽研教材,教給學生答題的方法。

6、加強合作。以後我要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取長補短。多向周邊學校的同行取經,更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2012-11-10

2012-2015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歷史上冊期會考試

英武中學:蔣冊彥

2012-11-10

九年級歷史上期會考試質量分析 [篇3]

一、試卷分析:

1、基本情況:考試時間90分鐘,卷面總分100分,題型包括單選題、填空題、組合列舉題、改錯題、材料解析題、探究活動題。

2、考察範圍:九上整冊,九下第一、二單元。

3、試卷的基本特點:

(1)基礎性強。試題立足於歷史基礎知識,以重點知識來設計題目。重在考查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

(2)圍繞會考。不論從題型設定還是題目創新意圖上,都緊靠會考要求。

(3)標高適度。基於目前國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國中歷史教學的現狀,試卷沒出現較大的偏題、怪題,只有個別題目稍難點。整卷的試題難度應該說是適中的。

(4)注重分析。題意指向明確,題目的表述較清楚,但是分析性較強,學生處理問題時有一定難度和靈活度,不死記硬背。

二、成績分析:

最高分滿分,高分段人數比之前略有減少,不及格人數略有增加。對於優秀學生,是展現才華的好時機,對於中等偏上學生,有較大挑戰,需要較強的臨場心態和應變能力,對於中等學生,是一次適當的刺激,對於基礎薄弱學生,如果認真聽課看書,想考及格也不難。

三、考情分析

1、展現優勢

(1)對歷史教材的主幹知識掌握得較好。學生能根據要求加以複習鞏固,對重點知識的掌握較熟練。

(2)能正確地運用解題方法。大部分學生能採用較常用的直選法和排除法來解答選擇題。

(3)能根據題意認真解答。大部分學生能根據題目的要求,認真分析問題,正確得出答案。

(4)部分學生的學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學生的再認再現能力較強;部分學生善於運用已知知識進行分析判斷,此次判斷題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生具備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問題

(1)基本功不紮實。書寫不公正、不規範,錯別字多。

(2)同類知識混淆不清。學生對同類知識掌握不牢固,張冠李戴的現象很普遍。

(3)時間、地點類的知識掌握不到位。

(4)分析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試題會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題目比例很大,且此類題目的得分率較低,反映了學生對歷史材料及事件的影響未能正確地加以分析。

(5)複習不到位。本次考試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得不是太好,選擇題錯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學生在複習過程中拿出的時間,沒有集中精力去記憶。

四、改進措施。

1、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歷史資料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教材,課堂上多引進一些課外史料,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

2、注重學生分析、概括和綜合能力的訓練。分析、概括和綜合是歷史學習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檢驗學生能力的基本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3、加強學法指導,在教學中要教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尋找試題的關鍵詞,捕捉有效資訊。

4、根據目前命題的趨勢和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後主觀性題目還會適當增加,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十八中學九年級歷史團隊

二O一二年一月

九年級歷史上期會考試質量分析 [篇4]

一、試卷分析:

1、立足基礎,重視主幹的思想不變。

期末考試歷史試題遵循九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強調對學科基礎知識和主幹內容的考查,試題靈活且易於入手。通過選擇題型來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題量佔48%,覆蓋面較全,難度適中,淡化了死記硬背的知識內容,強調知識理解性及運用;大部分題目通過創設的歷史情景,考查學生知識理解和知識遷移能力。非選擇題為材料分析題和問答題,注重了知識與能力的融會貫通,所選材料通俗易懂,設問明確,有一定難度、梯度,重視學生審題能力考查。有些題圖文並茂通俗易懂,有效考查了學生提取資訊的能力。材料解析題、綜合題主要考查學生歷史知識的再認再現能力、歷史的空間思維能力、知識遷移能力;設問由淺入深,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水平。

2 、堅持注重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理念不變,有效體現新課改要求的三維一體目標 。歷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3.體現學科性,突出論從史出的學科特點

注重考查學生閱讀歷史材料,從中獲取和運用有效資訊;強調歷史學科用史實說話,論從史出的原則,是今年曆史試題的一個突出特點。如材料題14題第4小題 “請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認識”等等,材料與問題之間關係緊密,考查了學生閱讀

理解材料、對材料進行整理、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和論證問題的能力,這對今後的歷史教學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

4.體現時代性,關注時政熱點,突出對現實問題的思考

注重考查學生運用歷史的、發展的眼光觀察現實社會的能力,發揮以史為鑑的功能,是歷史學科的突出特點。關注社會熱點,緊密結合現實和當前發生的重大事件,學會以歷史的思維來分析這類問題。“史為今用”是近幾年歷史命題的主線,也是今年會考命題的重要切入點之一。材料題15題是關於始於2015年末的美國次貸危機從而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考查了“歷史上的羅斯福新政,二戰後美國經濟發展的特點,面對當前經濟危機為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發展提出建議,”題目巧妙地將現實熱點和學生所學知識相結合,同時將學生置於熱點之中,成為現實熱點的主人進言獻策,讓他們具有主人翁精神。這些試題既引導學生學會理性反思,更考查了學生歷史知識的遷移能力及對歷史發展趨勢的理解把握能力,從而使學生認識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此類問題,凸現了歷史學科的與時俱進、歷史試題的價值判斷,引導學生開拓了視野,更教會學生關心國家與民族的命運,培養他們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

5.試題設計了開放性問題及參考答案,側重考查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的能力

加大開放性試題的考查力度是當前命題的趨勢,開放性試題包含內容開放和答案開放,內容的開放是指歷史試題的材料來源不能拘泥於教材,“觀點在書中,材料在書外”。答案開放是指試題答案不是

唯一的,而是多元的。試題創設了開放性問題,為學生的探究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學生根據題目的要求,發表自己對問題的不同看法。新課程要求學生形成豐富的歷史想象力和知識遷移能力,逐步瞭解一定的歸納、分析和判斷的邏輯方法,初步形成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得出結論的能力。試題設問的開放性給學生提供了探究問題的空間,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有導向作用。評分標準上明確規定:只要答案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一個問題有多種答案。參考答案的開放性,對今後國中歷史探究性學習的開展具有較好的導向功能。 2、失分原因分析:

從試卷的結果來看,學生普遍失分較多的題是第資料分析題。歸納綜合學生失分的原因有:

1、 多數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還掌握不牢。

2、 缺乏分析、判斷、比較、綜合的能力。

3、少數學生還存在著重理輕文、重大科輕小科的糊塗思想。

三、今後措施:

1.加強雙基教學,突出“三維”目標

基礎教育重在“基礎”,在課改的探索過程中,要防止出現過分強調能力,忽略基礎知識的傾向。歷史知識的傳授是歷史教學活動的基礎,歷史知識的學習是發展歷史學科能力的條件。所以首先應保證學生掌握最為基本的歷史知識。課堂複習要突出基礎知識的複習。學生對教材的重點知識要掌握和鞏固,因為考查的範圍基本上就是這方面的內容。今天的考試所反對的是過分強調識記、反對死記硬背;但

絕對不是不要識記,熟悉課本並有一定的記憶是必要的,它既符合歷史學科的一般學習要求,也是今天考試所要求的,如果課本不熟悉、沒有記熟一般知識,這樣根本就來不及完成試卷作答。考試是引導教師教學過程中更多地去關注過程與方法;去注意歷史知識所包含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資源的發現與利用,這也是“基礎”,三維教學目標不可偏廢。

2.培養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歷史知識需要記憶,但更需要的是理解和融會貫通。歷史教學的關鍵並不在於讓學生記住多少歷史知識,更主要的是要通過各種有效的方法和途徑,使學生學會學習歷史的方法,養成獨立思考、正確的歷史思維習慣,克服死記硬背的不良學習習慣。在教學中,教師應發揮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用好教材和社會生活素材,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從材料中發掘資訊、識別資訊、獲取資訊的能力,讓學生養成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習慣,提高分析問題的針對性、準確性和全面性。

3.加強閱讀理解的教學和訓練,重視對開放性試題指導

加大開放性試題的考查力度是命題的新趨勢,開放性試題包含內容開放和答案開放,內容的開放是指歷史試題的材料來源不能拘泥於教材,“觀點在書中,材料在書外”。答案開放是指試題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考試內容和答案的開放,為教學拓展了更大的活動空間,有利於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分析問題的習慣和能力,在訓練中要給學生思考問題預留空間,讓不同學生都能結合自己的觀察、思考、分析多角度地解答問題,但開放答案也不是沒有邊際的,必須

以《歷史課程標準》為依據,觀察、思考、理解和分析歷史,形成正確的歷史觀。

針對考試以能力立意為主的試題,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切忌滿堂灌,教師要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研究教法,研究學法。要創設問題情景,重視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加強學法指導。引導學生學習不僅應知其然,而且應知其所以然。把歷史課“上活”,讓歷史課堂充滿活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自主探究。